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6-01-28第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中国将会出现无数王杰式人物

日本《朝日新闻》载文说,王杰始终学习、领会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今后象他那样只受新中国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青年,将会越来越多。他被认为是新中国这一代人的典范。《王杰日记》给日本「提出了种种问题」。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一月十日辟出第五版的大半版版面刊登记者吉田实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王杰的事迹,并且刊登了王杰的照片、王杰日记手迹的一段和朱德同志的题字。文章的标题是《王杰日记,一个青年的斗争纪录,中国的“理想的人物形象”》。摘要如下:
    从去年年底起,在中国有一本小册子是畅销书。中国几百万、几千万青少年正在热心读着这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的题目是《王杰日记》。可以说,在这本书的主题里面,寓有中国的国家使命,只要读一读这本书,就自然会了解到中国所设想的“理想人物形象”。这本畅销书是包含有难于理解的意义的。
    王杰,实有其人。他在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四日为掩护十二个民兵而死。
    在他死后,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他在三年里所写的十多万字的详尽的日记。这是学习毛泽东主席著作、同时“一心为革命”的王杰班长的“斗争纪录”。不久,中央看到了这本日记,从去年十一月上旬起,展开了通过这本日记“学习王杰同志”的运动。作为接班人的“教科书”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英雄”、“强大的精神原子弹”,这些赞扬王杰班长的话,和他的日记的片断一起,载满了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这样,整理成为一百十六篇的《王杰日记》,就作为革命的接班人的“教科书”,成为中国青少年争相阅读的畅销书。
    在“自由”而且“和平”的目前的日本,这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这在相隔一衣带水的中国大陆上,已经成为承担下一代的青少年的中心课题。
    在另一个意义上,日记也是值得注意的。在新中国诞生的时候,他只有七岁。从他刚刚懂事的时候起,就作为新中国的儿童受到了抚育。他显然不同于比他年岁更大的具有生活在共产党政权以前的中国社会的经验的一代人。在今后的中国,象他那样只受新中国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青年,将会越来越多。他被认为是新中国这一代人的典范。因此,他的“日记”值得我们注意。始终学习毛泽东思想
    “日记”自始至终都有毛主席著作的引文。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领会、运用毛泽东思想。
    他到处都写着“怎样掌握毛泽东思想”。他在日记中写着:“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毛泽东思想象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它放出万丈光芒,赶走了黑暗,把被压迫的人们的心照得透亮。毛泽东思想,象直立在岸边的灯塔,它一刻不停地闪耀着红光,给航行的人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思想,象一件最好的武器,人们掌握了它,就能够分清敌我,站稳立场。”这是同怀疑思想毫无关系的、到了可怕程度的坚强信念。他为什么能够产生这样的信念呢?可能因为他太年轻,缺乏经验,没有能够写出这个心理过程。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不久便产生了强烈要求“自我牺牲”的心情。这甚至使我们产生了象过去的修身教科书那样的令人窒息的感觉。不怕苦,不怕死
    当下了好多天大雨、大河堤岸崩溃、危及许多群众生命财产的时候,王杰所属部队接到急救指示。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着:“当兵是为人民、为党、为祖国而来的,不管任何工作,党指到那里就冲向那里,就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怨言。”而且,在越南战争更加激化的“东京湾事件”的时候的日记中写着,“支援越南人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受苦受难的人民就是死了我也心甘情愿,就是上刀山入火海也永不变心。”另外,还有好几处赞扬了董存端、黄继光的“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精神。强调分清敌我
    他还注意国际形势。在他的日记中也一再表现出要同所谓“现代修正主义”进行斗争的态度。他在学习《毛泽东选集》中《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以后,强调必须经常分清敌我,提高阶级觉悟。对自己的弱点也感烦恼
    但是,如果“日记”尽是罗列教条式的口号,充满了这样的文章,那在中国也不可能成为畅销书。他有时也象个青年的样子,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感到烦恼。这些地方,使人感到王杰是个实际存在的人,这一点给“日记”增添了某些特色。当然,他依靠毛主席的“话”,逐步克服这些弱点。提出了“改造人”的问题
    他勇敢地试图克服自己的缺点。他在“日记”中写的文章,简明而且坦率,毫无令人生厌的地方。通过整篇“日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很高才能来明确地表达自己想法的青年。
    可是,中国对青年的要求不是那样的文才,而是忠实地实践毛泽东理论,这是不言而喻的。一种偶然地由于地雷爆炸而自我牺牲的戏剧性的情况,使王杰一跃而成为知名人物。当然可以预料,今后第二个、第三个以至无数的无名的王杰将会出现。是围绕中国的内外环境产生了这样的王杰呢?还是如果不再有这样的环境,中国未来的人物形象也就会改变呢?或者是与这种环境无关,中国正在真正进行着“改造人”的工作呢?《王杰日记》给我们提出了种种问题。
    (文内小题是原有的——本刊注)

日报说:中国五年计划特点是踏踏实实建设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三日刊载特派记者高田从北京发回的一条电讯,标题是《共产党中国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特点是“踏踏实实的建设”》。报道说:
    共产党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从年初开始执行。
    《人民日报》在去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当天的社论中说:“在制订计划、决定措施的时候,一定要留有余地,不仅要看必要性,而且重要的是要看清楚可能性。这样才能指望生产建设的健全踏实的持续和发展。”

尼日利亚学生:要求新政府承认我国

    【本刊讯】英《每日邮报》二十六日刊载了约翰·迪基星期二自拉各斯发回的一篇通讯,标题是:《伊龙西被告诉:支持中国》,摘要如下:
    尼日利亚学生今天要求这个国家新成立的军政府把外交政策转向不结盟的方向并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工农党跟着这样做,要求有力人物伊龙西赶走美国和平队并且把所有外国使馆的人员限制到二十人。
    要最高军事委员会大力执行它宣布的清除贿赂和腐化的政策的压力越来越大。、

英著名芭蕾舞演员伯尔·格雷访华观感之四:《访问北京舞蹈学校》

    我是否应该同演员们见见礼呢——没有等我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已经被拥到演员们长长的行列面前,接一连二地同每一个演员握手,而且下意识地嘴里连呼“您好”。我每走过一个人,就听到对这位演员的简介。他们一个个获得介绍,这一点使我感到愉快。
    这是不可思议的:芭蕾舞在中国出现,仅仅是最近一九五四年的事情。而这些演技如此动人的演员们,乃是成立仅仅五年的一个芭蕾舞团的成员。
    她们都穿西式的练功装:黑色的紧身连裆衫,加上同色的尼龙紧身连脚芭蕾装。女演员们的头发都从头顶平分,掠到颈后结成两条辫子垂到双肩。她们都没有化装。但是有一位教师,来自印尼、曾在伦敦学舞的女舞蹈家石圣芬,却是涂上唇膏和装上睫毛的,她的头发也做成西方式样。
    他们还请我去另一间排练室,参观男演员的苏联芭蕾舞《游击队员》的彩排。我们看了也没有失望。二十一个男演员、三个女演员表演这出话剧化的芭蕾舞,姿势优美,个个充满了活力。他们展示出别具一格的舞蹈,熟练地作出苏联芭蕾舞的典型舞步,令人兴奋出神。
    看罢舞蹈,我们又同周围的人们握手,嘴里还连喊“谢谢”和“很好”。我感觉到,只有这样地做,才能把我心里的愉快和羡慕之忱,向他们表达出来。我惊异地看到,在中国竟然拥有如此众多的优秀男芭蕾舞演员。
    接下去是我自己练功的时候了。我被引导走进一间小型更衣室和淋浴室,然后在一间光亮的、地板弹性良好的中型排练室里,作了一小时的练习。
    在饮了一阵茶之后,我们参观舞蹈学校的校舍。大厦一共有五层,拥有十六间排练室,里面都装有暖气,光线也很好。有几间排练室靠走廊一边的墙壁装有窗门,人们可以从窗口看到排练的情形。每一间大型排练室放着一架三角钢琴,较小的排练室放着一架小型钢琴。房间的一边,放置两个装水的浅盘,而不是用松香涂擦地板。在排练的时候,演员们轮流地用小水瓢在地板上泼水。我喜欢看他们这一个动作。
    大部分演员住宿在学校里,两人一间房,自己做房内的清洁工作。每一层楼有一间宽大的洗衣房,我看见有几个演员自己洗涤他们的练功装。
    阅读室和一间大餐厅设在最底一层。在天台上,还有几间供乐队练习的房间。
    我们坐汽车返回旅馆吃中饭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之后,我们乘车在北京街上兜圈子。
    使我感到惊异的是:多数北京居民的皮肤都是光彩照人。我一路上没有看到面部化过装的妇女,但是她们即使穿着蓝布裤和使得身材变得臃肿的厚棉上装,她们的身材也显出是女性的。
    那天晚上在旅馆房间里睡下的时候,我的脑际完全给中国舞蹈演员们的形象占满了。这是难以理解的,他们学习西方的芭蕾舞只有十年的历史。他们的舞蹈肯定是苏联式的,在这里面,他们注入了自己具有的特点、艺术风格和感染力量。展望未来整个月里将同他们一起工作,我不禁兴奋万分。

菲必需更多地了解中国

    【本刊讯】菲律宾专栏作家克鲁斯在二十六日《马尼拉时报》上撰文说:「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幅员最广阔的国家之一,是菲律宾的近邻……但是,菲律宾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少,他们所得到的只是第二手材料,不幸的是,其中大多数材料都是荒谬的美国宣传。菲律宾人迄今读到的关于中国最公正的报道是在一九六四年和去年到过中国的菲律宾记者写的。但是,即使是这些报道,考虑到这个国家国土广阔,仅仅是触及了这个神秘的国家的生活和情况的表面。」
    「新的开明的和成熟的政策将使各个阶层的菲律宾人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中国这个革命变动的熔炉。那些认为应始终把中国看作敌人和长远威胁的人将至少有机会了解一下敌人,这是战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那些对中国不抱成见、并希望探索同这个强大的邻国和平共处的途径的人也将有可能设法在两国之间建立谅解与容忍的桥梁。换句话说,让经过选择的人出国旅行的政策对于意识形态范围内的两个极端的国家和介乎两者之间的许多其他国家来说都将是有益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