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2-07-02第1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剖析陈水扁的‘新两岸政策’

    
    【台湾《海峡评论》月刊6月号文章】题:剖析陈水扁新大陆政策(作者 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开煌)
    前言
    最近陈水扁就两岸关系的议题频频演出,其密集程度是他掌权以来所罕见的。综合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件:
    第一是5月7日接受路透社专访,其中谈到,“希望跟中共领导人,大家不要预设立场,不要预作结论,我们都愿意跟对岸来接触、来对话、来协商”;“要完成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必须要先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开始做起,我曾经说过,两岸是不是可以先从经贸、文化的统合开始做起,接下来再建立两岸彼此的互信基础,再追求、营造未来两岸永久和平的政治统合的新架构”。
    第二是在陈水扁的“用心看台湾”之旅中,在金门县的大担岛表示,“两岸关系的正常必须先从经贸关系正常化开始”;同时今年8月1日他接民进党主席之后,将推动民进党的“中国事务部”率团访问中国大陆,以促进彼此的了解与政党的和解;三是“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小三通是大三通的第一步,扩大小三通造福金马地区的民众乃是当务之急,政府应积极研拟规划人员中转金门,以及在总量的管制下适度开放农产品得以进口金马地区,而不再被视为是犯罪和走私”。
    第三是在台东指出,“在两岸三通议题上提出不能被矮化、地方化与边缘化三原则,同时也表示可以考虑‘授权’民间谈判三通”,但经过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蔡英文的“确认”,下午陈水扁改口说“委托”民间与大陆谈判。
    何以陈水扁在最近一阵子对两岸关系议题突然大发议论,而且频频出招,各方均有不同的解读。本文希望对此议题加以分析。
    背景
    个人以为陈水扁选在此时抛出两岸的议题,应该说有几个重要的背景:
    第一,中美关系的定型化。小布什上台之后,中美关系不但趋于冷淡,而且时有龃龉,同时小布什的两岸政策也明显地倾向台湾,甚至口误“台湾共和国”、“支持台湾参加WHO(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军售台湾等等,因此着实让台湾的独派人士产生幻想。
    然而,中美关系毕竟有其结构性的制约,双方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有制度上无法调和的问题,但也有战略上日趋密切的关系。此外,中共领导人密集受邀访问美国,而小布什在就任之后已经两次走访大陆,美国的领导也不否认送出了“三不”的保证。美国一方面大声说赞成台湾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WHO,但另一方面也说成功的机会不大,而且在关键的场合,美、日均不发言;一方面表示全力协助台湾防御,却又一方面表示告知不希望台湾利用美国国会对行政单位施压。这些形势让陈水扁感觉到美国并没有真正偏向台湾。其中一层意义在于对美国表达“我在努力”地改善两岸关系,希望让美国感觉到他的配合度极高,绝对不找麻烦的印象。
    第二,两岸僵局的长期化不利于台湾。陈水扁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潜在危险不断升高,因此台湾的不确定感比过去增加许多,所以美方不论是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都增加了对台的军售,这就是两岸危机的最佳佐证。因此陈水扁愈是宣扬台湾与美方的军事关系,宣传我们能获得多少购买武器的机会,就代表台湾的处境愈是不安。再加上陈水扁政府台独的意识形态,以及不时在两岸关系的层面去讨好所谓的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发言,更进一步给两岸关系增加了仇恨和危险的潜在因素。此种不安已经影响到台湾经济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影响到台湾人民的心理不安。前途不确定,这也是去年在台湾的“一国两制”民调有上升趋势的社会基础。
    这些陈水扁政权的感觉应该是十分强烈的。如果陈在四年的掌权之内,最终无法促使两岸关系恢复到一定的稳定状态,长期而言,对陈本人、对民进党都是一个致命伤。目前也许在台湾南部群众民粹的热情之下,大家尚且感受不深,一旦经济再无重大起色,天灾人祸持续不断,频仍生变,两岸僵局必然导致问题的严重和恶化,所以他也急着在两岸议题上作出一些文章,以便利用残余的民粹,坐收不败之利。
    第三,台湾经济问题并未解决。陈水扁上台之初,台湾的经济形势就在观望,结果扁政权出现停建“核四”、再建“核四”的风波,台湾大众对扁政权的经济信心大溃,而其间接的结果则是造成新的大陆热,对台湾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再次升高。
    目前台湾的经济暂时没有进一步向下沉沦,但是如果希望恢复过去的荣景,恐怕也只是一种奢求,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政权,在经济上一直没有形成支柱性的经济产业。台湾市场太小,所以必须以大陆为腹地,此种初级的知识经济、管理经验,才能彰显其优势,台商在大陆的奋斗,已经为台湾经济打拚出一条发展之路。
    因此台湾的企业拚命往大陆去投资、经营,其实正是看清楚此一潮流所作的选择。如果两岸关系不仅不能正常化,就连直接“三通”都不可能,则台湾的经济又如何发展呢?一旦台湾经济出现灾难,则再多的美国“先进”武器也无法重建已经生活无着的台湾人心。换言之,陈水扁日前推出的“大陆政策”,其实是包括了“以大陆救台湾”的策略构想。
    第四,泛蓝的成功整合趋势是陈的记忆梦魇。从台湾的选民结构来看,迄今为止,泛蓝的支持者仍领先于泛绿,因此理论上在台湾如果进行任何一对一的选举对决,如果泛蓝可以整合成功,则泛绿的人想要获胜,就有一定的困难。
    泛蓝联合、合作到合并的趋势日渐明朗,对陈而言,连任的基础诉求自然从“对方的分裂”转而为“四年的政绩”。但是按上述的分析,台湾经济的沉沦绝不是陈在未来两年之内可以立竿见影地收效的,何况经济的真正改善仍是以两岸关系改善为前提。在此情况的考量下,陈水扁才不得不提早出手,打出“两岸”这张牌,而且是连续三天的柔性诉求,这是十分罕见的。
    目前的策略应该是如果陈水扁能在两岸关系有所进展,作出成绩,则未来的台湾经济将有可能找到出路,那么到选举年,台湾经济就有可能真正获得改善。如此一来,泛蓝的合作对陈的威胁也将大大消除。因此为了使自己在选举中,在两岸议题有较佳的攻防战略的位置,陈水扁选在“5·20”两周年之际出招。
    议题
    陈水扁在三次的讲话中,强调两个重点:一是两岸政治互动,二是两岸经贸互动。在政治互动方面有两个层次,一是领导人的对话、协商,一是政党外交;在经贸互动方面,除了原则性的呼吁外,主要的议题是“三通”。
    在政治互动方面:领导人对话是老调重弹,政党外交是新建议,一般讨论比较会注意到“一中”原则、“九二共识”是否承认,依此两点大致而言都是得出相对悲观的论调。至于政党外交的部分,一般的评价也不乐观,但是这一部分极有可能是陈预留的伏笔,在民进党内有人也看清楚结构,是以开始酝酿对台独党纲作出与日俱增的些微调整,以便打通共产党与民进党之间互动的可能性。其实在《台湾前途决议文》等同党纲时,台独党纲就已经在精神上被封杀了,代表的意义就是现状等于台独,无须再作追求,今年7月,民进党再将此一状态作出更明确说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应该是“观其行”的时候。
    在经贸互动方面:最重要的意见是“三通”可以“委托”民间,这一段话应该是此一阶段最重要的讲话,此一谈话代表陈在面对长荣集团、台湾美商、台湾大企业等压力下,逐渐将“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政策进一步朝积极开放部分倾斜,不论是“授权”或是“委托”,都代表民间在“三通”议题上的功能被陈水扁所肯定,这与陆委会一贯坚持的国家安全说是有重大差别的,无怪乎陆委会有些反弹,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三通”得以实现的重要一步,而且是完全回应了中共方面可以“民间、业者谈三通”的倡议。
    从策略来看,对陈而言,陈提出的政治对话、政党外交和“三通”谈判,总有一些可行性,也只要有一项是可行的、成功的,则两岸关系对陈而言就是加分,就是正面的,特别是经贸的“三通”,只要开始谈,就算两年之内没有谈成,对陈也同样肯定有好处,因为谈不成更能代表他坚守台湾的立场及利益,所以下一任非陈不可,以免谈判中辍;谈成了,自然更不必说,甚至我们可以说陈水扁此次的出招重点就在“三通”的民间谈判,其他都只是陪衬而已。而所谓的“民间”,按此次港台新航权谈判的模式,其实是官方全权主导、全程参与的“民间”谈判模式,我们相信这也是陈水扁想要与中共政权协商“三通”的重要参考模式。简单的讲,陈水扁已经不得不启动“三通”来救台湾的经济了。
    反应
    陈水扁出招之后,在台湾一般而言有四种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是困惑。不知道陈水扁的葫芦里卖什么药,因为陈有关两岸关系的讲话,不但经常是前后不一,而且总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既无新意也无诚意,特别是陈水扁的两岸政策是矛盾路线,而非中间路线。“三通”的关键还在于“一中”原则以及与陆委会的配合情况,绕不过“一中”,一切免谈。
    第二种是反对。认为陈水扁背离了李登辉的路线,中共如此打压台湾,特别在WHO的观察员案惨败之后,更是对陈的软性诉求不满。
    第三种是主张看陈的行动。特别在“三通”问题,因为陈在政治方面或许没有收获,但是在“三通”方面也许可以有收获,至少可以启动谈判。假如开谈,陈就可以有收获。
    第四种是大家公认的,不论如何,这几招都和陈的2004年选举是有关的,是陈选举外显的一部分,因此会认为陈是说说而已,放些空爆弹,不会认真地做。
    因此陈水扁如果这次的“三通”是讲真的,就必须认真而严肃地推动;如果陈水扁的“三通”仍是选举政见,则届时必将自食其果。
    结论
    陈水扁当权已经两年了,客观而论,他在两岸关系的建树十分有限,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一是台独党纲成为真正中间路线的精神枷锁,而且在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努力下,台独党纲已经出现两个十分具体的指标,一是反中国化,二是爱台湾。换言之,如果不反中国,则就不是真正支持台独;同时如果不赞成台独,就是不爱台湾。此一精神枷锁其实也大大限制了陈水扁想试行的新中间路线,必然出现间接台独与直接台独之间的徘徊,而非所谓的中间路线,这是陈水扁的大陆政策的根本问题。
    其次,策略性企图制约了陈对两岸关系的根本性思考。陈水扁当权以来,台湾经济衰退,结果形成台湾非依靠大陆无法重振的形势,这使得陈水扁不得不祭出两岸政策,以便挽救台湾经济,但是大陆政策和陈水扁的意识形态相矛盾,因此陈水扁只好以回避原则的方式,企图建立与大陆的正常经贸往来。
    其三,陈水扁的大陆政策和其他政策一样充满了选举味,因此不但是中共不得不多听多看,事实上连台湾的反对党、学者和业者也都必须停、看、听,才能真正评价陈的想法和看法,这是陈水扁自认为的善意总是得不到回应的主要原因。但是陈又没有一套系统、完整地建构两岸和平、两岸关系正常的看法和见解,所以一旦没有得到他所期待的回应,则台独基本教义派必然起而攻之,陈也自然会停止他的政策善意,久而久之,就使陈的两岸政策变成是一种花招,而且根本无需实践。
    
    (原载台湾《独家报道》周刊)
    
    (原载台湾《中国时报》)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