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時病-中醫兒科

介紹兒科時病常識、病因、症狀、診斷及治療等知識和信息。

手足口病的預防
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决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標籤: 嬰幼兒護理 手足口病的治療 育兒
手足口病的診斷與治療
主要為對症治療。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藥物。
標籤: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簡介與臨床表現
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標籤: 手足口病
心脾積熱型手足口病
栀子、石膏、黃連、地黃、黃芩、茯苓、燈心草、淡竹葉。
標籤: 手足口病
邪陷心肝型手足口病
灌腸療法:清開靈注射液10~20ml,雙黃連注射液10~20ml,中藥煎劑:任選1種,保留灌腸,每日1次。
標籤: 手足口病
邪毒侵心型手足口病
葛根、黃芩、黃連、當歸、桃仁、紅花、地黃、川芎、赤芍、牛膝、桔梗、甘草。
標籤: 手足口病
濕熱毒盛型手足口病
靜脈滴注,3~5歲最高劑量不超過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50~100ml稀釋,滴速為每分鐘30~40滴,每日1次。本品使用後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輸液管後,方可使用第2種藥物。
標籤: 手足口病
邪犯肺脾型手足口病
如病情較重或服藥24小時後療效不明顯者,可酌情新增劑量。靜脈滴注,3~5歲最高劑量不超過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50~100ml稀釋,滴速為每分鐘30~40滴,每日1次。本品使用後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
標籤: 手足口病
邪傷心肺型手足口病
成人劑量:靜脈滴注,每次20ml,重症患者可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注意控制滴數在每分鐘60滴以內,每日1次。
標籤: 手足口病
濕熱傷絡型手足口病
病後濕熱清而肢體萎軟無力,肌肉消削,跛行,宜以補氣活血、强筋健骨為主,以補陽還五湯為主方。毫針針刺或電針治療,每日1次。
標籤: 手足口病
嬰兒手足搐搦症辨證論治
嬰兒手足搐搦症又名佝僂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於維他命D缺乏,血中游離鈣减低,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局部或全身肌肉痙攣。本病多見於1歲以內人工餵養兒及早產兒,冬末春初最易發病。
標籤: 嬰兒
嬰兒手足搐搦症治療
嬰兒手足搐搦症又名佝僂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於維他命D缺乏,血中游離鈣减低,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局部或全身肌肉痙攣。本病多見於1歲以內人工餵養兒及早產兒,冬末春初最易發病。症狀緩解後,改為口服鈣劑,並補充維生素D。嬰兒要及時添加輔助食品
標籤: 嬰兒
嬰兒手足搐搦症
嬰兒手足搐搦症又名佝僂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於維他命D缺乏,血中游離鈣减低,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局部或全身肌肉痙攣。脾主肌肉,腎主骨,肝主筋,故患兒常伴有肌肉鬆弛,囟門寬大或逾期不合,手指抽搐屈不能伸等虛風症狀。手足搐溺如雞爪樣,手腕部
標籤: 嬰兒
百日咳的治療方法
良好護理以預防併發症。百日咳腦病時可用脫水劑。有低鈣、低血糖等時,予以對症治療。
標籤: 百日咳
百日咳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百日咳是小兒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一組經細菌培養證實的成人百日咳,平均年齡為35歲,有典型症狀與痙咳後嘔吐,但也可僅有數周乾咳,罕有併發症。凡具備1、2、3三項者,可做臨床診斷,病原及血清學陽性可確診。
標籤: 百日咳
百日咳食療
百日咳是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畢有雞鳴樣回吼聲為特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叉稱頓咳。一般分為初咳期、痙咳期及恢復期。本病輕者,可單用食療;重者,需配以藥物治療。初起與感冒相似,但咳嗽逐漸加劇,日輕夜重。用於百日咳初咳期,偏於風寒者。〔食療食
標籤: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之一。1、病前1~3周有百日咳接觸史,未接種過百日咳疫苗。血碟培養見有百日咳杆菌。1、注意按時接種百日咳疫苗。
標籤: 百日咳
猩紅熱的診斷與治療
2、臨床表現驟起發熱、咽峽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蒼白、楊梅舌、帕氏線、恢復期脫皮等,為猩紅熱的特點。紅疹毒素試驗早期為陽性。
標籤: 猩紅熱
猩紅熱的病因與臨床表現
猩紅熱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臨床表現如上所述。有咽峽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狀,頜下淋巴結腫大,病程1周左右。重型病例只見咽部輕微充血,與嚴重的全身
標籤: 猩紅熱
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咽喉腫痛或伴化膿,同時全身出現彌漫性猩紅色皮疹為特徵。若毒熱未清,流竄筋骨關節,可引起骨節痹痛和紅腫灼熱。病兒在發病12小時後即出現皮疹,最早見於腋下、腹股溝與頸部,一般
標籤: 猩紅熱
幼兒急疹介紹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以高熱、皮疹為特點的疾病,多發生於春秋季,無性別差异。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兒急疹的病因。部分患兒軟齶可出現特徵性紅斑。部分患兒頸部淋巴結腫大。檢查由於幼兒急疹的主要病因為HHV-6和HHV-7,故幼兒
標籤: 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為小兒常見的病毒性發疹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3~4天,熱退疹出為特徵,多見於乳嬰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為多。疹毒時邪,首襲肺胃,蘊於肌錶。疹毒內傳肺脾與氣血相搏,正氣亢盛,托毒外泄,而見熱退疹透。
標籤: 幼兒急疹
白喉的治療方法
常選用青黴素,約需7~10天,用至症狀消失和白喉杆菌培養陰轉為止。劑量决定於假膜的範圍、部位及治療的早晚。
標籤: 白喉
白喉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氣憋,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咽、扁桃體及其周圍組織出現白色偽膜為特徵。臨床表現一、咽白喉1、輕型: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後症狀可自然消失。咽白喉的
標籤: 白喉
水痘的預防與護理
接觸水痘患兒後,應留檢3周。對免疫缺陷、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的兒童,接觸水痘後可選用人體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帶狀皰疹球蛋白等肌肉注射,預防感染本病。正在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期間的患兒發生水痘,應立即减量或停用激素。
標籤: 水痘
水痘的辨證論治
水痘發病過程中,如出現高熱、咳嗽、氣喘、鼻煽、紫紺等症,此為邪毒閉肺之變證,治當清熱解毒、開肺化痰,可予麻杏石甘湯加减;若見壯熱不退,神志模糊,口渴煩躁,甚則昏迷、抽搐等症,此為邪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當凉血瀉火,熄風開竅,予清瘟敗毒飲加减,
標籤: 水痘
水痘病因與診斷
水痘是由外感時行邪毒引起的急性發疹性時行疾病。因其皰疹內含水液,形態橢圓,狀如豆粒,故稱水痘。在古代醫籍中,有關水痘病的論述始於宋代,《小兒藥證直訣瘡疹候》中最早提出“水皰”之名。病因病機水痘病因為外感時行邪毒,上犯於肺,下鬱於脾而發病,其
標籤: 水痘
邪毒閉肺型水痘
成人劑量:靜脈滴注,每次20ml,重症患者可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注意控制滴數在每分鐘60滴以內,每日1次。
標籤: 水痘
邪陷心肝型水痘
高熱煩躁神昏者,加服安宮牛黃丸;神昏驚厥者,加服紫雪;神昏譫語痰盛者,加服至寶丹。
標籤: 水痘
邪熾氣營型水痘
靜脈滴注,3~5歲最高劑量不超過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50~100ml稀釋後,滴速為每分鐘30~40滴,每日1次。本品使用後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輸液管後,方可使用第2種藥物。成人劑量:
標籤: 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