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9-13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城里来的老师

第8版(副刊)
专栏:

  城里来的老师
玉环
 我整整熟悉她十年
 始终弄不清她进山
 究竟是为了什么
 城里有卡拉OK酒吧 
而她却要远行
 进山去寻找一个
 生命的梦
 我整整熟悉她十年
 始终弄不清她进山
 究竟是为了什么
 城里有深爱的姐妹
 和慈祥的妈妈
 而她却固执地
 以纸笔为舟
 驶向一片
 黄土层中的心湖
 从春天到秋天
 我终于忍不住
 坐车去看她
 在她四周
 小麦愉快地生长
 金色的麦粒
 喂养她饱满的精神
 不论雨雪风霜
 她都渴望脚印
 成为深刻的版画
 不论悲喜哀乐
 她都习惯了
 将憧憬的目光
排成臆想的太阳
 让村庄中的孩子
 享受到教育
 和温暖
 这时
 我看见她的心
 开出明日的花朵
心之弦弹奏出
 灿烂的
 未来之希望

艺文短波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黄豆米的长篇纪实文学《山红谷黑·滇缅公路37——90年纪实》,已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作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讴歌了几代筑路工人的奉献精神和丰功伟绩。正如萧乾先生在序中所写:“越是回顾过去,越能看到祖国前进的步伐。”(永权)
 △贾庆超所著《武氏祠汉画石刻考评》一书,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雕刻,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集雕刻绘画、文史记载、国风民俗于一身,博大精深、瑰丽恢宏。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史学观和美学观,对祠刻作品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鉴赏与论述。(鲁阳)
 △苏应奎的散文随笔集《秋日品梦》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文字朴实,风格淡雅,具有书卷气。 (新民)
 △《刘芳绿色散文选》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散文集以讴歌自然、呼唤绿色为主旋律,生动地展现了中华大地在生态危机的声浪下,悄悄崛起的绿色革命。 (肖艾)

“过把瘾就死”

第8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过把瘾就死”
石磊
时下流行一句话,叫做“过把瘾就死”。我仔细揣摩,深感大有孔老夫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味道,讲的也是人的一种强烈欲望吧!不过闻道历来不需什么金钱,而眼下流行的过瘾却偏偏离不开大把金钱。
这几年,不少人腰包硬了,趁个百八十万的主儿也不再是凤毛麟角。一些愿闻道的大款先富不忘捐资助教修路架桥助人后富;也有不少富豪忘乎所以追求过瘾,已把过瘾折腾到空前的档次。据报道:有的富豪摆一桌酒席吃掉19万;喝“人头马”干掉6000元;穿一件大衣甩出1万多;办一场喜事租来总统级轿车6辆、豪华车30辆;睡一晚包间上千元(当然得有漂亮女人同床);至于赌博,一场下来上万几万并不稀罕。看富豪如此潇洒如此气派如此痛快,无非是过一把吃瘾穿瘾车瘾赌瘾女人瘾罢了。的确,保险柜密码箱快让金钱挤崩了,大把金钱如水流来,银行几厘利息谁还看在眼里?况且花钱是个人的自由,今日不花,更待何时?于是乎,有的已经过瘾有的正在过瘾,有的正准备过瘾。
过瘾之大事,并非当代发明。古时的富豪早开先河,享受豪华享受气派享受女人也不是什么专利。有钱可以过瘾,无钱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权力,同样可以过瘾。如有权且渴求过瘾,那么权钱交易可以过瘾,贪赃枉法可以过瘾,挥霍公款可以过瘾。办法有的是!这些想过瘾正过瘾的大亨大款大聪明们正以身体力行重笔疾书:我们领导着一股过瘾的新潮流。
这股新潮流是金钱的涌流,这股涌流的金钱正注入黑暗的无底洞。金钱是劳动的结晶,正过瘾的主儿们不妨想想:如有钱过瘾,有权过瘾,无钱无权都想过瘾,那谁去创造金钱财富呢?此潮流若不遏止,一个民族焉能不亡?过把瘾就死,这可否算一种解释?至于对正过瘾的主儿来说,过罢瘾就死心,或可得到宽恕;如能死心不过这把瘾,将花不清无处放的金钱造福社会,谁能不说是上上之善呢?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工部《新农民》编辑部)

书法(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书法
 佟铸

梦延安(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梦延安
(中国画)郭心聪

观画胜有声

第8版(副刊)
专栏:

  观画胜有声
张敏才
小学时代有位老师,能把花鸟鱼虫画得活灵活现。邻家姐姐们央我向老师讨画,做刺绣的花样儿。到校一打听,挂号求画的多着哩。于是我在图画课时,特别留心黑板上的画,有好做花样儿的,就拿上画纸,请老师画下来。
几十年过去,我还是喜爱看画。一次,有位熟识的画家邀我参观画室,一饱眼福之后,他热情地为我作画。他铺纸、调色、运气、入静,进入“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后,手握画笔,挥洒自如,游龙走凤,一气呵成,反复观赏,爱不释手。我赶忙表白,我家客厅小,挂不下这么大的画,改天再画张小的好了。画家高兴地说:今天情绪好,发挥超常,这幅正好留着办画展。说罢,竟从藏画中拿出几张来让我挑选。
一九八○年春天,我的朋友邀请画家吃饭,正好我也在场。那几位画家十分豪爽,执意要给我画几张画,问我喜欢什么。我选了“翠竹”、“幽兰”、“墨菊”和“青松”,各配两句诗,组成四扇屏。我特意提醒画家们,只需几笔写意,不宜多费功夫。没料想他们各展所长,细细画来,颇为精致。挂在客厅,全家人常看看,有时借着画题,发一番议论,增添了许多乐趣。
一九八八年冬,我去日本访问,负责接待的本间由纪夫,是个中国通,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时,听过我的课,其后又在江苏太仓见过面。他很热情,为我们的访问跑前跑后,精心安排,还为旅馆房间较小频频道歉。我送他的那幅“幽兰”,正好有“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题句。本间看了,露出会心的微笑,风趣地说:这两句诗,在我们这里很实用呀。
香港有位湖南老乡名叫彭立珊,一九八四年我随中国人大代表团去印度参加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首次会议时,路过香港,曾受到彭先生盛情款待。以后不断从家乡来信中,得知彭先生先后捐资二○○○多万元,为家乡开医院、办学校、建车队、救灾民,行善良多,誉满三湘。一九九二年三月,我再度访港时,把“墨菊”送给了他。画上的题诗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彭先生爽朗地说:“宁愿我助天下人,不负天下人助我,这就是我的生活哲学”。
留在家中的“青松”,题诗是“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四扇屏受之于友又送之于友,如今分散在东南西北四方,在我的想象里,它们正挂在一个更大的客厅里,给生活的大观园增添了一丝新绿,不知朋友们以为然否?

精神的折光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精神的折光
马启代
诗人聂鲁达说:“最好的诗人就是每天带给我们面包的人。”我认为桑恒昌就是这样的诗人,他“把每一首诗当作最后一首来写”(再版后记),以自己精神的灵光带给我们眼泪、微笑、美与光明的理想,这不是当今每个诗人都能做到的。从诗选第一版至今两个春秋的岁月,诗人以自己诗歌的特有魅力征服了许多处于欣赏疲软状态的读者,并且从灵魂的悲歌上升到“精神的净化与崇高”,从而完成了一次审美的涅槃。在这之前,我一直替诗人每次的成功而由衷地欢欣,同时也为他由衷地担忧。以他极重感情的人品和强烈而厚重的忧患,对于感情与理性,他不知要付出何等的心智来拓展诗路。新版本的出现证明他已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从最近出版的《桑恒昌抒情诗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真实而高贵的精神折光,这使他的诗获得了与自然和人类同在的价值。
我就是这样来看待桑恒昌诗歌的,或者说他的诗给了我这样的体悟。无论是怀亲诗、访外诗、爱情诗、咏物诗还是政治抒情诗等等,我们都可以从“史”与“艺”的角度,看出他的诗歌从立意、语言到意象是何等的有特色。透过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我们看到诗人的精神内涵,即精神美,这当是人格美的最高表现境界。事实上正是如此,桑恒昌的诗大致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思考来理清一个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血脉思路,这不是文化的“寻根”,而是以现实为支点对群体自身的严加考问,爱和恨表现得特别突出。诗人主要通过由主体到客体的寻求并糅合诸种艺术精华象征性地塑造出一个民族的“孝子”形象,最后达到主体的自由。这恐怕是诗人一直无法摆脱的文化心理纠结。如《让心去跋涉吧》、《心迹》、《晚霞》等不胜枚举,它们较内在地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和人类自身命运的自觉把握,把这些诗篇连起来看,便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认识。另一方面诗人通过思考来注视一个民族复苏站立的过程。这是桑恒昌诗歌的“大气”部分,最能集中表达出悲愤、豁达的审美气韵,具有坚实、深邃和阔大的艺术特点。当然还有黄河系列的诗篇都集中地告诉我们,桑恒昌试图通过诗歌来同时塑造一个“民族崛起”的形象。而这过程是艰辛的,也必然引起他对真理与正义的纵深思索。正因如此,当他的爱与恨升华成诗句后总让我们有“剔骨”般真实的疼与重。这于当今诗坛一味制造幻觉和矫情的两大流弊无疑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