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1-12-25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中东需要和平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东需要和平
  柯月霖
1991年中东地区主要发生两件大事,其一是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其二是下半年举行的中东和会。
海湾战争是在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爆发的。虽然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延续的时间也不长,然而,由于它是“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力量失衡引发的第一场地区性战争,而且异常激烈,具有深刻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背景,因而牵动全球,为世人所瞩目。
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美苏关系的缓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某些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世界上存在的种种矛盾。相反,有些在当年美苏对抗下掩盖着的矛盾,反而可能由于形势的变化而趋于激化。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也尚未实现真正的和平。当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东地区总的来说还是出现了一些缓和迹象。例如,黎巴嫩走上了和解和统一的道路,西撒哈拉通过联合国的斡旋实现了停火,塞浦路斯双方开始接受联合国的调停,人质危机也由于西方人质的陆续获释而接近解决,而中东和会的召开更是这方面的突出例证。
中东和会召开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情况表明进行得并不顺利。双方在地点、程序等问题上分歧很大,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要解决40多年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决非易事。但是,从过去的诉诸战争到今天的和平谈判,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很大的突破,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表明参加和会的双方至少认识到,用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和谈才是解决争端的正确途径。中东和会的召开,意味着政治解决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核心的中东问题有了良好的开端。
中东问题应该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求得解决,这就需要有关各方采取灵活、务实态度,认真贯彻安理会第242和338号决议,既要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促使阿拉伯失地的归还,也要保证以色列的主权与安全。只有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核心的中东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解决,中东的持久和平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一年来的中东和平进程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一年来的中东和平进程
本报记者 徐平
10月30日在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会,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有了重大突破,处于敌对状态43年之久的阿拉伯和以色列,终于坐到了同一张谈判桌旁。
今年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曾经使中东和平进程一度中断。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有了很大加强,于是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并选择中东地区作为它的突破口和试验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务卿贝克先后8次穿梭中东,在阿以之间斡旋、撮合。
在中东地区,长期僵持敌对的阿以各方,在世界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立场也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对话与和谈来解决双方的争端,已逐步为各方接受。以色列虽仍得到美国的支持,但在美国调整其中东政策后,意识到自己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已经下降。在美国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的情况下,为了继续得到美国的支持和保护,它必须重新研讨和阿拉伯邻国的关系,与阿拉伯方面进行谈判。
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自决权、收回被占领土的斗争虽处境困难,但仍继续进行,被占领土内外的巴勒斯坦人民加强了统一行动,他们将中东和谈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斗争方式,期望通过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解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苏联发生“8·19事件”,美苏力量对比变化后,叙利亚的立场比以前更为灵活和务实。它在与埃及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协调立场后也参加了中东和会,并将其视为收复戈兰高地的一条途径。
这些都表明,冲突的阿以各方为了适应海湾战争后的形势,都在积极调整各自的对外关系和战略;而同意参加中东和会,就是这种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
由美苏发起的中东和会,由于以色列的态度一直很强硬,迄今进展很不顺利,最初拟定的日程表已被打乱。今后的进程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第一阶段3天的马德里和会开幕式,只是各方阐述立场,并无直接接触。第二阶段双边谈判在马德里仅有了形式上的开始,即告停顿。由于以色列坚持要求延迟原定时间,所以12月4日在华盛顿恢复的第二轮双边谈判居然出现了阿拉伯方面“谈判无对手”的场面。以后虽于10日复会,但截至闭会仍无进展。
讨论中东军备控制、水资源、经济发展、环境和交通等地区性问题的第三阶段多边谈判,本应在和会开幕式后两周内开始。现在刚传出有可能于明年元月底在莫斯科举行的消息。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叙利亚,一直希望能将它与第二阶段有关被占领土的谈判有无进展联系起来。所以各方到底何时能坐到一起还是未知数。
从中东和会上可以清楚看出,阿以双方参加和会的具体目标有很大不同,对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认识上也有很大差距。在领土问题上,阿拉伯方面坚持必须归还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被占领土。但是以色列不谈什么被占领土问题,却只是强调阿拉伯承认它的存在。
对于在被占领土上建立移民点问题,阿拉伯方面已经作出了让步,只要求以色列先冻结。但是以色列国内的强硬派根本不予置理。直到11月22日,沙米尔总理也只表示“所有问题都可以摆到桌面上来谈,其中包括被占领土及移民问题”。
在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上,以色列坚持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是其固有领土,耶路撒冷是其不可改变的首都,并坚决反对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当然,尽管双方的立场大相径庭,使得中东和会举步维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和会毫无成果,因为马德里和会毕竟是中东和平进程中迈出的积极一步,阿拉伯和以色列坐下来谈也总比不谈好。约—巴和以色列的代表在马德里已经首次握手致意。巴勒斯坦代表得以在约—巴联合代表团中与以色列平等地进行谈判,说明以色列已经不可能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应有的位置。同样,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也已表示,只要归还全部被占阿拉伯领土就可以和平共处,实际上也就承认了以色列在该地区的存在。
阿拉伯和以色列敌对已有数十年,所以指望中东和会能很快取得成果是不现实的。由于双方在走向谈判桌时都带有相当的疑虑,而且牵涉到的问题又错综复杂,所以和谈之路必然蜿蜒曲折,充满荆棘。但是只要双方坚持接触和谈判,就有可能减少敌对情绪,逐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进而争取在一些问题上达成解决办法。
中东和会最后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将取决于美国对以色列施加多大的影响,以色列会在多大程度上执行安理会有关被占领土的第242、338号决议,阿拉伯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以色列对上述决议的执行情况,这些因素决定了中东和平进程的未来。巴勒斯坦和被占领土问题解决得好,中东和平就有保障;解决不好,和平进程难有进展;这个问题拖而不决,不仅中东地区仍将不会安宁,而且还会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人们期待着中东和平进程能够早日取得进展。

战后海湾局势

第7版(国际)
专栏:

  战后海湾局势
  朱梦魁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湾地区,是当今世界热点中的一翼。今年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极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实力。加之国际制裁的持续,伊拉克的经济陷于困境。科威特战后实施重建计划,最近终于扑灭了几百口油井的大火,重建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海湾战争不仅给海湾一些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使海湾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了某些变化。战后的海湾局势仍然错综复杂。战后,美国在海湾保留军事存在并加强了与一些海湾国家的防务合作。海湾战争刚刚停火,美国政府便于3月6日宣布要在海湾地区“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求在那里部署一支有能力的海军力量”,“因为我们重大的国家利益有赖于一个稳定和安全的海湾。”为此,美国就战后的海湾安全事务与一些海湾国家频繁磋商,9、10月间它先后同科威特和巴林签署了防务合作条约。美国还计划在海湾地区建立中央战区司令部分部和一支包括海空力量的应急部队,并与其他海湾国家签署类似的军事双边协定。国际舆论认为,美国在海湾地区保留并加强军事存在,是与其全球战略紧密相关的。
海湾战争结束后,围绕如何形成海湾地区安全体系等问题,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内外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3月6日,海湾六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和埃及、叙利亚8国外长会议发表了大马士革宣言,强调海湾合作委员会将与埃叙两国保持“新的战略关系”,为建立“阿拉伯新秩序”,海湾6国拟设立150亿美元的“阿拉伯合作基金”,以帮助埃、叙等阿拉伯盟国发展经济。以大马士革宣言为标志,海湾的安全合作已不再局限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范围。5月初,海湾合作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旨在就贯彻大马士革宣言精神和制定海湾未来的安全安排协调立场。11月下旬,海湾合作委员会召开国防大臣会议,磋商进一步加强海湾6国的集体防卫力量,以保障海湾战后的和平与发展。为此,海湾合作委员会决定将原来只有1万人的快速部署部队增加到10万人。海湾战争结束后,海湾六国与伊朗的关系相继有所改善。伊朗表示愿就海湾事务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但反对外部军事力量介入海湾地区。
海湾战争后,国际社会一度对中东地区军控问题十分重视。为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于7月上旬在巴黎开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中东军控、军品转让及武器不扩散问题”的文件。然而,美国等西方大国一方面呼吁控制向中东出口武器,另一方面又向中东推销军火。美国已计划向中东和海湾国家出售260亿美元的军火,并强调美国将继续为以色列的安全承担责任和保持美以的战略合作关系。据报道,以色列实际拥有的核弹头多达300枚左右。为此,埃及提出的在中东建立无核区的建议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普遍赞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主张,中东军控应遵循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即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没有例外。
海湾战争结束后,海湾及中东仍是多种矛盾并存的地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德、日及海湾国家的资助下,虽然赢得了海湾战争却没有赢得和平,该地区的基本问题都未解决。大国的介入使阿以争端和阿拉伯内部歧见更趋复杂。当前,解决中东问题的阿以双边谈判虽然起步,但因充满波折而举步维艰。原有的矛盾尚未消除,新的挑战又接踵而来。由此可见,在中东问题实现全面公正解决之前,海湾乃至整个中东仍将是世界上潜伏危机和动荡的地区之一。

“以土地换和平”

第7版(国际)
专栏:资料

“以土地换和平”
以色列立国后,通过1948年、1956年、1967年和1973年同阿拉伯国家的4次战争,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和大片阿拉伯领土,致使数以百万计的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
1982年9月,第12次阿拉伯首脑会议提出实现中东和平的“非斯方案”,要点包括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全面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独立、自决和返回家园的民族权利;该地区所有国家享有和平生存的平等权利。在1984年12月约旦国王侯赛因访问埃及期间,埃及、约旦和巴解组织3方共同倡议以“归还领土换取和平”的原则来解决阿以冲突,主张以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和338号决议为基础,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独立、自决、建立国家和返回家园的权利,进而实现阿以关系正常化。

以色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第7版(国际)
专栏:资料

以色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在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等大片阿拉伯领土。以色列当局用威胁、强制甚至断绝水源等种种手段迫使大批巴勒斯坦人离开故居,沦为难民。同时,以色列占领当局又以“吸收被遗弃的阿拉伯财产”的名义,根据所谓“耕种荒地条例”等名目繁多的“法令”,强占巴勒斯坦人的大片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犹太人移民的定居点。以色列当局故意选择在巴勒斯坦人聚居的主要城镇周围建立定居点,对巴勒斯坦人形成包围之势。
近几年来,以色列千方百计地吸引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从1989年始,大规模犹太移民从苏联等国涌入以色列及其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同时,以色列加紧了在所占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安置犹太移民。据统计,自1967年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在其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已修建了100多个定居点。
                       (马小宁)
(附图片)
张雅文绘

黎巴嫩走上和解统一道路

第7版(国际)
专栏:

  黎巴嫩走上和解统一道路
本报记者 吕志星 吴文斌
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黎巴嫩人民多年来第一次在祥和的气氛中庆祝祖国独立四十八周年纪念日,首都贝鲁特举行了内战后第一次阅兵式。庆祝活动气氛隆重、秩序井然,显示出经过战后一年治理的黎巴嫩已初步实现和解和统一。
两年前受命于危难之时的赫拉维总统,在今年独立日前夕发表的《告黎巴嫩人民书》中指出,黎巴嫩当前的任务是恢复国家对南部地区的主权、着手重建家园和发展经济。他号召全国人民像成功地实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那样,完成解放南方和建设家园的任务。
去年十月,黎政府军在叙利亚军队协助下,消除了奥恩在贝鲁特东区的军事割据,为贯彻一九八九年十月黎议会达成旨在实现全国和解的塔伊夫协议铺平了道路。去年年底,成立了以卡拉米为总理,包括黎各党派、教派和民兵组织领导人在内的扩大的黎巴嫩新政府,统一了政治机构,长期动荡的政治局势渐趋稳定。黎政府通过实施大贝鲁特计划和在南部部分地区部署军队的行动,开始在全国行使权力。在采取上述措施的过程中,解散了各教派的民兵组织,收缴了民兵武器。特别是今年七月,黎政府军根据内阁决议完成了对除被以色列占领的“安全带”及其附近地区以外的整个南部地区的进驻任务,并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达成协议,将南部地区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活动限制在难民营内,收缴了所有重武器,动荡、复杂的南部地区初步得到控制。一年来,黎政府在稳定政局的同时,采取严厉的行政措施,以复苏濒于崩溃的国家经济,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控制因长期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黎政府在实施“大贝鲁特计划”和在全国部署军队的过程中,接管了沿海所有港口,堵塞了各教派利用非法港口走私的渠道,使国家税收逐月增加。通过整顿,通货膨胀率已由一九八七年的百分之四百八十七下降到今年的百分之三十五,公职人员工资额在一九九○至一九九一年度平均增长百分之一百九十七。但十五年的战乱给黎巴嫩经济带来的严重创伤,绝非短期能够治愈。目前,黎巴嫩亟待修复输水输电系统,更新通讯设备,维修机场码头,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据估计,整个重建计划所需资金高达二百至三百亿美元。今年,黎巴嫩领导人访问了海湾和美欧许多国家,以寻求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对黎政府政治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援助。
目前,黎巴嫩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收复南部被占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以色列对黎南部约八百平方公里土地的占领是黎政府执行塔伊夫协议条款,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最大障碍。黎政府强烈要求以色列执行安理会第四二五号决议,无条件地从黎南部领土全部撤出,并一再强调,安理会第四二五号决议同中东和会的谈判没有联系。黎政府认为,它以中东问题有关的一方出席中东和会,一方面敦促国际社会强制以色列执行四二五号决议,另一方面同阿拉伯国家一道为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进行努力,以便圆满解决关系到黎巴嫩主权和稳定的几十万巴勒斯坦难民问题。黎断然拒绝以色列提出的叙利亚和以色列同时从黎撤军、解除伊朗和巴勒斯坦在黎南部的武装力量以及黎以单独签署安全协定等要求。
黎巴嫩政府一年来在执行塔伊夫协议、实现全国和解和统一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使饱受长期战乱之苦的黎巴嫩人民终于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但黎巴嫩南部的部分领土尚未收复,黎巴嫩实现完全的统一仍需时日。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