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3-02-18第1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访中共山西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访中共山西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
  本报记者 张贺
  编者按:近年来,山西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规划研究,按照“五强”、“两大”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华夏文明看山西”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两大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就是他们进一步丰富、彰显“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一大主题,建设这一大工程的又一重要举措。新春刚过,围绕画展的有关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组委会主任申维辰同志。
  记者:2002年山西曾成功举办了“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文化旅游展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初步树立了品牌形象。请问在品牌塑造方面,今年你们有什么新的设想和举措?
  申维辰:山西是文化大省,基于对山西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根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构想。为认真落实这一战略构想,近年来,我们加强规划研究,按照建设“五强”(强势人才、强势学科、强势活动、强势品牌、强势产业),实现“两大”(文化产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大,对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大)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努力创新文化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在2001年成功举办“平遥国际摄影节”的基础上,去年又成功举办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文化旅游展。今年我们将在继续办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同时,继续打造“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一文化品牌,组织、协调、动员省内外方方面面的力量,认真办好“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
  记者:你们着力打造的“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一品牌,是以深厚的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为支撑的,能够代表山西的对外文化形象。那么,你们今年举办“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申维辰:我们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展览的举办有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地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强调“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与增强。因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升华。《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所选取的百余位历史名人,不仅对山西历史和三晋文化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产生过重要影响。通过这一展览,无疑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
  二是有助于国内外更深入地了解山西文化、中华文化,进而把“华夏文明看山西”打造成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强势品牌。历史文化名人孕育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同时又以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演进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是我们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选取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百余位山西籍历史文化名人为创作原型,以画像的形式,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和再现人物的业绩、思想和精神风貌,这项活动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历史文化名人的“缩影”,更深入地了解山西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更深入地了解山西在整个中华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而逐步深化对“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一文化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三是有助于推动我国人物画艺术的发展。《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邀请国内美术界百余名丹青高手参与创作。除创作本身锻炼画家外,百余幅出自不同画家之手的人物画作品同时展出,也无疑有助于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年龄层次的画家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取长补短,进而推动我国人物画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四是有助于我们探索一条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创新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仅有丰厚的资源是不够的,而且我们自身的力量也有限,还需要吸引、调动省内外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来做。在本次《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在这方面就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我们邀请北京诺亚文化产业集团与我们共同主办本次展览,并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协办单位。目前,展览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记者: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之际,你们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旨,及时组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展览,不仅对山西的文化建设而且对全国的文化建设都很有意义。那么,本次展览有什么突出特点呢?
  申维辰:《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将于今年国庆期间,首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随后我们将赴法国等地巡展,本次展览有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从历史跨度看,展览所选人物,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起到1840年止,横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从入展人物的数量和类别看,共选取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山西历史文化名人106人。106位历史文化名人中,有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画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农学家、商界精英等,几乎遍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领域;从创作队伍来看,展览共组织国画界百余位知名的人物画家参与创作,基本上把人物画方面的精英都调动起来了;从运作周期和方式看,本次展览从筹备到展出大体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展览将借助国内、国外两个平台,采取巡展的方式进行。
  二是品位高雅。人物画艺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组织大批优秀画家为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画像,更是一次高品位的艺术创造和艺术实践活动。为确保本次展览的高品位、高质量,我们组织史学界和晋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灿若星辰的历代英贤俊杰中,精心筛选了百余位有杰出贡献,确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山西历史文化名人,并在严格考证的基础上,编撰了包括人物所处朝代、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事迹、主要贡献及其典型史料等内容的画像创作脚本。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展览的组委会和艺术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具体负责画家的选聘和创作质量的把关。艺委会成员由有关专家担任。目前,画家的选聘及委托创作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此外,展前我们将邀请有关新闻单位对展览的进展情况进行及时报道。展览期间,我们将举办隆重的开展仪式,出版《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精品画册》,发行与展览相关题材的宣传片,举行展览纪念邮品首发式,召开“华夏文明看山西研讨会”等,为大展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形式新颖。为突出展览的时代性,增强展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我们将认真吸收、借鉴国内外人物画展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展览陈列方案》。既清晰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各方面杰出人物的全貌,又突出重点,加强“亮点”,着力反映重要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既保持展览的历史厚重感,又综合运用声、光、电、音像制品、模型、实物等各种先进的展览手段,力求使展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形成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背景链接
山西是文化大省,山西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厚。早在180万年前,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就在山西留下了生息活动的印痕。史书记载,尧、舜、禹曾分别建都于晋南的平阳、蒲坂和安邑。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50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第一。现存各类古建筑18118处,唐代以前的彩塑12700余尊,古代壁画24000余平方米,均居全国第一。山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曾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大禹、晋文公、荀子、韩非子、关羽、王勃、柳宗元、白居易、关汉卿、司马光、罗贯中等。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渊源、内涵、特色、地位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山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山西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山西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附图片)
  大同云冈石窟
木雕窗棂“福禄寿三星”
  荀子讲学图

专家解析白鹤梁题刻三大价值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专家解析白鹤梁题刻三大价值
  即将永久沉入水中的白鹤梁题刻是见证长江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在科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白鹤梁题刻所记载的1200多年的历史水文资料,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也是葛洲坝、三峡工程设计的重要历史水文资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白鹤梁水文题刻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而且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其历史价值已为世人瞩目。据资料显示,埃及尼罗河中有类似的水文石刻题记,但数量远逊于白鹤梁。
  白鹤梁题刻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之手,在诸多人物题刻中,题刻内容或诗或文,或记事或抒情,题刻文字隶、篆、楷、行、草皆备。石鱼雕刻精巧流畅,颇具功力。因此白鹤梁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黄豁 王松涛)

专家纪念袁嘉谷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专家纪念袁嘉谷
由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共同举办的“袁嘉谷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究会暨书画纪念展”日前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
  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又字澍圃,晚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袁嘉谷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在史学、经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作等身。尤为可贵的是,他呕心沥血编撰云南地方史志,搜集、整理云南的历史文献,至老不辍“滇学”研究,为保存云南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次纪念活动不仅对袁嘉谷的学术活动进行研讨,还展出了他的书画作品。

镶嵌在历史中的城墙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镶嵌在历史中的城墙
王明贤
据史料记载,北京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2000多年来,北京的名称有蓟城、燕京、幽州、南京、中都、大都、北平、京师、北京等,城名和城址不断改变。13世纪建成的元大都是规划完整、规模宏大的都城,明清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是“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北京城那条南起永定门的中轴线——全世界最长的中轴线,还有极为壮观的城墙、城门和城楼,构成了北京城意象。从瑞典艺术史学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著作《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看到的珍贵照片和研究文字,就能体会到北京城墙、城门独特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梁思成先生在1949年3月提供的《全国重要建城文物简目》,“主要目的在供人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之用”,其中第一项就是“北平城全部”,梁先生后来还在“文革”中写道,“一件极重要而珍遗的文物,竟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乃至被人忽视,那就是伟大的北京城墙。……我们北京的城墙,加上那些美丽的城楼,更被称为一串光彩耀目的中华民族的璎珞了。”雄劲的城墙和高大的城楼,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值得怀念的瑰宝,它们所呈现的建筑态度,令今天的建筑师叹为观止。
  前不久举办的“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层”,以当代的方式展示了一批北京城墙、城门、城楼的历史照片,并对已消失的城门城楼进行数字重建,应用高科技数字技术制作了北京城门复原效果图和三维动画。面对镶嵌在历史中的城墙,我们还能感受到数字化的脉搏,在都市化时代寻找历史,追问历史,在这样一种现代结构中,我想到了孔老夫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附图片)
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北京老城门复原图

从收视率到创新力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从收视率到创新力
王强
  媒体从业人员经常谈到一个词:注意力经济,也就是说,我们的媒体要占领市场,必须充分研究如何使媒体内容吸引受众的关注。
  我国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与近些年来各级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注重收视率、注重节目的观赏性是分不开的。对于收视率的重视,使我们的荧屏更加丰富多彩,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如果片面、过分地强调收视率,就会导致媚俗甚至低俗、恶俗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收视率的制约,电视比精神文化生产的其它领域经受着更大的商业压力。一个通俗的、流行的或者耸人听闻的事件报道和娱乐节目,常常比一个具有思想性、也有很高艺术性的节目有着更高的收视率。我们看到这样一种不利于电视事业发展的趋势:深度的访谈,让位于纯粹的娱乐;专家的讨论,让位于无聊的脱口秀。在很多电视机构里,收视率的高低掩盖了节目质量的高低,有的电视台对电视栏目实行末位淘汰的标准就只有收视率。
  对于电视而言,没有收视率,当然就缺乏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但在重视收视率的同时,更要重视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重视电视文艺作品的质量。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电视作品,一定是有创新力的作品,也一定是有较高收视率的作品。
  近几年来,一些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如《长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都是优秀的原创性作品。一些优秀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之子》等,收视率一直较高,就在于这些栏目在报道老百姓身边事、批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等方面都不断地有创新之举。
  收视率不是评价电视节目的唯一标准。近年来,不少电视台从国外克隆来一些益智娱乐类节目,更有甚者,引进某些代表西方价值观、道德观的娱乐节目。这些节目盲目抄袭、模仿国外的制作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个别节目内容与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文化相背离,从而引起广大电视观众的反感。近期一项抽样调查表明,40.6%的观众认为“部分娱乐类节目有庸俗化倾向,要提高文化品位”,38%的观众认为“节目形式互相抄袭,雷同”。
  创新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电视艺术要提高收视率,更要有创新精神,这是电视从业者应有的选择。

2002:中国考古大发现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2002:中国考古大发现
  本报记者 李舫
对中国考古界来说,2002年,无疑是值得记忆和怀念的一年。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重新面对历史的惊喜之后,考古学家们以更加细致、更加谨慎的态度梳理过往的一切。考古学家强调,科学的考古发掘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的考古态度、严谨的考古方法、严格的考古过程,才能保证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整理和赓续绵延。
  环太湖流域史前考古的新进展
  ——江苏宜兴骆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宜兴骆驼墩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总计1309平方米,发现并清理马家浜文化的墓葬、瓮棺葬等,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墓葬、灰坑等。其中,马家浜文化的瓮棺葬在长江下游是首次发现。
  在距今7000—55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时期,骆驼墩是太湖西部地区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骆驼墩文化遗存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这一文化遗存的发现,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古代文明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洹河之滨 商城再现
  ——河南安阳洹北商城及一号建筑基址
  洹北商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地处著名的殷墟遗址之北。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钻孔、解剖和发掘,发现了城墙基槽,并得知城址大致呈方形,面积约4.7平方公里。
  在城址南北中轴线的南段发现大型夯土基址区,发现数十处夯土基址,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号基址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目前可以认为城址的年代为商代中期。
  洹北商城的发现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冈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缺环,有助于了解洹河流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化”进程和以城市为代表的早期国家社会性质,有助于了解殷墟作为都城出现的年代和性质、聚落的布局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组织,对于中国建筑史和宫殿发展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楚国贵族的地下宫殿
  ——湖北枣阳九连墩战国墓
  九连墩基地位于湖北襄樊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与兴隆镇乌金村,全长约3公里。
  这两座墓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平面均呈长方形,墓坑东面带斜坡墓道。葬具均为二椁二棺。外椁均为五室,内椁置于中室内。外棺为长方盒形,内棺为悬底弧形,棺内均存人骨。九连墩两座楚墓规模宏大,出土遗物丰富,对楚文化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秦简之最 里耶秦简
  ——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汉时期城址及秦代简牍
  里耶战国秦汉古城位于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地处里耶盆地中部,现存面积近2万平方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揭示了城址的大体布局,以及城址各个时期的文化内涵。这座古城有两个主要的建筑和使用时期:战国中期至秦、西汉。城内水井内出土了大量秦代简牍,内容为官署档案,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里耶古城出土的战国、秦、西汉不同时期的陶器,将为这一时期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研究树立一个标尺。古井内出土的简牍,其数量远远超过以往所出秦简的总和,成为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简牍的发现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对于秦代历史和古代民族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
  打开通往魏都宫城的大门
  ——河南洛阳汉魏故城宫城阊阖门
  2001年11月至2002年6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洛阳汉魏故城最重要的一座城门——北魏宫城正门阊阖门进行了发掘。阊阖门坐落在宫城南墙北侧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夯土台基之上,门、阙的形制极为独特,这座门址极有可能就是曹魏初期新修洛阳宫时建造、至北魏一直沿用的宫城正门——阊阖门。作为宫城正门,阊阖门独特的建筑机构与形制布局,与文献记载阊阖门外侧夹建巨阙以及其威仪重于防御的性质等有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礼仪特性。阊阖门是迄今考古发掘出的时代最早的都城宫城正门。
  破解中国白酒起源之谜
  ——江西南昌李渡元明清三代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面积约15000平方米。
  遗址的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的时代特征表明,李渡烧酒作坊酿酒的历史源于元代,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特别是元代酒窖的发现,证实了李时珍关于“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的记载。已清理的明代酿酒作坊遗迹布局配套,几可再现从原料煮熟、拌曲发酵到蒸馏的酿酒技术全过程。这些发现为研究中国蒸馏酒(又称白酒或烧酒)酿造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学者研讨郭宏安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学者研讨郭宏安
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举办的《郭宏安译文集》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郭宏安,194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多年来从事法语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翻译并出版了大量的法国文学作品。此次结集出版的《郭宏安译文集》包括夏多布里昂的《墓中回忆录》、勒米·德·古尔蒙等的《海之美》、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让—路易·居尔蒂斯的《夜森林》、拉法耶特夫人等的《猛兽的习性》。
  与会学者对郭宏安的翻译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强调,翻译工作目前在中国是一项急需强化和拓展的事业,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郭宏安的翻译作品文字优美流畅,意味隽永,不仅保持了原著的生动和意蕴,更做到了语言传递中信、达、雅,堪称文学翻译中的精品佳作。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