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5-09-21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倔老师带出俏学生——看河南戏校曲艺班毕业汇报演出

第8版()
专栏:

倔老师带出俏学生
——看河南戏校曲艺班毕业汇报演出
蓝翎
曲艺中的河南坠子,正如戏曲中的豫剧一样,是河南的“土特产”。二十年代后期,出了一位天才的女演员乔清秀,与同时的程玉兰、董桂枝形成鼎足而立的三大派,把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正象三十年代初出现了陈素真、常香玉,把豫剧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样,此后声名大振,远及四方。解放以后,河南坠子经过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面目为之一新。但是,在它的故乡,仅就出人才、出优秀人才这一点看,远不如豫剧之成绩突出。这种后继乏人的现象,在六十年代初已露端倪,不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
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向人谈起当地的戏曲名演员来,简直了如指掌,而对于当地的曲艺演员,恐怕就难说出个“子午卯酉”。当然,有时也注意到曲艺,如遇上什么抗旱啦、排涝啦、计划生育啦、慰问演出啦,于是就发出号召:曲艺队伍是“轻骑兵”,行动快速简便,要走在上山下乡的前边。得,多光荣啊!岂不知“轻骑兵”并非黎山老母的纸人纸马,用得着时,念个咒就能活起来杀上前去。“轻骑兵”也要平时养得“人欢马叫”,否则,会变得人老马衰。重戏曲,轻曲艺,是河南坠子在老家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明显的例子是戏曲学校办了好多年,成绩卓著,而曲艺则一片空白。其结果是青黄不接,火燎眉毛!
人轻之,我重之,不畏物议,锲而不舍,甘为艺术殉道,定要干出点名堂。著名河南坠子演员赵铮,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痴迷者。解放初,赵铮任河南一所艺术学校的教师,继而下海,驰骋曲坛。壮年气盛,倔而有棱,因而运交“华盖”,用句河南方言说:青石板上倒牛油——给“冷清”住了。但她仍心不死,置个人荣辱于度外,从六十年代初,集中精力搞现代曲目的创作和演出,决心把著名小说《红岩》改成大书。她先以《双枪老太婆》作为试验,初次在郑州老坟岗的一个小曲艺厅演出时,刚开场,她几句表白未完,掌声哗哗而起。没有多高文化的听众,并不嫌赵铮“黑”!但文艺圈内的反应冰冷。谁愿意为入“另册”的演员说句公道话啊!赵铮心未灰,默默地继续倔下去。然而,壮志未酬,文祸来临,她只得丢下简板,拿起扫帚,沿着马路秋风扫黄叶。可她扫得也倔,头不低,腰不弯,唰唰唰,扫出满腔的悲愤。
一晃二十多年,赵铮摆脱了厄运。她并没有急于再活跃于舞台上,而是联合几位志同道合者,白手起家,办起曲艺班来,招收了近四十名学员。四易寒暑,千辛万苦,竟然把这批不懂事的娃们妮们培养成新型的曲艺演员,同戏曲毕业班的同学一起进京汇报演出。
9月10日,是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可这一天,赵铮偏偏特别忙,准备内部招待演出。秋凉了,赵铮却汗流满面。是激动?是高兴?还是担心?可能都有点。当我看完演出,只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倔老师带出了一批俏学生!
这批俏学生“俏”在什么地方?俏在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比起过去单抱一门的路数宽阔多了。他们既能唱河南坠子,又会唱大调曲子;既能表演,又会伴奏;既有文化,又会搞创作。这种多方面的成绩,正是老师们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所结出的果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唱《偷石榴》、《黛玉悲秋》(坠子)的张平,唱《打渔杀家》(大调曲)的王小岳,唱《玉堂春》(坠子)的朱迎春,唱《双枪老太婆》的卢臻。很难说张平学的是哪一派,但台风正,一张口就让人感到是地地道道的河南坠子味,而不是有调无味的“坠子歌”。王小岳无论唱坠子或大调曲,嗓音好,清脆响亮,不尖不飘,表情满脸的乡亲气。朱迎春的唱如泣如诉,卢臻的表白台上生风,各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赵铮当年的艺术风范。再看那个拉坠琴的党志刚,绿叶扶红花,一台曲,几位同学陪到底,汗流得比别人多,一丝不苟,多够意思。
赵铮,赵铮,铮铮风骨,年近花甲,终于争出桃李门墙。如今发更白而闪亮,脸更黑而增光,以简板代双枪,“老太婆”可真正倔到了家。(附图片)
张平演唱《偷石榴》
彭高瑞摄

多制作些优秀歌曲录音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多制作些优秀歌曲录音
思音
最近,在福建等地出差的路上,不论是乘火车,还是坐长途汽车,听到播放的音乐,大多是一个味的“时代曲”;歌词内容也不外乎是男女悲欢,很难听到我国的民族民间歌曲,或是新创作的优秀歌曲。同时,不只外地,连北京也很少能见到这些优秀歌曲的盒式带。这些见闻,使人深感录音出版事业跟不上群众的多种审美需要。
就在这种遗憾之时,中国北光声像艺术公司出版了《献给祖国的歌》盒式音乐磁带。其中不仅有歌颂伟大祖国的《献给祖国的歌》、《我和新中国同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草原夜色美》、《岷江行》,也有抒情歌曲《边寨琴声》、《相思与合欢》等。歌词内容好,曲调也优美动听。广大听众所喜爱的吴雁泽、德德玛、关牧村等著名歌唱家的演唱,更使它们生色不少。
北光声像艺术公司推荐这些新创作的歌曲给音乐爱好者,以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爱,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相比之下,不知那些以媚俗为手段而掏群众腰包的劣歌推销者,将作何感想?是否会感到一点不安,并反躬自责?我诚恳地希望有更多的录音出版制作部门群策群力,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歌曲盒式带,以满足广大群众对音乐的多种需要。

轻歌曼舞 兴味盎然——戏曲片《芙蓉花仙》观后

第8版()
专栏:

轻歌曼舞 兴味盎然
——戏曲片《芙蓉花仙》观后
张真
《芙蓉花仙》是近年一出很受群众欢迎的神话戏,自从四川新都县剧团把它改编上演以来,已突破了一千场。这在“戏曲危机”声中简直是个奇迹!
戏是根据川剧传统剧目《花仙剑》改编的,写的是芙蓉花仙子因为顶撞了王母娘娘,被贬下凡,与书生陈秋林恋爱的故事。在这个传统情节的基础上,剧组在舞台艺术上大大加工,设计了仙女们鲜艳的服装,重排了载歌载舞的优美场面,保留着浓郁的抒情气氛,并加以川剧擅长的那些特殊演技:包括芭蕉精的当场变脸;空手从空中摘下花儿来;书生手里的蜡烛被吹灭后转眼又复燃等巧技,赢得了群众的喜爱。
当然,观众也喜欢那倔强的芙蓉仙子,在王母庭前慷慨陈词,反驳王母对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指斥,揭发天庭一件件思凡的故事,问得王母哑然。观众也会欣赏芙蓉隐身为书生研墨,代他打水的情趣,以及众花仙与芭蕉精等英勇搏斗的激烈场面。这些融在一起,使这个戏显得丰富多彩。
现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把它拍成一部戏曲艺术片(石岚导演),使更广大的观众来领略这一神话剧的艺术美感,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
影片拍得色彩鲜明,“轻歌曼舞”,保留着原剧的川味,并且在原剧的技巧之外,又加上了一些电影的特技。如嫦娥为王母娘娘庆寿时,那个小小白兔翻筋斗的表演;如南极仙翁掌中人参,忽然立起来化作一个穿红兜兜的胖娃娃,还朝观众来一个“金鸡独立”,使观众兴味盎然;又在书生寻访被囚的芙蓉花仙时,加一朵黄菊花在前冉冉飞行,为他引路。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戏中的神话气氛,在戏曲变电影的过程中,的确是加了工,增了彩。
我想,戏曲片的编导正应该是这样熟悉并尊重戏曲的特殊规律和艺术风格,使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削弱。这部影片只是对原剧的唱段和念白作了一些删减,这对电影观众来说,恰恰是正中下怀。
戏曲片怎样拍,是很有一套学问的。新影厂最近几年拍戏曲片,包括《杨三姐告状》、《清宫怨》等,都颇受观众的喜爱,它们的好经验应该加以总结。戏曲的民族形式与科学的影像技术相结合,戏曲片这一品种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希望电影厂能拍摄更多更好的戏曲片,以满足群众对戏曲的爱好。(附图片)
芙蓉花仙到蓬莱仙岛采花。

有这样一个农民——记民间文学工作者林宏

第8版()
专栏:

有这样一个农民
——记民间文学工作者林宏
马捷
近几年来,民间文学界里出现了不少新鲜事。湖北大冶县的农民胡汉华,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设立了民间文学作品“春笋奖”。陕西临潼农民林宏,撰写论文参加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民间传说学术讨论会。
林宏同志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近五十岁的年纪,操着一口陕西土话。一谈到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采录工作,他的话就收不住了。
林宏从小就很喜欢听老辈人讲故事,常常缠着大爷、大娘,一听就是大半天。他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同他一起看庄稼的是几位老大爷,他们给他讲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传说和歌谣,这使林宏第一次感到,原来在我国的劳动人民中间,还保留着如此丰富的口头文学!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民间文学。
粉碎“四人帮”之后,全国各地恢复了民间文艺的研究机构,各种民间文学报刊也陆续复刊或创刊。这给林宏很大的鼓舞,他决心继续采风,抢救和挖掘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和传说,并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代。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搜集民间文学,不论村边院落、田间地头,甚至饲养房里、赶集路上,只要有人讲,他就听,就记。时间长了,乡亲们知道他是个“古经迷”,都喜欢给他讲故事,发现哪里有故事,也常给他通消息、报信。
他家的生活不很富裕,三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岁。五口人包了十二亩地,全靠他一个人劳动。庄稼活既不能耽搁,搜集工作也不能放下。他常常是利用阴天下雨或农闲时节,背上“馍布袋”村村走、村村听。饿了啃几个冷馍,渴了喝几口凉水。有时到了一个村子,先拉开场子,用录音机放上几段秦腔,引来了观众,再耍上几手魔术,然后请老大爷、老大娘给他讲故事。赶上农活忙,他就到家里帮人家剥玉米,摘棉花。这样,那些大爷、大娘们就毫无保留地给他讲了。
对民间文学,林宏有个由不懂到理解又到较为精通的过程。开始,他听了故事回来就整理,故事不完整就编,搞出来的作品往往不伦不类,甚至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后来听得多了,书也读得多了,渐渐地摸索出一条规律,弄清了民间文学的群众性、口头性和变异性等等特点,搜集时便能找到“宝贝”,整理时也能保持它的乡土特色和内涵的美。几年来,他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达几十万字,在各级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近四十篇。正是由于不断地钻研、学习,他整理的作品能够得到社会上的承认,也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凭着优异的成绩,他在1984年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会员。林宏并没有停止前进,他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时代变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在变。我国的农民在丰衣足食之后,要求的是精神上的富有,是美的追求和享受。我想,这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献身于民间文学事业的原因之一吧。

《人·海·情》美术摄影作品展览

第8版()
专栏:

《人·海·情》美术摄影作品展览
反映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经济特区风貌的《人·海·情》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于9月5日起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行,共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及摄影作品二百余件。作品取材新、艺术语言新,反映了四化建设的新成就,以及这些城市的风光人物等。展览还将到上海和厦门展出。 (希诚)

电视剧《月牙儿》录制完成

第8版()
专栏:

电视剧《月牙儿》录制完成
短篇小说《月牙儿》是老舍先生三十年代的代表作之一,现已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上下集),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新城华立公司联合录制完成。
该剧描写了母女两代人受生活所迫,堕落为暗娼的悲惨遭遇。全剧以女儿回忆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展开,通过女儿的沉沦、毁灭,对旧社会作了有力的控诉。编剧王志安、张帆;导演李晓兰;作曲瞿希贤。主要演员赵静、孙才华、刘骏、唐国强、刘炳环。该剧特聘了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以及吴世良担任艺术顾问。
(房建魁 陈达平)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