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6-11-25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银屏牡丹分外鲜——电影《牡丹亭》观后

第8版()
专栏:影评

银屏牡丹分外鲜
——电影《牡丹亭》观后
  钱昌照 沈性元
在纪念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之际,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张继青主演的昆剧《牡丹亭》,老树新花,适逢其会,汤翁有知,定必含笑九泉。
《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名著,也是汤显祖成就最高的传世作品,汤在世之日,便尝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而其中的“惊梦”、“寻梦”两折,又是当代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得其神韵、炉火纯青的代表作。两美兼擅,璧合珠联,这部电影确是戏曲艺术品中的精品。
在此,我们感谢影片的导演及摄制组的全体同志们。他们挚爱我国具有深厚传统的戏曲艺术,在电影与戏曲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语言之间,进行协调统一,使昆剧艺术的本来风貌,完美地重现在银幕之上。通过他们的这种努力,在电影胶片上留下昆剧艺术的精华,足以传之久远,可谓功莫大焉。由于导演尊重我们民族戏曲的优良传统,又熟谙电影艺术的表演手法,镜头处理得流畅自然,影片节奏与昆剧的节奏丝丝入扣,舒展熨贴;加上摄影师、录音师、美工师的通力合作,银幕就象是一幅幅流动的图画,流丽悠远的昆剧曲调更是声声入耳,沁人心脾。这使得观众有一种胜似剧场看戏、听曲的欣赏满足,真是美极了。不少戏曲界、电影界的行家们认为在拍摄戏曲艺术片方面,这部电影有了新的突破,其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昆剧在明清两代曾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产生过不少优秀的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剧目丰富,剧艺精湛,我们仅从这《牡丹亭》的一角,也能窥见到它那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和认识意义。昆剧在历史上曾经是曲高和寡的所谓“雅部”。可是如今时代不同了,人民大众有了高层次的艺术欣赏要求,过去的雅俗分野,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新的历史条件,使我们有可能将精美的昆剧艺术,奉献给广大的观众。这是一个进步。从戏曲舞台走向银幕,这又是一个进步,不但能扩大它的观众面和影响,还可以把一些优秀演员的表演艺术,借助现代化的音像技术记录下来,传诸后世。南京电影制片厂有鉴于此,不从单纯的营业观点着眼,不计票房价值,苦心孤诣地决定摄制这部影片,他们的胆识气魄,确实难能可贵。
中国的民族戏曲有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无怪乎当张继青在欧洲和日本演出时,观众为之倾倒。我们以为,英国的莎士比亚固然了不起,可是我国的汤显祖也可以与之媲美。我们欣赏《罗米欧和柔丽叶》,同时也欣赏《牡丹亭》,因为它们都是世界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精神财富。这两位东西方的戏剧巨人曾经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死于同年,而今年正是他们逝世的三百七十周年。仲夏时我们曾举办了莎士比亚戏剧节,有幸欣赏了他的好几出名剧。现在我们又纪念汤显祖,那就让我们通过电影《牡丹亭》,来认识我国历史上的这位戏剧巨匠吧!
据了解,一些观众在看了几次昆剧演出之后,就开始喜爱这个古老而优美的剧种了。有的青年学生还说:不是我们不爱看昆剧,而是由于我们不了解它,更没有机会接触它。这是症结所在。因此欲图昆剧振兴,必须从争取观众着手,而观众面的扩大,又须开辟各种途径,创造各种条件,使广大群众多多接触它,并进一步了解它。这样,古老的戏曲也将有助于今日电影的发展。但愿银屏之上绽开出更多象《牡丹亭》这般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戏曲艺术之花来。

何时安渡“妒妇津”?

第8版()
专栏:

何时安渡“妒妇津”?
崔永生
妒嫉,是眼下一大公害。勤劳致富,生活比别人好;勤奋,才气、成就、名望比别人大;美人痣长得是地方,比别人美;会买衣服,穿戴得体;甚至谁会找对象,等等,都会使一些人妒火中生,锻造出许多流言来。特别是工作搞得好,改革有成绩者,有的难免上诽下谤。而最可怕、为害最大的,是上诽。他们利用权力,借流言和匿名信,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平庸者纳福,才大者招灾,谁也不能当出头椽子。
人才辈出,尚贤使能,历来是百业兴旺,国家隆盛,领导有方的反映。我国古代,称颂帝王的业绩,往往归功其用人,谓之“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后来,从所用之人的精庸,反推用人者的明暗,叫做“观其下之明明,知其上之赫赫”。按此道理,倘使被妒者的领导,心胸宽一点,器量大一点,且不说改革者有利于国计民生,自私一点说,对他们也是大有好处的。起码一可以说明有用人之明;二可以说明领导有方。这两项足以使他们脸上流光溢彩,博得“赫赫”声名的,何必“嫉善如仇”,非使其遭灾不可?
据说,心理学中有一个分支,叫作“变态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变态和接近变态的心理现象的。我不知道,诽谤人才的上司心理状态如何,但我想,多少和“私”字膨胀有关。在他们看来,无工作搞得好、改革有成绩者之长,不显出自己之短,可以端着“铁饭碗”,坐着“铁交椅”,优哉游哉地混下去;能人一出,改革不断,不但打扰了自己平静的生活,而且有心可感而口难言的莫名威胁。于是乎,妒嫉别人的才能贡献,恐惧上级提拔能人,打断了自己升官梦的心情,就戚然而生了。这即使不是全部症结所在,至少恐怕也是一部分人的思维逻辑。
这是否可以名之为“妒忌恐惧症?”它虽系笔者杜撰,但亦非毫无根据。《酉阳杂俎》中有这样的记载:晋代刘伯玉的妻子段氏,是个妒妇,因丈夫称赞《洛神赋》中写的洛神很美,她马上就说:“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说罢投水而死,人们称其投水处为“妒妇津”。以后,凡女子渡此津时,竟不敢盛妆,怕妒妇的鬼魂兴风作浪,把自己拖到水里淹死。这不就是“妒忌恐惧症”及其使人悚然的注脚么?
妒贤嫉能者,是否知道“妒妇津”一说,笔者不得而知,但他们与那位妒妇比起来,除所患症状相似外,既有不如的地方,又有过之之处。说不如,是妒妇终究还敢于投水一死,以实践自己的诺言;而他们,连“投”入改革中去尝试一下的诺言也不敢许下,更不用说比别人有更大的贡献了。说过之,一是妒妇津虽然可畏,但她终究是无权无势的鬼,而他们,却是现实中手握权力的人物,嫉起来可就厉害了!
我们的祖先,生命财产无保障,往往自慰于迷信,借“桃弧棘矢”来消灾除祟。如今,要消除妒嫉带来的灾祟,恐怕要靠党纪国法了。但现在的问题是,制裁出于妒嫉而诬告、诽谤的国法已制出,而“妒妇津”仍风浪不止。如此下去,我们的人才,何时才能“盛妆”而安渡“妒妇津”呢?

巡逻路(外一章)

第8版()
专栏:

巡逻路(外一章)
谢先云
那岩边小黄花的微笑,我无心观赏;那松枝上鸟儿的歌唱,我无心聆听。我天天走着这条盘亘崇山峻岭的山路,已经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
我紧了紧肩上的枪,警觉地向前走着。
朝阳扯着我长长的影子,山谷浮满乳白色的薄雾。谷底银色的溪涧,隐约地左右晃动,水声微微震着我的耳鼓。
绝壁上的山路钢丝一般。山风一吹,我仿佛高悬在动荡的世界之上。
小时候,我走的是平坝上的土路,在城里上学,走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却从来没走过这样的山路。
此时,我突然想起第一次走这条路时,颤抖的腿不知怎么迈步。班长微笑着,却不肯伸过手来扶着我前进。只说:“你向前看,向前看就不怕了……”
从班长的微笑中,我感到一股力量。
小黄花哟,你还听得见我心跳的声音吗?鸟儿哟,你还看得见我脸上的火烧云吗?
“胆怯”这个词早从我心灵里消失了。我深深爱上了这条山间小路,在小黄花和鸟儿的眼里看见的我,已是另外一个战士了。
我紧了紧肩上的枪,又警觉地继续向前走去。
笛声
什么地方传来的笛声?多么悠扬,多么动听!
听得出,这是一支情歌,每个音符都充满了吹奏者真挚而欢乐的情感。
远山,渐渐暗黑;星星,一个接一个跳上天幕。吹吧,笛的主人,在一片静默的星空下,你不会受到任何惊扰的!
我站在哨卡,睁着警醒的眼睛,任凭夜风撩绕我的橄榄绿。让我把悠扬而动听的笛声护卫在恬静的夜色里,汩汩地从我心上流过。
星空没有云朵飘来。除了笛声,天地间似乎只默默地站着我一个人。
我不知笛声从何处传来,更不能快乐地坐在芭蕉下或小溪畔吹曲子。但是,这悠扬而动听的笛声,却使我感到亲切和欢欣,我心头的寂寞被笛声驱散了。

北方十四行诗(二首)

第8版()
专栏:

北方十四行诗(二首)
曾凡华
塑像之声
——题黑河边防战士塑像脚下这垂拂草茵的膏腴把我高高地高高地托起举向空中,竖起擎天的威仪把当代戍边者的形象交给北国的风雪打分、评比我明白,军人的价值就在于此在白山黑水间颠踬在边关冻土里伫立不在于公共汽车上神经质地弹
起让座也不在于花前月下守护卿卿我
我的情侣而在于刺刀见红在于肝脑涂地啊,还是把我放倒吧躺在泥土里更能赢得人们的敬
意……
方尖碑
——题虎头苏军女烈士墓不会忘了你你这俄罗斯女兵尽管你亭亭玉立的倩影早已化作花岗岩的石身尽管边境两侧这些年多风多雨对你的爱依然那样淳厚、诚
挚当年,你用青春热血染红了异国这片苦难的土地最后连骨殖也留下了留下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回忆墓碑前四季不衰的花事昭示了一个民族的情义啊,是谁还记挂着你生前的嗜
好采来许多草莓将你奠祭……

高晓声的“比较学”

第8版()
专栏:文坛风景线

高晓声的“比较学”
龚永泉
高晓声重新开始写小说已年届五十,他立下夙愿:写上十年,一年一本。果然,七年写了七本小说集。但今年愣是未在文学期刊上见他露面,我有点纳闷。好不容易找到高晓声,才知原来他正在经营一部长篇,二十五万字,年底脱稿。
高晓声是以反映当前农村变革见长的,而手上的这部长篇写的却是“大跃进”的事。他说,对眼下农村的深入变革,他需要好好看看、想想。再说,回顾过去决不是回避当前,而是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当前,并预见将来。这也是一种纵的“比较”。
对于那种写农村题材就无须熟悉城市的主张,高晓声是不以为然的。他说,把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相比较,就会发现许多过去没有注意的题材。当时如果没有一年多的城市生活基础,《陈奂生上城》是写不出来的。这篇获奖小说的最初萌动,就是由于他自己住了每天房费五至六元的招待所,触发了一个念头:农民绝对住不起,如果一个农民进了这样的招待所又将如何?让一个农民来表演一番,一定很有意思。为了使陈奂生住招待所合乎情理,他设计了进城做生意、买帽子、车站发病、巧遇县委书记等情节。
“比较很重要。比如,过去我没有跑出过苏南,人家说苏南怎么怎么好,我就看不出。我只有跑到外面去,去看看西北,看看西南,看看东北,这样一比较,我才晓得苏南的风景是怎么回事。以后,在写东西时,就有苏南味了。”
当我说到农村出现小富即安的情形时,高晓声说,有这种倾向,但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农村太大了,可以说有成百上千个样子。他跑了浙江温州、江西吉安等地,对不同地区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富裕的地方反而不存在这个问题,倒是那些原来缺吃少穿的地区,现在肚儿一圆就心满意足不想再动弹了。高晓声还说到他家乡的一种现象,在极左时期割别人“尾巴”割得最凶的,现在倒先富起来了。他很感兴趣,正在跟踪观察着、思索着。
前几年对农村历史性的变革有一种评价:农村第二次包围城市。现在情况起了变化,城市在开“城门”,农村在开“寨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进程,高晓声已与南京市委书记程维高约定,一俟长篇脱手,就跟上他跑两个月工厂。在文学的道路上,他不改初衷,依然是一个执拗的“探求者”:“操千曲而后晓声”。

青山绿水中(图片)

第8版()
专栏:

青山绿水中〔版画〕     兰玉田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