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人工養殖對於養殖戶而言是一個難題,青蛙養殖收益大,在收益大的同時青蛙養殖投入大,風險大,青蛙養殖存活率是關鍵,青蛙養殖市場現狀我國青蛙養殖具有“三大”特性,即投入大、風險大、收益大。青蛙養殖勝利的關鍵在於青蛙養殖的存活率,由於目前我國青蛙養殖技術比擬落後,形成青蛙養殖存活率比擬低,據調查,由於疾病災禍的緣由,有養殖戶養殖青蛙存活率只要20%,這樣不只使得養殖戶損失了人力、物力、財力,也不利於生態的均衡。
青蛙如何養殖?
一、池塘建設
青蛙養殖池塘分為孵化池和養殖池。
1.孵化池的建設
根據蝌蚪孵化數量來設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積要求在1畝以上。水體過小,水質不易穩定。
2.養殖池的建設
養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為宜,東西走向,同時每個池塘均應設有進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釐米,池塘中間有環溝,環溝寬約60釐米、深40釐米,中間留出3~5米寬的灘塗,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青蛙如何養殖?青蛙人工養殖技術
在灘塗上方佈置遮陽網,高約80釐米,或種植撒播水稻,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高溫。每個蛙池之間用40目以上的網片分割開,高約1米。同時整個養殖場用圍網架起網棚,進行封閉式遮蓋,避免鳥類捕食青蛙。
二、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時間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塊,應在產卵後2~3小時采卵。這時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脹,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轉位,從而使受精卵的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受精卵動物極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極乳白色或淡黃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隨意翻轉卵塊,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極和動物極發生顛倒。
孵化池中可放置網箱進行孵化,網箱資料採用100目以上的尼龍網。架設網箱時,網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風吹導致網箱晃動,吃水深約50釐米。網箱中間放置塑膠框,用於盛放卵塊。通常一個塑膠框中放5~10個卵塊,每個卵塊約2000粒卵。若沒有準備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將卵塊直接移至成蛙養殖池,此時的投放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投放0.2~0.5個卵塊。養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將卵塊投放於塑膠框中,同時塑膠筐固定在環溝中。
青蛙養殖有什麼風險?
最近兩年青蛙養殖技術取得突破,各地養殖迅速崛起,2017年出現了養殖高峰,產量有可能出現翻倍,近三年來,隨著可攝食靜態餌料的青蛙品種出現,青蛙養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飼料,養殖產量一路走高,畝產可達1500~2500公斤,青蛙養殖產業迅速擴大。現時青蛙養殖主要集中於湖南益陽、常德,湖北潜江等地,四川、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佈,廣西、浙江等省也有農戶嘗試用稻田養蛙。
人工養殖青蛙存活率低的緣由?
一、敵害
蛙類自身自我維護和對外防禦才能比擬弱,通常都是被動規避或經過維護色來維護本人、抵禦外敵;在養殖青蛙的過程中,鳥類、蛇類、鼠類、黃鼠狼等均為青蛙的天敵,防治措施極為重要。
由於生理和環境的變化,關於剛上岸的幼蛙,順應環境才能比擬差,生命力脆弱,在遇到枯燥的環境、暴曬的烈日微風雨拍打等對幼蛙都是致命一擊,招致青蛙養殖存活率低。青蛙雖有良好的游泳才能,但不能長期的在水面生存,暴風雨進排水措施不通暢時,對青蛙來說也是致命的傷害。
二、病害
在養殖過程中幼苗、幼蛙因受環境、氣候、養殖不當等呈現出血病、氣泡病、腹水病、腐皮病、歪頭病等,直接影響了青蛙養殖的存活概率。
在近兩年的養殖過程中,各個疾病根本都有相應的防治措施,但用藥管道辦法規範不一,特別是歪頭病關於現階段的養殖戶來說,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根本上沒有治癒的辦法,避免病害的關鍵是從養殖環境動手,水源、飼料、日常管理措施等,防重於治。
三、餌料
青蛙只吃活食,野生條件下通常捕捉飛蟲,幼蛙的食物主要有蚊蟲、小型昆蟲、昆蟲幼體等,普通蛙類吃蒼蠅,蚊子,蝗蟲、螻蛄、青蟲、蚯蚓等昆蟲蠕蟲等,而人工養殖主要以飼料為主,不利於幼蛙消化,影響幼蛙存活率。
飼養青蛙科技視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