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1-12-30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证券市场

第5版(理论)
专栏: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证券市场
  袁木
编者按 发展证券市场,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积极而又稳健地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这里发表袁木同志最近在国务院研究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政策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期望能推动对这一课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开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10年来,全国已累计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约2700亿元,证券上市交易总额近200亿元,有价证券也从单一的国库券发展到包括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股票等多种系列的几十个品种。特别是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股票交易所和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后,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二所一网为依托的证券市场体系。城乡居民金融意识增强,一部分群众积极参与了证券投资。目前,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筹措建设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证券市场的发展总的说是健康的。
但也必须看到,证券市场在我国还是个新的东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证券市场发展的规律性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发展证券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经过前两年的治理整顿,特别是今年的努力,经济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由于治理整顿的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今后要在继续巩固治理整顿成果、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要做到这一条,重要的就是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当然也还要防止新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来讨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积极而又慎重地发展证券市场就显得更加重要。
从另一角度,即从资金角度看,有这样一种看法,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无疑需要保持较大的资金投入,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在看来,90年代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将是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问题。
怎样解决建设资金不足这个问题呢?现在看来更大规模举借外债不大可能。一方面国际资金环境不如前10年宽松,国际资金的流向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中东,本来是资金输出地区,但由于海湾战争的原因,在今后几年它还要输入资金。还有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一些国家把向东欧等国家提供资金作为政治筹码,对我们则继续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想以压促变,不会为我们提供宽松的资金环境。另一方面,目前我们已经举借了不少外债,并已进入还债高峰期。这两方面的情况说明,大量举借外债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余地较小,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眼睛向内,挖掘我们自己内部的资金潜力。
从实际情况看来,我们国内资金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粗略地说,老百姓的储蓄加手持现金已超过了一万亿元,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还会继续增加,居民资产的增长势头还会保持下去。这就为我们通过发展证券市场从国内筹集更多建设资金提供了可能性。
发展证券市场,筹集建设资金,比较明显的好处起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可以把相当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减轻市场压力;
二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大量社会闲置资金,支持重点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因为我们都是按照产业政策来批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行证券的,这样就有利于我们以筹集资金的方式来贯彻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方针;
三是可以提高投资效益,分散投资风险,约束投资行为,降低投资成本;
四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和投资体制的转变,更好地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二、探索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证券市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总任务。在这个背景下,探索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道路,就要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的要求。
对于发展社会主义证券市场,我认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态度是明确的。一是要支持它的发展,二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早在1987年,国务院就颁布了《企业股票、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股票、债券管理的通知》等有关发展证券市场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并严格加强管理。发展金融市场,鼓励资金融通,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和完善证券交易所,并形成规范的交易制度。”上海、深圳的试点就是根据这样的精神搞起来的。不久前,根据李鹏总理的批示,国务院研究室和中国人民银行派人到上海对一度出现的股票热进行调查,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李鹏总理又批示:“应有效利用股票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总之,发展证券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证券市场有些什么要求,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精辟地概括为三大基本特征。我认为,这也是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
首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在制订证券市场有关政策和交易规则的时候,要很好地贯彻这一方针。据调查,截至1990年底,上海市比较规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11家,股金总额8.87亿元,其中国家股6.63亿元,占74.75%;法人股1.58亿元,占17.81%;个人股0.66亿元,占7.44%。看来,这样就保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兼容了其它经济成分,方向是正确的。
其次,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证券交易价格的形成要更多地依靠市场调节作用。证券市场作为资金供求的一种特殊市场,与人民生活必需的商品市场相比,对广大群众的生活影响有限,因而在初始阶段,就可以有更多的市场调节成分。按着这一思路,对上市证券价格的制订、对交易所价格的调控,应该按照市场规则,使新上市证券的价格接近市场价格。这是不是说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计划不起作用了呢?不是的。如证券上市总量,各种证券发行比例,储蓄、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等重要方面,还是必须由国家计划调控,这就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必须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股息、分红、利息等是资金所有权的收益,是有别于劳动收益的。但从全国看,城乡居民主要以劳动收入为主,他们通过储蓄和购买各种证券所得的收益,从购买股票中得到的红利,只能占收入的一小部分。
此外,证券市场的发展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某些适用的现成规则,但不能简单地全盘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完善,做到“洋为中用”。证券市场既有短时期内集中大量资金的有利一面,也有诱导人们转向证券投机的有害一面。我们要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制订相应的办法,兴利除弊,走出一条发展社会主义证券市场的新路。
证券市场的发展,要加强引导,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一哄而起,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协调配套。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初始阶段,股票市场的发展不可能进行得太快,不然的话,可能对国民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前可以多发展一些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步子更要稳妥,决不能操之过急。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开拓和发展证券市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我们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多头管理。目前,一些部门根据其相关的职责范围都参与了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但由于没有一个进行协调的权威机构,导致各种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不配套、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使证券市场管理出现一些漏洞。
(二)地区、区域、部门分割。由于现有资金分配体制基本上是以行政划分的,有的地区和部门为了防止资金外流,采取地区封锁政策,跨地区、跨部门的证券发行与交易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三)运行机制不完善。一是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方式不够完善,还没有起到组织和培育市场的作用;二是证券市场没有一套严密的证券发行与上市管理制度;三是缺乏现代化的证券市场交易手段,证券的报价、成交和清算交割手段比较落后;等等。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有的还没有制定,已有的也不完善,这需要我们加快这方面的工作。
总的说,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但也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只要我们正确地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一定能够兴利除弊,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健康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
程维高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的一个突破和飞跃,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贡献。而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又是对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把计划和市场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上和机制上的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得好,经济就发展,市场就繁荣;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得不好,就出现总量失衡,结构失调,经济就出现大起大落。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客观上要求建立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方式,二者统一于、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正如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事实上,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搞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不搞市场,不尊重市场法则,不利用市场调节,经济就很难发展和繁荣,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必须认识到,在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过程中,谁不重视研究市场,发展市场,就只能处于落后地位。河北省一些地区和企业生产经营之所以搞得不好,经济发展不快,特别是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快、经济效益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观念淡薄,在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等方面没有能动地去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开拓市场,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现在的关键是,对计划与市场的内涵、功能等一些基本问题,应该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计划,不应该是排斥价值规律、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市场,也决不是不受宏观制约、放任自流和无序状态的市场。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现在看来,实现这个“结合”,从宏观来讲,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总量控制、经济结构和生产力配置,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等,主要应发挥计划的管理和指导作用;从微观来讲,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自身技术进步所必须的一般性技术改造,主要应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调节。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还缺乏成熟的经验。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结合”,而是要探索如何“结合”。我们必须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创造“结合”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总量平衡制度。二是,要改革和完善计划体制和计划方法。三是,要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改革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四是,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因为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最后的作用点、着力点都是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对计划与市场作用作出正确、灵敏反应的企业经营机制,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就成了一句空话。五是,要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一系列基本经济关系,并相应转变政府的职能。总之,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够寻求一套把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结合得好的具体途径、形式和办法。

为建立社会主义软科学而奋斗——写在软科学三部曲出版之际

第5版(理论)
专栏:

  为建立社会主义软科学而奋斗
——写在软科学三部曲出版之际
李忠尚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20世纪90年代,新世纪来临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已为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切实制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措施。在此之间,继续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千方百计减少决策失误、少走弯路,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因此,下大力气开展决策研究,实现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已刻不容缓地摆到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而软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因此而日益显示出来。
软科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的科学。然而,由于软科学应用性强的特点,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软科学本身从理论上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以致出现了理论不足、实践有余的现象,从而也影响着软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中国人民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的同志们用近5年的时间编写出了软科学三部曲,即是旨在构建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的软科学。
陈云同志亲笔题词、袁宝华同志作序的软科学三部曲长达200万字,各有侧重,自成体系。第一部《现代软科学》(人民出版社出版)担负着对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及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社会等领域运用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的任务;第二部《新智囊论》(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新智囊——社会主义政治咨询(即软科学)及其机构的建设问题;第三部《软科学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则从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上为读者提供一部知识性的大型工具书。软科学三部曲的问世,标志着软科学基本理论建设在我国已受到广泛重视。
在主编软科学三部曲的过程中,我感到软科学研究有以下3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1、软科学是一门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高度综合的新兴科学
软科学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来试图解决社会问题的软科学技术,还是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技术?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社会系统工程,还是一组以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对象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软科学是一门于六七十年代才兴盛起来的、高度综合的、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新兴科学。软科学一词,从计算机的“软件”概念派生发展而来,二者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通性。正如计算机软件的作用在于通过程序设计使计算机以特定方式工作一样,软科学的作用在于通过工作设计使既有工作条件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正如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科学性在于能否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一样,软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在于所提出的工作设计能否使既有条件为实现特定目的发挥最佳效益。软科学正是以它利用既有条件争取最好效益的特殊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软科学又不像计算机科学那样属于自然科学,也不是以“硬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软的”(社会的)问题,而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的产物。软科学有其特定的工作领域和研究范围,即主要运用(包括创立和完善)决策理论,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研究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军事、社会等领域中的战略、规划、政策、体制、管理等决策问题。
由上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规定软科学的最重要标准应看是否与决策研究有关,是否为决策服务。离开了决策研究,就可能把一切有关咨询、管理的活动归结为软科学,使软科学成为包揽一切的“软”且“杂”的“大科学”;离开了为决策服务,就可能使软科学钻进学究式研究的象牙塔,从而失去面向实际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2、软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辩证系统观为指导
软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现代系统观,这无疑已为大家所接受。但说软科学研究须受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有争议了。有人问,19世纪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能指导软科学研究吗?
其实,即使是作为本世纪新理论的系统论和系统科学,也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的联系。科学的系统概念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这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世界整体联系的思想和他们关于整体性联系的系统思想中。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将他们的辩证系统观也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上作了卓有成效的运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系统观主要反映在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上。从100多年前问世的《资本论》中阐发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法中,不仅可以看到现代系统论及系统方法的几个基本原则的体现和运用,而且可以证明马克思无疑是系统论的思想奠基人。马克思虽然从来没有专门对系统性原则进行过方法论研究,但是他却对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社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对社会现象及其最重要的原则进行系统研究的实用逻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包括贝塔朗菲在内的外国学者所承认,他们称马克思是“一位早期的系统论者”,称马克思的“理论工作的主要部分都可以看作是富有成果的现代系统方法研究的先声”,称马克思为“社会科学中现代系统方法的始祖”。
可见,马克思主义指导软科学研究或作为软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是一句空话,这也是因为现代系统论、系统方法以及系统科学并不是世界观意义上的哲学,它们不可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系统观不仅对软科学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而且也引导着软科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向。这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显然尤为重要。
3、软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
既然软科学是从事决策研究的,那么它对社会的发展绝不是无足轻重的,它的研究成果和方向就可能直接影响历史的进程。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软科学研究既不应是学究式的纯学术研究,也不应是某个具体决策部门秘书班子的具体任务,而是应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讲求本部门、本地方的利害得失,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正派的学风,按科学精神办事,用自己的软科学研究成果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这就有可能防止和杜绝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软科学研究的弊病,即研究者往往受到一定私人集团利益的制约,失去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为极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软科学的重要性也说明软科学所面临的任务的艰巨性。我们软科学工作者应该努力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勇于开拓,大胆前进。同时又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改革和开放的实际,自觉地为现代化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服务。只有这样,才会使软科学达到自己的目的,才会使软科学充满勃勃生机,也才能建立起我们社会主义的软科学。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