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3-02-27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国际麻管局称赞中国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麻管局称赞中国
新华社维也纳2月26日电 (记者林川)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26日发表年度报告,对中国履行国际药物管制等义务作出的不懈努力表示满意。
  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国际麻管局在2002年年度报告中说,中国政府已将药物管制确定为基本国策之一,纳入了社会经济发展方案中。中国还定期向麻管局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与麻管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麻管局特别称赞中国政府在打击贩毒行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赞扬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对易制毒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及其合法性进行了有效监测和检查。报告认为,中国在缉毒方面的执法力度在加强。
  联合国麻管局今年首次将年度报告的重点放在非法毒品种植、销售和滥用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上。报告认为,这种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破坏了长期经济发展。
  麻管局是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下属机构,现有13名委员,任期5年。该机构主要负责监督联合国麻醉品条约的执行情况,其中包括滥用麻醉品和毒品走私等。

欧洲与美国渐行渐远——析欧美矛盾(上)

第7版(国际)
专栏:大视野

  欧洲与美国渐行渐远
  ——析欧美矛盾(上)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围绕着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关系接连出现了两场严重危机。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八国把德国和法国抛在一边,公开发表明确支持美国立场的声明;继而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在北约内反对向土耳其提供军事保护,使北约集体防御功能的威信受到沉重打击。尽管前一场危机在近日有所缓解,后一场危机因北约最终同意立即制定援助土耳其的军事计划而告结束,但是深层次的矛盾显然没有解决。欧盟的共同声明墨迹未干,德国和英国就开始各作各的解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关于德法属于“老欧洲”的话言犹在耳,法国总统希拉克要中东欧国家在对伊政策问题上“闭嘴”的命令,又招来波兰、匈牙利等一片反驳和讥讽的声浪。凡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说明,在美国和其欧洲盟友之间,在欧洲盟友内部,正在发生一场既涉及相互关系,又涉及北约使命和对世界形势的不同看法的深刻变化。虽然北约内、欧盟内的争吵和分歧从来就没有断过,但是像这次针对伊政策的裂痕,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更加带有一种影响全局和未来的性质。
  美国为什么把萨达姆视为眼中钉,必除之而后快?而德国这个美国昔日最亲密的盟友,又为什么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如此断然的反对态度?概括起来说,有包括政治哲学、意识形态、综合实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从政治哲学方面观察,分歧始于冷战结束,美欧共同敌人原苏联不复存在之时。在美国看来,世界并不因原苏联的解体而变得安全起来,世界各个角落都潜藏着各式各样威胁美国安全的危险。布什有关“流氓国家”和“邪恶轴心”的观点,与当年里根总统抨击苏联为“邪恶帝国”的言论如出一辙,说明美国对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放心,而这种观念是深深扎根在美国人的头脑中的。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当年世界各地的移民涌向美国,就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饥馑、战乱,他们视美为“安全港”。这个“安全港”在“9·11”事件中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安全港”不再安全了,这加深了美国对世界和美国自身安全的疑惧,从而也在美国政界坚定了必须行动的决心。德国的一位政论家指出,谁不了解美国的“安全港”哲学,谁就无法理解“9·11”事件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在美国看来,对伊拉克动武是一种自卫行动。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主流舆论对世界安全的威胁、潜在的危险的估价明显不同于美国。在原苏联这个战略对手不复存在之后,部分欧洲人认为现在是坐收“和平红利”的时代,没有不安全感,也不像美国那样迅速作出回答。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外长菲舍尔多次表示,美国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不足,不足以说服人,就是美欧对世界安全的危险认识不一的明证。而美国认为,欧洲对世界局势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欧洲生活在虚幻的安全感中,幻想会以道义的力量消除世界上的风险。用美国国防部一个顾问的话说,欧洲正变得“斯堪的纳维亚化”。
  正是对世界安全形势看法的迥异,美欧对北约的使命认识因之而不一,助长了美国日益增长的单边主义倾向。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想把北约改造成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干预行动的军事组织,但拥有19个成员国的北约决策过程繁复,而且由于坐收“和平红利”的指导思想,欧洲国家多年来在防务方面实际没做出什么改进,因而北约的地位在美国眼里越来越下降。“9·11”事件之后,尽管北约迅速启动有关条款,准备同美国共同向国际恐怖主义开战,但美国终究并没有依靠北约,而是单独进行了在阿富汗的战争。此间舆论界指出,北约已经变成美国的一个“更大的工具箱中的一个有用的工具”,需要的时候拿来用一下,例如在对付原苏联威胁的时候。而在其他时候,美国不再借助北约这个集体,而是挑选其中的某些成员,组成“志愿者联盟”去完成它认为必要的军事任务。此间舆论评论说,北约作用的下降就意味着巴黎和柏林影响的下降,而北约的扩大只能使北约日益“美国化”。欧洲在美国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小。德国、法国和比利时三国在北约协防土耳其问题上最初所投的反对票,毫无疑问将促使美国轻视乃至越过北约的倾向更加强烈。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自己的国家利益界定清楚,目标明确,同时又因为经济富有活力,总体实力和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相比之下,欧洲不仅没有明确目标,而且防务努力多年松懈,北约的“欧洲支柱”叫了多少年,但很少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美国和欧洲的渐行渐远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只不过是对伊拉克的政策使这一过程显现得格外分明罢了。代表美国新右翼观点的美国政论家罗伯特·凯根指出,从根本上说美国已经不再需要欧洲了。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社论尖锐地说,冷战和其后的过渡时期都无可挽回地过去了。必须承认,美欧的疏远和战略脱钩逼近现实。而战略环境的改变对政治气质的影响,在德国身上体现得比任何地方都更加鲜明。
  (本报柏林电)

是威胁还是机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墨西哥农业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是威胁还是机遇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墨西哥农业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许宏治 张金江
  墨西哥官方最近发表的统计数字表明,墨去年经济增长0.9%,但农牧业生产下降0.4%,而去年第四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农牧业生产下降4.5%。墨西哥同美国、加拿大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今年初墨西哥对美、加开放26大类农产品,实行免税自由贸易。农牧业生产下降使一些农民,主要是中小农户遭受损失,农产品市场开放和美加农产品的强大竞争更使他们对自己的生存前景担忧。不久前,数万农民聚集首都墨西哥城,要求政府给予农业更多的支持。他们认为,墨农业之所以不景气,主要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惹的祸。协定使美国和加拿大农产品可以自由进入墨市场,排挤了墨农产品。于是,墨西哥农民把矛头对准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甚至提出要求重新同美、加谈判协定中关于农牧业的条款。
  然而此间一些分析家指出,虽然墨农业不景气是事实,但把它完全归咎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则有失公允,重新谈判协定不现实。
  墨西哥农业确实存在问题,与美国相比,墨农业差距不小。但这些问题早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前就已存在。长期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墨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缩小。1960年,农业在墨经济总量中占16%,而1980年,这一比重已下降到7%。2000年,农业只占墨经济的5.5%。
  与美国相比,墨农业生产率较低。墨农业劳动者约有640万人,而美国只有350万人,但美国农业产值却比墨高15倍。
  在技术设备方面,墨比美国落后得多。墨平均每1000名农业劳动者拥有2台拖拉机,而美国则为1484台。美农业耗费的柴油和投入的资金比墨西哥多得多。
  在农业补贴方面,虽然美国用于农业补贴的开支只占GDP的0.9%,而墨西哥的这一比重达1.3%,但美国农业补贴的实际数额高达954.55亿美元,而墨西哥只有不到70亿美元。
  因此,此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墨西哥农业衰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而在于墨政府多年来在发展战略上对农业重视不够。
  墨西哥自1986年加入关贸总协定以来,开始奉行贸易自由化政策。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9年来的结果表明,墨从该协定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协定生效后仅仅一年,墨便开始对贸易伙伴拥有顺差。
  在墨出口中,工业产品占80%以上,农产品只占不到2%。而在进口方面,工业产品占92%,农产品只占全部进口的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极大地推动了墨出口增长,使它成为近年来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当然,协定生效对墨农业产生一些冲击也是事实,但从总体上看,协定给墨西哥对外贸易和整个经济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墨西哥农产品贸易赤字早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前就已存在,并不都是协定造成的。1994至2001年,墨农产品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在墨农产品出口中,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以及啤酒、龙舌兰酒等占突出地位。而墨进口农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小麦等。这些作物由于需要大面积土地和机械化农业,在美国大量生产,效率很高。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墨同美、加两国各有优势。
  分析家指出,解决墨西哥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更加重视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率,使农业生产现代化,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增加较盈利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使农民得到技术咨询和贷款的途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等。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已经表示,政府将更多地支持农业。但解决多年来积累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一个逐步解决的过程。
  (本报墨西哥城电)

中巴加强检验检疫合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巴加强检验检疫合作
本报巴西利亚2月25日电 记者张卫中报道:中国质检代表团25日与巴西农业部和外交部主管官员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检验检疫合作,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等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会谈纪要。
  在会谈纪要中,双方同意在检验检疫领域建立长期磋商合作机制,加强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方面的合作,并促进解决两国农产品检验检疫有关市场准入问题。
  中国质检代表团官员说,这份纪要是巴西新政府与中国政府签署的第一份合作文件,对加强中巴合作,促进两国间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对华利民工程援助项目在京签字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对华利民工程援助项目在京签字
  本报北京2月26日讯 记者于青报道:日本政府向中国云南省屏边县白云乡杉树小学和四川省夹江县中日友好利民急救中心提供156437美元无偿援助的签字仪式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国云南省、四川省和日本驻华使馆的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此前,日本政府向中国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个利民工程提供253437美元无偿援助的签字仪式分别在西宁市和乌鲁木齐市举行。

美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0年最低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0年最低
  据新华社纽约2月25日电 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会议委员会25日发布的月度调查结果表明,受美伊之间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的影响,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月份继续下滑,并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
  会议委员会的报告说,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月份下降近15点,由1月份经修正后的78.8点降至64.0点,不仅大大低于分析人士此前预计的77.0点水平,也创下1993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记录。
  调查显示,2月份代表消费者对目前经济状况评估意见的现状指数由上个月的75.3点跌至61.6点,标志对今后6个月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也由1月份的81.1点锐减至65.6点。

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26日,在朝鲜首都平壤,一名加拿大老师在电脑美术设计学校给学生们上课。该学校成立于2002年10月,是朝鲜第一家专业电脑美术设计学校,由朝鲜电脑中心和加拿大的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合办,现有15名朝鲜学生在这里系统地学习电脑设计和英文课程。新华社记者 宫一栋摄

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国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为保证牧业产品的质量和家畜品种的纯正,政府规定每一只在栏牲畜都要编号。图为二十五日,一只耳朵上挂有编号的黄牛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农业展上。新华社记者 陈立群摄

中法积极筹备互办文化年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法积极筹备互办文化年
本报巴黎2月25日电 记者张祝基报道:中法互办文化年混合委员会法方主席、法兰西学院院士杨鹤鸣、混委会法方总协调人隆柏和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今天下午在巴黎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缘起、目前进展等情况进行了介绍,法国新闻界、政府有关部门及文化界人士约50多人与会。
  2000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向江泽民主席提出两国互办文化年的倡议,立即得到江主席的积极响应。2001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访法期间,与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双方商定,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吴建民大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珍重并着力弘扬自己的文化。在中法双边关系中,文化关系与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并列为三大组成部分。文化关系直接受到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关注,这是中法双边关系的一个特点。中法互办文化年不仅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为在世界上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典范。
  混合委员会法方主席杨鹤鸣说,这次活动不是举行一周、一月或一季,而是两国接连举行,持续两年,这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年的主题是“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旨在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多元和现代文化。
  法方总协调人隆柏介绍说,在中国文化年期间,将安排300多个项目,涉及文化、艺术、教育、科技、青年、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环保和旅游等各个方面。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将分别在与其有姐妹关系的巴黎、马赛、里昂和图卢兹等市举办文化周。《四川三星堆文物展》、《中国当代艺术展》、《康熙时期艺术展》等将使法国公众欣赏到高水准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届时,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将来法巡演,中国中央民族乐团也将同巴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