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白天隱居或穴居,夜間出來四處覓食。喜水質清澈,溶氧充足,水草豐盛的水體;厭惡肥水、污水,怕缺氧,對不良水質回避性十分明顯。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靜、怕驚動。當水溫達10℃以上時開始攝食,15℃左右蛻殼生長,20~28℃為生長盛期。水溫過高對河蟹攝食、生長、蛻殼均有抑制作用。
大閘蟹養殖要哪些條件?
大閘蟹喜清澈,溶氧充足的水體,厭惡肥水、污水以及缺氧嚴重的水體,優質的水質有利於大閘蟹的水質,而不良水質可能會導致其死亡。另外大閘蟹既然是淡水蟹,水體的ph值一定要規範,最好在7-8之間,如果水質偏酸,可用石灰或草木灰調節,平時要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晰。此外水體的鹽度也不宜過高,鹽度過高對幼體發育不利,如果鹽度差超過3%,將會引起大閘蟹幼體大批量死亡,損失極大。
大閘蟹是夜間覓食螃蟹,白天都在洞穴中潜伏,而且它還是變溫動物,會隨水溫的變化而調節體溫,在室溫下,溫度越高,它的攝食了越大,生長也會加快。水溫在10度以上,攝食力减弱,生長緩慢,而10度以上,開始加快攝食,在15度左右時,開始蛻殼生長,在25-28度為生長旺季,但溫度高於30度,會對大閘蟹的生長;攝食和蛻殼皆有影響。
大閘蟹是夜間活動動物,它喜弱光但不喜强光,尤其在胚胎發育前期要處於相對黑暗的環境,但到了後期發育又要一定的光照。幼體生長也需一定的光照強度,光照不足,幼體發育不良,會影響它的蛻皮和成活率,隨著它的生長,對於光照需求要慢慢新增。
大閘蟹和魚類一樣,用鰓分解水得到氧氣呼吸,如果水體氧氣不足,會阻礙大閘蟹的生長蛻殼,一般這種情況出現在池塘養殖,如果是河流域養殖,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如果是池塘養殖戶,最好定期進行人工溶氧,這是人工養殖大閘蟹的關鍵點。
養殖螃蟹有前景嗎?
河蟹行情一直比較穩定,利潤也很可觀,在水產行業中顯得一枝獨秀。北方的稻田養蟹、湖區的圍網養蟹、長江流域各種模式的池塘養蟹已經有很長的養殖歷史,隨著普通水產品種行情的不穩定和利潤的走低,河蟹養殖有全國蔓延的趨勢,據了解雲貴川等省份河蟹養殖業逐漸興起,全國養蟹的面積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隨著養殖者對養殖利潤的追求,河蟹的養殖密度逐年增加,從早期每畝600只密度,逐漸新增到1000只每畝,更有甚者已經達到2500只每畝的密度。高密度必然高投喂,高投喂必然對池塘水體環境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如果不調整增氧設施、加大對水草、水質的調節力度,很容易造成河蟹的生長慢、蛻殼發頭小、餌料吸收不足等生長力下降的現象,甚至出現黃底板、黑底板、纖毛蟲等現象,影響河蟹品質,直接影響上市價格。“青背、白底、金爪、黃毛”一直是河蟹形象代言的標準,據與收蟹商販瞭解,品質好、規格大的湖區圍網養殖比池塘河蟹要高出10-20元/斤,可見河蟹品質已經進入軟實力競爭的層面,不僅要養的大,更要養的優。
有了品質基礎的支撐,接下來就要建立品牌戰略。品牌戰略是定義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是我們與其他養殖者區別的符號,無藥殘、無公害、有機蟹、不亂用藥物、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等都是屬於消費者更願意選擇我們的理由。有了品質做基礎,品牌做保障,可以提高河蟹的價值,可以新增出口的機會。
2020大閘蟹養殖賺錢嗎?
養蟹還是賺錢的,關鍵得有科技,要有專業的養蟹指導,選擇優質的蟹苗,還需要選擇良好的水資源地理和氣候條件,然後高價的優質螃蟹在高價區上市。我國的螃蟹於九十年代初就形成產業規模,之後以年均約3萬噸的增幅迅猛發展,2020年達到了9.5萬噸,已經成為我國享譽世界、獨具特色的水產新興產業。它經歷了由沿海到內地、由天然撈苗到人工生態育苗、由粗養到圍網精養這三個極具標誌性的發展階段。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我國的河蟹產業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養殖實用技術推廣,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
隨著中國居民經濟水准的提升,老百姓的飲食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閘蟹已經走進尋常百姓人家的餐桌,而且消費者對大閘蟹的外觀、口感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樣對河蟹的挑選也是越來越嚴格,不僅要規格大,更要“膏滿黃肥”,囙此市場上一些紅膏蟹、富硒蟹、清水蟹等高品質的螃蟹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所以未來養蟹第一個方向就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