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1-12-31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义”的风帆——陈世贤先生汕头行船记事

第8版(副刊)
专栏:

  “义”的风帆
——陈世贤先生汕头行船记事
张首映
陈世贤先生重义,海内外已广为人知,但要扬起“义”的风帆,达到他想要达到的口岸,却不是一帆风顺的。12月17日,李瑞环同志专门接见他并与他谈起十年改革来之不易、犹如大海行舟的时候,这位潮州硬汉不仅感同身受,而且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他参与家乡改革的那些故往旧事。
汕头行船一幕,就使他记忆犹新。虽受挫,却如食橄榄,后劲很足,余味无穷;如今和我谈起来,意趣风生,大有慨当以慷的风度。
1981年底,陈先生的老朋友、澳门著名爱国同胞何贤先生对他说:你在家乡兴义办学,做了不少好事,现在得集中办件大事,给家乡买条船。1982年初,何贤先生陪同廖承志先生在中山温泉专门接见他,廖公对他鼓励有加,使他下了决心,投资4000万港元,从希腊买了船,给乡邻亲友造福,改善故乡交通,打破百年来一直由英国人航行于香港至汕头水域的局面,亦为自己“少小离家老大回”扬眉吐气一番;是否还有光宗耀祖之想,也不能不说是题中应有之意。然而,好事多磨。开放伊始,有的地方干部心有余悸,“文革”及种种运动使他们边走边看,陈先生为办理这条船的入境手续,竟奔走各阶层之间,耗时6个月之多,被叫唤而改签各种意向书、协议书、合同书20多次。此时,廖公已仙逝,何贤生命垂危;正式办下来没几天,何贤老先生溘然离别人间;在如此的折难、如此的悲痛中,陈先生总算走完今天看来如此简单的程序。是悲是喜,是啼是笑,抑或是焉非焉,不能不令人三思、再三思。
招用船员的过程,陈先生更见意外,领略到不少“险怪”风光。他原本想招乡邻及亲友未就业的子女,这显然有公开“开后门”之嫌,遂改为在报上登广告正式招考,提出懂外文、男性身高1.75米、女性身高1.70米的条件;虽应者如云,但榜上有名者寥寥;中榜者内,有当时政审不能通过的,有生了两胎不能上岗的,有海外关系怕里通外国的;幸赖当时比较开放的领导支持才予过关。他夫人表示:弄这条船,不怕亏本,只怕办不成还伤脑筋;海外和故里已盛传办船的事,言必行,行必果,不干不行。几经周折,当地许多领导为之拍板定案,招到100多人,虽谙悉船上作业者少,但陈夫人早年乃留英硕士,修养甚高,亲自带船员洗头理发、更衣适礼、掌握船上设备;陈先生反复告诫乡亲:这条“龙湖号”,不只是大家工作的场所,更是将来大家走向现代化管理的桥梁,要让客人踏上我们的船,可以看到潮汕的文明精神,希望诸位好自为之,为将来步入大社会奠定一个好基础。拳拳赤诚,溢于言表,沁人心肺。对极少数非边检人员反助其“美”、无故上船翻箱倒柜、躺在上千元豪华舱位无偿大吃大喝者,也不厌其烦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开始时要求他这个船东靠岸须离船,只能在岸上呼叫船长并分配工作的律令,以及那种“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感叹,现已冰然若释;对他那种“超前投资”所带来的种种不快,当然也付诸东流。兴义,需要气魄、气量和胆识,需要韧性、耐力和实力。自古义士多豪杰。值得称快的是,100多名职员在被迫离船改变生活环境后,有出息者多,适应现今现代化节奏者多;每逢春节,大家云集汕头,特邀陈氏夫妇。夫妇俩兴味无穷,自豪地说道:提早两年锻炼人才,比亏本上千万更值得。这也叫“善始善终”吧。此等心态,非经历者难道万一。
陈先生汕头行船告一段落后,汕头及海内外不少人士以为身为泰国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泰国京畿卫戍区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顾问、大名鼎鼎的陈世贤不再回汕头和大陆了。然而,自幼深篆怀中的爱国爱民族的情愫,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人们对他的感念,使他欲罢不能,欲止还休。他把当地政府赔偿“龙湖号”的所有费用赞助给中山图书馆,又出巨资资助汕头及其他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艺术、交通、旅游等行业。义士没有一去不复返,反而高奏“归去来”,且来得更勤,逗留得更久,心情更为爽朗,还力劝其他华侨为祖国献计出力,宣扬日益壮美秀丽的大好河山、一年比一年更有成效的改革开放。这些所作所为,得到了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嘉许。
由一斑而窥全豹。陈世贤对祖国对家乡的“义”是由衷的,根深蒂固而不会因风浪改弦易辙的,属“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岂非名义实利者所能望其项背。
陈世贤先生15岁从汕头漂洋过海,大海行舟45年,虽不是航海专家,但着实是一位深知航海的曲折及法则、驾驭人海和义海的高手。但愿他一直扬起“义”的风帆,“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海外同胞一道,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起更多更大的推进作用。

真僧只说家常话

第8版(副刊)
专栏: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征文

  真僧只说家常话
曾凡
曾有一位文学评论家请人刻了一方印章,印文本是:“真僧只说家常话”。因篆刻家疏忽,印文刻错了一个字,将“只说”刻成了“不说”。一字之差,形成了两种境界,构成了两种涵义。为此,篆刻家在印章上补刻了洋洋洒洒几十个字的边款,慨叹“此一字之差,盖出于予之未脱烟火气也。”
当我回顾新时期电影所走过的道路时,记起了这枚印章,想到了“只说”与“不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二者,既要追求形式的深刻,又要追求本质的深刻。从这个角度去看新时期电影风格及电影艺术家口味的变化,或许会使我们真正把握住中国电影的脉动。
80年代前期,中国电影的内容大都是政治性的,电影的基本主题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反思和对现实改革的呼吁。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小街》、《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如意》、《乔厂长上任记》等等。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些影片大体上是在执行艺术的情绪渲泄功能。
到80年代中期,随着“第五代导演”登上影坛,中国电影的风格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人刻意追求电影语言的创新,有人潜心于用电影手段传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有人沉迷于发掘历史的当代涵义。而大家不约而同地追求的,是扩大电影的内涵,提高电影的品位,提升电影观众的欣赏力,使电影成为一种深刻的哲学。创作出了一批“探索片”。诸如《晚钟》、《盗马贼》、《黄土地》、《一个和八个》、《海滩》、《孩子王》、《黑炮事件》、《怪圈》等片,导致影界内外截然不同的评价。不管编导者拿出什么样的宣言,人们对这些探索片总的印象是“真僧不说家常话”。尽管有的影片侧重文化内涵的探索,有的影片侧重美学效果的发掘,但观众总觉得看起来太吃力,太玄奥。
中国有句老话说“少年狂禅,中年大儒,晚年修仙”。“狂禅”是求知和探索的表现,但也意味着精神的幼稚不成熟。近两年,电影界谈玄之风渐退,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大白话式的质朴风格。比如《北京,你早》、《老店》、《女人·TAXI·女人》、《过年》,以及《白求恩——一个英雄的诞生》、《焦裕禄》等,都代表了这种新的追求。这些影片与前一段的探索片最大的区别是,它们特别注重对生活的“呈现”,而避免直接透露出创作者对生活和世界的主观“评价”与“解释”。它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语言似乎是粗陋的、未经加工筛选的,但我作为一名观众,正是从这种质朴的叙述中领略到了一种“真僧只说家常话”的境界。这批影片的表面形态未必庄严、深刻,但观众从中感悟到的人生却更真切因而也更深刻。
“真僧”之所以只说家常话,是因为家常话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人生经验。不过,我倒是觉得,新时期电影从情绪渲泄到形式探索,再到写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日益成熟的表现。没有“不说家常话”的经历,就不会体验到“只说家常话”的意义。电影是艺术,而且是大众艺术,所以只能靠“家常话”与观众沟通。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家常话”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对“世事”、“人情”深切体味后的高度凝聚。中国的电影艺术家经过几年的探索,终于放弃“深刻”而追求质朴,这也许可以视为是一种成熟,至少是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开始成熟”或“走向成熟”的诸种表现之一。
“家常话”不仅仅是艺术的风格、形式或表现手段。它实际上是一种境界,是“世事洞明”的人生境界,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否则,那位篆刻家何以要在边款中叹息自己“未脱烟火气”呢?

沂水拖蓝

第8版(副刊)
专栏:

  沂水拖蓝
高振
童年的梦是散佚在沂河边的。是的,那蓝蓝的、暖暖的,似乎也是甜甜的,清泉一样的汩汩喷溢着的梦,的的确确是散佚在那里了。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翁操一叶扁舟逆流而上寻觅沂河源头。船行祊汇流沂河处,老翁不慎将一块白布失落水中,旋即捞起,白布已成蓝色。此后,每逢汛期,山洪暴发,祊河流入沂河,汇流处就呈现出两条颜色很分明的支流,一条是黄橙色,一条是青蓝色,似两条长长的彩练在河中缓缓飘荡。这景致也叫人觉得像一位健壮的黄皮肤的姑娘,漂亮的颈上绕缠着一条蓝色的彩带。这景致,当地人称为“沂水拖蓝”,载入《沂州志》,并列入琅琊八景之中……
这是我小时候听来的故事。
打那以后,我就对这“沂水拖蓝”神驰梦往。每每得暇,便跑到河边爬到柳树上,急躁地向着远方看,等待着那景观的出现。
机会不是常有的。我和小伙伴们便追逐于柳林、沙滩。渴了,掬一捧甜甜的河水,热了,扒光衣服泥鳅一般惬意地钻进水里。这样,甜甜的沂河水便透过我稚嫩的肌肤,滋润到我幼小的心田,欢快的浪花也随之跳荡在我天真的心灵间,装点着幼年美好的梦幻。然而每当夕阳跌入河水,霞光染透天空,我总有几分惆怅和失落,唉,究竟何时,我才能目睹那“沂水拖蓝”?
一天,适逢东边日出西边雨。沂河上游无雨,水流清澈,自西而来的祊河却暴发了山洪,我欣喜若狂,飞快跑到河岔口,逆流觅景。只见那祊河山洪,拖泥带沙,呼啸着闯入沂河。而向南奔流的沂水,此时,却熠熠闪光,与浊流同流而不合污。它像一条丽质天成的蔚蓝色缎带,拖曳在河水中,缓缓南流,经久不浑……这情景一下子将我的心揪起来了,我终于明白,古人们歌赞这沂水拖蓝,不仅仅是因为这动人心魄的景象,还在于它的气质、它的内涵:你看它浑浊与清蓝间永远有一条分明的界线,即污淖的浑浊虽然凶猛,却无法诋毁和侵入这纯洁而高雅的清蓝!
“拖蓝曳练漾微波”……此后十几年,不论到农村接受“再教育”,还是去北国边陲服役,每当想到这首诗,眼前总会清晰地现出“沂水拖蓝”的景致,心头也会注满清浊分明的沂河水。

艺文短波

第8版(副刊)
专栏:

  艺文短波
△方竟成诗集《走向黄河》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入选讴歌黄河精神诗作70多篇。     (大山)
△王辉著《小脚女人与波音747——访美杂记》一书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作者以社会学家的眼光,观照美国社会生活中一些细节,对两种文化传统进行比较描述。        (槐联)
△在亚洲第一高塔——天津广播电视塔落成之际,报告文学集《巍巍天塔》一书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一禾)

写活历史为哪般?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写活历史为哪般?
  吕凤波
中国近代史,充满了屈辱和痛苦,也充满了探索与追求。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奇怪的是,这位年过半百,技术职称是高级讲师,职务是沧州地区卫生学校副校长的韩仲义,他自1987年在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悠悠总统梦》之后,就如一口涌不尽的清泉,竟一发不可收。1988年出版了《赫赫中州王》,1991年又出版了《曹琨风流史》,1992年即将出版第四部长篇小说《萧萧华亭泪》,形成“直系军阀乱世录”丛书,长达180余万字!
问起他为什么写这套丛书时,韩仲义回答很简单:“这个创作念头是在教学中萌发的,是在给学生上政治课时形成的。”
清末民初是我国近代史上并不光彩而又不能忘怀的一幕。韩老师为备课四处寻找资料时间长了,由感性升华为理性:北洋军阀,使民不聊生,政治极端腐败。短短17年中,更换了13位国家元首,46届内阁总理,这富有戏剧性的权力更替,归根结蒂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瓜分中国的反映。就说北洋军阀这批人吧,背后都有某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扶植。这段历史如果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特别是青少年,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去表现,效果会更好。这种创作念头,与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加强近代史教育不谋而合。 
教书育人,写书育人,这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与“玩文学”是两码事。为了写作,韩仲义每天把学校的政务、学生的衣食住行料理后已到晚上10点钟,这才安静下来动笔,一直写到午夜一二点。由于坐得太久,他患了腰肌劳损症,还有糖尿病。创作难,业余创作更难,这是不难理解的。但韩仲义坚持下来了。三部系列小说发表后,在沧州,在河北引起不小的反响。《悠悠总统梦》、《曹琨风流史》先后获河北省第二届、第三届金牛文学奖。
历史不堪回首。分裂、动乱的旧中国,给帝国主义强盗以可乘之机;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贫穷、落后;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永无出头之日——韩仲义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给了读者这样的形象启示。

黄河颂(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黄河颂(中国画) 谢志高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