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6-11-13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对匿名信要一分为二

第8版()
专栏:

对匿名信要一分为二
李庚辰
自从有人谈了对匿名信的否定意见,报刊上便接连发表反对匿名信的言论,有的主张把它当作废纸销毁,有的主张“付之一炬”。仿佛匿名信真成了当今社会一大“公害”。
我对匿名信毫无偏爱,今生今世,鄙人还从未写过一个字的匿名信,我是主张,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有话直说,敢作敢当的。但也不赞成对匿名信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匿名信的特点与问题,无非就是“匿名”。如果这匿名信,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它又“害”了谁呢?人们又何必对它大加挞伐呢?问题似乎不在于署名或匿名,而在那信的内容可是事实。有的同志认为“今天普遍大量存在的问题,不是好人匿名实告坏人,而是坏人匿名诬告好人。”这话的根据似乎不足。信访的同志调查得来的材料却说明匿名信“反映了不少确实存在的问题”,“匿名信和署名信反映问题的可靠性基本相同,属于属实、基本属实、部分属实的情况在70%以上,不实的是少数,真正属于诬告的是极少数。”某市“今年上半年查处的四十个大案要案中,有十八个是由匿名信提供的线索,经查均属实。”因而,“匿名信的作用不可忽视。”(以上材料见《人民日报》1986年9月15日《对匿名信要审慎分析区别对待》)看来,对匿名信不能一概肯定,但也决不可简单地一概否定。稳妥可靠的办法恐怕是需从性质上、内容上加以分析:问题属实或基本属实的应当肯定;问题有较大出入,甚至张冠李戴的,一方面要予以澄清,另一方面也要看看反映者、揭发者本意,是属于其所处地位、环境的限制,造成错误呢,抑或是有个人情绪和动机上的毛病。对后者要批评教育。至于纯属起意不良、心术不正、诬告别人的,则不论是署名信、匿名信、公开发言、报刊文章,都要予以追究,触犯刑律的,需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既不能把匿名信等同于诬告信,也不能认为凡署了名的就一定正确,这里的关键应该是、也只能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说话要注意法律根据,更要着眼于尊重和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勿庸讳言,人民群众向上级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不少地方是很不畅通而且担着风险的,如果再把这么一点可怜的反映问题的途径视为大逆不道而来个“付之一炬”,痛快倒是极痛快,也会有人鼓掌欢迎,却冷了无权无势又无告的“小民”的心,于此,谁个痛,谁个快,是不能不想一想的。
令人深思的是,在指责匿名信时,为什么不下功夫探究一下产生匿名信的原因以及减少或消除匿名信的途径?为什么向报社大量投并不匿名的信?如果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批评领导人的民主权利能够认真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支持,如果批评、揭发人的不致遭受打击报复,他为什么一定要诚惶诚恐地把自己的大名“匿”了起来!匿名已属可哀,继而还要对其口诛笔伐,更加使人感到多一层悲哀!
“八分钱,忙半年”。主张销毁匿名信的同志这样说。然而,是谁让你“忙”的呀?难道那仅仅是匿名信的神通?还不是你自己让你自己“忙”的么?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平时严重官僚主义,两眼一抹黑,难以根据自己平时所了解的情况对匿名信作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只好听风就是雨,让匿名信牵住鼻子,盲目地瞎“忙”起来;二是由匿名信发现了问题的线索,通过“忙”而发现和弄清了问题,这样的“忙”,值得。把领导人的官僚主义、思想认识水平和决策能力低下所造成的问题,归咎于匿名信,是不公正、不全面的。如果“付之一炬”,那么,产生匿名信的根源就丝毫没有触动,一些干部违法乱纪的情况却更难反映了,违法乱纪、心中有鬼的人也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了,这对四化事业,利耶?弊耶?
最近江西省委支持干部群众揭发违法乱纪的作法,就很好。一旦核实,坚决处理。人们一看言路大开,匿名信自然会越来越少。我认为决不能把检举信交被检举人处理,这条用多少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沉痛教训,一定要牢牢记取。
我主张光明正大地向上级反映问题,不必隐匿姓名;但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也应采取严肃负责的审慎态度,不可将匿名信一概否定,更不可“付之一炬”!

历史有着自己的记忆——纪念红军长征五十周年

第8版()
专栏:

历史有着自己的记忆
——纪念红军长征五十周年
童嘉通
铁索桥
没有来得及参加昨天的那场血与火的激战,久违了!索桥,恕我今天才迟迟地叩问你。
叩问你昨天的风吗?叩问你昨天的雨吗?
不必了!想你也没那份兴致再谈。今日索桥已铺好全新的桥板,悠悠盈盈,恰似一架长长的空中摇篮。
但,过桥的人们都十分清楚:索桥虽已安全,身边仍有波谷浪山!他们一步步踩着你过河,也踩出一个个鲜明的启示:没有铁索的一节节紧扣,何能跨越天堑、抵达彼岸?!
呵,铁索桥,该叫你什么桥呢?
古栈道
云里雾里飘摇着的那根环山而去的绳索就是你吗?哦!古栈道。
专和巉崖结伴,爱在绝壁闪现,乐与深谷嬉戏。你庄严地告诉人们:没有崎岖坎坷就没有你,没有崇山峻岭就没有你。生命的价值,莫过于走不平的路!
是的,你用生命系住艰险,你把青春化作人们的一段坦途……
贴耳道上,隐隐听到四十年前的脚步声,依稀望见一行翠绿,贴着你流向远方……
呵,你安于寂寞,从不和长安街、南京路争雄。象根绳索,就作根绳索吧,装订历史的风风雨雨……
红军坟
沿着一条细长细长的笔直的小路走去。路的末端连着一个小小的碧绿的山丘,那里开着各种各样的花,长着各种各样的草。
若不是一块块斑驳的墓碑的叙述,谁又知晓这里安放着战士的爱的魂灵呢?
不知出于对先辈的崇敬,还是出于对几十年风雨后的不解,眼前的景色突然幻映成另一种意象迭入我的心中:那细长细长的笔直的小路,不正是天平的杠杆么?天平的一端,已经放置好了一颗颗人生的砝码;而天平的另一端则空着,为的是让后人去秤一秤自己。

骏马从天山脚下驰来——看《马泉艺中国画展》

第8版()
专栏:

骏马从天山脚下驰来
——看《马泉艺中国画展》
汪泾洋
马泉艺这位来自天山脚下的四十二岁的回族画家,从小爱画入迷,高中二年级他便中途辍学专事学画了。他多次深入天山牧区写生,画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大革命”打破了他报考美术学院的幻想,他当了一名电业工人。他业余学画不止,1984年以来,他先后在乌鲁木齐、西安、兰州、香港和土耳其举办个人画展,成为新疆丝路画院的画家,并担任了新疆和兰州军区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的顾问。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们逐渐发现了他作品中的美。
马泉艺的画,品种较多,有人物,有山水,有鸟兽……。特别是他画的马却别有气韵。有一幅画,画面上疾风千里,草糜沙飞,一匹骏马顶风而行,银蹄之间似蕴有千钧之力,给人一种顽强不屈,奋斗不息的人生道路的思考,给人一种沧茫人世应好自为之的哲理的启迪。还有一幅《百骏图》,长十二米,画面上展示了一百四十六匹神态各异、奔腾飞跃的骏马和四十六个神彩飞扬,栩栩如生的哈萨克族男女青年。站在这幅画前,你会感觉到一股生活的热浪,一股醉人的气息扑面而来。那鼓点般的马蹄,那闪电般的飞奔,那欢声雷动的呐喊,那矫健英俊的骑手,那拚力争夺的叼羊,那男女青年忘情的调笑,正在你的面前沸腾、喧嚣,使你目不暇给;忽然间,这一切又在一幅巨大的底片上定格、曝光,成为一尊尊活的雕塑,任人们自由欣赏……
看了马泉艺中国画展,我感到中国画的艺术生命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闲话赵志刚与《何文秀》

第8版()
专栏:

闲话赵志刚与《何文秀》
王小鹰
年轻的越剧尹派男小生赵志刚曾经以他的一出《何文秀》风靡了上海观众,倾倒了香港诸界,如今他带着他的《何文秀》越长江而涉黄河,进京献演了。
《何文秀》剧情跌宕起伏、曲折有致,时悲时喜、时缓时紧,加之尹派的唱腔似软语切切,细雨润物;做工又牵情动怀,出神入化,总让你看了梦魂牵绕,难以忘却。
说到赵志刚,倒象与《何文秀》三生有缘。1981年国庆节,上海电视台举办“越剧中青年演员流派演唱会”,那时赵志刚还是个鲜为人知的越剧新秀,他唱了一曲《何文秀》中的“桑园访妻”,顿时掌声四起,如同一阵春雨,嫩笋破土而出了。1982年,年方二十的赵志刚首次排演全部《何文秀》,竟一连演了三年一百多场。有的老观众连看三、四遍,每每泪湿衣衫。
如今时风讲究竞争了,故而研究“成功”之道便也沸扬起来。有人说,成功之理在于天赋、机遇、勤奋、创新。
说到天赋,赵志刚的天赋究竟高不高呢?长相并不挺拔潇洒而英气夺人,瘦瘦小小,一副腼腆的学生样,总不惹人注意。故而赵志刚初学戏时还坐过“冷板凳”,C组演员,少有上场机会。不过赵志刚有句名言,叫做:“冷板凳是可以摔掉的”。坐冷板凳的时候,心不灰气不馁,看人家一招一式地动作,听人家一腔一调地念唱,回去自己暗暗地练。终有一次,A组演员病倒,赵志刚从容不迫顶上台,让人折服。
当然赵志刚有赵志刚的天赋,他嗓音清亮而甜糯,学唱尹派恰到好处。尹桂芳老师的鼻音很重,听来象加了一把大提琴的低音“贝司”,十分熨贴。然而学得不好,就象重伤风含混不清了。赵志刚的鼻音较尹老师轻些,悠悠洒洒,余韵无限,常常他一句略带鼻音的拖腔,能一触即发地引爆一片掌声。尹派唱腔声音微带沙哑,那股绕绕惹惹的糯劲儿便寓在这沙哑之中了。然则稍一过分,又会使人听不清咬字吐音。赵志刚却沙归沙,哑归哑,咬字粒粒清爽,四声阴阳分明,吐字颗颗圆滑稳溜,一字一句妥妥贴贴地清新入耳。你道赵志刚这番唱功如何得来?一台小小的录音机从不离身,吃饭、洗衣、睡觉……耳塞时时塞在耳洞里,直听得这架录音机报废。尹派唱腔大多在中音区,很少高腔与低腔,初学者以为容易。反之,正因为其调音域不广,看似变化不大,却要唱出变化,就越发地难了。变化从哪里来?在于变节奏,节奏如何变?在于把握人物感情的发展脉络、情绪的低落高涨。赵志刚妙就妙在他自己练得艰苦,却让观众听得轻松。
赵志刚有赵志刚的灵慧之处,初学时,范、徐、陆各派皆习之,以后他分析自己嗓音最易唱尹派,就一头扎入尹派里,咬定青山不放松了,这就叫做心专意诚志坚。
赵志刚幸运的是:有尹桂芳这么一位慈母般的严师。排《何文秀》,尹桂芳老师拖着半身不遂的身子天天赶到排练场来指点。对于戏,尹老师要求极严,但从不苟求。临到彩排还改戏,不怕年轻轻的学生急得淌眼泪。《何文秀》中“算命”那段脍炙人口的唱段,尹老师却不满意了,认为太象评弹,要改,改得既得之于评弹又让人听不出“娘家”。赵志刚担忧了,怕改得不好,人说不是尹派。尹老师却说:“不要只看象不象尹派,要看象不象何文秀。”这才真是尹派的真髓呢!
赵志刚的《何文秀》,可以说是满台光辉了。初上场时一介书生的春风得意、潇洒倜傥;被害入狱时那一腔郁愤、满腹冤屈;乔装私访时的机智干练、温柔纤绻,尽在他那一甩袖、一抬步、一眼神、一拖腔……中演现出来了。
《何文秀》是赵志刚的成名戏、看家戏,不过他却说:这个角色是学尹老师的。他希望有自己创造的角色。他盼望能排一出八十年代新编尹派戏,成为自己再创造的保留剧目。

老山,祖国的选手

第8版()
专栏:

老山,祖国的选手
汪可很亮很亮老山的眼流出自信流出男儿的勇敢很壮很壮老山铁骨挡住硝烟挡住恶魔的子弹老山是祖国挑出的选手在一块血火熔铸的赛场上与对手展开角逐较量意志较量魂胆较量尊严很沉着很沉着老山每一回合每一回合捧给祖国的笑脸逗乐孩子鲜红的崇敬燃亮姑娘热辣的目光醉溢老人自豪的指尖和平为老山加油正义为老山呐喊老山搏了很久老山很苦很累老山充满信心通讯社昼夜向全球转播比赛实况各大报也将最显著的位置套上花边留给了老山

沧海扬波图(图片)

第8版()
专栏:

沧海扬波图 〔中国画〕 董欣宾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