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9-01第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第1版(要闻)
专栏: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四、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其阻力
五、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
结束语
前言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台湾问题的现状如何?症结何在?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与主张是什么?为了便于国际社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有必要就下列问题加以阐述。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至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万余人。200年间增长25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16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1662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3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1727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3县和“基隆厅”。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3府1州,领11县5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5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年(清顺治18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18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拚死搏斗。中国大陆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输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7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十余次武装起义。及至本世纪20和30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
1937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19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57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艾奇逊在他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为了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府自50年代中期起,即开始与美国对话。1955年8月至1970年2月,中美两国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及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但遗憾的是,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这个《与台湾关系法》,以美国国内立法的形式,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权益。美国政府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然而,十多年来美国政府不但没有认真执行公报的规定,而且不断发生违反公报的行为。1992年9月,美国政府甚至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型高性能战斗机。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动,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的障碍和阻力。
由上可见,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是有责任的。自70年代以来,美国朝野许多有识之士和友好人士,曾经为促使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的解决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上述三个联合公报就包含着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十分赞赏。然而也不能不看到,美国确也有人至今仍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制造种种借口,施加种种影响,阻挠台湾问题的解决。
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是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共同愿望的。中美两国都应珍视来之不易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联合公报。只要双方都能恪守三个公报的原则,相互尊重,以大局为重,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中美关系就一定能不断获得改善和发展。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
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实现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他还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
199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为结束敌对状态,实现和平统一,两岸应尽早接触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谈判的方式,参加的党派、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以及台湾方面关心的其他一切问题。只要两岸坐下来谈,总能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鉴于两岸的现实状况,中国政府主张在实现统一之前,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进行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和双向交流,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四、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其阻力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
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
如前所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得到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实现国家的统一,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处理涉及台湾的问题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贯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中国政府相信,这一立场必能赢得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
在此,中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就以下几个问题重申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一)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的关系问题。目前,世界上凡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均遵照国际法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中国政府就台湾问题达成正式协议或谅解,承诺不与台湾建立任何官方性质的关系。按照国际法,一个主权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代表这个国家。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它在国际上无权代表中国,不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发展具有官方性质的关系。但考虑到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对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中国政府不持异议。
近几年,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竭力推行所谓“务实外交”,谋求同一些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发展官方关系,推行“双重承认”,达到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目的。对此,中国政府坚决反对。
应该指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能珍视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恪守在台湾问题上和中国达成的协议和谅解,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但也不能不指出,有的国家竟不顾国际信誉,违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时所作的承诺,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从而给中国统一事业设置障碍。中国政府衷心希望,有关国家的政府能够采取措施,纠正这一做法。
(二)国际组织与台湾的关系问题。每个国家的主权是完整的,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在国际组织中行使国家主权,代表整个中国。台湾当局企图在某些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中搞所谓“一国两席”,就是要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这种行径。这一原则立场完全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前提下,中国政府才可以考虑,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性质、章程规定和实际情况,以中国政府同意和接受的某种方式,来处理台湾参加某些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
联合国系统的所有机构,是由主权国家代表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后,联合国系统的所有机构都已通过正式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合法席位,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自此,在联合国组织中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已获得了彻底的解决,根本不存在台湾再加入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近一个时期来,台湾当局的某些人又为“重返联合国”而大肆鼓噪。十分明显,这是一种妄图割裂国家主权的行径,它无论在法理上或实际上都是行不通的。中国政府相信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的组织会识破这一图谋,不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事情。
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原则上台湾也无权参加。至于亚洲开发银行(AD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地区性经济组织,台湾的加入系根据中国政府与有关方面达成的协议或谅解,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家参加,台湾只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以“中国台北”(英文在亚行为TAIPEI,CHINA;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CHINESETAIPEI)的名称参加活动。这种做法属于特殊安排,不能构成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国际活动效仿的“模式”。
在民间性质的国际组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应组织同有关方面达成协议或谅解,在中国的全国性组织以中国的名义参加的情况下,台湾的相应组织可以以“中国台北”(TAIPEI,CHINA)或“中国台湾”(TAIWAN,CHI-NA)的名称参加。
(三)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通航问题。一个国家的领空是该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19年公布的《巴黎航空公约》和1944年签署的《芝加哥公约》均确认,每个国家对其领空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的主权的原则。因此,凡是同中国建交国家的任何航空公司,即使是私营航空公司与台湾通航,都是涉及中国主权的政治问题,而不是一般的民间关系。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航空公司当然不可与台湾通航,而其民间航空公司如欲同台湾通航,则须由其政府与中国政府磋商。在征得中国政府同意后,其民间航空公司始可同台湾的私营航空公司互飞。实际上,根据上述原则,中国政府已经同意英、德、加拿大等国的民间航空公司与台湾的私营航空公司通航。
有的国家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前就同台湾通航的,则可通过与中国政府谈判,改变其同台湾通航的官方性质后继续其民间商业运输安排。
(四)与中国建交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向台湾出售任何种类的武器装备或提供生产武器的技术。凡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应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而不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向台湾提供武器,否则就是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干涉中国内政。
世界各国,尤其是对世界和平事业负有重大责任的大国,理应严格遵守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关于限制常规武器扩散的指导原则,为维护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然而,在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日益缓和的形势下,有的国家竟违背自己在国际协议中的承诺,置中国政府的一再严正交涉于不顾,向台湾出售武器,在海峡两岸之间制造紧张局势。这不仅是对中国安全的严重威胁,为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设置障碍,也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人民当然要强烈反对。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从不损害别国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同样,中国政府也要求各国政府,不做损害中国利益、干涉中国内政的事情,正确处理与台湾的关系问题。
结束语
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原来一直困扰台湾的各种问题,都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下得到合理解决。台湾同胞将与祖国其他地区人民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政府相信,在维护自己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新华社8月31日电)

乔石会见印尼客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印尼客人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总主席苏坎达尼率领的印尼-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合作协会代表团。
印尼-中国协会是两国复交后印尼成立的第一个对华友好组织。乔石对这个组织在促进中国印尼友好关系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说:“在协会的推动下,我们也成立了中国印尼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协会。我们衷心希望两个协会建立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并相信这两个协会必将对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乔石说,印尼是中国的近邻,我们有一切理由应该很好地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当前国际形势给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只要这一地区的国家努力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本地区的发展是很有希望的。
苏坎达尼说,代表团应邀在北京出席了中国印尼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协会的成立仪式。他说,两个协会组织已达成了合作协议,并将建立充满活力的工作委员会。
他认为,两国不仅应在经贸方面,而且应在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和交流。
担任中国印尼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会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和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今天也在这里会见了印尼客人。
晚上,王光英和苏坎达尼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两个协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热烈祝贺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热烈祝贺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正当我国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快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国各族各界妇女伟大业绩和时代风采的展示会,是进一步激励妇女在社会参与中求发展作贡献的动员会,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并寄予厚望的一次盛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妇女占人口之半,是一支不可替代的伟大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热情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她们自身也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振奋了精神,提高了素质,取得了进步。
正确评价妇女的力量与作用,尊重妇女的地位与权益,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尺度。我国党和政府一方面把妇女当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推动力量,重视发挥她们的作用;另一方面把妇女的进步发展当作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尽力为之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及有关妇女儿童工作的计划中,在我国政府对有关妇女儿童的国际公约所作的承诺中,党和国家对于本世纪末我国妇女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目标性要求。这次大会将这些目标概括为十个方面。这些目标的制定,表明我国政府正在把妇女的进步发展纳入社会进步发展的总体规划,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尊重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尊重妇女“半边天”地位,以及重视人权保障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过程,使广大妇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她们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竞争机制、效益原则,向她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不够、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仍然制约着她们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腐朽的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又会发生侵犯妇女权益,甚至拐卖迫害妇女和极少数妇女堕落的情况。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保护妇女利益、促进妇女发展的机制,需要全党全社会学习并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抵制并破除妇女问题上的陈旧观念和腐朽思想,逐步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挥妇女作用的有效形式。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为妇女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国妇女要将振兴中华的热情和争取自身进一步解放的追求结合起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自身的进步和对国家的贡献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全国妇女,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在社会参与中实现女性价值。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妇女的要求,也是妇女解放运动的要求。
1936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为《中国妇女》杂志创刊号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这充满豪气激情的诗句,体现了党对妇女地位与作用的高度评价。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愿我们的千军阵中,男女并驾,优势互补,共同创造如旭日东升般灿烂辉煌的伟业。

江泽民在华北东北八省(区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在华北东北八省(区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初见成效。还要做大量深入、扎实、艰苦的工作
●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做到令行禁止,确保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要注意研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整顿金融秩序工作中,必须堵邪门、开正门
●特别要做好两项工作: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一定要坚持“两手抓”。反腐败是坚持“两手抓”的重要内容
本报大连8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民华、本报记者张书政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华北、东北八省(区、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要继续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注意研究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8月25日至27日,江泽民在大连主持召开了华北、东北八省(区、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华北、东北八省(区、市)的负责人就贯彻落实最近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的情况作了汇报。大家一致认为,中央提出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举措,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了座谈会。江泽民听取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指出,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实行两个月来,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经发挥作用,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是:违章拆借现象基本刹住,乱集资得到初步控制,农业夏粮收购基本没有发生打“白条”现象,银行储蓄上升,汇率趋于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有所下降,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江泽民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真正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还要做大量深入、扎实、艰苦的工作。第一,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这次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目的是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做到令行禁止,确保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经济工作中,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把发展经济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真正放在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上来。第二,要注意研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继续整顿金融秩序,严肃金融纪律。在整顿金融秩序工作中,必须堵邪门、开正门。一方面要坚决制止违章拆借和非法集资,另一方面要确保必需的资金及时到位,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要下决心压缩过大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各地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清理,决不能把资金缺口留在国家必保的重点上。要切实落实“三保”措施,保农业生产、保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贸出口创汇企业、保重点建设。
江泽民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过程中,特别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积极性,抓紧解决农副产品购销、储运问题,搞好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二是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抓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落实,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扭亏增盈工作,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反对铺张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江泽民指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特别要抓紧进行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的立法工作,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要通过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江泽民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两手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腐败,是坚持“两手抓”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要全党同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广大群众,振奋精神,努力奋斗,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一定能够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加座谈会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负责同志有:李其炎、高德占、张立昌、叶连松、王茂林、胡富国、乌力吉、全树仁、岳岐峰、何竹康、高严、孙维本等。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曾庆红、陈锦华、曾培炎、王忠禹、周正庆、张佑才、滕文生。

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全会乔石出席听取国家计委司法部的报告汇报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全会
乔石出席听取国家计委司法部的报告汇报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讯记者苏宁报道: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今天继续举行全体会议,乔石委员长出席会议。
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司法部部长肖扬受国务院委托,分别向会议作了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和“二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孟连崑关于选举、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会议还审议了乔石委员长访问东盟5国、陈慕华副委员长访问拉美4国、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访问中亚5国的书面报告。
秦基伟副委员长主持了今天的全体会议。田纪云、王汉斌、倪志福、陈慕华、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王光英、程思远、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李沛瑶副委员长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昌礼、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梁国庆列席会议。

中国妇女“七大”今日开幕37个代表团1180名代表全部抵京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妇女“七大”今日开幕
37个代表团1180名代表全部抵京
本报北京8月31日讯定于9月1日开幕的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出席会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37个妇女代表团的1180名代表今天全部抵京。
带着各族各界妇女的重托,带着各条战线广大妇女的新成就,妇女代表们表达了这样的心愿:开好中国妇女“七大”,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再创新业、再立新功。
(孙国英)

祝贺中央电视台建台三十五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打电话表示热烈祝贺

第1版(要闻)
专栏:

  祝贺中央电视台建台三十五周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打电话表示热烈祝贺
本报北京八月三十一日讯记者李仲春报道:在中央电视台建台三十五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中央电视台发来了题词和贺电。
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努力办好电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李鹏同志的题词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乔石同志的题词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增进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李瑞环同志的题词是:“一心为群众。”刘华清同志的题词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李铁映同志的题词是:“努力办好电视,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朱镕基、胡锦涛分别打电话,热烈祝贺中央电视台建台三十五周年。丁关根同志写信向中央电视台表示祝贺并向全体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希望中央电视台坚持走自己的路,努力提高节目质量,丰富电视屏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李鹏主持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金融、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外贸改革总体方案委托朱镕基主持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近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施意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主持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
讨论金融、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外贸改革总体方案
委托朱镕基主持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近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施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8月30日上午和31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八次常务会议,讨论金融、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外贸改革总体方案。李鹏总理主持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讨论认为,这几项改革方案,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修改形成的,总体上符合改革方向,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利于法制化建设和各项改革措施的配套,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原则通过了这几项总体改革方案,并确定,待进一步修改后,报请中央审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全体组成人员出席了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本报北京8月31日讯受李鹏总理委托,朱镕基副总理今天主持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近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施意见》。
会议认为,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反腐败斗争的任务、指导思想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向全党、全国进行的总动员和总部署。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现实的紧迫性,以坚决的态度、扎实的工作,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
会议讨论了对国家机关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和近期工作安排,讨论了关于治理乱收费,关于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以及严禁党政机关干部变相用公费出国(境)旅游等问题。
会议决定,将《国务院关于近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施意见》报党中央批准后实施。

我军后勤指挥学院成立江泽民题写院名刘华清张震等题词祝贺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军后勤指挥学院成立
 江泽民题写院名刘华清张震等题词祝贺
本报北京八月三十一日讯 新华社记者张东波、本报记者徐如俊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今天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该院题写了院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等分别题词祝贺。
刘华清的题词是:“现代化的军队需要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张震的题词是:“学习后勤理论,发展后勤科学,探讨新条件下后勤业务,提高后勤组织指挥保障水平。”
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张万年代表中央军委向该院授予了“八一”军旗。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傅全有讲了话。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等出席了大会。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