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1-12-25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黄河“船夫”曲——来自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的报告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黄河“船夫”曲
——来自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的报告
田长山 高原
黄河九曲,万里东向,至秦晋高原却转而南下,然后腾出山谷,入浩浩华北平原奔流到海。
黄河的臂弯里,偎依着西安古城。西安,人们一般只知道它是十一个王朝建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却不大了解它的另外一番气象。
你能想象到吗?通往宇宙的火箭动力基地,与蓝田猿人的故乡为邻;遥测天外的卫星测控中心,紧傍半坡先民遗址;离秦始皇兵马俑的林林军阵不远处,我国自己制造的飞机呼啸着腾空而起……古老的愈古老,现代的愈现代,历史的轨迹与前进的脚步迭加,交相辉映。
三千多年前,《诗经·秦风》里记载过取名《无衣》的一首秦人出征歌: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这古老而又回肠荡气的歌声,蕴含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磅礴气势和英雄情怀,如果你有幸听到过黄河船夫高亢激越山回谷应的号子声,你一定能感觉到这秦地远古战歌的内质,也就会理解古城的今天。
砥柱中流
本世纪40年代末的一个夏夜,一支12万人的劲旅——刘邓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黄河,揭开了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序幕。胜利的曙光露出了地平线。
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古城人民已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
那时候,沿着古人灞桥折柳送别的道路,出西安东门二三里,不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便是“西安围城”时留下的壕堑沟壑。硬轱辘牛车辙在凹凸不平的黄土路上伸向天际,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的孤冢高耸,荒村野树,寒鸦矮屋,映成万古的苍凉与浑茫。
战歌声、号子声送走了昨天。沉寂荒颓的西安东近郊,一字儿排开了一批以祖国的名山大川命名的工地:黄河、昆仑、秦川……
当时,中共河北省石家庄市委33岁的第一书记齐一丁接到担任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厂长的命令,冒着倾盆大雨,扛起洗得发白的背包,当天就登上西去的列车。在西安东关一家简陋的民房里,他摆起一张木桌,一把木椅,权作“司令部”,按照“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的“三边”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突击修建厂房。房子还在建筑工人手下修砌,“草棚大学”就挤满了职工,从启蒙教育到电子工程,从民族的苦难到共和国的前景,都一齐激动着年轻建设者的心。后建的厂房还未落成,先建的车间已响起隆隆的机器声。短短4年,黄河厂就造出了第一批产品,揭开了我国军事电子工业的序幕。
正当“黄河”的这艘航船要加速前进时,友谊却出现裂痕。“老大哥”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连机床旁的图纸也被收拾得一干二净。风浪陡起,“黄河”之舟剧烈颠簸。我们英雄的军工战士,不低头,不弯腰,咬紧牙关,拽紧纤索,奋力拚搏,不使航船倾覆。没有硝烟,没有炮声,但这确实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朱总司令来了,刘少奇主席来了,李先念副总理来了,彭大将军来了……即使是他们的匆匆一瞥,轻轻一握,都令黄河职工觉出自己肩上担子的千钧重量,默默地进行着忍辱负重不动声色的竞争。
60年代初,这潜在的竞争变为明火执仗的较量。当时天灾人祸使饥饿笼罩了年轻的共和国。反华大合唱的声浪高涨,海峡彼岸不时飘来不祥的阴云。美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更是乘机逞威,在我国领空来去如入无人之境。但不久,在华北,空中飞贼轰然一声从万米高空坠毁;还没等他们弄清个中的奥秘,紧接着一架U—2高空侦察机又粉身碎骨。世界忽然震惊,黩武者也从梦中惊醒。
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绿树映掩中的浅灰色建筑群与“射天之箭”之间的隐秘。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令却频频寄到这里。
黄河厂在天地苍穹之间打出一面“红旗”。“红旗”虽是一个系列产品的代号,但在全厂职工的心目中它却是国防长城上的红旗。30年栉风沐雨,“红旗”越扬越艳,越飘越高。十年内乱,多少厂家停产,黄河职工却创下建厂以来军工生产的最高纪录。十年改革,在工厂“转民”取得较好效益之后,每年都要挤出数百万元补贴军工生产,研制成80年代国际水平的产品,填补国防装备的空白。全厂职工魂系“红旗”。“老军工”还在第一线贡献余热,新一代已义无反顾地挑起大梁。有日夜泡在第一线、能喊出三四千职工姓名的主管副厂长;有累得吐血仍指挥攻关的总工;有身患癌症坚持设计的主管;有强忍失子之痛,发疯般投入科研的“虎子”;有自学成才、专啃硬骨头、靠技术革新提前跨入1995年的老劳模;有不计报酬、甘当配角,却被工程师们视为“保驾关键”的接线工……
黄河厂为他们出了本英模谱,叫:黄河人。
旱地行船
黄河厂的历届领导者之中,有好几位是在黄河边上长大的孩子。幼年时,他们在河中戏水,河滩拣煤,看涨潮落潮,见过大河上下的万千壮观,尚记得惊心动魄的壶口瀑布。
滔滔而下的黄河水,原本在百丈宽的河床流泻,到宜川县壶口乡突然被两岸的石崖挤迫到不足十来丈宽的“壶嘴”里。飞流直下百尺,河水如千百条巨龙咆哮狂跃,吐珠喷沫。古代诗人描绘这景象是:“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
然而比这壮观更动人心魄的,却是他们没齿不忘的“旱地行船”——船夫们在河上驾舟顺流而下,到壶口上游迫不得已拉船上岸,纤引肩扛,从石岸上绕过壶口,然后下舟龙槽。否则,船跌瀑布寸木难存。千百年来,古滩石路上挪动着纤绳扣进肉里的赤膊汉子,船尾两舷聚起弯如满弓的青铜脊梁,雄浑涛声里回响着千古不泯的黄河号子。
不料,这些黄河边长大的孩子后来领导的企业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遇到了自己的“壶口”。20多年赖以安身立命的军工计划产值从最高时的一亿元,一下跌到2000万元。“黄河人”刹时失去英雄用武的场所。往日“金豆子”企业的负责人,如今日子难过。到国家部委开会,也自惭形秽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眼看着别人兴高采烈地升级调资,而自家几乎揭不开锅。一位厂长、七尺高的汉子竟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为难得抱头痛哭。
“黄河人”被逼成了一支“哀兵”。开始了“旱地行船”的艰难跋涉。
老“黄河人”回忆,那一阵为“找米下锅”,他们简直急疯了。不仅别人啃不动的骨头,他们硬着头皮干,而且只要有一线赢利希望的产品,他们都急着上。从在市场上昙花一现的旱地溜冰鞋,到一生产出来就积压在库的手摇洗衣机;从代价高昂的手工压面机,到家庭作坊式的针织铺……
与寻找同在的是难免的盲目,与失败同在的是深沉的反思:一个国家的大型军工骨干企业,其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自己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作为我们民族向世界高新技术进军依托的大型国营企业,决不能将自己降到养家糊口的水平!
他们终于从十几种产品中筛选出能够发挥自己所长、方兴未艾即将走入千家万户的电视机。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睿智而富于胆略的决策,一个企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如舵手们找准了航线,水手们才能同心协力地拚搏,如攻坚战找准了突破口,战士们流血牺牲才会变成凯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是几届企业领导班子和“黄河”6000多儿女的接力赛式的奋斗,他们才攻占了“保军转民”的“高地”。
1979年,老军工刘华亭当厂长,黑白电视机上了自造的生产线,到1983年已累计生产10万余台,此时彩色电视机已在预研之中。1983年,陕北汉子李宗贵挑大梁,以“西安的深圳速度”从日本东芝引进设备建成了西北第一条单班年产15万台的彩电生产线,投产一年,不但收回了全部投资还创利税近400万元。紧接着是以年富力强的朱振义为首的新一茬领导人,在大刀阔斧地劈开“黄河牌”彩电奔向市场之路的同时,又在1987年推出一条单班年产10万台冷冻冷藏柜的现代化生产线。
现任的厂长是司马迁的同乡、正值盛年的赵佩珶,他1988年接任,未等歇脚喘气,又马不停蹄,人不解甲,和他的一班人马率领全厂职工建成两条电视机生产线,使年产能力达百万台以上。同时他们以80年代末的先进技术CAD/CAM改造了模具设计和制造手段,果断决策上移动通讯产品,要在投资类产业中再争一席之地……
这十多年,“黄河人”在没有路的古滩石崖上杀出了一条生路。
如今的黄河厂令国内同行艳羡不已,可当初为了抠出一块美元,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在北京的一间防空洞旅馆里,三个月深居简出,“钻”技术、啃“骨头”,硬是拿下了彩电线总体设计和一套关键设备的图纸,并协调解决了加工的难题。为了解决生产面积不足的矛盾,他们向内挖潜。搬机床、腾空地,厂领导总是先搬第一箱,争做驾辕人,带领一支支“义务搬运队”,完成了“蚂蚁搬山”的壮举,并绞尽脑汁,创造了“屋内盖楼”的奇迹。为了割掉引进产品的“洋尾巴”,一批“国产化”的开拓者,几百个日日夜夜将心血抛洒在试验室里,将汗水洒遍祖国大地,不仅使工厂主要家电产品的国产化率达90%以上,而且在十多个城市和地区建成了近万米自动生产线体。为了使彩电生产早日上规模,插件线的姑娘们练出了双手联插的过硬技艺,每天装插1.3万多个元件,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的1.5倍以上,达到国外手工插件的优秀水平。为了启动疲软的市场,解开“三角债”锁链,党、政、工领导和经销人员一起,组成小分队下乡和走南闯北……
闯过艰难的壶口旱地行船,企业之舟才行进在波涛汹涌壮阔无比的河面上。
不打不相识
一直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黄河人”,在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次被推到尚感陌生的谈判桌前。对手是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头脑称著于世界的大和民族中的佼佼者。频频的碰杯,热忱的祝词……可谁心里都明白:经济利益才是最后的权威性的裁判。一边是数着袋中勒紧裤带才挤出来的些许外汇,而又渴望令人眼热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不得不竭力压低价格,减少不必要的进口;一边是技术大国的优越感与连工位座椅都要配套出口的精明者。讨价还价,机锋迭出。谈判在艰难中进行。
“黄河人”提出买图纸自行制造。
对方答:可以,但得拿买设备三倍的价钱买。
“黄河人”提出800多米、由十六段线体组成的彩电线,只引进两段140多米。
对方答:也可以,但由此引起的电视机质量问题,我们不能负责。
客人们是被对手惹恼了,还是欲擒故纵才拂袖而去?反正经过一番车内周旋,送客去机场的车子中途又折回来。生意做成了。但是高技术国度提供的产品并不都是合格的。“黄河人”在验收进口模具中,经过精密计算据理力争,迫使对方赔偿损失,并改进模具设计。“黄河人”坚持“国内能配套的不引进,自己能制造的不购买”,货比三家,点菜拼盘,把西欧设备、东芝技术、自制线体融为一体,又建成冰箱线。这两次引进就为国家节省了2400多万元。
我国军事电子工业,从仿制起步,锻炼出一批对新技术吸收快,悟性极强的技术工人。国内有人称赞“黄河人”,“给个鬼都能造出来”。在某国考察时,主人碰见“黄河人”聪慧的眼睛,就赶快捂住自己的东西。随着技术的引进,“黄河人”与西方文化陶冶出来的不同性格的同行,发生过磨擦碰撞。客人自尊好强,锋芒外露,而“黄河人”宽厚热情,外柔内刚。技术先进的客人过分的自尊强烈地刺激不甘落后的主人的自尊,不甘示弱的主人也用高超的技术折服过对方。“不打不相识”,理解最后到来。
与他的中国伙伴发生过龃龉的弗朗科先生,在与“黄河人”依依惜别时,热泪盈眶,并给该厂的《黄河报》留下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
“我由于工作需要,到过美洲、欧洲、非洲等许多国家,在我了解的民族中,我敢断言,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贵厂的领导也训练有素,体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才能,他们对每一个很微小的工作,都关心备至。另外,贵厂技术人员的高超技艺,是我在到过的所有工厂中见所未见的”。他衷心祝愿黄河厂“前程光辉灿烂”,“早日进入世界冰箱市场”。为了表达他不可一语道尽的感受,“每年5月1日,在我家的屋顶上,将高高飘扬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弗朗科先生从“黄河人”身上认识了中国。
修筑长堤
黄河一旦决堤,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惨景!
“黄河人”偏偏遇上了“决堤”。那是1986年,已经有两年彩电生产史的黄河厂首次参加彩电国优评比,雄心勃勃,志在必得。
轮到“黄河”牌亮相了。几十双眼睛盯着。开始,色彩逼真,图像清晰,伴音悦耳。可是,当音量开到最大时,猛然间成了“哑机”——扬声器在关键时刻震脱了线。
“黄河”决堤啦!消息传来,“黄河人”震惊、懊悔、叹息。“同志们,质量不单单是一种荣誉,而是我们的命根子,生命线!”“评优落榜,这是我们的厂耻。首先从我们厂领导罚起!”全厂会议上,厂长的话沉痛得让人掉泪!
从此,“黄河人”卧薪尝胆,修筑质量的“长堤”。厂领导站柜台,访用户,下车间,还时常带上有关人员到成品库作突然袭击式的质量抽查,发现问题狠敲、严办、重罚。一场接一场的质量问题大讨论,波及厂里的每个角落;遍布全厂的“QC小组”,选准一道道难题,开始了PDCA循环;一本本“彩电章程”,一段段简明的操作口诀,逐渐渗入了职工的道德意识和职业行为之中。
彩电流水线上设了随机卡,每个人的质量责任与生产情况都存入微机,即使若干年后发现了质量问题,只要有机号,微机便会准确无误地找到责任者。
一个违纪的职工被开除公职,他横下一条心:你不让我过,我也不让你活!手拿酒壶,怀揣砖头,深夜闯进彩电车间主任家门。主任早已铁了心,和他对饮对话:“要我的命,有一条;伤‘黄河’的命,那没门儿!”这个车间视质量为生命,一次质管员发现一种螺钉比图纸短了4毫米,尽管并不影响电视机质量,但主任一声令下,把已入库的上千台机子又倒出来,重新换上合格的螺钉。
为了“黄河”的生命,车间的工人们拚命学技术、练功夫,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技术能手。有的创320万个焊点无差错;有的错插率低于百万分之五;有的调试合格率始终百分之百;有的练就甚至可与仪表媲美的“火眼金睛”。也许是“喇叭事件”对黄河人刺激太深,现在的彩电车间,有一批能敏锐地凭喇叭声电指标就能辨出产品是否合格,他们被誉为生产厂家的“灵敏的耳朵”。
一条坚固的质量长堤就这样筑起了。
雪耻的日子终于来临。1987年,黄河厂在如林强手中夺得三个部优,两个全国一等奖,一块国优银牌,同时还在全国第一个获得电视机整机免验证书。从此,“黄河彩电,独家免验”的专利性广告用语被他们垄断了两年。相同命运的电冰箱产品随后亦全部达到国家A级标准,部优产品。中国家电市场上卷起一阵强劲的“西北风”和“黄河潮”。
山东沂南县和庄村一农民花了600多元买了一台黄河牌电视机,回家的路上,连人带机一齐翻到六七米深的沟里,电视机后盖摔了三个窟窿,当时心都凉了。可回家接电一试,图像、声音都好好的。几年过去啥毛病也没出。类似的例子多啦!
有了信心的“黄河人”在国内首次承办了中国、美国、苏联、古巴国际“四强”超级女排赛。当中国姑娘在万众欢呼声中,把“黄河杯”高高举过头顶的时候,“黄河人”笑得最开心!
是啊,“黄河人”很快夺得了属于自己的奖杯——黄河厂跨入了全国彩电六大基地企业的行列;黄河电器夺全国“质量优、服务优”产品评展最佳奖;黄河牌产品飘洋过海,每年都赢得数百万美元外汇。
小舢板与大舰队
黄河行船弯多滩险,“船大掉头难”。穿行于谷底浪尖的机动灵活的机帆船给了“黄河人”启示:他们把承包经营责任制引进厂内,对车间包死指标和赢利,有缺口自己去补,没效益难得吃饭,把一个个“小舢板”逼进了市场的海洋。
广阔的市场,变化不定的市场,使“黄河人”练出了好身手。
“黄河人”为争替代进口产品这口气,硬着头皮缠上了“油老大”——免费试用、免费安装、免费调试、免费修理——免费者和被免费者一道摸爬滚打。有时满身油污,衣服送到洗衣店,人家都不愿给洗。几经磨难,高耸入云的井架终于接受了“黄河二○”的产品,替代了不少进口机械。憨厚豪爽的石油人终于认识了和自己一样“铁”的黄河骨气。
6年来,“黄河人”先后开发了18项石油机械产品,大油田闻风赶来。今年货主的车堵到厂门口催着要,明年的订货合同已到手200多万。仅有120多人的车间主任过去愁没米下锅,人心不安。如今愁那么多新产品等着开发,那么多活路干不完!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走进市场的黄河厂十六车间干部、职工发现,我国的医疗单位里也存在着“两极”:一极是一些大医院几乎所有的电子医疗设备都写着洋字,一极是小医院落后到所有的医用设备都不带一个“电”字。更令他们惊异的是偌大一个中国竟没有几家电子医疗设备厂家,而这是一个前景多么广阔的市场啊!凭着车间机电一体的优势,他们借来大医院和院校的睿智头脑,瞄准用途广的中档电子医疗设备,从“两极”的夹缝中出击。车间开发组招来了年近花甲的高级工程师,吸收了我国第一代生物电子专业的大学生,聘用了车、铣、刨、磨、钳、焊、电行行玩得转的老工人……定向仪、射频仪、手术冲吸机、便携式体外循环器,一个个产品开始问世。临床、鉴定,有的获全军科技成果奖,有的名扬国际同行。销售组开始走南闯北,北京的博览会、广州的交易会有他们的展台,省、市、县级医院有他们的身影,外行变成了内行,产品占领了市场,有的已覆盖全国使用单位的60%以上。
充满活力的“二级开发”使各车间如万船竞发,风光无限:从遍布全国的地面卫星接收站,到各体育场馆使用的液压篮球架;从在大型厂矿现代化管理中运转的电子视话系统,到飘洋过海惟妙惟肖的秦铜车马复制品……黄河伸出自己无数的支流滋润大地。
原先,一个个车间就像挂在工厂大船两舷上的小舢板,对于乘风破浪的大船,有时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可是小舢板一旦自由地驶进大江大河,那必是惊心动魄的“冲浪”。
“二级开发”使黄河厂由一条巨轮演成联合舰队。船上的“游客”少了,责任、义务和权利使更多的人成为奋力划船的艄公和水手。作为联合舰队的船长们则看得更远。上任刚两年的赵佩珶厂长指着黄河电子企业集团示意图——图上,黄河厂如一轮光芒四射的小太阳,她的能量辐射到祖国各地,他深情地说:“如今以我厂为核心的黄河电子企业集团在全国已有167个成员。我们在今后几年里,将进一步使其发育成熟,既搞裂变,又搞聚变,多角经营,外引内联,要建成西安有基地,沿海有窗口,对外有跨国公司的黄河电子企业集团。”
这是一个光辉而又充满诱惑力的前景。到那时,世界经济的大洋将远航一支挟带雄风的黄河舰队,世界上将有更多的黄河船夫,宇内会奏响一支更加雄壮的“黄河船夫曲”!
经过30多年风雨剥蚀,黄河厂灰蓝色的厂房已显得苍老疲惫。那些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站在暗旧的三层办公楼下疑窦丛生:
这就是给国家贡献巨大,1990年企业总产值比80年代初增加了22倍,实现利税增加了35倍,今年又向产值、销售“双十亿”的大关猛进的黄河厂?这就是跨入全国百家电子企业前10名的“黄河之家”?!
30多年前离去的朋友也来了。当年离去是被迫的,今天来是自愿的。旧地重游,既熟悉,又陌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32秒出一台彩色电视机、60秒出一台电冰箱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老朋友连连惊呼:“简直难以想象!简直没有想到……”惊喜之余,他们诚恳地希望,黄河的产品能够出口他们国家,生产技术能装备他们的工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竟这样地富有戏剧性!
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算什么。“黄河人”已开始了新的追求,黄河之舟沿着已开通的航道,“直挂云帆济沧海”。
               1991年11月于西安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