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2-07-06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亚洲躲不过“汗水理论”?

    
    【台湾《经济日报》6月24日文章】题:汗水理论 颠覆亚洲成长奇迹
    1994年《外交》杂志11月号刊出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专文《亚洲奇迹的迷思》,文中总结波士顿大学的扬与斯坦福大学的拉里·劳两位学者的研究,对亚洲近20年来的辉煌经济成就提出解释。两位学者的研究提出“汗水理论”,强调亚洲的成长奇迹主要是辛勤工作、努力流汗争取得来,不是智慧发挥的结果。
    汗水理论并未否定亚洲的辉煌成绩,却颠覆了亚洲领袖与西方仰慕者的两个重要信念。第一,如果真有一套“亚洲制度”的话,那便应该是亚洲政府推动特定产业与科技的方式,因为只有这点才能解释亚洲经济的效率。然而,汗水理论等于是说亚洲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是那么值钱。
    汗水理论另一个不受欢迎的结论,在于暗示亚洲的成长速度可能会减缓。因为增加劳力投入、提高基本教育水准或是大幅提高投资,虽然都对经济成长有助益,却是一次性、难以重复的效益;换句话说,亚洲的经济成长或早或晚都会缓慢下来。较快应验的将是投资已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的新加坡等亚洲诸虎,慢一些的则是工资依旧极低,并有庞大人力资源可供开发的经济体,如中国大陆等。
    这篇文章为克鲁格曼树立很多敌人,也引爆诸多的争执与讨论。但不论分析是否有道理,两年半之后,亚洲确实陷入前所未有的大麻烦。风暴的起爆点是泰国。伴随汇率的贬值,泰国股市也一泻千里,不动产市场自然随之土崩瓦解,而金融体系更是四分五裂。
    泰国之后,风暴很快袭击韩国,几桩规模惊人的破产案暴露出当地财团的可观负债,以及银行业摇摇欲坠的处境。国际资本市场也因此才注意到,亚洲各经济体都有世界级的贸易逆差,甚至比诸更早闹出金融风暴的墨西哥也不逊色。但风暴并未就此停歇,继续又扩大到印尼、马来西亚、香港,几乎所有亚洲经济体或多或少都受到冲击。
    根据汗水理论专家事后的分析,亚洲经济90年代前半期的快速成长终究得打住,因为他们的薪资上涨率已超过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过热的国内市场已经造成庞大的贸易逆差。这些都是成长势必减慢的初步征兆。
    金融风暴发生迄今5年,虽然创痕仍深,但亚洲经济似乎已逐渐走出阴影。风暴发源地泰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季增长3·9%。当然,亚洲外汇市场如今又遭遇困境,但这回的麻烦不是汇率暴跌,而是惟恐升值过快会侵蚀出口成长的动力。甚至,在金融风暴后崩盘的房地产市场,如今也有蠢蠢欲动的回春迹象。
    克鲁格曼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就已预言,靠着教育、储蓄与扩大劳力的参与,亚洲经济成长仍将恢复。他强调,亚洲无疑终将占世界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但纯粹只基于一项因素:亚洲人本来就占世界的大部分。
    事隔五年,有关亚洲金融风暴的推论与分析仍然有其启发性,亚洲的过去和未来也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图片新闻

    
    泰国经济已恢复增长,产地产市场也逐渐复苏(路透社)

美国觊觎改造亚洲文化

    
    【台湾《经济日报》6月23日文章】题:美乘虚而入 重新主宰东亚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东亚各国争取经济与政治自主的过程出现巨大的倒转趋势。美国显然是利用亚洲各国最虚弱的时候,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各项结构改革与自由市场计划,重新把东亚纳入其隶属的经济架构之下。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教授贝洛最近撰文指出,亚洲经济奇迹的时代已经结束,东亚在历经30年相对的安定与繁荣后,如今似乎已重返充满冲突、危机与动乱的模式。
    贝洛表示,这项转变的重要分水岭便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去年的“9·11”事件也很重要,但只是加速推演金融危机以来便已存在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地区正集体走向与美国抗衡的更大经济自主与强势。因为在1983年到1997年的14年间,美国已逐渐脱离冷战时期的政策,不再把企业的利益隶属在反共安全联盟的需要之下。
    但美国在这段期间仍寻求以整套的系列计划,瓦解东亚实施的政府援助式的资本主义体系,包括对菲律宾等国提出严苛的结构调整方案;对比较成功的新兴经济体如韩国、台湾等发动片面的贸易战;透过包罗广泛的自由化方案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强力催促亚洲国家落实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协议,取消贸易配额,等等。
    经济专家戴维森表示,事实证明,亚洲国家的管理式资本主义对全球化力量加诸的文化与政治调和作用,仍有相当大的抗拒力量。他指出,美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意图让这场经济游戏的亚洲赢家否定他们获胜的文化基础,好创造出另一番环境,让输家变成赢家”。
    贝洛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便提供美国瓦解东亚管理式资本主义结构的大好良机。最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几个月内,现任美国总统布什的首席经济顾问林赛当时便说,华盛顿优先考虑的事项不是当地的复苏,而是瓦解影响美国贸易与资本的障碍。
    事实上,只要观察为三个受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泰国、印尼与韩国拟订的经济安定方案,就不难了解美国在危机前的要求已被纳为所谓“结构改革”的核心条件。
    由此看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诸泰国、印尼与韩国的方案,就不能像萨克斯或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的解读,被视为阻挠经济复苏的一大错误。因为这些改革的目的本来就不着眼于短期的复苏,而是要创造美国财政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必要的经济痛苦,好为盎格鲁—萨克逊路线的深层经济结构改革铺路。
    查默斯·约翰逊在他的著作《回流》(Blowback)中也说,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可能源自一项事实:美国在打败法西斯与共产主义后,如今想趁机打倒主宰世界仅存的对手,也就是利用冷战环境壮大自我的东亚诸国。

金融风暴打破经济均势

    
    【台湾《经济日报》6月22日文章】题:高丽虎奋起 台港新变睡猫
    1997年金融风暴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亚洲,亚洲各个经济体几乎无一幸免,这场空前的大灾难彻底改变亚洲的经济均势,有些地区浴火重生,有些却继续沉沦。这种此消彼长的现象,不仅凸显出执政当局的施政魄力,也反映出各经济体面对变局时的应变能力与调适能力。
    亚洲金融风暴已届五年,五年间韩国以“高丽虎”的英姿重新登上国际舞台,中国大陆俨然成为带动亚洲经济成长的新引擎,泰国与马来西亚也渐入佳境,但台湾、香港与新加坡变成沉睡的大猫,日本则继续沉沦,印尼也动荡不已。
    回顾亚洲刚刮起金融风暴时,先是货币疯狂贬值,国际炒家兴风作浪,接着股市重挫,外资大举撤离,银行信用破产,金融秩序大乱,不动产市场四分五裂,许多原本在经济承平时期隐而未现的弊病,一并爆发,惊动国际社会。早些年高唱入云的“亚洲价值”论调,似乎也在一夕间成为历史的代名词。
    亚洲各经济体为解决危机,各有不同的因应策略,有的选择壮士断腕,痛下改革决心;有的主张金融全面松绑,大力引进外资;有的回头走向外汇管制的老路;有的坚持民族尊严,拒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摇尾乞怜;有的则是以拖待变,意图用时间换取空间。当然,不同的政策与执行效力也造成不一样的结果。
    亚洲各经济体中以励精图治的韩国最受肯定。近来包括美国《商业周刊》、《远东经济评论》等国际媒体,纷纷以显著版面报道韩国经济脱胎换骨,让韩国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及国家队挤进八强的荣耀下,脸上又增加不少光彩。
    1998年到2002年,汉城当局推动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强迫体质不佳的银行整并或结束营业,使金融机构数量在5年内减少550家。金大中总统的企业整顿也获得具体成果,韩国五大财团(现代、三星、大宇、LG、SK)的关系企业家数在两年内从247家缩减到165家,如今大宇集团已被债权银行接管,现代集团也宣告解体。
    反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尽管把改革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惜主政者始终无法贯彻改革决心,一味增加公债发行额度,要求日本银行(央行)配合降低利率,导致政府财政日益困难,经济复苏遥遥无期,金融机构不敢轻易放款,亟需资金纾困的中小企业筹资不易,整个金融体系陷入信用紧缩的恶性循环。
    东盟成员中的印尼,因金融体系脆弱,经济发展失衡,在金融危机中受创最深,并引发政治与社会动荡,政权几度更替,从苏哈托、哈比比、瓦希德到梅加瓦蒂,6年内换了四位总统,而排华风潮与东帝汶独立运动,也加深民众的族群意识,激化种族对立情绪。
    与印尼同为东盟成员的新加坡,在韩国、台湾的强力竞争下,已明显落居下风,对外出口减弱,房地产价格下滑,经济复苏仍无踪影。
    对惊魂甫定的东盟国家来说,恐怕马上又要面临新的挑战,也就是中国大陆崛起。大陆凭着廉价的劳力与广袤的市场,已经变成超级吸金机器,产业结构与大陆类似的东南亚国家,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将是未来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亚洲金融改革除弊未尽

    
    【台湾《经济日报》6月25日文章】题:改革魄力不足 金融除弊未尽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亚洲银行业的弱点,凸显各国通过整并以建立健全金融体系以及为景气强劲复苏奠基的重要性。
    韩国的韩美银行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力图革新成功的案例,这家银行对兴利除弊深具信心,因此在去年把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更改为goodbank.com.韩国其他数字银行也在这方面成效卓著,可惜多家亚洲银行改革魄力不足,尚未清理掉危机暴露出来的金融弊端。
    波士顿顾问集团副总裁史考特指出,整顿病困银行有数项必要措施,包括清理财务报表、淘汰冗员、组织新管理团队、采用新技术、改善治理及提升风险管理程序等。在这几方面表现优异的亚洲银行其实不多,且多是韩国银行。韩国巨型企业集团恣意举债一度使该国金融体系陷入瘫痪,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5年后,韩国金融业的除弊成效已居亚洲各国之冠。
    韩美银行在2001年11月由摩根银行与卡莱尔集团等取得40·1%股权后,高层人事便在数月后大改组,形成推动的重要基础。
    亚洲银行家戏称,花旗银行是亚洲多位顶尖银行家的训练所,不少曾在花旗银行任职者日后均在亚洲各地银行升任要职。韩美银行改组后的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夏荣九(音)就是出身花旗。
    随着夏荣九上台,韩美银行呆帐占放款总额的比率先从1999年底的13·7%降为2000年底的9%,一年后进一步降为2·7%。韩美不是勾销呆帐就是出售呆帐,并且提供充裕的亏损准备金。分析韩美放款组合,2000年贷给大企业者占35%、中小企业占38%、消费者与信用卡分别只占16%及5%。该银行预期,2002年的消费者与信用卡贷款比率应可增为17%与27%,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则分别降为24%及31%。韩美期望2004年消费者贷款比率增至五成。
    德意志银行驻香港研究主任马丁指出,韩美大幅修正贷款方向,业务转亏为盈,由2000年亏损3960亿韩元转为2001年获利1950亿韩元,股价因而劲涨,后市看好。
    摩根驻亚洲分析师克里斯坦森指出,韩国当局清理银行呆帐的成效优于其他亚洲国家,韩国多数银行在这方面均有进展。不过分析师与银行家指出,韩国当局仍须在民营化与整并方面加把劲。
    相比之下,印尼与泰国当局在消除银行呆帐方面的进展要慢得多。安然会计师事务所亚太地区常务董事罗德曼去年底发表相关报告,宣称亚洲银行业坐失两年前的改革良机,导致呆帐问题更趋恶化,去年底呆帐总额约达2万亿美元。
    在推动业界整并方面,泰国似乎略有成效。危机后关门大吉的泰国金融机构已占总数逾半。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香港公司法人资产管理主任乔瓦诺维奇认为,泰国当局在整并金融业方面还可以更加积极。
    马来西亚当局已把53家金融机构缩减为10家,相形之下,台湾2300万人口的市场就有52家银行,有些银行市场占有率仅1%到2%,确有加强整并的必要。台湾当局期盼借金融控股公司法及税捐奖励等措施鼓舞业者合并,以便形成足以在国际舞台竞逐的大型银行集团。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