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脚麻雞多在山區作為土雞養殖,是優良的土雞品種,該雞肉質鮮美且營養價值高,養殖起來也非常容易,所以現在我國多地區都有分佈。那麼青脚麻雞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一、雞舍建設
1、雞舍的搭建:雞舍好選在遠離村莊、地勢略高、通風條件好的地方,無論建石棉瓦房或平房,房屋都不能太低,太低的房屋冬天保溫差、夏天隔熱差。房頂設天窗,牆根留通風口,門窗不能太小,房舍的跨度好在5米以上。
2、取暖加溫:溫度是提高苗雞成活率的關鍵。雞舍建成後,加溫設備好用地炕。地炕的火頭應建在靠近房門一側的山牆邊,火龍進屋後分左、右兩叉,到另一側山牆匯到一起,從牆外煙囪排出。火龍距左、右兩側牆壁大約在0.75-1.50米之間。
3、網架的搭建:雞網一般搭建距地面1-1.2米左右,靠房屋兩邊,在火龍的正上方,中間留0.5-0.75米左右的走廊,以便於清糞、添食加水等工作。架子用直徑為2-2.5釐米的竹杆或木棍搭建,以能承受成雞的體重為宜。
二、進雛前準備
新建雞舍,只需用消毒藥簡單地噴灑一次就可以了。例如用百毒殺、消毒王等噴霧。若是老雞舍,先把雞舍設備仔細刷洗乾淨,再用2%燒鹼溶液噴灑。然後,用高錳酸鉀、甲醛薰蒸,後再用百毒殺噴霧。全部消毒完畢,開始點火預溫,使育雛範圍的溫度達到33-37℃。預熱時間要視季節和外界氣溫而定。要隨時檢查溫度計,觀察溫度是否合乎要求。火爐預溫要防止煤氣中毒。
三、飼養管理
1、進雛後,要先飲水,後開食。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元、葡萄糖以减少運輸途中的應激。
2、營養搭配,有的養青脚麻雞戶只圖價格便宜,選擇劣質甚至假冒添加劑和其他原料,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也有超量使用蛋白質類飼料和營養性添加劑,引起不必要的浪費。配製日糧應當按照營養平衡原理,適當考慮協同或拮抗因素,並根據原料價格情况,確定平衡、經濟的配方,不配過頭料,確保飼料新鮮、衛生。
3、環境衛生,易忽視的是與日常管理有關的飲水數量、質量和衛生狀態和集約化青脚麻雞場的通風防塵,以及淨道、髒道的嚴格分開等環節,這正是規模化養殖的基本要求,必須作為提高養青脚麻雞水准的重要內容。(簡單的說就是注意雞舍的溫度和濕度,溫度會讓您的雞很不適應,濕度會滋生很多細菌)
四、疾病防控
多數養青脚麻雞戶重視人工免疫手段,依賴疫苗、血清、卵黃抗體等解决生大防疫問題,忽視綜合防制措施。必須在規模養青脚麻雞戶中牢固確立“防重於治”的觀點,提高對“通風降塵”、“帶青脚麻雞消毒”、“免疫監測”等措施重要性的認識,把疫病控制在萌芽狀態。
青脚麻雞多少天出欄?
55-75天可以出欄,成年的青脚麻雞公雞的體重一般為4斤左右,母雞為3斤半左右。青脚麻雞是近年來引進的生長快,適應性強,肉質細嫩,營養價值較高的肉用雞,商品化青脚麻雞的飼養管理基本等同於肉雞,一般65天左右即可出欄。
青脚麻雞養殖前景怎麼樣?
青脚麻雞由於肉質好,抗病力强,比較容易飼養,以後逐漸的會成為麻雞市場的主流,現在也頗受市場的青睞。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飼養青脚麻這個品種,尤其在農村散養土雞中,青脚麻雞非常普遍,價格也很不錯,養殖前景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