蝸牛是怎麼爬行的?

在蝸牛腹部生有一道寬而細的橫褶,後端較尖,這就是它的“足”。蝸牛爬行時,用它的足緊貼在別的物體上。依靠腹部肌肉發達的脚的起伏曲伸向前移動,同時,它的足上生有一個腺體,叫足腺,能分泌一種粘液幫助它爬行。甚至做成標準的蝸牛,也能靠著粘液封口的殼數年不死。在潮濕的夜間,並投入濕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欲活躍。

在蝸牛腹部生有一道寬而細的橫褶,後端較尖,這就是它的“足”。蝸牛爬行時,用它的足緊貼在別的物體上。依靠腹部肌肉發達的脚的起伏曲伸向前移動,同時,它的足上生有一個腺體,叫足腺,能分泌一種粘液幫助它爬行。並通過一路分泌粘液使自己在粗糙的地面上移動變得更為輕鬆。如果受到攻擊,它們就會分泌另一種淡黃色的粘液來對付敵人。但只有受到攻擊時所分泌的粘液才有毒。在冬眠或夏眠的時候,它分泌出的粘液還可以在其殼口形成一層薄膜,把身體密封起來,待外界環境適宜時再破膜而出。甚至做成標準的蝸牛,也能靠著粘液封口的殼數年不死。


為什麼在下雨後出現蝸牛很多?

因為蝸牛適合在潮濕的環境裏生活,平時蝸牛躲在陰暗潮濕的環境裏。下雨天,外界潮濕,蝸牛才可以到外面來呼吸新鮮空氣和尋找食物。如果,天氣乾燥出來的話,身體裏的水分迅速减少,就有死亡的危險,所以下雨後出現蝸牛很多。

蝸牛是種軟體動物,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氣候乾旱的時候,蝸牛躲在陰涼的樹根、牆根和草叢裏,將身體縮進殼內,用足下分泌的粘液將殼口封住,進行休眠。

但在雨天,雨水汹湧灌入殼內,浸透殼口處的粘液,從而喚醒了休眠中的蝸牛,於是這些依靠足下分泌含大量水分的粘液來蠕動身體的“小傢伙”們紛紛從殼裏探出頭來,伸展它們柔軟的身體,緩慢地活動起來。囙此,每逢雨後,就能發現成群的蝸牛緩緩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

擴展資料: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合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

當溫度低於15℃,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但是各種蝸牛各不相同。

蝸牛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喜潮濕怕水淹。在潮濕的夜間,並投入濕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欲活躍。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蝸牛是怎麼爬行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29363360774596
相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