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鴿設備一般包括巢盆、食槽、飲水器、保健砂缽、棲架、澡盆、捕鴿網、脚環、墊料、配對籠和乳鴿運輸籠等。
巢盆和墊料
巢盆是供鴿子產蛋、孵育用的,巢盆可使用方形或圓形塑膠盆、瓦缽、木盆和石膏盆。一些塑膠廠生產的方形疏眼塑膠盆,一般是用來盛放水果、疏菜的,規格為邊才約16釐米,邊高約8釐米,用作巢盆較好。用小鐵絲編織成的圓形巢盆也很實用,其直徑為20釐米,高8釐米,塑膠巢盆和鐵絲巢盆輕便耐用,透氣性好,破蛋少,也雛率和乳鴿成活率高,同時還易於清潔和消毒。瓦缽通氣性較差,陰雨季節與通風不良的鴿舍,使用瓦缽作巢盆不理想。此外,群養鴿舍內放置的巢盆數量要足,因為未成年的青年鴿每只要占一個巢窩,1對產鴿有時要占2-3個巢盆,所以一般巢盆數量要多於鴿的數量,以滿足它們的占窩需要,减少因占窩所引起的爭鬥巢盆內必須墊好墊料,墊料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溫性、通氣性與彈性,能保持孵化蛋的蛋溫,蛋不易滾動,不易碎損,使產鴿抱窩時感到舒服,從而有利於孵化率的提高。常用的墊料有稻草、乾草、穀殼、細沙、麻布片等。
1、稻草及其它較柔軟的乾草保溫性較好,彈性一般,最好要編織成圓形巢窩,不編織好的草料容易纏繞鴿爪,甚至把蛋拉出巢外。
2、穀殼的保溫性與彈性良好,缺點是容易爬散出巢外,需不斷補充,並新增了清掃工作量。
3、用數層麻片作墊料,或者在草料上面再覆蓋一層麻布片,保溫性與彈性都好,使用數天后還可清洗曬乾後再用。
4、清潔乾燥的細砂是較好的一種墊料,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與緩衝效能,又能把巢內的糞便沾成糞團,便於清除,在整個孵化期間,只要在出雛前更換一次即可。不管哪種墊料,必須乾燥、清潔,厚度約2釐米。
食槽
食槽的形式很多,是鴿子采食的地方。籠養肉鴿的食槽是掛在鴿籠前網上,圓竹筒直徑約8釐米,長約40釐米,開口5釐米,騎掛在兩個籠之間,供相鄰兩對產鴿使用。群養肉鴿的食槽是放置在鴿舍地面上,供鴿集體用,最好是長條形的,便於采食。有一種自取食槽,其頂部是一帶蓋的貯料箱,分成4-6個大小不等的格,分別放入一種飼料,鴿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采食,這種食槽具有飼料浪費少,省時省力的優點。一個高90釐米,長91釐米,寬15釐米的自取食槽,可盛放玉米、大豆、小麥、高梁等共65-70千克,可供30對肉鴿7-10天的采食量。為了避免羽毛和垃圾揚落飼料內,食槽應離地10-25釐米。
飲水器
飲水器應具備如下條件:
1、保持飲水清潔、新鮮和充足,且鴿子的脚或身體無法進入。
2、飲水的深度最少2.5釐米左右,能浸沒鴿瘤,且加水方便,不會弄濕弄髒鴿舍地面。
3、鴿糞和垃圾不會污染飲水,方便清洗消毒。
4、經濟耐用,使用方便,價格適宜。
群養鴿飲水器
器具要能裝水,而且鴿子又無法到器具中戲水,糞便、羽毛不易落入水中。常見的有塔式、陶缺罐飲水器。
籠養種鴿飲水器
1、杯式飲水器,有陶瓷杯、塑膠杯、玻璃質缺頭瓶等,容積在400毫升以上,敞口。每對種鴿或兩對種鴿共用1個。
2、槽式飲水器,水槽可用鋅皮、塑膠製成,長短與鴿籠排列長度相同,適於大中型養鴿場使用。用自來水籠頭加水,清洗方便,但容易被糞便污染,需經常擦拭。
3、水管飲水器,可用直徑為12-16釐米的塑膠圓管、鐵皮管製成,根據鴿籠的寬度在圓管上面開4-6釐米的橢圓形口,每個籠比特開一個口,以自來水籠頭供水,保證飲水的清潔。清洗水管時,可用一塊海棉用尼龍繩捆著,從水管的一端穿入,從另一端拉出,反復幾次,將管內的污物清洗乾淨。
保健沙缽
可用木板、竹筒、空罐頭盒做成,一般不要太大,盛保健沙也不要太多,以免盛放時間過長,受潮變質。保健沙缽規格要求深6- 8釐米,下底直徑4-5釐米,上口直徑6釐米。
棲架
鴿子喜歡居高。群養的種鴿、童鴿和青年鴿常需配備棲架。棲架通常安置於鴿舍的牆根或牆壁上及運動場四周,可以平放,也可以斜置除了信鴿的棲架比較講究外,肉鴿的棲架一般比較靈活。棲架通常以竹木為資料製成,其長度為2-4米,寬為0.4-0.6米或稍寬些。一般在兩根木棍或方料上每隔10-30釐米釘條寬為1.5-2.0釐米的竹片。棲架數量以每只鴿子都有一處棲息為宜。
水浴盆
水浴盆供鴿子洗浴用,浴盤可用塑膠、瓷盆和木盤,可大可小,可方可圓。一般每40-50只鴿子配一個浴盤,盤中水以6釐米深為宜。洗浴次數,冬春季以每月兩三次為宜,夏秋季每週洗三四次。每次應在晴天的10-15點之間進行。體外寄生蟲嚴重時,可以進行藥浴,洗浴完後,應及時倒掉污水,以免鴿子誤食中毒患病。
脚踏式喂鴿機
脚踏式喂鴿機僅有少數場家使用。使用時將配合飼料放入灌喂器內,加上適量清水,左手輕微抓住乳鴿頸,手掌貼住鴿背,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嘴叉,掰開鴿嘴,右手將喂鴿器插入乳鴿口腔裏,然後用脚踩動開關,飼料便灌入乳鴿嗉囊。每踩一次即灌喂一隻,每小時大約可喂乳鴿300-500只。在操作過程中要防止損傷乳鴿的咽喉和舌頭。
脚環
脚環又稱為脚圈或鴿環,用塑膠或鋁片製成。為了辨認鴿子和進行鴿的系譜記錄,種鴿和留種的童鴿都應套上編有號碼的脚環。通常7-8齡的幼鴿就套上脚環。
捕鴿罩
在種鴿人工配對、出售種鴿及隔離診治病鴿時,常用到捕鴿罩。它常用尼龍線、麻線和蚊帳布編織成,捕鴿罩的柄可根據鴿場的需要制配幾個長短不同的柄。
乳鴿運輸籠
1、鐵絲網運輸籠:首先用方木料製成四層方形立體架,每層高18釐米,四周和各層都用小號鐵絲網釘上隔開,且各層都分別設有籠門,每只籠可裝60-80只乳鴿左右。
2、竹篾運輸籠:這種籠子為65釐米見方,底面扁平,頂部呈龜背狀,四面邊緣高13釐米,中部高17釐米,頂部中間位置為圓形的籠門,其口徑為16-20釐米,每籠可裝35只乳鴿。資料强度要大,不致在運輸時下層籠被壓扁。
鴿子養殖前,您得先準備哪些設備?
鴿籠1、鴿籠資料:籠養式鴿籠,一般採用竹、木和鐵絲網製作鴿籠。大型鴿場多採用櫃式多層鴿籠。2、鴿籠的規格:大型鴿場採用櫃式多層鴿籠(大小為高45釐米、寬50釐米、深70釐米),有許多種型號,但較多採用的是4層8個鴿籠的一種,可養8對產鴿。個體或飼養專業戶一般因地制宜建造竹制鴿籠或用木條製作框架,周圍及上下均可用小竹條圍成籠,有的框架則採用鋼筋製作,然後周圍用鐵絲網圍成籠。
巢房1、巢房要求:應為木質結構,並能拼能拆便於搬動。2、巢房規格:每個巢房分5層,每對產鴿佔用一層,面積為0.86平方米,分成前後兩部分,前部為產鴿休息間(約0.12平方米),後部是生產間(占0.24平方米),中間用活動板等分為兩格,作為產鴿之2個巢窩。每個巢房後面用板固定,兩側木板可分層拉出和插入,如果需要多個巢房合併時,可把多餘的一側隔板拉出即可。
巢盆1、巢盆作用:巢盆是產鴿產蛋、抱窩、育雛的用具。選用合理的巢盆對减少鴿蛋破損、提高孵化率及雛鴿的成活率均有一定的作用。2、巢盆製作:常用的巢盆有塑膠、石膏、木製作,或用竹篩、瓦盆製作,還可用稻草或麥稈編制的草巢盆。
3、巢盆要求:巢盆直徑為22—26釐米,盆深8—10釐米。巢盆最好懸掛在巢盆之中,使之成為吊床式樣。巢盆內最好能放上柔軟、保暖而吸濕效能好的墊料,如木屑、稻草、塑膠海綿泡沫片等。這樣既便於清洗消毒、保暖通風,又使鴿蛋不易破損,提高孵化率。
飼槽飼槽即料槽。要求鴿子易采食,浪費少,保潔時間長,成本低,且管理操作方便。1、飼槽製作:有用竹筒、鋅鐵皮、塑膠、纖維板或木板製作。常用的有竹制飼槽、木制飼槽和鐵皮飼槽3種。
2、飼槽規格:槽的大小一般長40釐米、寬10釐米、深8釐米,槽長的1/4盛放保健砂,3/4盛放飼料,平掛於籠外的籠壁上,騎掛於2個鴿籠之間,供相鄰2對產鴿使用。如是群養肉鴿的飼槽,應放在鴿舍地面上,供鴿集體用。
飲水器(水槽)1、飲水器要求①保持飲水清潔、水量充足,而且使鴿子的脚或身體不會進入飲水器內,也不會使鴿和垃圾等污染飲水。②保持一定的飲水深度(一般為2.5釐米左右,能使鴿子的鼻瘤浸沒),而且添水方便。
棲架群養鴿舍內一定要設有棲架,可供鴿子在夜晚、白天和下雨天用。棲架製作很簡單,在2根木棍上釘上若干竹竿,每根竹竿相距20—30釐米左右,要求最低的1根竹竿離地面40釐米,以防潮濕。
飼養鴿子的方法
首先:建立群養式鴿舍籠養式鴿舍養鴿設備和用具主要包括鴿籠、巢房、巢盆、飼槽、飲水器、保健砂杯和棲架等。
生長迅速,剛出殼的雛鴿體重只有20克左右。經親鴿哺育25天,雛鴿可長到500克以上,是出殼時重的25倍。它是鳥類中早期增長速度最快的。鴿有表情在高興時頭部高舉,兩眼有神,昂頭挺胸展翼,甚至騰空起舞。在發情時,雄鴿追隨雌鴿,頭向上下擺動,在雌鴿周圍轉來轉去,雌鴿如接受交配會展翼拖尾或立即蹲下。鴿在受驚嚇時,常發出叫聲,展翅刀飛。鴿在有病時,常不思飲食,無精神,眼半睜半閉,羽毛蓬鬆,縮頭,常拉黃綠稀糞等。
鴿子無膽囊,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喜食粒料,如玉米、稻穀、麥類、豆類等。野生原鴿長期生活在海邊,常飲海水,形成了嗜鹽的習慣。所以,家養鴿子常在保健砂中加入3%-5%的食鹽,也可加入水中飲用。一般每只成鴿每天食鹽的需要量約為0.2克。但是,鹽分過多,也會引起中毒。同時肉鴿有飲水為,肉鴿飲水時,將半個頭部浸沒在水面下,關閉鼻孔,靠嘴的幾次張合,一氣喝足。
肉鴿的繁殖特性:
鴿子的這一繁育特性與家禽完全不同,不過現在養鴿均有一定的規模,用人工巢盆代替了鴿子自己營巢。當母鴿產下2枚蛋後,由公、母鴿輪流孵化,不需添置孵化機器和學習孵化科技即可自繁,鴿的孵化期為17-18天。幼鴿孵出後,由化、母鴿共同產生鴿乳,用嘴對嘴的方法,哺育雛鴿。公、母鴿雙方共同負擔起養育後代的責任,所以種鴿不僅能自繁,還可以哺育仔鴿。
鴿籠市場有定型的鴿籠購買,對小型農戶式養鴿場可購買鍍鋅網自製,自製鴿籠長180釐米,高50釐米,深60釐米,中間用隔網分成3個小間,每間飼養1對。底網間隔1釐米,後網,隔網,邊網的下二分之一處間距1.5釐米,前網、頂網間距可大些。
從出殼至28日齡的鴿統稱雛鴿(有的地區從出生至10日齡稱初雛,10~20日齡稱雛鴿)。
雛鴿出殼2小時後,親鴿便開始用喙給雛鴿吹氣、泌乳,再過2小時親鴿開始哺鴿乳,這時的雛鴿體小質弱,容易死亡,一定要加強管理。首先細心觀察,注意避逸被種鴿踏傷或凍死。如果出生雛5~6小時仍吃不到鴿乳,要及時查找原因(必要時給雛鴿喂人工鴿乳)。發現親鴿不哺乳時可找同時期種鴿寄養,而且可避免部分親鴿喂單鴿,提高生產能力。
3~4日齡後,雛鴿的眼睛慢慢睜開,身體逐漸強壯起來,身上的羽毛開始長出,食量逐步加大,消化力增强。這時親鴿要頻頻地哺喂雛鴿,有時每天多達十幾次,囙此供給親鴿的飼料量要充足,營養要豐富,以滿足需要。這時的雛鴿排糞量新增,容易污染巢窩,每天應及時更換墊布和墊草,以免發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