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鯽魚養殖技術有哪些?

鯽魚養殖時池塘的面積一般要在5-10畝之間,深度1.5-2.5米,確保水質良好,排水方便,地勢平坦,底部的淤泥不能超過20釐米。魚苗要保證無病害,放養前池塘先消毒處理,還要注意密度。平時餵養的飼料大小要根據鯽魚的規格來定,及時變換。彭澤鯽是由江西省水產科技人員選育出的一個優良鯽魚品種,肉味鮮美、含肉率高、營養豐富。

鯽魚養殖時池塘的面積一般要在5-10畝之間,深度1.5-2.5米,確保水質良好,排水方便,地勢平坦,底部的淤泥不能超過20釐米。魚苗要保證無病害,放養前池塘先消毒處理,還要注意密度。平時餵養的飼料大小要根據鯽魚的規格來定,及時變換。


1、池塘選擇

池塘要背風向陽,便於排水,清水面積最好,池塘面積不要太大,如果多養殖,可以多建幾個池塘,每個池塘面積約35畝規格,水深超過1.5米。池塘選擇完畢後先讓其在强光下暴曬一段時間,接著清理池塘雜物,並用石灰粉消毒後放水。

2、品種選擇

市場鯽魚有很多種,建議養殖高背鯽魚。該種的生長週期相對較小,其生長速率是其他種的3倍以上。對於魚類食品,建議選擇蛋白質含量超過30%的優質飼料,並準備好有氧設備。

3、釋放幼苗

放魚苗時,應注意控制水溫在10度以上。如果水溫過低,很容易導致魚苗死亡。不建議多次分批放置,規格相似。這主要是為了方便以後的水產養殖管理和銷售。通常約6釐米大小,每畝約2000頭。

4、攝食混養

在攝食期,它可以與鯉魚和其他魚類混合。最好不要與鯉魚和草魚混用。這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有機物和浮游生物,並在魚類投入使用前對其進行消毒。

5、水質管理

鯽魚的鈣磷含量是其他魚類的三倍左右。囙此,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要刻意保持水中鈣、磷的含量。我們可以在15天左右的水中加入一些石灰溶液和磷酸鈣,然後適當新增一些其他微量元素。我們應當關注水質變化,可在池塘養一些浮萍或小球藻。高溫天氣要及時觀察水質,若是變差,需及時進行換水。

6、飼料管理

建議在山脊三米或四米處每畝設定兩個飼喂臺。在餵食之前,可以輕敲聲音來馴養魚。供料根據水溫而變化。如果溫度低於20度,建議在上午九點或下午四點下進料一次。如果水溫在20到25度之間,如果水溫在25到30度之間,建議分別在上午八點、下午五點和上午八點、下午兩點和晚上六點處供水一次。如果水溫高於30度,建議不要給料太頻繁,每天上午九點給料一次。投料量應根據魚類每天種的投料情况確定。

7、疾病控制

鯽魚常見的病害有水黴病、紅鰓病等。如果我們發現了問題,我們應該首先找到病原體並治癒它。應定期檢查養魚業,定期清理池塘,包括工具和餐館。也可定期噴生石灰消毒,有效减少疾病的發生。

鯽魚苗長到成魚需要多長時間?

鯽魚生長緩慢一般河流裡面的野生鯽魚,從5月6月孵化出來到冬季的時候可以長到20克到30克然後從冬季到次年夏季能長到100克到150克上下,冬季的時候就是150克均勻,次年生長更緩慢大約能長100克上下。

人工飼養條件下,由於鯽魚品種的不同,一般都是雜交品種和一些生長比較快的品種。如:彭澤鯽,湘雲鯽等,生長比較快在配合飼料的飼養下5月的小鯽魚,到冬季可以長到250克到300克的商品規格。

鯽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羸、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

鯽魚分佈廣泛,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為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最大體長約30釐米,棲息深度為0~20米,無毒,經濟型食用魚類,物美價廉。多產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帶,其中洱海鯽魚較為出名。

鯽魚常見的品種有哪些?

1.滇池高背鯽

滇池高背鯽魚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雲南滇池及其水系發展起來的一個優勢種群,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繁殖力强等特點,因背脊高聳而得名。個體最大3千克,親水性强,不宜在內地飼養。

2.方正銀鯽

方正銀鯽原產於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風水庫,是一個較好的銀鯽品種。方正銀鯽背部為黑灰色,體側和腹部深銀白色,最大個體重1.5千克,一般在0.5~1千克。

3.彭澤鯽

彭澤鯽是由江西省水產科技人員選育出的一個優良鯽魚品種,肉味鮮美、含肉率高、營養豐富。體型豐滿,易運輸,易暫養,易上鉤,利於活魚上市,也是一種生產和遊釣兼可發展的魚類。

資料標籤: 養殖技術 鯽魚
本文標題: 現在鯽魚養殖技術有哪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27292611353284
相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