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0-09-29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中国体育代表团总结第一阶段比赛时提出 不折不扣实现双丰收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中国体育代表团总结第一阶段比赛时提出
不折不扣实现双丰收
本报北京9月28日讯 “无论是为了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还是奥运战略的需要,我们都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越是胜利,越要注意找不足,努力改进,要不折不扣实现金牌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今天晚上举行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阶段比赛总结会上,团长袁伟民向将进入下一阶段比赛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提出这一要求。
亚运会赛事近半。在六天149块金牌的争夺中,中国国歌101次奏起。代表团认为,初战告捷的主要原因是:赛前指导思想明确,对困难估计充分,准备工作扎实细致,加上举国上下强烈的亚运意识的激励,使运动员士气大振,斗志旺盛,在比赛中较好地发挥了水平,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刘吉、魏振兰代表团部进行总结,表扬了破世界纪录的周玲美,带伤顽强拚搏的游泳运动员沈坚强和体操运动员国林跃,关键时刻表现出良好心理素质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甘愿做“清道夫”和战友协同作战的男子花剑运动员郑少康,以及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出色的女子举重队等。
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部强调,在鲜花、掌声和赞扬声中,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更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绝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金牌上,要用自己的每一个成绩、每一个表现,为发扬贯彻“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和贯彻“团结、友谊、进步”的亚运宗旨多做贡献。   (萧河)

交往不仅仅在体育方面——访尼泊尔代表团团长拉玛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团长访谈录

  交往不仅仅在体育方面
——访尼泊尔代表团团长拉玛
本报记者 刘水明
年逾花甲的尼泊尔体育代表团团长素迪尔·拉玛,身着蓝白两色相间的运动装,与普通运动员没什么两样。他告诉记者,尼泊尔的体育运动水平虽然比较低,但在武术、拳击、卡巴迪3项上可望取得较好成绩。
拉玛先生是第一次来到北京。他的第一印象是北京很美,建筑漂亮,人民热情,生活舒适。他说:“中国是尼泊尔的友好近邻,两国的友好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时代。如今,中国有一些教练在尼泊尔工作。”说到这儿,拉玛激动地补充道:“我们尼泊尔人民希望与中国在各方面进行合作,而不仅仅在体育方面。”

“我们的真诚愿望”——访科威特代表团团长扎伊迪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团长访谈录

  “我们的真诚愿望”
——访科威特代表团团长扎伊迪
本报记者 温宪
38岁的伊德·扎伊迪团长是科威特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在亚运村升旗广场上,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扎伊迪说:“这次,科威特派了足球、柔道等五个项目的代表队参加亚运会。队员们的士气很高,但由于所遭受的困难和缺乏训练等原因,他们很难取得好成绩。但我们来到北京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拿奖牌。我们的真诚愿望是亚运会取得圆满成功。亚运会的成功,对我们和整个亚洲人民都是很大鼓舞。”
扎伊迪团长介绍说,科威特在1982年第九届新德里亚运会上曾获得总分第8名。科威特足球队曾在第九、十届亚运会上分别获奖牌一银一铜。马术、柔道、拳击都曾在亚运会上获得奖牌。
扎伊迪先生对中国人民所给予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他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非常高兴。我看到亚运会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到现在为止我很满意。”

我们把中国人民看作一家人——访孟加拉国代表团团长拉希姆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团长访谈录

  我们把中国人民看作一家人
——访孟加拉国代表团团长拉希姆
本报记者 温宪
卡巴迪赛场上,孟加拉国队和巴基斯坦队正闪躲腾挪,踢抓扑捕。孟加拉国代表团团长阿卜杜尔·拉希姆在台上观战。
他对记者说:“我们这个代表团89人,共参加十项比赛。其中除两三项略占优势外,其它项目都不具备夺牌实力。我们这次派出的人数最多,参赛项目也增加了。因为,我们把中国人民看作一家人。”
“在体育交流方面,孟加拉国受益极大。在中国教练的帮助下,我国在射击、乒乓球等项目上进步很大……”记者说“但是,中国运动员要好好向孟加拉国兄弟学学卡巴迪。”拉希姆听后大笑。

军人与体育有特殊渊源——访中国摔跤协会名誉主席迟浩田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军人与体育有特殊渊源
——访中国摔跤协会名誉主席迟浩田
东文
26日晚,石景山体育馆。130公斤级古典式摔跤冠军呼日嘎站在领奖台上,只见他手举鲜花突然转身疾步走向一位体魄壮健的长者。呼日嘎紧紧拥抱着他,喜极而泣。这位长者不是别人,正是总参谋长迟浩田上将。
五个月前,迟总长才担任中国摔跤协会名誉主席之职。此时此刻,他也热泪盈眶,与呼日嘎同享胜利喜悦。
作为摔跤协会名誉主席,迟总长对体育的理解很有些深度:“体育是人类积极进取和渴望突破精神的表现。体育不仅可以健身强体,更能激起一种奋斗精神,激发人的民族感情、爱国热情。所以争办亚运会,就包含有这层意思。”作为出入过枪林弹雨、经历过千难万险的老军人,他尤其强调军人与体育更有着特殊的渊源。将军对我说:“翻翻《不列颠百科全书》,那里就介绍,始于公元前7世纪的古代奥运会,实际上是古希腊城邦为训练和募集合格兵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古老的奥运会项目,几乎无一不是战斗行动的衍变。”将军强调:“体育以自己特定方式培养军人应有的素质,锤炼军人的钢铁之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可以这样说,一个不懂体育、不爱好体育的人,算不上完全合格的军人。”
临别时,总长紧握了一下我的手,那么有力。你想不到他已年届花甲。

李铁映罗干看望亚运新闻部联络员 希望更好地协助外来记者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李铁映罗干看望亚运新闻部联络员
希望更好地协助外来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鲍广仁)国务委员李铁映、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今天下午到亚运会新闻部外来记者联络处,看望正在办公室工作的部分联络员。
李铁映、罗干同联络员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慰问。
李铁映说,亚运会期间,有2300多名外来记者到北京采写新闻。我们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亚运会期间建立联络员制度是要通过联络员更好地协助外来记者工作,为他们搞好报道提供方便。
李铁映对联络员的工作表示满意。

哪里有比赛,哪里有快递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哪里有比赛,哪里有快递
本报记者 周朗
用最快的速度,把记者在各比赛场馆拍摄的胶卷送回新闻中心,这是新闻快递队的任务。
这支摩托快递队是组委会新闻部委托北京市摩托运动协会组建的。9月22日,快递队员第一次上岗。整个开幕式过程,他们四人一组,分三组以接力的方式传回186个待冲洗胶卷,协助国内外记者很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如今,戴黄盔、缠黄袖标、着蓝色运动服的快递队员身影匆匆,穿梭在35个比赛场馆。哪有比赛,哪里就有他们。
9月26日,是本届亚运会总赛程中决出金牌最多的一天。摩托快递队员从各比赛场馆为记者送回117个胶卷(不包括为新华社送回的胶卷数)。当最后一卷送到中心时,时针已指向22∶40。
我国是第一次在大型运动会上办摩托快递。事先,有不少记者担着心。现在,队员们已具有很高的信誉了。

应让我的纪录“退休”——“亚洲铁人”杨传广一席谈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你好北京

  应让我的纪录“退休”
——“亚洲铁人”杨传广一席谈
先文
9月28日上午,男子十项全能项目开赛。有“亚洲铁人”之称的杨传广先生在看台上凝神观战。他1963年4月23日所创的8009分亚洲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不好啊!”杨先生干脆地说。“这说明我们亚洲在这个项目上没有进步啊。我经常对我们的运动员说,希望他们能破纪录。那天,中国十项全能运动员和我们一起到外面吃饭。我当面跟他们讲,不管是你们的龚国华、纪荣欣,还是我们的李福恩和古金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中国人破中国人的纪录。所以,我希望他们4个人共同奋斗,发挥他们的最好水平。我这个纪录实在太久了,应该让它退休了。”
这是57岁的杨先生第一次从海峡彼岸来大陆。他说:“我感觉来了以后所看到的,比我想象的还好。尤其是那天开幕式进场时,全场观众对我们的欢迎那样热烈,我激动得好像路都走不动了。这是使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情。”记者祝愿杨先生在北京过得愉快。他含笑答道:“还有十几天时间,让我慢慢欣赏吧!”

活跃的台胞拉拉队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活跃的台胞拉拉队
本报记者 魏亚南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比赛刚叫暂停,一曲悠美的台湾民歌,便从朝阳体育馆的高层看台上响了起来。过不一会儿,比赛继续进行,那里又彩旗挥舞,“台北!海巴(闽南话,也是“台北”之意)!”一片呼喊声不绝于耳。放眼望去,看台栏杆上两幅大红标语十分醒目,上书“乡亲们,加油!”“北京台胞拉拉队”字样。
北京市的台胞约有上千人,听说中国台北体育代表团参加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他们奔走相告,自发地组成了这支拉拉队。比赛中,只要有家乡队出场,他们便相约从四面八方赶去助威。拉拉队中,有白发老人,有家庭妇女,还有儿童。他们通过场外呐喊助威,把满腔的情和爱都倾吐了出来。
前几天,以一分之差险胜日本的中国台北女篮运动员,一下场就向拉拉队鞠躬致谢,并说:“没有亲人们加油,就没有我们的胜利。”
北京市台胞联谊会的蔡怡告诉记者:“我们拉拉队虽然只有80多人,但同盟军很多。天津的台胞也曾加入过我们的队伍,每次周围的观众也都与我们一道呼喊加油。我们感到这也是给我们加油。”

一句话评论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一句话评论z

  一句话评论
●开赛以来,中国运动员成绩卓著
——靠拚搏争来金牌,把爱心献给祖国。
(江苏省常熟市季家村邵金祥/农民)
●关于乒乓球团体赛
——金牌和绝对优势并不是一回事。因此,女队不能懈怠。
(信通公司李强/业务人员)
——请现役国手与五六十年代的国手比比,在与对手打成19或20平的关键时刻,谁的胜率高?
(佳木斯《农垦报》张宝贤/记者)
●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的巴基斯坦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成绩,与第一名相差很大
——假如无力问鼎的运动员都不来参加,本届亚运会怎能称得上是一次“团结、友谊、进步”的体坛盛会?
(北京市老干部局杨琦/干部)

流光溢彩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流光溢彩

  流光溢彩
电吹风的妙用
26日晚,两名日本记者满身泥水地来到五洲大酒店,请求服务员帮助。原来,他们在金海湖采访时不慎落人水中,衣服和背包都湿透了,可晚上还要采访。张明霞等听完,马上动手涮洗,还借来了电吹风,一页一页地将笔记本吹干。半个小时后,两位日本记者就拿到了自己的物品。    (唐维红 何松)
    “来自五洲的问候”
连日发稿,沙特记者穆罕穆德·阿里的传真机出了故障。他向五洲大酒店求援。工程部的三位师傅一气干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故障。阿里先生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他用修好的传真机往国内发出了第一份稿件,题为“来自五洲的问候”。                
     (唐维红 王维)
    名将激战抽筋
9月27日晚上,朝鲜和南朝鲜两队的乒乓球男团决赛打满9盘,共用了5个多小时。3比3平局时,朝鲜队22岁的金成熙出战南朝鲜队主力刘南奎,打满3局。当他以22比20获胜时,因疲劳过度,两腿抽筋,仰天倒在地上,被抬出场外。无独有偶。金泽洙最后也以两分之差胜崔敬涉,使南朝鲜队获胜。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记者刚刚发问,金泽洙突然也大腿抽筋,不能坐着。这也难怪,这场比赛太激烈了。     
           (钱江)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亚运热”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亚运热”
本报伊斯兰堡9月27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自9月22日亚运会在北京开幕以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掀起一场“亚运热”。
9月23日下午,伊沙克·汗总统结束访华返回伊斯兰堡。他一走下专机舷梯就对前来迎接的中国驻巴使馆代办说:“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陪同伊沙克·汗总统访华的巴基斯坦政府对外宣传局局长古尔先生又喜又憾地对记者说:“我在北京呆的时间大短了,要看的东西简直太多了。北京亚运会的气氛好极了。我真想在北京多留几天。”随团摄影记者沙利姆先生说:“我访问过几十个国家,大场面见到不算少,但亚运会开幕式简直太令人难忘了。我把带去的胶卷拍了个精光。”
巴基斯坦报纸向来重视体育报道,各主要报纸都划出一整版登体育新闻。亚运会开幕后,《国民报》、《黎明报》都每天推出一整版亚运新闻,把体育消息扩大为两大版。
本报记者站邻居家的小阿卜杜拉告诉记者,他每天放学后就盯着看北京亚运新闻。还有一位女大学生因上学未能看到亚运开幕式,特地预约要借记者的录像带。

法国——惊叹中国女子游泳崛起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法国——惊叹中国女子游泳崛起
本报巴黎9月28日电 连日来,法国报纸报道了中国队在第11届亚运会上的突出成绩,指出中国队很可能夺得百枚以上金牌。
法国《队报》27日以《历史性的时刻》为题,突出报道了中国游泳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文章说,北京游泳馆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纪录产生。中国女运动员王晓红和钱红昨天在女子100米蝶泳比赛中,分别以58秒87和58秒89的成绩差点打破世界纪录,超过了前年汉城奥运会上这个项目的金牌获得者、民主德国选手奥托59秒的成绩。文章在报道了中国游泳队这次比赛中的成绩后认为,中国女子游泳队越来越强,很可能在下次奥运会上夺得几枚金牌,仅次于美国和德国队。中国游泳项目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的确令人惊奇。
《费加罗报》今天在体育版刊登了我国体操运动员陈翠婷的大幅照片,并刊登了该报记者从北京发回的报道说,亚运会第一天的比赛中,中国队就夺得8枚金牌;26日更是创造纪录的一天,中国队取得30枚金牌;到昨天为止,中国共夺得80枚金牌。
文章指出,连日来,北京各家的电视机从早开到晚,北大的学生也团团围在电视机前,人们的评论、欢呼声不断。中国队的胜利,使中国人感到振奋。

未曾出师身先死 遗愿今日终得偿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未曾出师身先死 遗愿今日终得偿
本报记者 张国成 曹焕荣
28日,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田径场看台上,两位日本人手捧镶嵌着一张彩色照片的镜框。镜框的左上方有一朵黑色的小花。 
照片上的两人,是日本著名长跑运动员谷口伴之和金井丰。本来,他们已入选日本代表团,要来北京,准备在本届亚运会上一展身手。然而,尚未出师身先死。8月底,他们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
手捧照片的日本田径教练濑古利川及小林尚一对本报记者说,谷口君和金井君没能来北京参赛,我们很痛心。我们特意带着他们的照片,让他们也能来看看北京,看看亚运会的盛况。刚才,他们生前的队友森下广一不负众望,获得了男子1万米跑金牌。他们可以瞑目了。言罢,小林先生的眼圈红了。
(照片为本报记者缪鲁摄)
(附图片)

亚运村宗教场所见闻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亚运村宗教场所见闻
本报记者 刘水明 王谨
在亚运村汇园公寓旁,有座白墙红顶的3层小楼,里面分别设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的临时神殿或教堂。
9月28日,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聚礼日。下午1时15分,近200名不同肤色的穆斯林陆续来到四面罩着白布、地上铺着绿色地毯的礼拜堂。他们分成八九排,虔诚地跪在白布条幅上,用同一种声音念诵《古兰经》。随着阿訇的高声宣礼,他们不时用前额触地,动作是那么整齐划一,气氛是那么庄严、肃穆。做完礼拜,不少穆斯林主动走到陈广元阿訇面前表示祝贺。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久久拥抱陈阿訇。
记者又来到基督教临时教堂,一进门就可看到正面墙上被暗红色帷幕遮盖,上面高悬着金黄色十字架,一位南朝鲜运动员正在虔诚地祈祷;在天主教临时教堂的正面墙上,挂着“圣母圣心”像,旁边的圣体灯长明不息。
在临时佛堂,记者见到释迦牟尼的巨大坐像,供桌前香火闪烁,烟雾缭绕……
亚运村负责宗教事务的郭锡良告诉记者,亚洲是四大宗教的发源地。在亚运村设立临时教堂或神殿,是尊重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官员和工作人员的宗教信仰。各个临时殿堂都配备有神职人员,为到此的信徒们提供服务。
从早到晚,这里都有信徒进进出出。陈广元阿訇说,自开村以来,今天是在伊斯兰教临时礼拜殿举行的第二个聚礼日。平日,他们每天要按时主持5次礼拜。天主教临时教堂的神父说:“星期天,到这里来的信徒最多。”
(附图片)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

泰国——真诚的祝愿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泰国——真诚的祝愿
本报曼谷9月27日电 记者刘爱成报道:泰国前奥委会委员、泰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陈克修先生谈起北京亚运会,神采飞扬。
今年5月,陈先生曾去北京参观过亚运村,感到北京的变化太大了,亚运村各项建筑雄伟壮丽,设备先进、豪华,都已达到世界水准。他说,这次回来又看到亚运会如此盛大的开幕式,感到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2000年奥运会。
他接着说,泰国各界人士对这次亚运会也特别重视。泰国体育界、新闻界都派了大批人参加。电视天天转播,报纸天天报道,家家都有人看。亚运气氛十分浓厚。亚运会不仅使泰国人民增加对中国的了解,更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他称赞中国派了一些教练来泰国训练、指导。从这次亚运会来看,泰国体育的进步也很快。
陈先生最后说,这次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他真诚祝愿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继续发扬亚运精神。

英国——亚运美不胜收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英国——亚运美不胜收
本报伦敦9月28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27日晚,出席我国驻英国大使冀朝铸举行的国庆招待会的英国各界人士,称赞正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为中国争光添彩。
英国外交部次官伯恩斯刚从北京归来,他高兴地握着记者的手说:“我在北京有幸亲眼看到的亚运会开幕式,奇丽壮观,精彩纷呈,简直是奇迹般的创造,真是美不胜收。”
来自英中贸易48家集团的雷卡电子有限公司的商务经理何世理先生多年从事英中贸易,也曾多次访华,一提起中国举办十一届亚运会便兴奋地说:中国以前被视为“东亚病夫”,现在已成为“亚洲体育巨人”,并成为亚洲体坛盛会的东道主,可喜,可贺。
与会的英中残疾人康复小组主席夏佩若和夫人玛丽高兴地告诉记者,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能成功地举办这样盛大的运动会感到由衷高兴,亚运之光为国庆41周年添辉。

图片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男子万米比赛,日本的森下广一已到终点,而马尔代夫的运动员还差1600米……
同样气喘吁吁
同样汗流满面
同样咬紧牙关
同样奋力向前
一个,金牌获得者,观众对他勇猛的冲刺热烈鼓掌
另一个,跑道上孤零零的最后一名,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不懈的意志,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心
朱根华绘图 萧随配文

图片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孟加拉国队员取得卡巴迪亚军后,首先与几天来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人员拥抱。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