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外科疾病-中醫外科

介紹其他外科疾病常識、病因、診斷及治療等知識。

被狗咬傷的急救處理
要馬上用流動的水沖洗傷口,盡可能把病毒沖走,把血擠出去。如果有條件,最好用20%的肥皂水進行沖洗,連續沖上20分鐘-30分鐘。狂犬病潜伏期短的10天左右就發病,長的則可能要好幾年。抗病毒血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先試針。
標籤:
蠍螫傷的治療與預防
傷口處禁塗碘酒等刺激性藥物。預後:5歲以下兒童若被大山蠍蜇傷,可迅速出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可在3h以內死亡,囙此要及時進行搶救。
標籤:
蠍螫傷的病因機制
蠍為胎生,幼蠍約經1周即離開母體獨立自由生活,以覓找各種昆蟲為食。蠍最後一節是銳利的為刺蜇器,與腹部背側的毒腺相通。
標籤:
蜂螫傷的治療與預防
蜜蜂蜇傷後毒刺易折斷在皮內,其它蜂蜇傷一般不折斷毒刺。蜂在飛行時不要追捕,以防激怒而被蜇。在搗毀蜂巢時要加强個人防護。
標籤:
蜂螫傷的病狀與診斷
國內黃蜂蜇傷發生過敏性休克死亡已有數例報告,還有報告蜂蜇傷發生血紅蛋白尿引起腎功能衰竭的病例。黃蜂蟄傷的局部症狀較重,可引起頭暈,噁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昏迷或者迅速死亡,有的可發生血紅蛋白尿,以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標籤:
蜈蚣螫傷的治療與預防
但傷口不宜用濕敷的辦法否則易出現水皰糜爛或組織壞死。
標籤: 蜈蚣
蜈蚣螫傷的病因與症狀
病因1、發病原因蜈蚣體扁長長約6~7cm軀幹有21節兩側有很多足對稱分佈兩前足各具有一對附肢這是一對毒肢亦稱毒爪爪末端呈鉤狀中央為管狀與體內毒腺相通當毒爪刺入皮膚時即放出毒汁引起皮膚損傷和全身中毒症狀。
標籤: 蜈蚣
毒蛇咬傷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夜間行走宜有照明用具,防止誤踩毒蛇而被咬傷。
標籤: 毒蛇咬傷
毒蛇咬傷的診斷與急救
神經毒毒蛇咬傷後,局部不紅不腫,無滲液、麻木,不痛或微痛,常被忽視而不及時處理,但所回流的淋巴結有腫大和觸痛。血循毒毒蛇咬傷後,傷口劇痛,腫脹明顯,滲血,周圍起水皰,嚴重者整個肢體腫脹,傷口潰爛壞死,所回流的淋巴結腫大壓痛。急救毒蛇咬傷後,
標籤: 毒蛇咬傷
毒蛇咬傷的病因病機
一般來說,毒蛇的體表特徵是頭呈三角形,尾短而鈍,身體魔紋色彩鮮明,毒蛇的唇腭上有一對毒牙和毒腺,被毒蛇咬傷時,毒液從其腺體內排出,沿毒牙的小管或溝進人傷口,引起中毒。蛇毒的主要成分有神經毒、血循毒和酶,各種成分的多少或有無,因蛇種而异。
標籤: 毒蛇咬傷
風火毒型蝮蛇咬傷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凉血熄風、通利二便。
標籤: 蝮蛇
風火毒型毒蛇咬傷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五虎追風散加减。
標籤: 毒蛇咬傷
火毒型毒蛇咬傷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加减。
標籤: 毒蛇咬傷
風毒型毒蛇咬傷
症狀:局部傷口無紅、腫、痛,僅有皮膚麻木感;全身症狀有頭昏、眼花、嗜睡、氣急;嚴重者呼吸困難,四肢麻痹,張口困難,眼瞼下垂,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舌質紅,舌苔薄白,脈弦數。
標籤: 毒蛇咬傷
蛇毒內陷型毒蛇咬傷
水牛角、地黃、牡丹皮、赤芍、玄參、淡竹葉、金銀花、連翹、麥冬、半邊蓮、七葉一枝花、紫花地丁。
標籤: 毒蛇咬傷
毒血在錶型毒蛇咬傷
蓋蛇乃陰物,藏於土中,初出洞之時,其口尚未飲水,毒猶未解,故傷人最酷。治之法必以解毒為主,惟是蛇毒乃陰毒也,陰毒以陽藥解之則毒愈熾,必須以陰分解毒之藥,順其性而解之也,方用祛毒散。
標籤: 毒蛇咬傷
風火毒證型毒蛇咬傷
治療方法:五味消毒飲、犀角地黃湯、五虎追風散三方合用。
標籤: 毒蛇咬傷
毒血內陷型毒蛇咬傷
治療方法:清營湯合犀角地黃湯加减,加服安宮牛黃丸。
標籤: 毒蛇咬傷
毒蟲咬傷的緊急處理方法
緊急情况下,用自己的尿液反復沖洗患處。對蜂毒過敏者,可引起蕁麻疹、呼吸困難,危及生命。它的毒液中含有神經毒蛋白,咬傷後,傷口處會發生腫脹、膚色變白,有劇烈痛感。
標籤:
破傷風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其他療法一、破傷風抗毒素的應用一經確診,應儘早使用破傷風抗毒素。抗毒素注射前應作過敏試驗,以免發生過敏反應。
標籤: 破傷風
破傷風的病因與診斷
破傷風是指先有破傷,風毒之邪由創口侵入而引起驚風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特點是,有皮肉破傷史,有一定潜伏期,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陣發性抽搐,抽搐間歇期全身肌肉仍緊張强直,伴有發熱,但神志清醒,多因併發症而死亡。發作性抽搐是指病情嚴重者,在肌肉強直
標籤: 破傷風
陰虛失養型破傷風
治法:補血養陰,疏通經絡。
標籤: 破傷風 陰虛
風毒乘虛型破傷風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五(卷)雜證部(篇)原文:至於生瘡潰後受風者,因生瘡潰而未合,失於調護,風邪乘虛侵入瘡口,先從瘡圍起粟作癢,重則牙緊、項軟、下視,不宜發汗,誤汗令人成痙,當以參歸養榮湯,加僵蠶主之,先固根本,風邪自定。
標籤: 破傷風
陰血虧虛型破傷風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五(卷)雜證部(篇)原文:若傷時血出過多,不可再汗,宜當歸地黃湯主之。
標籤: 破傷風
裏熱壅盛型破傷風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五(卷)雜證部(篇)原文:攻裏之後,裏熱不止,宜栝石湯服之。
標籤: 破傷風
錶熱不解型破傷風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五(卷)雜證部(篇)原文:發表之後,錶熱不止者,宜小芎黃湯服之。
標籤: 破傷風
血虛風盛型破傷風
證候表現:自汗不止者。
標籤: 破傷風 血虛
風熱熾盛型破傷風
證候表現:牙關噤急,甚則身如角弓反張之狀若自汗不止,二便秘赤者。
標籤: 破傷風 風熱
表裡不和型破傷風
證候表現:牙關噤急,甚則身如角弓反張之狀,若頭汗多出,而身無汗者。
標籤: 破傷風
風熱內停型破傷風
病因病機:如邪在半錶半裡證候表現:牙關噤急,甚則身如角弓反張之狀,無汗者。
標籤: 破傷風 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