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 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

科學家設計“智慧細胞”獲突破
本報訊科學家針對生物磷酸化過程開發出一套新工具,用於在人體細胞中定制感知和響應電路。這項1月2日發表於《科學》的研究,代表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有望改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複雜疾病的治療方法。
標籤:
研究人員獲取首份月背古磁場資訊
科技日報訊(記者陸成寬)31億年前,月球磁場强度曾急劇下降,之後一直很弱?基於嫦娥六號月背樣品,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發現,月球磁場强度在28億年前發生了反彈。
標籤:
晶片上“長”器官,開拓生命醫學研究新空間
巴掌大小的晶片上能“長”出人體器官,你相信嗎?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日新月异,器官晶片是一種可以在體外類比人體器官結構功能的前沿交叉科技,可以形成一種嶄新的仿生微生理系統,為生物醫藥領域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標籤:
當心“潑水成冰”變成“潑水成傷”
這個冬天,許多到東北旅遊的遊客都想體驗一把“潑水成冰”的樂趣:手拿一壺熱水,在天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在冷空氣的作用下,水會迅速變成冰晶或冰霧。“然而,‘潑水成冰’在實際操作時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頭部、面部、手、脚等燙傷。”
標籤:
數九寒天,科技給樹木送“溫暖”
如今,隨著科技進步,一系列助力樹木過冬的科技陸續問世,給都市中的“綠色居民”送去溫暖。進入冬季,氣溫降低,北京不少樹木穿上了色彩鮮豔的“毛衣”。
標籤:
找到蛋白靶標,創制無污染農藥
科技日報訊(記者馬愛平)記者1月6日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科技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教授楊青團隊找到了能直接用於合成綠色農藥的特殊蛋白靶標,有望催生新型農藥產品。“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類特殊的蛋白質
標籤:
研究實現三線態光化學過程的量子相干調控
本報訊(記者孫丹寧)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員朱井義團隊直接觀測到量子點-有機分子構成的雜化自由基對的量子相干特性,並實現了三線態光化學產率的高效磁場相干調控。光致電荷分離之後會生成兩個自旋關聯的自由基,它們被稱為自
標籤:
日喀則地震是正斷層型地震
據中國地震台網消息,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20公里範圍內人口約6900人。《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國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徐錫偉。
標籤:
2025年,哪些全球重大科技進展值得期待?
從量子計算到生物技術,從太空探索到綠色能源……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大幅提高了效率,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機遇,給社會、經濟以及人類生活帶來深刻影響。
標籤:
嫦娥五號月壤樣品揭示二十億年前月球磁場資訊
科技日報北京1月6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基於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來自該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組織的科研人員采用多種古强度測試方法,成功獲得月球20億年前的磁場資訊。研究顯示,
標籤:
全球首例基於衛星通信連結的超遠程手術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1月6日電(記者付毅飛)記者6日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獲悉,日前全球首例基於衛星通信連結的超遠程手術成功完成。手術中,醫生和患者分處北京和拉薩,利用亞太6D通信衛星,團隊遠程操作數千公里之外的手術機器人,對患者實施肝癌腫瘤切除手術。
標籤:
我國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裝備實現突破
科技日報北京1月6日電(記者陳瑜)記者6日從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中國華電所屬中國華電科工集團有限公司500標方/小時質子交換膜電解槽、3300標方/小時鹼性電解槽產品日前正式下線,2.5兆瓦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實證平臺投用。這標誌著我國可
標籤:
“沉睡”一年,“老冰”還能做冰雕
又到了一年一度被冰雪建築刷屏的時刻。其實,每年用來製作冰雪景觀的不只是新冰,還有“沉睡”一年的“老冰”。
標籤:
世界最大超導磁體動態測試設施建成
科技日報訊(記者洪敬譜)1月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电浆所獲悉,由該所建設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近日取得新進展,其子系統“聚變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統”完成首輪測試實驗,最大測試電流達到穩態48千安培,超
標籤:
用於鋅-空氣電池的新型高效催化劑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1月5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5日獲悉,來自安徽工業大學等組織的科研人員設計了一種通過介面錨定策略精准調控單原子之間距離的通用方法,並利用該方法成功開發出新型高效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該催化劑在鋅-空氣電池中表現優異,效能超越
標籤:
腦機介面技術實現漢語實时編解碼重大突破
2025新年快樂——上海華山醫院的一比特女患者剛在腦海中想出這幾個字,電腦便成功解碼、發出指令,隨後操縱著機械手做出比心的動作,送出了今年世界上第一段由意念完成的新年祝福。他們憑藉國產原創侵入式柔性腦機介面技術,開展高精度實时運動解碼和語言
標籤:
極光預報成功率近百分百,怎麼做到的?
受日冕物質拋射活動影響,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間1月1日11時開始,到1月2日2時,地球出現明顯地磁活動,其中1月1日23時至2日2時發生了全球地磁指數(Kp指數)為8的特大地磁暴。宗比特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是基於地磁暴的預
標籤:
鱷魚皮膚圖案源自精確機械折疊
本報訊研究顯示,鱷魚面部與下頜獨特的鱗片圖案是通過一種精確的皮膚機械折疊過程形成的。這個過程會使鱷魚頭部的鱗片形成不規則的幾何圖案,這與鱷魚身體鱗片作為受遺傳調控單元的發育管道的觀點截然不同。
標籤:
首套動態真三軸電磁霍普金森杆試驗測試系統研製成功
深圳大學供圖本報訊(記者刁雯蕙)記者從深圳大學獲悉,該校成功研製出全球首套動態真三軸電磁霍普金森杆試驗測試系統。
標籤:
慕士塔格觀測站大氣表層光學湍流特徵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袁一雪)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研究人員通過深入研究慕士塔格觀測站大氣表層光學湍流的時空分佈特徵及其與大氣物理條件的相關性,揭示了該網站在光學觀測領域的獨特優勢。研究結果顯示,慕士塔格觀測站的大氣光學湍流特性在日夜之間表現出顯
標籤:
研究人員開發電化學合成氨新技術
據新華社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日前發佈的新聞公報稱,該校團隊開發出用電化學方法合成氨的新型裝置,效率相對較高,可在室溫條件下長時間穩定運行。新型裝置分為电浆反應腔和電化學反應腔兩個部分。
標籤:
靜電真的有不同顏色嗎
“靜電顏色挑戰”熱潮近日在短視頻平臺興起。網友稱,跟不同人接觸產生的靜電顏色不同。
標籤:
國內首輛分佈式電驅動飛行汽車亮相
科技日報南京1月1日電(記者金鳳通訊員吳涵玉)1日,東南大學發佈了由其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輛分佈式電驅動飛行汽車——“東大·鯤鵬1號”。“這款陸空一體的飛行汽車以汽車為主要載體,而非當下以無人機為主技術路線。
標籤:
新研究實現億原子級拉曼光譜量子力學類比
本報訊(記者王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商紅慧、楊金龍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穎、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何曉等團隊合作,實現了億原子級拉曼光譜量子力學類比。該成果成功入圍2024年“戈登貝爾獎”。
標籤:
美開發出電化學合成氨新技術
據新華社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團隊開發出用電化學方法合成氨的新型裝置,效率相對較高,可在室溫條件下長時間穩定運行。這些物質隨後被送入電化學反應腔,在銅-鈀合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
標籤:
北京捷運3號線“滿載”惠民科技
2024年12月15日,隨著一聲清脆的鳴笛,北京捷運3號線一期開通運營。這是一條闊別了一個甲子的捷運線路。
標籤:
不銹鋼濾水吸管,身處野外也能喝上安全水
野外徒步時,喝水常常是大問題。為了幫助戶外運動愛好者解决喝水問題,不銹鋼濾水吸管應運而生。
標籤:
“網紅”南極磷蝦油並非適合所有人
最近,南極磷蝦油很火,它被很多博主稱為“深海營養寶庫”,相關線上產品銷量飆升。它是怎麼製作的?
標籤:
AI設計“納米籠”類比病毒複雜結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張夢然)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AI)科技,設計出一種“納米籠”,成功類比出病毒的複雜結構。它可遞送治療基因,進而成為一種醫療創新平臺。
標籤:
派克探測器創人造物體“觸摸”太陽距離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官網28日報導,該機构的派克太陽探測器24日來到距離太陽表面608萬千米的位置,創下人造物體接近太陽表面新紀錄。27日,探測器傳回的訊號證實,它經受住了太陽表面極端環境的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