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資料
頻道
頻道列表
養貓資料
養狗資料
中醫减肥
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
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
古代名人
健康保健
娱乐新闻
明星
老电视剧
军事文章
体育人物
经济金融
老資料網
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 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
2022年度十大科普事件揭曉
科技日報北京3月26日電26日,“典贊·2022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目播出,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與十大科學闢謠榜正式出爐。其中,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部署,明確提出加强國家科普能力建設;20
標籤:
科普中國
時政
斑馬魚天生就能辨別數量
科技日報訊根據《通訊·生物學》發表的一項研究,斑馬魚幼魚在孵化後96小時裏可以識別不同數量的黑色豎條。這一發現表明數位能力可能在新生斑馬魚中是與生俱來的。團隊認為,人類新生兒和新孵出的斑馬魚幼魚都存在數位能力,可能表明數學能力是發育中的脊椎
標籤:
斑馬魚
科學
科普
軟體機器人邁向綠色,可生物降解人造肌肉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3月23日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慧系統研究所、奧地利約翰內斯開普勒大學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聯合團隊以軟體機器人的可持續性為重點,合作設計了一種基於明膠、油和生物塑膠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人造肌肉。
標籤:
機器人
肌肉
科普
自旋電子器件制造技術獲新突破
科技日報北京3月22日電美國明尼蘇達雙城大學研究人員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製造自旋電子器件的突破性工藝,該工藝有可能成為電晶體晶片新的行業標準。電晶體晶片是電腦、智能手機和許多其他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新工藝將帶來更快、更
標籤:
電子自旋
自旋
電子器件
晶片
ChatGPT可能重塑人類情感模式
近日,有網友發文稱因ChatGPT為自己創作的童話故事《小野鳥》而備受感動。其他網友則在留言中表示,“不只我沉浸於跟ChatGPT聊天”“覺得它比人還明白你在哪個點需要被理解”“我也想要專屬的《小野鳥》故事”……這些評論無疑都體現著人訴諸C
標籤:
情感模式
“看見”疼痛訊號,可穿戴顯微鏡促進小鼠脊髓成像
科技日報北京3月22日電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穿戴顯微鏡,可在以前無法進入的區域生成小鼠脊髓活動的高清實时影像。從長遠來看,該新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科學家研究中樞神經系統的可能性,進而改變人們對疼痛的理解和治療。
標籤:
顯微鏡
科學
科普
“網紅”電解質消毒液真有殺菌功效嗎
電解質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它是由食鹽水經電解後產生的。一款名為“電解質消毒液”的消毒用品,近來在一些社交平臺上頗受追捧,成為繼電解質水後,第二個在網上“走紅”的電解質“家族”成員。有網友稱,電解質消毒液不含酒精,安全無毒,其不僅可以
標籤:
電解質溶液
84消毒液
細菌
健康
養生
食鹽
量子科技發展重要里程碑——科學家成功控制“量子光”
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展示了識別和操縱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關性。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是量子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研究人員表示,這為操縱所謂的“量子光”打開了大
標籤:
量子
科學
量子力學
科普
粒子對撞機內首次探測到中微子
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據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官網20日報導稱,該校物理學家主導的“前向蒐索實驗”首次探測到粒子對撞機產生的中微子,此前該團隊曾觀察到6個中微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此次新發現有望加深科學家對中微子的理解,還有助揭示行進較長距離與
標籤:
中微子
對撞機
粒子對撞機
科學
天文
科技新聞
室溫超導,聽上去很美
如一顆石子拋進一泓平靜無波的池水,“室溫超導”這個近期科學界最大的新聞一出,便引發廣泛熱議。其爆炸性在於“室溫”,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研究團隊聲稱發現了一種鑥、氮、氫化物,可在約20.6℃的溫度和1萬個大氣壓下表現出超導性。如果能發
標籤:
超導體
科學
科普
鉿,耐熱性用於火箭發動機
鉿,元素週期表第72號元素。所有含鋯的礦物中都含有鉿,如鈹鋯石中含鉿就高達15%,但並沒有單獨的鉿礦石。鉿主要在生產鋯的過程中進行回收,價格比較貴。由於耐熱性,鉿也會被添加到一些特殊用途的合金中,例如製作火箭發動機的噴嘴和重返大氣層的飛行器
標籤:
人造神經成功“複製”大腦多感官綜合功能
科技日報天津3月20日電記者20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電子資訊與光學工程學院徐文濤教授團隊受獼猴多感官綜合與空間感知機制啟發,開發了一種人造運動感知神經,在硬體層面上成功實現了大腦的多感官綜合功能,獲得了卓越的運動感知效能。
標籤:
運動
全方位拉伸亦能保持靈敏度,仿生電子皮膚像鱷魚皮般柔韌
科技日報北京3月20日電開發具有多種感官的電子皮膚對於康復、醫療保健、假肢和機器人科技等諸多領域都至關重要。這項科技的關鍵之一是可拉伸壓力感測器,它可檢測各種類型的觸摸和壓力。最近,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和蔚山大學的聯合團隊受鱷魚皮啟發,創造出一
標籤:
鱷魚
電子皮膚
拉伸
壓力感測器
科普
吃魚對健康有益,這個生活常識有了科學依據
“多吃點魚,能變聰明!”家長勸菜時的這個常見說法,有了新的科學解釋。3月3日,國際期刊《科學》線上發表了浙江大學醫學院、良渚實驗室教授張岩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馮世慶和於曉團隊的合作成果論文。已有研究表明,人體服用適量Omega-3脂肪
標籤:
脂肪酸
魚油
omega-3
健康有益
張岩
omega-3脂肪酸
看天文望遠鏡那些匠心獨具的設計
圖②HabEx望遠鏡遮星板。圖③夜空下的郭守敬望遠鏡。圖④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主鏡。3月16日,據媒體報導,中國計畫於2023年底發射一顆新的X射線天文衛星——愛因斯坦探針,有望捕捉超新星爆發時發出的第一縷光,幫助搜尋和精確定位引力波源,
標籤:
天文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
詹姆斯
天文
反射式望遠鏡
望遠鏡
八萬鼠腦細胞造出一臺活體電腦
為訓練神經元電腦區分不同的訊號模式,研究團隊創造出了10種不同的電脈衝和閃光模式,並在一個小時內反復播放這些模式,同時使用傳統的電腦晶片記錄和處理神經元產生的電信號。
標籤:
神經元細胞
腦細胞
科學
機器人
科普
科技新聞
智慧奈米科技按需輸送胰島素
莫納什大學領導的多學科聯合團隊此次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胰腺系統”,其使用植物糖原納米顆粒,被稱為“納米糖平臺”,因為它們由葡萄糖製成,可根據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准輸送和釋放胰島素。
標籤:
胰島素
納米
血糖
健康
葡萄糖
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佈
科技日報訊3月1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佈“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長安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
標籤:
古生物
動物
震驚四座的GPT-4哪裡强
當地時間14日,美國OpenAI公司宣佈正式發佈為ChatGPT提供支援的更强大的下一代人工智慧科技GPT-4。就在其發佈後的第一天,GPT-4在早期測試和公司演示中就以起草訴訟書、通過標準化考試和根據手繪草圖建立工作網站的能力震驚四座。功
標籤:
openai
我國實現百兆位元速率量子金鑰分發
相關成果線上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光子學》雜誌。研究成果表明,QKD可實現百兆位元速率的實时金鑰分發,滿足高頻寬通信需求,對未來量子通信的大規模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標籤:
位元速率
量子
量子通信
量子傳輸
比特
開創性實驗觀測到電磁波時間反射
用於實現時間反射的實驗平臺示意圖。在關閉/打開開關時,這種特製超資料的電磁阻抗會突然降低/升高,導致寬帶前向傳播訊號(藍色)部分時間反射(紅色)。
標籤:
超資料
科學
科普
寬帶
我國首款“量子晶片冰柜”問世
科技日報合肥3月15日電量子晶片對保存環境要求極高,如何將嬌貴的量子晶片長期“保鮮”存放?記者15日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我國首個可保存量子晶片的高真空存儲箱研製成功,並已投入國內首條量子晶片生產線使用,其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量
標籤:
量子
量子晶片
晶片
冰柜
抗衰老靶向藥物研究再獲進展,只清除衰老細胞,不傷及“無辜”
3月12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華東理工大學李劍教授和西北大學郭媛教授團隊聯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清除衰老細胞的全新藥物科技策略,可用於選擇性地去除衰老細胞,減緩小鼠的功能器官衰老。郭媛表示,未來他們將聚焦更加精准的細胞衰老診療研究,專注於靶向識
標籤:
細胞抗衰老
光動力
科普
新型“人造樹葉”能源轉化率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3月16日電歐盟“A-LEAF”項目團隊在最新一期《能源與環境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研製出了一款“人造樹葉”系統,能模仿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永續燃料,創下10%的太陽能—燃料轉化效率新紀錄。這是首款太陽能—
標籤:
能源
轉化率
納米結構扭曲程度首次實現控制
科技日報北京3月16日電美國密歇根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顯示,由納米顆粒自組裝而成的微米大小的“蝴蝶結領結”,可形成各種不同的扭曲形狀,並能被精確控制。這一進展為輕鬆生產與扭曲光相互作用的資料開闢了道路,為機器視覺和藥物生產提供了新的工具。
標籤:
納米
科學
領結
科普
手性
睡眠不足或减弱抗體對疫苗反應
他們檢查了睡眠持續時間對流感和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疫苗接種的影響。研究表明,自我報告的睡眠時間不是疫苗反應的預測名額。使用薈萃分析的結果並與已知的疫苗抗體反應數據進行比較,研究人員估計睡眠不足對疫苗反應的影響相當於接種後兩個月的抗體减弱。
標籤:
抗體
睡眠
睡眠不足
健康
三體人能脫水,地球生物也有一拼
說到2023年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視劇集,《三體》可謂出道即巔峰。不論電視劇,還是原著,奇特的三體人最引人遐思。三體人的世界有三顆恒星。在電視劇中,三體人脫水和浸泡的場面宏大而震撼,令人印象深刻。由此看來,地球生物的脫水能力比起三體
標籤:
植物
三體人
地球三體組織
地球環境
除了探索宇宙,航太力量還這樣造福人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太領域的一次次突破都引發全國人民的關注。而除了向浩瀚宇宙進發,航太力量還在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相關專家圍繞如何服務百姓生活、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等話題帶來了“航太聲
標籤:
航太
航空航太
電捕蚯蚓,土地不能承受之痛
小小蚯蚓,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裏。“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點名電捕蚯蚓現象,引發關注。在蚯蚓保護中,科技手段能發揮哪些作用?“曬乾的蚯蚓被稱為地龍幹,是一種中藥材。”在利益的驅使下,電捕蚯蚓
標籤:
蚯蚓
糞便發酵養殖蚯蚓科技
土壤結構
土壤改良
農業
三農
柔性溫度感測器突破高溫極值
超過1200℃柔性溫度感測器效能及應用。作為柔性電子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柔性感測器則用以量測溫度,反映人體的各項名額。現有的柔性薄膜溫度感測器受柔性襯底、敏感資料等限制,難以實現高溫物理場的溫度測量。未來,田邊團隊期望將製備的柔性感測器能進
標籤:
感測器科技
柔性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