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5-11-27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借助京津技术优势增强自身科技能力河北实施“借脑”工程科教兴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借助京津技术优势增强自身科技能力
河北实施“借脑”工程科教兴冀
本报讯记者李新彦、杨武军报道:京畿大省河北,根据自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本省实际情况,借用京、津技术优势,增强自身科技能力,实施“借脑”工程,科教兴冀初见成效。“八五”期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4.5%,比“七五”期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贡献率达35%,对工业发展贡献率达32%。
河北是传统农业省,科技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4位,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居全国第22位,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四大以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与有关部门同志一道,进行了长期调查和研究,制定出科教兴冀战略。
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河北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不仅环渤海,而且环京津发达地区。北京、天津两大都市集中了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著名专家、学者,每年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和专利项目分别占全国的1/3和1/5,是河北可资借用的“强大的第一生产力之源”。因此,省委、省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并采取得力措施,鼓励本省生产企业同京津地区科、教、工单位联合,引进京津地区技术和人才,接收转化京津地区的科研成果。全省围绕“环京津”这篇文章,借用京津优势,发展河北经济,取得实际进展。“借脑”工程作法是:
——引进技术弥补本省技术资源不足。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以来,通过技术市场每年从外省引进实用技术2600多项,其中从京津引进占80%,金额1.8亿元。
——利用京津人才、设备合作开发新产品。河北通过列入科技攻关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民间合作等多种途径,与京津25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攀亲”,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开发出新产品450多项,有的已形成名牌和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如邯郸馆陶生物制药厂与中科院联合开发的“表皮生长因子”,新增产值3000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邢台临西县依靠北京科技人员开发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合成火车闸瓦”,年产值4500万元,利税1800万元。
——背靠京津院校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近几年河北聘请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科技人员,进行农业区域技术开发和大面积技术试验示范,有力地带动了河北“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如北京农大开发的“节水吨粮技术”,对全省粮食增产发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实现亩产吨粮,而且出现吨粮村、吨粮乡、吨粮县;北农大研究的“开心棉栽培技术”,被专家赞为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河北经3000亩大面积示范,亩产皮棉达150公斤。
——借助京津智力开发星火支柱产业。为利用京津智力优势,“借脑生财”,河北聘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轻工业部食品发酵所等京津50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到冀州镇、石家庄谈南等星火技术密集区、示范区进行星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目前已形成枣强玻璃钢、藁城宫面、安平丝网、巨鹿杏等20个支柱性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联合搞中试转化科技成果。北京、天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长期以来积累了大批实验室和小试科技成果,由于条件、环境所限,科技成果转化不成生产力。河北借京津人才、技术,承担中试,提供科研试验场地,发展本省科技和经济。如石家庄市西三庄,敢冒风险,通过为清华大学提供液晶材料试验车间,几经努力,建成了年产值9000万元的高技术企业;邯郸市峰峰矿区特种水泥厂原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通过承担国家建材研究院水泥研究所中试,使企业产值、利税、产品质量名列国内同行业前茅。
此外,为吸引更多京津科技人才来冀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规定,凡引进的高级人才不受编制限制,在职称评聘上适当放宽条件,并在经费、落户、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最近,省里又决定,从明年起,首先在石家庄、保定等地建设专家楼,专门解决引进优秀人才的住房问题。“九五”期间,河北省将引进高中级人才3万人以上。

电子时代需要相应文化方略——迎接电子出版物的挑战之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电子时代需要相应文化方略
——迎接电子出版物的挑战之四
本报记者祝华新杨健
前不久,北京自动化工程学院的谭浩强教授访美期间在一台加入信息交互网(INTERNET)的计算机上输入中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名字,结果只调出该校的几行简介和外办主任的电话号码。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国外许多大学都通过它来展示自己的教学实力、科研成果,以期扩大影响、吸引人才。谭教授感慨道:“在电子时代日益逼近的时候,我们的文化意识是否能跟得上呢?”
文化载体的转换必然带来文化格局的变迁,需要及早准备对策。
电子不是奢侈品
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的陶骅介绍说,在国外计算机网络上,常把一些影视节目素材交给联网用户自己去编辑,完工后还可以在网上发布。这是出版业与娱乐业的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融合。如果说中国大众文化的载体在四五十年代是露天演出信天游和秧歌剧,在80年代是电视、录音带和录像带,那么在世纪之交有没有可能落在磁盘、光盘一类电子出版物上?
电子出版物的普及首先受到硬件的制约。到1994年底,美国电脑保有量为7420万台,我国约200万台,差距是够大的。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的王铨所长认为,硬件和软件是相互影响的。活跃的硬件市场固然能促销软件,反过来好的软件也会促销硬件。软件太少,老百姓不知道电脑买回家有多大用场,自然会持币观望。当前应用软件太少成了计算机普及的瓶颈。湖北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田胜立也有同感。他说,我不太担心计算机保有量,却担心没有健康、合适的出版物。
拥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的田胜立建议:既然国内大多数电脑不是多媒体的,而且许多无法升级,在现阶段我们就不必一窝蜂都去搞多媒体光盘。目前,全国90%的图书都采用激光照排,这些现成的电子文本转化为电子图书花不了多少钱,何乐而不为?
寻找高技术与文化的结合点
记者注意到,在不少只读光盘中,制作人员的署名有二三十人之多。电子出版物是在高新技术的衬托下做文化产品,技术人员、文字作者、编辑、美工乃至导演缺一不可。电脑公司有制作优势,但缺少文化创意;出版社有编辑优势,但不懂技术。在起步阶段,国内外都是电脑公司得风气之先,从游戏类、教育类等较浅显的选题入手,延请文化人加盟。而出版社囿于设备、人才等不足,裹足不前。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仅仅把文字版嫁接到光盘上就不够了,大量低层次的制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版社丰富的文化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毕竟电子出版物最核心的内涵还是文化。
思路有两条:一是把电脑公司收编进出版系统,强化它的文化色彩;二是推动出版社的电子化。上海选择的是后一条思路:由出版家协会牵头,多家出版社联营,成立电子出版公司,去年正式挂牌;同时以行政手段打击盗版。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福生解释说,电子出版物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难保护,出版社单枪匹马去搞有困难,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共享规模效益。
纸介出版物会被淘汰吗?
在《邓小平文选》电子版问世后,又出现了繁体字直排的线装版,当然发行量最大的还是普通印刷版。这似乎昭示人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电子出版物不会带来传统出版物的消亡,多种载体将长期共存,同时会各有分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纪美分析,实用技术类、工具类、资料类等便于检索的图书将由电子出版物逐步取代,而基础类、方法类等不便检索的学术著作还是纸介出版物的长处。一些国外归来的学者证实了肖先生的判断,在电子出版物十分发达的美国,不少书店里都是纸介出版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三分天下。
电视机普及后,收音机的销量在短期滑坡后反而增加了。计算机问世后,有人预言“无纸办公”的时代降临,结果如何?计算机本身成了纸的消费大户,纸价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这就是历史前进的辩证法。此外,我们的特殊国情还在于:去年人均购书仅11元多一点,纸介出版物本身也需要一个大发展。
新载体应负载民族文化的希望
儿童漫画和动画片本是中国的强项,老一代都记得《三毛流浪记》和《大闹天宫》,然而近十几年来从“阿童木”、“变形金刚”到“地球超人”,几乎成了进口片的天下。这一教训会不会在电子出版物中重演?
境外出版厂商对中国的巨大市场虎视眈眈。我国带光盘驱动器的计算机至少有40万台,以每台计算机一年消费4张光盘计算,就需要160万张。而目前我国自行开发的光盘估计不超过10万张。这就为境外制品的低价位倾销提供了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境外厂商在我国开设合资企业,从境外走私进口“母带”,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大批量复制,再出口海外,或在我国推销。中国音像协会会长刘国雄尖锐地指出,激光唱盘和视盘等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不能成为境外制品的加工基地,更不能成为外国腐朽文化的附庸!
当然,通过国际版权合作引进某些国外优秀电子出版物是必要的。但在这同时,我们要以更大的热情扶持国内原创制品。在电子出版物这一最新的文化载体上,不能造成本民族文化基因的失传。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司长谢明清说,我们有10余万种古籍,已整理出版7000余种,每年还出版近10万种图书、近万种音像制品和1.5万种报刊,总计近800亿字信息,可以实行媒体转换或书盘同出。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邬书林谈道,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数据信息,有700多种年鉴和若干名录、手册,当务之急是放进计算机网络,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振兴民族产业离不开国家意志
邬书林强调,目前电子出版物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少数民营小公司的商业行为,这是远远不够的。从振兴民族文化产业的高度着眼,需要国家意志、宏观调控。1975年,周总理在病榻上亲自过问2000年前的辞书规划,像《辞海》的修订及汉语大词典、大百科全书等大型工程等都是那时候定下的。如今,在电子出版物中,迫切需要这么一种规划。田胜立提出,国家“九五”图书规划中能否列入一项“电子图书室工程”,集中全国力量,为家庭准备5000种、为学校准备2万种光盘图书。这将是一项把中国文化带入21世纪的伟大工程。

抢救保存古籍弘扬传统文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批百册面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抢救保存古籍弘扬传统文化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批百册面世
本报北京11月26日讯记者周庆报道:由季羡林教授任总编纂、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协力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批成果面世。这首批书属子部,近百册,由齐鲁书社采用原版影印,精装出版。
首都学术界及全国有关高校、图书馆界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今天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了该书的首发式暨专家鉴评会。季羡林、任继愈、郑必坚等在会上发言,认为丛书的出版对抢救保存古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大意义。他们指出,这一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时期编纂的一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收录历代典籍3761种。但它并不全,一是所收书中有的内容经过了抽毁和篡改,二是还有大量典籍或被禁毁,或仅保存书名,即为存目。据统计列为存目的有6793种。这些书内容宏富,许多书的价值比被全文收录的书的价值还大。但存目之书自清中叶以来亡佚严重,现仅存4000余种,且分散在各地。现在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就是把这4000余种共6万余卷书影印出版。全书共分经、史、子、集4部。子部261册已全部编定,其中包括稿本、宋刻本、元刻本、明活字本、日本刻本等。全书1200册将在两年内奉献给读者。台湾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同时出版此书向海外发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是国家级重大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为保证出书质量,有关工作人员曾将印成的38册书毁版重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细致查访鉴定,专家过去认为已经亡佚的重要古籍如园艺方面的清初曹溶的《倦圃时值记》,民俗方面的清初孔尚任的《节序同见录》,书仪方面的《启札青钱》等不少书籍被发现并收入。由此可见,全书除内容可供研究借鉴外,在藏书、版本学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雷洁琼、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赵朴初、钱伟长、高占祥、金开诚、李文海、戴逸、启功等也出席了今天的首发式和鉴评会。

第四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揭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四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接通电源,通电的铁丝弯曲下垂,切断电源,铁丝就拉直绷紧,这是河南三门峡铁路中学教师自制的“热胀冷缩”教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11月23日揭晓,同时,获奖教具在京展示。“超重失重演示器”、“古代历史教具组”等21种自制教具获一等奖,另有42种教具获二等奖、99种教具获三等奖。河北省、上海市、重庆市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
参加第四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的481件作品是由35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精选出来的,这些教具主要是理科方面的,也有部分文科、艺术科、体育科和特教教具。
自制教具评选旨在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改变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差的状况。
这届评选由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筹办,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参加颁奖会并讲话。

我国“会议”纪念光盘走向世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会议”纪念光盘走向世界
本报讯北京中软蓝宝电子媒体有限公司以最新颖的高水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查询系统”及“中国妇女”和“’95北京”两张会议纪念光盘,受到好评。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上发行的第一套“会议”纪念光盘,它代表了中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
在大型国际会议上,采用发放光盘的方式,将有关的会议文件、录像实况、相关背景资料等制作在光盘上,既能方便人们了解情况,又可作为纪念品珍藏,这是一种极好的信息存储和交流方法。但是制作“会议”纪念光盘与一般光盘相比,具有信息复杂、实时性强、创作时间短、质量要求高、并需配有多语种等特点和技术难题。
中软蓝宝公司云集了国内外多媒体技术专家,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毕业的压缩与创意方面的专家,采用了国际最新制定的MPEG动态压缩标准,集成了多媒体压缩制作平台,于今年5月圆满地完成了第43届世乒赛“多媒体演示、查询系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组委会及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称赞,获得了“两个第一”的评价。
(张凤)

“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颁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颁发
本报北京11月26日讯记者张羽报道:由赛克勒基金会出资委托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的第10届“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颁奖会议日前在京举行。
本年度评奖对象为神经内科专业,3位获奖医师是从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经专家推荐与个人报名的40余位候选人中评选产生的。

我国首座超大银幕影院建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首座超大银幕影院建成
本报讯我国首座超大银幕数字立体声多功能高科技术影院——澳华国际影院日前在北京市北三环西路双榆树落成。
作为推动我国电影事业向高科技发展的一项尝试,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北京澳华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合作,兴建了澳华国际影院。影院采用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相结合的形式,安装了广东电影机械厂最新开发研制的新一代70毫米放映机,代表了我国放映机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由中国电影科研所与北京高照影视设备工程公司共同设计安装的多功能活动银幕架上,安装了相当于6层楼的高18米、宽26米的超大银幕,可放映70毫米和35毫米宽银幕、遮幅、普通6种不同规格的影片;其音响组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李明)

简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简讯

  简讯
▲攀钢(集团)公司教育处针对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端,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经过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解放小学”的科学育人之路。十一月二十四日,其改革课题研究通过了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鉴定。(潘刚)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日前召开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到会讲话。该组织是由文化部主管、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指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方明)
▲第三届防化学术会议日前在山西太原召开。近百名专家、学者就新时期防化科技工作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讨。(李仲春 孙炳文)
▲由青年发明家韩颐研制的“汉语拼音硬笔空心模板”近日问世。该模板由国家教委教仪所和北京飘扬科技公司联合出品。(立群)

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上地杯”教科文卫新闻摄影竞赛

近日,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领导率领30多名职工,到武当山紫霄小学开展“1+(家)1”助学活动,与该校30名因家庭贫困已经和即将辍学的学生结成助学对子,每年资助书本费、学杂费9000元,直至这30名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陶德斌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