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2-02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金鸡唱晓话晚会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金鸡唱晓话晚会
新春之际,中央电视台“’93除夕晚会”和文化部“’93春节晚会”已先后和观众见面了,本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文化界一些著名的专家和艺术家,请他们就这两台晚会的得失和春节晚会这一新时期“文化景观”的总体印象和发展趋势发表感想,现整理记录如下:
    热热闹闹这就挺好
曹禺:看了晚会,使人很高兴,很愉快。春节在中国是一个有很悠久历史的节日,应该搞得喜气洋洋的。
黄宗江:对除夕晚会我就说四句话,“群丑群美,各取其媚,热热闹闹,这就挺好”。
徐晓钟:总的印象可以,除夕晚会从节目内容艺术风貌上都透着改革时代的气息,透出大团结、自信心、豪迈向上、祥和的氛围。亿万人民在同一个时间里同乐,意义很大。晚会把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的节目放在一起,体现出华人华族共庆春节的盛况。文化部的晚会也不错,以中国潮为主体,有时代的气息。特别是大胆起用新人,新蕾遍地,十分喜人。尽管有的节目加工不够,但形式很质朴清新,也是一台不可替代的晚会。
朱羽君:对除夕晚会,前几年,大家期望值很高,近年有所下降,不少人将晚会当作欢乐的背景和欢乐的气氛。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晚会是基本上成功了。这种适度的期望值对搞晚会的人是一种解放,可以更加放开手脚搞。
文化档次有所提高
童道明:今年的除夕晚会是在不变的框架内求变,雅俗共赏的文化品味有所提高。编导者将戏剧性的因素引进晚会,渗透在舞台上,效果不错。如舞蹈《山妞和模特》把传统与现代、冲突与和谐等戏剧性因素发挥得很好。双簧表演也充满了戏剧性,增加了欢快的情绪。小品《张三其人》在有限的时空把人生况味传达出来,塑造了人物的典型,表演上接受了内心体验,性格化了,这对于类型化表演占统治地位的小品是一次冲击。
徐晓钟:晚会是对亿万群众美的熏陶、美的教育,既要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欣赏习惯,又要输入新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除夕晚会总的文化档次和审美层次有所提高,那种单纯博取一笑、粗糙的节目有所减少,编排精致的有内涵又颇有情趣的节目增多了。如小品《张三其人》是个精品,颇能引起共鸣,幽默是性格的幽默,严顺开的表演很精采。大部分节目是用现代的节奏和配乐来处理观众所熟悉的民族的民间的艺术,如《山妞与模特》、《闻鸡起舞》、《根》、《两棵树》等。
李玉茹:除夕晚会中戏曲比重很大,名家荟萃,戏曲事业大有希望,对争取青年观众很有益。京剧在发展中成长,是人民喜欢观众捧出来的,群众基础很重要,晚会中不少戏曲节目有改革有创新,比较适应青年人的口味。
艺术精品少电视特点不足
于是之:晚会太难搞了,严顺开的《张三其人》不错,黄宏的《擦皮鞋》勉强,赵本山的《老拜年》不太见光彩,有的小品相声层次浅,太简单,很难看下去,毛阿敏的歌也无声无息过去了。我有一种幻想,维也纳音乐会每年元旦只搞一次,曲子也就这么几首,但千锤百炼,全世界都在看。我们能否也有这样一种晚会,代表民族和国家水平的晚会,不是大杂拌,拼凑一个晚会,上上下下费了很大劲,但不免都是急就章,成熟的艺术精品太少了。
阮若琳:除夕晚会相声小品有进步,生活气息浓。歌舞没有突出的,拔尖的,给人印象不深,真像那首歌的歌名“涛声依旧”,给人以买旧船票上船的感觉,歌舞民族化的问题依然没解决好。
朱羽君:春节晚会是由于电视本身的特性才形成的文化景观,哪一个晚会把这个特性发挥好,晚会就成功,反之就不算成功。电视特性主要有现场直播,利用电视手段让观众参与等。今年的除夕晚会电视特性注意不够,表现在过于重视具体的节目,而不注意整体氛围,过于重视演出效果,而不注意观众的反馈,再加上没有非常精采的歌和能上口的节目,使得晚会很难出现高潮。
高鑫:除夕晚会依旧是5个小时封闭式结构,这种模式不打破,很难有所作为。这个模式是不符合现代电视观众审美特征的。现代审美特征强调审美的主动性、选择性和趣味性,很难要求观众5个小时坐着不动。今后的晚会应该是开放性的,为观众的选择提供方便。
罗扬:春节文艺晚会演出的相声节目,我都听了。总的感觉是,我们的相声作者和演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现在的问题是,演相声的人比较多,写相声的作家很少,高质量的相声更少。如何提高相声创作演出的思想艺术质量一直是大家议论的一个大问题,必须从各方面做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解决。我还有一点建议,就是希望中央电视台在组织综合性文艺晚会的时候,在选拔曲艺节目方面,不要只限于相声;其他曲艺,如大鼓、单弦和评书、评话、二人转等曲种的节目,也应当择优选拔,适当安排。选拔其他艺术品种的节目,也需要把眼界放宽些。
           (本文摄影:王东)(附图片)

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今日明星

参加梅兰芳金奖大赛,我像小学生走进考堂。当我得知有十余万观众投了我的票,使我荣幸地名列榜首时,心里是十分不平静的。我深知,我的成功,实在是集体的成功。我更深知,评委和广大观众对我的厚爱,其实是对于我们民族的瑰宝——京剧的厚爱。没有许许多多前辈京剧艺术家,包括直接授业予我的老师们的艰苦创业,我哪里来的这份殊荣?!我实在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往前攀登的。
——刘长瑜
下图为刘长瑜在《红灯记》中饰铁梅

歌剧《鸣凤》在惠州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歌剧《鸣凤》在惠州
易凯
岁末,惠州市虎头山上飘起一阵阵高亢纯正的美声音乐,那富有穿透力的女高音,犹如婴孩的一声初啼,在夜空中久久地回荡,在人们的心头引起一阵阵波动。
歌剧《鸣凤》在惠州市实验剧团简陋的排演厅里排练着,一项聚集着京、冀、湘、粤等八省市艺术家的文化工程正在实施着。
排演厅里,记者见到了鸣凤的扮演者、著名歌剧演员李元华,她以不平静的语调向记者叙述了《鸣凤》不平凡的诞生记。
8年前,黑龙江省青年作家刘书彰交给了李元华《鸣凤》的剧本。读罢本子,一位被封建势力吞噬了的青年女子鸣凤的形象便在李元华的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从此,她便开始了将其搬上歌剧舞台的长时间艰难的奋斗。最难忘的是在上海,当李元华带着自己朗颂剧本的录音带赶到巴金老人家中求教时,巴老拒绝听录音,他戴上老花镜,一句一字地读起剧本。第二天,巴老将剧本交还给李元华,并向她鞠了一躬说:“谢谢你将鸣凤搬上歌剧舞台”。8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鸣凤》始终未能排练,一想起巴老殷殷的嘱托,元华眼泪便刷刷地流下来。
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元华遇见了惠州市实验剧团团长郭浩杰,一位有事业心,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同行。实验剧团的前身是东江戏剧团,是由原惠阳地区汉剧团、歌剧团、杂技团撤并而成的,艺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连正常演出都很难维持,惶论精品。连续两届省艺术节,惠州市无戏可参加,令家乡父老脸上无光。出路何在,唯有改革!近年来惠州市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引进人才、引进高科技的成功经验启发了他们,文艺事业也要引进人才。于是他们将目光伸向了全中国。
两个陌路人,两颗相同心,李元华与郭浩杰一拍即合,《鸣凤》终于在惠州起飞了。改革给了这只金凤以巨大的动力。湖南著名作曲家、《深宫欲海》和《从前有座山》的作曲者刘振球,老艺术家陈紫,导演高玉发、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齐牧冬以及杨岩、董青等青年演员都闻讯赶到,惠州市委、市政府给《鸣凤》剧组以坚决支持,为他们添置了一套先进的电脑“迷笛”设备。
 《鸣凤》将为惠州带来文艺的春天。
鸡年莅临,大吉大利,《舞台与屏幕》专版与读者见面了。我们新辟这块文艺百花园中一片绿地,期冀通过对电影、电视和舞台艺术的新鲜事、新作品和新人物的报道评论,给读者以新信息、新知识和新启发。本版设“百家艺话”、“文化长廊”、“品艺录”、“今日明星”等栏目,欢迎读者来稿来信,也欢迎为本版设计刊头。
              ——编者

“遗子”的不幸

第8版(副刊)
专栏:安达杯文艺短论

  “遗子”的不幸
马战校
《渴望》曾轰动一时,使万人空巷。产生这种轰动效果,固然归功于剧中人物塑造,主人翁的悲欢,使观众产生共鸣。但不能否认,巧妙安排小芳出现,导致家庭矛盾产生,从而使艺术升华。去年底,《皇城根儿》播放,也有类似情节,不仅“拣来”个金一趟的“孙子”,连金家的女婿张全义也是“遗子”。但未能使《皇》剧生辉,反有照搬之嫌。
影视艺术的发展,如何迈上新台阶,关键是在借鉴、继承中创新。然而,在时下的影视艺术中,确实不乏照搬现象。你有一个小芳,我便有两个“遗子”。重视数量发展,满足形式模仿,看似借鉴、继承,其实更显劣拙。自己抄自己的,还抄外国的,在言情、武打片中,这种现象始终不断。如外国有《第一滴血》,汽车角逐,警匪大战,兰博杀得警察哭爹叫娘,溃不成军。我们就来个《飓风行动》,把警察贬得一无是处,由汽车跳海而“创新”,变成了摩托钻湖。
自然,文艺离不开借鉴、继承,但借鉴、继承不是照搬,不顾当时当地之情景,不顾国情,为渲染气氛,强行引进,硬性嫁接,人们当然会感到“遗子”的不幸!其实,高明的借鉴、继承是扬长,艺术的升华在创新。如果错把借鉴、继承当照搬,东施效颦,就会亵渎艺术,因效仿减色,导致艺术生命的枯竭。
文艺发展坚持什么原则?排斥固然可悲,在开放之今日,当然不多,一般是拿来,但拿来,最忌硬套照搬。所以,从根本上学,就是学精神,学会翻新。否则,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或人为制造离奇情节,等于把影视艺术推上绝路。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某部)

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今日明星

当我得知自己被评上“梅兰芳金奖”时,真不知说什么好,首先感谢10万多投我票的观众,同时感到十分内疚,因为没有更多更好的剧目奉献给他们。京剧到了90年代,应该用现代化科技条件予以装备,才能有所发展,此次大赛的成功就是一个明证。前不久,我拍摄了电视艺术片《宝莲灯》,听说在香港播出反映不错,我多么希望也能在国内播出啊!
         ——李维康
上图为李维康在《宝莲灯》中饰三圣母

北京人艺作家获重奖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北京人艺作家获重奖
首届“人艺·大宝优秀剧本奖”近日颁布,新时期以来在北京人艺演出超百场的8部剧本榜上有名。它们是:《王昭君》(曹禺)、《丹心谱》(苏叔阳)、《谁是强者》(梁秉堃)、《红白喜事》(魏敏、孟冰、李冬青、林朗)、《小井胡同》(李龙云)、《狗儿爷涅槃》(刘锦云)、《天下第一楼》(何冀平)、《末班车上黄昏恋》(王志安)。每位作者获奖金1万元。该奖是由北京三露厂和北京人艺共同设立的。
                    (达凯)

《欢乐家庭》情几重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欢乐家庭》情几重
家庭是社会的一束折光。欢乐家庭充满着亲情与和谐,但又交织着烦恼和困惑。由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电视中心、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等拍摄的40集儿童电视系列剧《欢乐家庭》,以改革开放的上海为背景,围绕着一个大家庭在对待孩子成长和家教等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形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该片将于近期与观众见面。
                (沪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