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3-02-20第1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2版(理论专页)
专栏:

  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10年前,“手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到2002年底,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使用手机,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6亿户,居世界第一位。10年前,要想装一部固定电话,不但要批条子、找关系,交上几千元钱,还要等上半年,甚至一两年;现如今,不但初装费免了,而且包括农村在内,一般装机时间都在10天以内,到2002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2.14亿户,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巨大的变化是10年前无法想象的,而带来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由于历史上的市场经济都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搞起来的,因此人们在观念上往往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针对这种观念,邓小平早在
  1979年就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1992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透彻的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
  在邓小平这一思想指引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我们在21世纪前10年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
  无形的手 初显神通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它能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常把市场机制的这种客观作用,形象地比喻为“无形的手”或“看不见的手”。在我国,这只“无形的手”已发挥了巨大作用。
  各类商品市场健康发展。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局面。目前,95%以上的商品资源都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各种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融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健全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等方面的规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有形的手 威力巨大
  实践证明,市场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市场机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因此,要克服市场的缺陷,就离不开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
  宏观调控主要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一些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在我国,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有形的手”的力度,使之发挥巨大的威力。
  一是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入。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加快税费改革和预算制度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推进金融改革,改造中央银行,发展商业银行,建立政策性银行,规范和健全证券市场,发展保险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进金融服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的投资约束机制正在形成。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二是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从1998年起,各级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陆续进行了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行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促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国家运用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经济手段以及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强化。
  三是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明显加大。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积极推进个人收入的货币化和规范化,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依法强化征管个人所得税,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形成两极分化。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是在一系列惊涛骇浪中走过来的。
  既经历过严重通货膨胀,也面对过通货紧缩;既遭受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也直面过世界经济不景气。但是,无论什么困难和挑战,都未能阻止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步伐。这主要还是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
  把握方向 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它在增强人们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相结合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相统一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针,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坚决抵制腐朽思想对人们的侵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护,公平竞争的实现,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有关国际规则和惯例办事。因此,只有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崇高的信誉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要解决。例如,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的问题,信用不足的问题等。我们还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的自由流动。继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到2010年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使之更加成熟、定型。

加快经济发展之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12版(理论专页)
专栏:

  加快经济发展之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4 中国人自古重“道”,也爱论“道”。所谓“道”,就是事物
  运动的规律,也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准则。世间万物皆有道,经济发展也不例外,而且其中的“道”还不少,但根本之道,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生产关系的基础内容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践证明,只有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才是现实的、合理的。
  公有、非公有 哪个应该占主体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很多,但最基本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公有和非公有。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到底应该实行哪种所有制结构呢?就要看这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对于当代中国来讲,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初级阶段的现实,则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具体状况,实行多种所有制。根据这一点,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呢?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离开公有制为主体,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公有制在本质上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最密切,公有制实行得好,可以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通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以能很快在一片废墟上初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使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就是得益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
  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在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还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面对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否则既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也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两句话,不能只强调前者而不讲后者,更不能只强调后者而不讲前者。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是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也要坚定不移。如果不把这两者坚定不移地统一起来,只讲一面,就会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内容、形式 究竟应该怎么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转轨改制”,还有不少行业实行大规模的企业并购与重组。许多人觉得以前一些熟悉的国营工厂、商店和集体企业不见了,相反,在大街两旁的广告或股票市场的名目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面孔。对此,有些同志不免心中产生疑惑,担心我们的公有制经济萎缩了,主体地位动摇了。
  对于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同一内容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比如说国有资产,为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从性质上讲,属于公有资产。但公有资产怎样去运作,有多种方式。可以由国家独资经营,也可以组成股份公司,还可以吸收外资,组成中外合资企业。无论哪种方式,其中的国有部分,仍然归国家所有,不仅性质没有变化,而且随着企业资产的重新整合,规模效益的逐步提高,有利于原有国有资产的不断增值。弄清了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跳出只有传统的“国营”和“集体”才姓“公”的旧框框,加深对公有制经济的全面理解。其实,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因此,在衡量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时,不仅要计算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资产份额,也要计算公有成份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控股、参股份额。
  大量事实证明,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以后,资金充足了,规模扩大了,机制灵活了,管理加强了,市场拓宽了,效益也提高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丢掉,而且更加巩固和加强了。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大鞋、小鞋 哪个穿着更舒适
  公有制的优越性,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但是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所占比重并非越大越好。这正如穿鞋一样,究竟穿多大的鞋,穿什么样的鞋才感觉舒适,完全要看脚的状况。脚大的穿大鞋舒适,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脚小的穿大鞋就必定磕磕绊绊,影响速度。“脚”就是生产力,“鞋”就是所有制。究竟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力状况。
  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这个实际出发,我们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优化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布局和结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经济增长点。这样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首先是竞争经济,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而驱动竞争的,是经济利益。以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资源由政府调配,企业面对的是计划而不是市场,相互之间竞争不起来,结果造成许多企业缺乏活力,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现在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整个市场就活了起来。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面对同样的市场,遵循同样的规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力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生共长,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二是有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多万,怎样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仅靠公有制经济发展还不够,还要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另外,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下岗失业现象不可避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给社会增添不稳定的因素。只有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广开就业门路。
  需要强调的是,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注意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特别应注意保持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当然,这里所讲的控制力,不仅要靠量的优势,更要靠质的优势,靠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优势。这就要求对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实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应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宽道、窄道 哪条是正道
  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我们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结果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实行那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并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使经济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加快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宽广的大道。20多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大大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世界年均增长3%和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5%的速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序稳步上升。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排名世界第六。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过不到20年的努力,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全国居民人均实际年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76元提高到2000年的3415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1952年末的1.5元增加到2000年末的5082元。几十年前人们所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越来越多地在全国各城镇和许多乡村变为现实。
  实践证明: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违背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利于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排斥其他所有制经济,重回“一大二公”的老路,脱离了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样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道,才能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双刃剑 两面看——清醒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

第12版(理论专页)
专栏: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

  双刃剑 两面看
  ——清醒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
  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142个成员经过最后表决,一致同意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花费了那么多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方方面面的人们探寻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世贸组织 举足轻重
  世贸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二战后,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由美、英、法、中等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30日签署了《关贸总协定临时议定书》,并于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但它一直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惟一处理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世界上负责经济事务的组织很多,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什么世贸组织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
  世贸组织有三项职能,其中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制定全球市场经济运作的国际规则,并监督各个成员执行这些规则。世贸组织的另一个职能是组织各成员进行开放市场的谈判,打破贸易壁垒。世贸组织的第三个职能是解决各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如果成员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就由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仲裁。
  世贸组织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所谓最惠国待遇,要求国际贸易中,一成员给予另一成员的优惠不低于该成员给予任何其他成员的优惠。所谓国民待遇,要求任何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应该享受与当地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
  近20年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贸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否加入世贸组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承担国际责任,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尺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世贸组织142个成员间的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5%,投资额已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量的80%。可以说,加入世贸组织,就等于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中国“入世” 大势所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总揽全局、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充分展示了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勇于面对国际竞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进取精神。
  从根本上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邓小平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技术、信息、贸易、金融的发展日益超越地域的局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搞市场经济,更不可能置身于国际经济体系之外。过去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比较少,不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不大。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大大增多,如不及早加入,我们会在国际贸易和外交斗争中吃亏。例如,前些年美国国会每年都要讨论表决是否给予我国最惠国待遇,以此作为遏制我国的筹码。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有了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的保证,我国将避免那种带有歧视性的不平等贸易关系带来的损害,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占世界1/5多的人口,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值均居世界第六,吸收外资连续多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2年底外汇储备达到2800多亿美元。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不能体现多边贸易体制的普遍性和公正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启动新一轮多边谈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会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提供庞大的市场和商机。
  机遇难得 挑战严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加入世贸组织,当然会给我们带来机遇,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具体来讲,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是:第一,将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如农业中的水果、肉类和蔬菜,工业中的一般机电产品、轻工产品、纺织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服务业中的建筑、旅游等,都可能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第三,履行关税减让、市场准入、非歧视原则等承诺,有利于我们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第四,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行事,将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此外,加入世贸组织还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中国消费者在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利于中国企业利用稳定、透明、可预见的多边贸易机制更好地保护和壮大自己,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第一,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尤其是粮食和那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将经受严峻考验,如汽车、金融、保险、电信等。第二,我国现行有关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对外经贸管理在观念和体制上存在着许多滞后的地方,政府机关的工作方式也有相当大的不适应,这些都会增加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风险与困难。第三,国内企业普遍对世贸组织规则了解不够,经验不足,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的裁决也可能出现对我不利的结果。第四,加入世贸组织也给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严峻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观念大量涌入,西方敌对势力也会乘机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西方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将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防止和抵御不良文化的侵入,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谈判中承诺的只是一种市场准入机会。实际上,是否进口、进口什么和进口多少,要取决于我们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商业条件。我们在某些服务领域允许外资企业从事一定范围的业务是有条件的,允许不等于不要审批,不等于没有管理,外资企业的商业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总之,对于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得失,我们应该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既要静态地看,又要动态地看;既要看当前,又要看长远;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总的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是利大于弊。
  积极应对 兴利除弊
  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绝非一首温馨浪漫的田园诗,而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是利,一面是弊;一面有机遇,一面有风险。利要兴,机遇要抓住;弊要除,风险要化解。
  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就要加快推进与加入世贸组织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这是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需要,更好地保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抓紧做好清理、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就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慎做好对服务业等重要敏感领域的开放和监管,建立产业安全保障体系,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
  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就要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时间比较短,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的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与国际上同类品牌相比还缺乏竞争力。我们只能在竞争中学会竞争,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精心打造优秀品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