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脾胃病症-中醫兒科

小兒的體質特點為脾常不足,表現在病理變化上,則是出現疳證、厭食、腹痛、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其中,疳證尤為突出和常見。

小兒疳證病因機理
疳證是由於餵養不當,或因多種疾病的影響,導致脾胃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小兒慢性病證。明確指出疳證的病比特、病機變化主要在脾胃。病因病機本病病因主要為餵養不當,疾病影響,以及先天稟賦不足。疳證的病因雖有不同,但病變部位總在脾胃,其主要的病
標籤:
小兒疳證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1、合理餵養嬰兒應盡可能用母乳餵養,按時添加輔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平衡及飲食衛生。
標籤:
小兒疳證辨證論治
3、辨兼證疳證的兼證主要發生在於疳階段,臨床出現眼疳、口疳、疳腫脹等。出現兼證應當隨證治之。
標籤:
小兒疳證的臨床診斷方法
嚴重者形體乾枯羸瘦,體重可低於正常值40%以上。二者有密切的聯系,食積日久可致疳證,正如《證治准繩幼科》所言:“積是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但疳證並非皆由食積轉化而成。疳夾有積滯者,稱為疳積。
標籤:
疳證型疳瘡
治鼻瘡爛,蘭香散;諸瘡,白粉散主之。
標籤:
牙疳型疳證
急用消疳蕪荑湯瀉其毒熱,繼以蘆薈肥兒丸清其餘熱,外用牙疳散時時敷之自愈。(注)牙疳者,因毒熱攻胃而成,故熱毒上發,齦肉赤爛疼痛,口臭血出,牙枯脫落,穿腮蝕唇,病勢危急,急用消疳蕪荑湯瀉其毒熱,繼以蘆薈肥兒丸清其餘熱,外用牙疳散時時敷之自愈。
標籤:
疳積型疳證
中成藥:肥兒丸:每丸3g。每服3~6g,每日1~2次,3歲以內小兒酌减。
標籤: 疳積
疳氣型疳證
中成藥:健脾八珍糕:每塊8.3g。每日早晚飯前熱水化開燉服,亦可幹服,每服3~4塊,嬰兒每服1~2塊。
標籤:
口疳型疳證
黃連、栀子、連翹、燈心草、淡竹葉、地黃、麥冬、玉竹、北沙參。
標籤:
幹疳型疳證
成人劑量:每服15g,每日2次。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陳皮、砂仁、焦六神曲。
標籤:
疳腫脹型疳證
黨參、茯苓、白術、附子、生薑、白芍、薏苡仁、白扁豆、猪苓、澤瀉、桂枝。
標籤:
眼疳型疳證
成人劑量:每服,水蜜丸6g、小蜜丸9g,每日2次。石斛夜光丸:水蜜丸:每袋6g;小蜜丸:100丸重60g。石斛、天門冬、地黃、枸杞子、菊花、蒺藜、蟬蛻、木賊、青葙子、夏枯草、川芎、枳殼。
標籤:
腦疳型疳證
腦熱生瘡者,龍膽丸主之。
標籤:
心疳型疳證
治則治法:當補心。
標籤:
腎疳型疳證
(注)腎屬水,色黑主骨,患此疳者,初必有解顱鶴膝,齒遲行遲,腎氣不足等證,更因甘肥失節,久則漸成腎疳,故見面色黧黑,齒齦出血,口中氣臭,足冷如冰,腹痛泄瀉,啼哭不已之證。
標籤:
脾疳型疳證
治則治法:當補脾。
標籤:
走馬疳型疳證
頰腮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氣虛甚而肉死也。
標籤:
疳瀉型疳證
處方:先以當歸散(潮熱)加三棱、陳皮,水薑煎服,次投烏犀丸(吐)、沉香檳榔丸(不乳食)及化癖丸(癖)、蘆薈丸(疳)、沒石子丸(本條),兒最小者難下丸子,止投三棱散(宿食)、快膈湯(痞),自然痊癒。
標籤:
疳熱型疳證
多起於大病之後,失於將息,又或傷饑食飽,脾氣受傷。
標籤:
肺疳型疳證
故肺疳則見面白,氣逆咳嗽,毛髮焦枯,皮上生粟,肌膚乾燥,憎寒發熱,常流清涕,鼻頰生瘡也。
標籤:
蛔疳型疳證
(注)蛔疳者,因過食生冷油膩肥甘之物,以致濕熱生蛔,腹中擾動,故有時煩燥多啼,有時肚腹攪痛,口唇或紅或白,口溢清涎,腹脹青筋,肛門濕癢也。
標籤:
肝疳型疳證
故肝疳則見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淚,隱澀難睜,搖頭揉目,合面睡臥,耳瘡流膿,腹大青筋,身體羸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之證也。(方歌)柴胡清肝治肝疳,銀柴栀子翹胡連,生地赤芍龍膽草,青皮甘草一同煎。
標籤:
鼻疳型疳證
外用鼻疳散敷之,或以吹鼻蟬殼散吹入鼻內。(注)鼻疳者,因疳熱攻肺而成。鼻疳散青黛(一錢)麝香(少許)熊膽(五分)上為細末,幹者,用猪骨髓調貼,濕者幹上。
標籤:
脊疳型疳證
外證亦身體發熱,下利煩渴,十指皆瘡,頻齧爪甲。(注)脊疳者,因積熱生蟲,上蝕脊膂也,以手擊其背,必空若鼓鳴,脊骨羸瘦,狀若鋸齒,始為脊疳。其證最為可畏,須先以蘆薈丸殺其蟲,繼用金蟾散消其疳,隨時調治,或可愈也。
標籤:
口齒疳型疳證
《吳氏家傳》青霞散治小兒口齒疳。安師傳治小兒口齒並喉腭疳瘡如白膜者用輕粉黃丹等分,乳汁和,塗瘡上。
標籤:
小兒疳證食療
包括西醫學中的營養不良、慢性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症等疾病。本病由於餵養不當、病後失調、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日久成疳,並可出現眼疳、帶腫脹及齒衄等兼證。食療及飲食宜忌對本病的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飲食宜忌〕同小兒疳證一般飲食。
標籤:
疳證
一說“疳者甘也”,指小兒過多吃了肥甘生冷,飲食失調,脾胃受損,日久形成疳證;另一說“疳者幹也”,指發病機理由於脾胃氣虛、津液乾涸,以致形體消瘦而乾枯。疳證的“疳積”階段,出現脾虛食積,與積滯證的脾虛夾滯不同。
標籤:
小兒積滯辨證論治
積滯內阻,氣機不利,故脘腹脹滿、時有疼痛。舌淡苔白膩,脈細滑,均為脾虛夾滯之象。由於積滯可因各種飲食所傷。中成藥1、小兒香橘丹每日3次,每1/2~1丸,開水送服。
標籤:
小兒積滯病理機理
積滯是指小兒乳食不節,停滯中脘,食積不化所致的一種脾胃病證。若脾胃受傷,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調,乳食停滯,積而不消,乃成積滯。積滯與傷食、疳證關係密切。在這裡,可以看出,氣虛是因,臟腑虛弱是果,臟腑虛弱則導致胃腸“積滯”等症。
標籤:
脾虛夾積型積滯
周歲以內小兒酌减。針灸配合推拿療法:用毫針點刺承漿穴、雙側四橫紋穴等,再施以小兒推拿手法,乳食積滯型清天河水,清補脾,平肝;脾虛夾積型補脾、平肝,揉一窩風。捏脊和摩腹療法:捏脊療法重點揉捏脾俞、胃俞,起到健脾益胃之功效。
標籤: 脾胃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