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5-11-27第1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吐气扬眉张敏杰——兼议版画振兴

第11版(美术)
专栏:

  吐气扬眉张敏杰
——兼议版画振兴
袁宝林
有人说,比起油画和国画来,版画处在低落时期。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在去年底闭幕的“第五届大阪国际现代版画展”上,7421件作品经过严格评审,最终决出5名铜奖、2名银奖和1名金奖,这块金牌即为我国青年版画家张敏杰所夺得。这就是他的木版画《平原上的舞蹈·之二》(见图)。其姊妹作《平原上的舞蹈·之一》于1993年获第二届扎幌国际版画双年展评委特别奖,并获我国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我们的艺术家对此似乎浑然不觉。
众所周知,艺术创作是一种富于“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马克思语),最不宜于以某种似是而非的“规律性”人为地加以消极限制。张敏杰脱颖而出令人吐气扬眉,不仅因为它预示着处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中的当代中国版画正孕育着大的发展变动,也因为它提醒我们,必须十分看重对于促进艺术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条件和艺术家的个人秉赋即精神素质;艺术既不是经济的直接反映,也不是“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语),相反,我们应当更加看重相对独立于经济和政治的艺术创作规律,艺术家应以自己对时代的独到把握为时代增光。
在异彩纷呈的各国艺术家的作品中,张敏杰的创作是以怎样的特色赢得首席位置的呢?
“为什么把金奖给了中国人——是否照顾第三世界?”日本人在大阪展的记者招待会上如此发问。
“这是艺术展,评选对象是作品本身而与国籍无关;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四个评委不约而同地都选定了张的这幅作品。”美国籍评委S·利伯曼回答说。
“何以评为金奖呢?”记者又问。
回答问题的波兰籍评委R·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从中国版画讲起,先指出中国版画具有光辉的历史,然后说:“世界上有无数的高速公路”,张敏杰是“找到了开得最快的自己的路”,“不管是从技术语言还是精神内涵,张都取得了突破”。
“手法基本是传统的,但发展了传统,语言是现代的。”长于研究东方艺术的日本籍评委木村重信充分肯定张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创作道路。
另一位着重研究西方艺术的日本籍评委筱田达美则从另一个视角特别强调了“张的作品受西方影响甚微,从其具有浓郁东方味的创作中令人感到一种充满可能性、将来性的生机勃勃的气氛”,“传统被赋予新意,作品倾诉的内容意味深长”。
这些有代表性的权威评论使我体会到,艺术家最长于以自己的独特方式与世界人民交流情感。
也许我们更应当锻炼一下自己的鉴赏力。这些质朴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形象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普通的观众也会对画面上凌空翻越的形象感到亲切。张敏杰从中国农民得到的灵感不仅具有翻天覆地的气势和魅力,他的极富想象力的构思也很自然贴切。
“我想通过民族舞蹈形式反映人类与大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不断互相作用斗争向前发展。在棕色基调上表现人类与大地的不可分;从左向右翻动无始无终,寓示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这是敏杰的自述。在他的构思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味。
“那么,你为什么这样钟情于表现舞蹈呢?”我问。
“从原始舞蹈到现代舞,我都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激情。我在文工团工作过,我很喜欢现代舞和交响乐。而且,从小舞台可以窥见大舞台。在我的创作中甚至隐含着大地震时那样一种求生的、挣扎和拚搏向上的力。”这是铸就他独特艺术气质的因素。我们的创作应是时代的,又是民族的和富有个性的;而时代性和民族性,最终要落到创作个性上。
张敏杰无疑是富有挑战性的。我国版画界的现状究竟如何?即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条件而论,这里不仅曾经聚集着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一代精英(如我们所熟悉的李桦和古元先生),就目前所具备的师资阵容和技术条件(已发展为木版、石版、铜版、丝网、插图、摄影六个工作室)说,其实力和潜力都是无与伦比的,一批批版画界的新星正是从这个摇篮里升起。张敏杰无疑啜饮过这里的甘泉。现在不得不令美院的骄子们思索的是,何以这位只有美院版画系专科毕业基础的“在野”的艺术家(张敏杰现在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独立主持一个有石版和铜版设备的版画工作室)居然竟能游刃有余地凌跨群雄,连连在海内外一系列大展中夺冠?
敏杰的扶桑之行不独吐气扬眉并且大拓眼界。他说,看了这么多作品,构思和风格居然绝无重复,相形之下,我们在表现形式上、创作模式和版画语言上,还都较为单一,特别在制作上还有较大距离。他还有一点很强烈的印象:在我们的美展中,版画与油画陈放一起,视觉上总不能抗衡;在国外则是彼此绝不能互相代替。这种交流中的收获自然不能忽视。艺术家通常总是敏锐的感受到文化交流的冲击的,可是出去走走,就感到自己还是相当闭塞,不少人还是凭着一点儿传媒上的感觉掠取灵感。现代版画与制作、印刷关系最紧密,与科技发展关系最紧密,因而也是时代感最鲜明的视觉艺术门类,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向着现代化锐进的我国版画,其振兴与发展指日可待。(附图片)
平原上的舞蹈(版画·局部)张敏杰

“无地不乐”——高冠华先生印章、斋名释义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斋撷趣

  “无地不乐”
——高冠华先生印章、斋名释义
柳村
“这方印章伴我50多年了!”已入耄耋之年的老画家高冠华先生边说边展开收录了他历年代表作的花鸟画集指点着给我看。几乎在每一幅画上都嵌着一方朱印,上铭“无地不乐”。这是高先生在国立艺专毕业时自刻的。他回忆说:“1940年在重庆,一天晚上,恩师潘天寿唤醒我,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画历来是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你想要有所成就,非得齐头并进,艺途多艰,要一生努力。学艺术不会一帆风顺,但对未来要充满信心,永远乐观向上,因而孜孜以求……为铭记恩师的教诲,我就刻了这方印章以自励。几十年来,无论是作画、写诗,还是练字篆刻,我从不敢懈怠,虽饱尝了艺途的艰辛,但更多的是苦中有乐的愉悦。”“无地不乐”也是这位画界名宿对人生的一种态度的写照。他的半生坎坷,盛年迭遭变故,有时甚至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都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至今,他每每谈起往事,都报以旷达沉静的微笑。正是“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高冠华先生躬耕砚田60余载,在花鸟画上成就斐然,但他仍以“八十犹称未入科”来激励自己继续在创作上向更深广的方面发掘。他说,艺术的高峰不能与年纪的高龄画等号,潘师曾一再要求他的学生要拚命实践,不要与别人空论高低。1943年潘先生在给我写的一首诗中还告诫我要“不羡声闻写辟支”,因此,我也常将“不与人争与己争”和“不羡虚名百岁巅”这两方闲章钤于画中,以警示、鞭策自己“不求名满自登峰”。说到斋名“芸香馆”依然吴音浓浓的高先生说:“芸香古时也称芸草,‘芸香馥兰,绿字摛章’。我的家乡南通没有奇峻的山峰,但有芊芊芸草,我喜爱芸草,她生性谦和,不撩人眼,可将盈盈幽香春意弥散人间。芸草尚且如此,我更应该不计功名,为祖国画出更多美好的作品。”(附图片)

稚诚的情感现代的心迹

第11版(美术)
专栏:

  稚诚的情感现代的心迹
沙泊
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注重艺术境界的创造,艺术作品又以“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然而艺术境界的创造并非易事,唐人司空图曾说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就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形象以外的“意象”,即艺术境界。为创造赋有新意的艺术境界,许多丹青高手操笔运墨,长耕不辍。杨必位就是其中一位。他能将古典绘画艺术的基本精神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因而手眼独到,于象外求象,追求高格。
杨必位自幼居蜀。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雄奇秀美的山川开阔了他的眼界。几十年来,他执著地以蜀东丘陵的小桥流水、杂树断云为题材,野山峦石、流水悬瀑、耕牛归鸟,一一呈现笔下。作品气定神闲,充满生气。
杨必位是一位善于情感体验,又富于深沉思考的画家。读他的画,倘若不潜心体味是很难理解他的艺术精神和借乱山乔木、碧草芳晖所表现的清、静、纯的艺术境界的。王国维曾把艺术创造的境界分成“有我”与“无我”之境。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杨必位追求的是“有我”之境。在他眼里,山川烟云之象并非为艺术表现的最终目的,不过是借以“写我心”的具象而已。因此,画家以深沉的感情和独特的眼光去审视蜀东山林田园,从中寻找与现代化生活合拍的节奏;在气象万千的山林中捕捉与现代审美息息相通的境界。他以全部热情将田园山林的恬静之美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热情而不火燥,理想而又实在。这是杨必位的作品拥有大量知音的原因。
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他一开始就有选择地吸取中国古典传统精神,破除了中国笔墨至上的僵化模式,重在表现,使传统技法顺着情感的脉络随意挥洒;同时还吸取西方艺术中有价值的因素予以融合,因此他的作品个性鲜明而又富有时代气息,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附图片)
家家门前栽桑麻(中国画) 杨必位

大路伸向远方

第11版(美术)
专栏:

大路伸向远方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联合举办的第10届《大路画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此届画展共展出中铁建总公司系统100余名专业和业余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新作146件。
本届画展是自1979年铁道兵时期创办展览以来的第10届。16年来,新老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艺术上不断求索进取。本届画展的作者们以满腔的创作热情深入到京九线、兰新复线、南昆线、宝中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工地体验和感受广大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投身自然,美化自然的精神风貌,并用自己的画笔,将这群当代盘古、当代愚公、当代夸父表现出来,构成一幅幅心灵之歌。
王沂光的油画《荒原路》及路巨鼎的油画《接轨》等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深层次的审视和作品深邃的意蕴,以及对作品张力和画面形式等诸多方面的探索。
《大路画展》16年来坚持不间断地举办。它在艺术之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应该归功于从铁道兵到总公司各个时期党委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归功于广大作者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伴随着大路向远方不断延伸,筑路者的画笔也将面向更广阔的空间。
——编 者(附图片)
初晴(油画)路巨鼎
浇注(版画)彭代劲
荒原路(油画)王沂光
作者广西灵山县人,优秀的中年画家。原为海军总政治部专职美术干部,转业后在故乡文化馆工作。描绘广西偏苗风情,人物造型生动准确,色彩沉实斑斓,在南国画坛独树一帜。
少女和仙人掌(油画)梁万成
作者1948年生于四川眉山。先后在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地研修。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中国画个展并召开了周华君绘画艺术研讨会。他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含蓄而富于灵气,很有新意,既有传统味又有现代感。
西风翠盖(中国画) 周华君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