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2-06-20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蜡染的风采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蜡染的风采
陆复惠李晓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染织工艺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最近,位于云贵高原中部的贵州省安顺市举办了“中国贵州首届蜡染艺术节”,将“中国蜡染文化研究成果展览”、“中国蜡染艺术精品展览”、“中国蜡、扎、绞、绣染新产品展销”、“中国蜡画现场表演大赛”、“中国蜡染时装表演大赛”、“贵州民族民间文艺节目荟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在来宾面前,向各界展示了历史悠久、五彩缤纷的蜡染文化,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增添了一项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活动。
蜡染,古称蜡缬。它的发明可以上溯至两千多年前。我国西南、西北都曾有春秋、汉唐时代蜡染制品的考古发现。《后汉书》等史籍中,也有关于蜡染的记载。唐宋以后,国内其他地区的蜡染逐渐消亡。而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盛产蜂蜡和靛蓝,各族人民聚族而居的贵州,蜡染得以在各兄弟民族劳动妇女中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安顺位于贵州中西部,古有“滇之喉,黔之腹”的说法。这一带山川秀丽,坝子内田畴坦平,被游客誉为“三分桂林的姿态,两分江南的神韵。”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汉、苗、布依、仡佬等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用心血和智慧浇灌着蜡染这株古树奇葩,使得它在安顺一支独秀。在安顺地区的山乡村寨,各族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向长辈学到画蜡,染色的技艺。由于居住区域、民族风习的不同,各族妇女在将蜡染技艺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又掺进了不同的民族情趣和审美感受,使蜡染有着鲜明融进的民族特色。如安顺苗族蜡染的风格明丽活泼,图案以取材于自然花鸟草虫为主,对称中讲求灵动;安顺布依族蜡染则以素雅清新为主要特色,图案多为趋于抽象的几何形铜鼓纹,图腾纹等。在安顺很多民族村寨,户户有蜡刀(画蜡工具),家家有染缸。很多布依姑娘的名字就叫做“妹蜡”、“妹花”。
安顺的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妇女都从小练就了熟练的画蜡技艺。小小蜡刀,在她们手中就像丹青能手的笔一样,信手涂抹,就能在布料上绘出精美的图案来。特别令人叫绝的是,在绘制一些几何形图案时,这些常年在山野田间劳作的妇女们,不需预先设计图案,也不需任何辅助工具,就凭手中小小蜡刀,可以画出笔直的线,溜溜的圆,整幅图案信手而出,构图巧妙,对称严谨,如同经过仪器测校。只要到了民族节日,无论是布依人的“六月六”,还是苗家的“四月八”,无论是迎亲嫁女,还是跳花对歌,只要群众聚会庆典,就是一场自然形成的民族蜡染刺绣服饰的大联展。
1973年,中国第一家专业化蜡染工厂——安顺市蜡染总厂正式建立。从此,古老的、民间的蜡染工艺开始走上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的道路。20年来,蜡染生产迅猛发展,仅安顺市内,就有蜡染厂家40余个,贵州省内的贵阳、六盘水以及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也有了蜡染厂家。蜡染,这株民族奇葩,在保持传统民族风格和冰纹玄奥的同时,正借助现代化的翅膀,飞向世界各地。(附图片)

黄河之子张继刚

第8版(副刊)
专栏:艺坛撷英

黄河之子
张继刚
陈大鹏
总政歌舞团新近推出一台大型歌舞《军魂》。在节目单的舞蹈编导一栏里印着张继刚的名字。这个张继刚是否就是那个先在山西省歌舞剧院当演员、当编导,后来又到北京舞蹈学院当教师的张继刚?
只要一看《军魂》的演出,你就可以作出判断:没错。这就是那个曾以《献给俺爹娘》、《黄河儿女情》一鸣惊人,继而又以《好大的风》、《黄土黄》等舞蹈轰动京华、名传港岛的张继刚。
张继刚从戎,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文职军官了。从《军魂》里边,我们看到了这种转换。《军魂》里边有多个有连贯却又可独立成章的舞蹈:《黄河不会忘记》、《英雄》、《俺爷爷》、《送军鞋》、《密林中的故事》、《兵》等。这6个舞蹈节目有的气势磅礴、轩然正气;有的柔情似水、善美毕现,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使命。只要细心留意一下,这6个舞蹈的血脉里还留有黄河之源的文化积淀,还是张继刚的舞蹈风格,但又有了明显的超越。这种超越决不是服装的变化所能诠释的。
当初可真难为了张继刚。几个月之前,当张继刚受命编导一台以国防绿为主导色彩的军事题材舞蹈时,人们着实为他捏了一把冷汗。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在黄河边,血液里浸透了黄土文化基因,而军龄只有几个月的年轻编导来说,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张继刚不辱使命。这个年仅31岁、身材不足1米70的编导,骨子里有一股像黄河一般执拗倔强的脾气。他用全身心投入于军旅生活的体验,然后升华为带有生命的舞蹈语汇。
张继刚是个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在创作的最后阶段,他几乎到了食不甘味、夜不能寝的地步。他以山西人特有的耐力、持久力、冲击力投身于舞台,带着演员没日没夜地进行排练。有些奇迹是不能用生命现象来解释的。
张继刚从戎,决不是为了一身军装的光耀。他这个年纪,这个文化层次,已经不再会对那种虚荣感兴趣了。他是看中了总政歌舞团这块艺术的宝地,准备继续实现他踏上舞坛就一直萦绕于脑际的舞蹈梦——“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把中国的舞蹈、东方的舞蹈,推向人类艺术精品的层次。我们必须办到。”这个梦会实现的。

从一部木偶片说起

第8版(副刊)
专栏:周末谈

从一部木偶片说起
蔡骧
不久前,吉林电视台完成了一部百集木偶艺术片《中华成语故事会》。这部木偶片知识性、趣味性并重,颇有些创意。据介绍,此片的国内播映权已出售给中央电视台,录像带即将作为“教学辅导片”在市面上出售。台湾、新加坡地区录像带发行权也已售出。这样,他们便开创了一个拍儿童片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而且“有利可图”的局面。如今,他们正准备把这笔扩大了的资金投入再生产,创作规模更大的木偶艺术片。
这件事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木偶戏,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三国时便已经有了以木偶作“击鼓、吹萧、掷剑”表演的记载。至隋代,木偶人的动作已增至72势,能作完整的戏剧演出。近代流行于民间的木偶戏发展为多种样式,“布袋木偶”、“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微型木偶”不一而足。我常梦想并曾向人宣传:如能让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木偶在电视上“同台演出”,一定大有可观,可惜无人去做。或以为木偶戏乃雕虫小技,表演过于单调,没有前途。其实不然。木偶戏是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的艺术。稚趣天成,以浑朴见长。早年间的木偶戏为适应广场式的演出,多以大动作取胜,制作比较粗放。现代木偶重视造型设计和个性化的追求,五官四肢均可参与表演,又能进一步与电视技术、电子技术结合,不仅可以为木偶戏争取到亿万观众,还可以大大促进木偶艺术的发展。
如何满足电视机前儿童观众的需求?看见电视屏幕上播出能够增长儿童智慧,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儿童剧或儿童动画片,不论它是国内作品还是国外作品,我都为儿童观众高兴;看到不利于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甚至会对儿童产生不利影响的作品,便为之不安。譬如说,近年大量播出的动画片中,有一批作品实质上是儿童玩具广告。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打着“科幻片”的幌子,却毫无科学根据地按照打斗片的路数编造荒诞无稽的情节,目的是向儿童推销其产品。针对这类现象,欧洲广播联盟在80年代初曾经做出一项决定:“不要描写幻想世界,要描写现实社会!”可见这个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令人高兴的是,去年,中央电视台下大决心成立动画部,两条腿走路,计算机绘图和手工绘图同时并举,40人,半年时间便完成了110分钟作品。表现出了这个创作集体的拚搏精神。然而,这110分钟只占电视台全年动画播出量的1/50。怎样做才能满足儿童观众的需求呢?看来还得再多几条腿才行。木偶戏作为一项民族文化资源,挟演出方便之优势,正可以充当起这个角色。

儿童电视剧生产亟待加强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信箱

儿童电视剧生产亟待加强
编辑同志:一九九一年我国儿童电视剧在塑造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环境中的儿童形象方面有新的突破,拍摄视角也更贴近揭示儿童的心灵世界。
但是深感忧虑的是:儿童电视剧的数量日趋下降。一九八九年全国生产儿童电视剧三十八部一百零三集;一九九○年为二十部六十六集;而一九九一年仅为十二部三十二集。质量提高诚然重要,但没有一定的数量,就难以保证质量的稳定,更无法满足三亿儿童对屏幕精神食粮的需求。儿童电视剧数量锐减涉及多方面因素。诸如生产儿童电视剧难度较大、经费不足、编导队伍不稳定、缺乏好剧本,以及管理机制上的一些问题。但归根结蒂,还是摄制单位对生产儿童电视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培养一代新人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任务,而荧屏世界又是对儿童最方便、最富于吸引力的园地。我们必须提供健康向上的优秀儿童电视剧,以培养一代新人。广播电影电视部在五年前的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上就明确规定:每年生产的儿童题材电视剧至少应占所有题材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但实际上从来未达到过这个要求,而且数量还逐渐缩减。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焦虑和不安。此外,儿童电视剧的编导队伍也应相对稳定,一九九一年不少编导知难而退,相继转到其他题材领域,大有后继无人之势。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经济政策上应对生产儿童电视剧有所倾斜。儿童是精神产品的重要消费者,儿童电视剧不应追求商品价值,国家和电视制作单位应当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儿童电视剧生产,给予特殊照顾与扶持。我们希望整个社会扶持儿童电视剧的生产。孩子不能只是吃得好,穿得好,更需要精神上的充实和丰富,大力抓紧儿童电视剧的生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
北京钟艺

谢飞任国际学生电影节评委

第8版(副刊)
专栏:

谢飞任国际学生电影节评委
曾因执导《本命年》和《湘女潇潇》等影片享誉国际影坛的著名导演谢飞继任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之后,最近又应邀出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第四届国际学生电影节评委。世界各国电影学院学生的几十部电影作品参赛。中国参赛的影片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白帷幕》,同时展映北京电影学院师生的《本命年》、《中彩》、《小雨中的回忆》等。谢飞已飞抵特拉维夫。这也是中以建交以来中国电影界人士首次正式访问以色列。(白羽)

三套礼品书

第8版(副刊)
专栏:书林漫步

三套礼品书
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三套礼品书,绘画精致,文笔优美。《彩画中外智慧故事》,分中国卷和外国卷两册,介绍了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到平民百姓聪颖博学、发明创造、神计良策、深思雄辩、智脱险境、巧断疑案等一百篇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有数十位名画家精心作画。《彩画中国神怪故事》,选有一百个奇妙的神话和传说故事,通过二千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国人民数千年的聪明智慧。《彩图幼儿知识百科》,是一套幼儿综合性知识读物。根据学龄前儿童心理生理特点,介绍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电、交通、日常生活和生理卫生等八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卡通画和写实画为主,简洁的文字说明为辅,便于收藏,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朱杨)

幽兰一束溢馨香——记豫剧演员章兰

第8版(副刊)
专栏:

幽兰一束溢馨香
——记豫剧演员章兰
王闻
初见章兰,并无姿质浓丽、光彩照人的惊羡之感,迎面吹来的却是一股鲁西平原的淳朴之风。
章兰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她的父亲章兆林50年前已是著名的梆子黑脸演员,因其嗓音宽宏、演技超群而深受观众喜爱,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平原一声雷”。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之耳濡目染的陶冶,使章兰从小就与豫剧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种结下了不解之缘。10岁那年,她便开始独立登场,一场《双下山》使她虽说还嫌稚嫩,却在绿色台毯上崭露头角。16岁那年,已成为聊城豫剧团挑大梁的她,主角戏接连不断,在晋、冀、鲁、豫一些地区名声鹊起。
章兰有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高亢激昂、悠扬圆润、优美动听,行腔吐字有浓郁的韵味。虽然如此,但她从不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近30年来,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未中断过。为了准确把握戏中的人物形象,没有进过戏曲学校的她在练功、唱戏之余,坚持每天挤出时间来“啃”书本,常在晨曦中、星光下,枕着书本甜甜地睡去……
章兰的演技从不拘于哪一派,而是博采众长。在唱腔上,她将评剧、歌剧、越剧等剧种的精华进行艺术的消化与吸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性地融于豫剧演唱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在唱功技巧上,她突出节奏转换中的“收”与“放”,因而形成了强弱、缓急、刚柔相济的唱功特点。在道白上,她融进了京剧音调,“清、甜、脆”,动听而有韵味。
章兰不仅演技好,还能改编剧本,设计唱腔,独立导演。如《三拂袖》、《一夜皇后》、《陈三两》等剧,经她改编剧本、修改唱腔和导演后,剧情更加通顺,唱腔更加接近人物内心感情变幻。章兰主演的《陈三两》,虽是旧戏,但经她改进后,唱腔委婉悠扬,感情缠绵悱恻,声声扣人心弦,引起观众的共鸣。(附图片)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亮相

第8版(副刊)
专栏:欣赏指南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专业组亮相
两年一届的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比赛经过初评、复赛后,即将进入决赛阶段。中央电视台在20日晚播出民族组现场实况,24日晚播美声组实况,27日晚为通俗组实况。此次大奖赛参加单位共103家,有各地方电视台、各部委和专业文艺团体,选送了905位歌手,业余组456人,专业组449人。业余组的林萍、陆力平、张娜分别已登上通俗、美声、民族唱法榜首。(晓东)

谢雨辰执导《烈火恩怨》

第8版(副刊)
专栏:欣赏指南

谢雨辰执导《烈火恩怨》
由南海影业公司和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彩色故事片《烈火恩怨》,记叙了发生在台湾的一幕人间悲剧。主人公蔡祖德逃婚出走,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来到了一片落日森林中安了家。在一次意外的大火中,8岁的儿子蔡修明亲眼目睹了母亲葬身火海,而父亲和表姨阿娇却活了下来……20年后,蔡修明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律师,而对父亲和阿娇的怨恨却有增无减。此片由回归大陆的台湾导演谢雨辰执导。 (徐廷安)

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上图展示的是女装设计的一种趋势,显露出今年国际时装的艺术特色。这里从左依次为夏装、职业女装、未来装、晚装,由“中美时装名模大型交流展演”活动中登台的模特表演。 徐烨摄

请讲文明礼貌(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请讲文明礼貌
苗地 画
左上图:在别人家里“侃大山”没完没了。
左中图:一见下级,两眼就向上翻。左下图:在公共场所也和家里一样。
右上图:唾沫星子过于充足。 右下图:总是为了孩子伤和气。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