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醫名醫

介紹在中醫藥發展過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古今名醫大家。

上古名醫-伏義氏
伏義氏一作宓羲、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為中國醫藥鼻祖之一,《易傳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伏羲是先民對創始八卦理論藉以豐富人體認識,並對保健作出貢獻的氏族
標籤: 名醫
上古名醫-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况。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
標籤: 炎帝 中國神話人物 名醫 禮記
上古名醫-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黃帝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關於他的傳說中最精彩的就要數黃帝與炎帝、蚩尤的戰爭了。上述醫學著作所以冠以“黃帝”之名,反映了人們對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
標籤: 黃帝 名醫
上古名醫-岐伯
中國醫學素稱“岐黃”,或謂“岐黃之術”,岐伯當屬首要地位。岐黃為岐伯與黃帝二人的合稱,相傳為醫家之祖。中醫學奠基之作《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以黃帝、岐伯問答的體裁寫成,因而後世用即以“岐黃”代稱《內經》。
標籤: 黃帝 黃帝內經 名醫
上古名醫-伯高
伯高為傳說上古之經脈學醫家,黃帝臣。晋代史學家、醫學家皇甫謐撰《黃帝針灸甲乙經》,曾指出:“黃帝諮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侯,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之性命,窮神極變,而針道生焉,其論至妙”。可知伯高之為醫是以
標籤: 中醫
上古名醫-雷公
雷公為中國傳說中的上古醫家。相傳為黃帝眾多懂醫學的臣子之一。擅長於教授醫學之道,望色診斷與針灸醫術等。“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雷公尤精於針灸,通九針六十篇。歷史上託名雷公的醫學著作有《雷公藥對》。從《素問》中以及《靈樞》
標籤: 雷公 黃帝 名醫
上古名醫-少師
少師回答黃帝關於人有陰陽等問題時指出:“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少師對五種人的體質、性格、行為特點等進行了比較具體的敘述,少師之論點近世為朝鮮醫學家發展為“四象醫學”。
標籤: 名醫 黃帝
上古名醫-俞跗
西漢時期三比特文史學家都記述了秦越人所論之上古醫生俞跗的事蹟。韓嬰,曾任文帝時博士,約生活於西元前二世紀中,他在《韓詩外傳》卷10寫道:“中蔗子曰:吾聞中古之為醫者,曰俞跗,俞跗之為醫也,`木為腦。芷草為軀,吹竅定腦,死者更生”。
標籤: 名醫
上古名醫-少俞
少俞,上古時代傳說中醫家,尤精針灸術。據傳系俞跗之弟、黃帝之臣。據傳與黃帝論述醫藥。黃帝因與他及岐伯等多名臣子論述醫藥而著《內經》。
標籤: 名醫
上古名醫-僦貸季
僦貸季為上古時之醫學家。岐伯在回答黃帝的有關問題時指出,“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比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明代徐春甫撰《古今醫統》
標籤: 名醫
上古名醫-鬼臾區
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於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唐,王冰住《素問》黃帝問於鬼臾區所答:“臣積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時指出:“鬼臾區十世祖始誦而行之,此太古占候靈文,洎乎伏義之時,巳鐫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區
標籤: 名醫
上古名醫-桐君
傳說上古時藥學家,黃帝臣,以擅長本草著稱。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序強調:“至於藥性所主,當以識識相因,不爾何由得聞,至於桐雷,乃著在於編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又有桐君《采藥錄》,說其花葉形色;《藥對》四卷,論其佐使相識”。
標籤: 名醫
上古名醫-巫彭
巫彭為傳說中之巫醫。《山海經》有載。《說文》有“巫彭初作醫”的記述。據考,巫彭乃黃帝臣,其醫療除用巫術為人治病外,還掌握有藥物知識以治療疾病。
標籤: 名醫
上古名醫-巫鹹
巫鹹,上古名醫、商王戊輔佐。一作巫戊,卜辭稱鹹戊。以巫祝之方法愈疾,反映當時巫術與醫道結合於一身的情况。從太甲至太戊,中經七世,國勢漸衰。《楚辭》記有“巫鹹將夕降兮”。相傳黃帝出戰時,要請巫鹹作筮。據說巫峽之名便來源於巫師巫鹹。故有學者認為
標籤: 商王
伊尹
伊尹出生於伊水之濱,洪水過後成為孤兒,有莘氏女子採桑撿到他,將他獻給有莘國國君,國君令一比特廚師撫養他。湯由此知伊尹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免除他的奴隸身份,任命他做最高執政大臣。被譽為仲景“群方之祖”的桂枝湯,相傳就是伊尹所創制。伊尹在醫藥學方
標籤:
周漢晋名醫--扁鵲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囙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
標籤: 扁鵲 名醫
周漢晋名醫--淳於意
淳於意(西元前205?當時公乘陽慶已年過六十,收下淳於意為徒,將自己珍藏的黃帝、扁鵲脈書、根據五色診斷疾病、判斷病人預後的方法、以及藥物方劑等書傳給他。當齊王劉將閭為陽虛侯是,淳於意曾為其治癒了關節炎一類疾病,還隨從將閭來過長安,並為安陵阪
標籤: 淳於意 名醫 歷史 史記 西漢
周漢晋名醫--張仲景
尚啟東考為南陽郡棘陽),《後漢書》無傳,其事蹟始見於唐代甘伯宗《名醫錄》:“張仲景,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所能及”。
標籤: 張仲景 名醫
周漢晋名醫--華佗
曹操常犯頭風眩暈病,經華佗針刺治療而痊癒。但華佗為人耿直,不願侍奉在曹操身邊,甚至認為作侍醫是可耻的職業,於是就托詞妻子有病,以及回家取方藥為由,一去不再返回。曹操多次寫信催促華佗,又令當地郡縣把華佗遣還,最後派人偷偷察看,才知華佗不願為侍
標籤: 三國 曹操 名醫
周漢晋名醫--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漢未至西晋期間高平人,其籍貫一說山東巨野,一說山西高平,後魏高湛《養生方》稱王氏“專好經方,洞識養生之道”,唐甘伯宗《名醫錄》謂其“性度沉靜,通經史,窮研方脈,精意診切,洞識攝養之道,深曉療病之說”,近代對王氏是否任晋太醫令以及
標籤: 王叔和 名醫 養生 巨野 四庫
周漢晋名醫--皇甫謐
《晋書皇甫謐傳》說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林億在校《甲乙經》的序言中稱他“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晋武帝愛惜其才華賜給他很多書。
標籤: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讀書 名醫
周漢晋名醫--涪翁與程高、郭玉
郭玉,東漢廣漢郡人,是漢和帝時最負盛名的醫學家。郭玉的師祖是一比特隱士醫學家,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釣魚為生的一老翁,世人不知其姓名,所以稱為“涪翁”。程高也是比特隱士醫家。皇帝為之讚歎不已,郭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皇帝派一個貴人患者,換上貧寒人
標籤: 郭玉 涪翁 名醫 歷史 東漢 漢書
周漢晋名醫--葛洪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焉;心雖勤而無獲矣”。這是晋代科學家葛洪在治學上的一句名言。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人。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藥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
標籤: 葛洪 名醫
張仲景--醫聖的千古美談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張仲景在與傷寒大疫的搏鬥中,在挽救群眾危亡的活動中,樹立了崇高的醫德,冶煉了精湛的醫術,最後完成了垂法千古的醫經。
標籤: 張仲景 中醫 醫聖 傷寒雜病論 傷寒論
醫和
醫和,春秋時期秦國醫生。他提出疾病非鬼神所致,而因自然界氣候的异常變化引起,提出陰、陽、風、雨、晦、明的六氣致病說,認為六氣是導致各種疾病的主要原因。他即位之初,與楚國發生湛阪之戰,獲得勝利。他留下老而好學和“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美譽
標籤:
醫緩
醫緩,中國春秋時期秦國的醫家。其姓不詳,名緩,因以醫職,人稱醫緩。楚國勢力强,晉國壓力大。楚國迅速降服鄭國,兩國結盟;楚晋兩軍大戰,鄭國反攻晉軍,晉軍大敗,一名大將被俘。晉軍返回後,中軍統帥林父,主動請求死罪,晋景公想答應他。這次,楚莊王見
標籤:
文摯
多方醫治無效,便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到了齊國,詳細診斷後,知道齊閔王的病非藥可治,只能激怒於他,讓他把心中的怒火、憤懣、鬱悶發洩出去,才能去除病根。文摯被太子的真誠所感染,决定給齊閔王治療。文摯跟太子約定時間,前去給齊王看病,到時卻沒
標籤:
義妁
義妁為病人治病往往是必先切其脈,乃治之,湯藥與針灸兼施,屢建奇效,所以治癒率很高,活人無數,遠近聞名。治好重症病人,被譽為神醫一天,義妁的診所來了一個重症病人。義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宮廷醫師,這是對歷來“醫生職業是男性專利”的一個重大突破
標籤:
鮑姑
她長期在南海、番禺、廣州、惠陽、博羅等地行醫采藥,深受羣衆的愛戴,被稱為“鮑仙姑”。鮑姑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鮑姑以治贅瘤與贅疣聞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當地盛產的紅脚艾進行灸治,取得顯著療效。以醫治贅疣為絕招,並治療多種疾病鮑姑
標籤:
董奉
董奉醫術高明,與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為杏林文化的開山鼻祖。董奉飲食奇异,一生喜吃棗、飲茶。董奉認為茶為草藥之首,經常以茶療疾。有一年河南信陽爆發一種“疲勞痧”的瘟病,董奉用杏幹與“神仙茶”同泡的杏幹茶為病人治病,不
標籤: 董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