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2-28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关于“《漫与》”

第5版()
专栏:

关于“《漫与》”
严秀
去年,《鲁迅全集》新版出版后,立刻就到处都买不到了,后承有关同志为我访得一部,来之不易,因此读时也就似乎比过去仔细一些。第四卷中,在目录和正文题目上,都遇到一篇叫作《漫与》的文章,内容是对国民党当时搞的所谓“民族主义文学”掷出的一支小小的投枪(因为鲁迅对此事另有皇皇巨文)。初初一看,对题目感到有点奇怪:这是什么意思?继而又觉得这两个字并非绝不可解,只是我自己不懂罢了,就查了多种辞书,果如预料,没有这个“辞”或成语。反复联系内容细看,对题目就起了怀疑,本想再查《辞通》、《连绵字典》、《佩文韵府》索引一类工具书,因为快下班了,只好到对门先去找几个同志请教再说。提出问题后,大家都觉得是个问题了,有同志说旧书中曾见过这两字连用,后进来的一个同志当即背诵出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的诗句,但都认为不能把这两字抽出单独使用。大家对此颇感兴趣,想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来,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即使有了出处,我同意不能抽出此二字独立使用的看法,而且,鲁迅也不会这样做,让读者猜不透,去‘以震其艰深’的。我的推测是:与字是从繁体興字误下来的。興同與字形极相似,不知何时何处先误興为與,然后又改與为与,于是就一直‘与’下来了,没有提出问题”。有同志又补充说,前一篇文章题作《偶成》,这篇叫《漫兴》,写作时间相隔几天,恐以兴字为妥。闲谈中又认为漫谈、漫语、漫话、漫题、漫忆、漫游、漫兴等均可独立使用,“漫与”则正如漫应、漫留等一样,不连系前后文,上下如不再增加其他字眼,是不能单独使用的。我说这是乾嘉遗法的初阶,不妨认真去求证一下。于是约定,几个人当晚即分工查证两个问题:一是最初发表时的情况及其以后的变化;二是“漫与”在古诗文中的用法,看能否单独使用。第二天一上班,两个问题都算查出了一点结果。
第一个问题,是倒着查上去的,从去年全集新版,上溯到1938年上海《鲁迅全集》,其间的五次全集本和《南腔北调集》单行本以及其他本子,无论目录与正文题目均为《漫與》(或《漫与》)。再上溯此书第一次的单行本,问题可就开始发生了,该书的初版是1934年3月上海“同文书店”印行的,(谢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图书资料室,慨然借出他们珍藏的第一版真本),在目录上作《漫與》,但在正文题目上则是大字号的“漫興”,错了一半。再溯上去,最早发表鲁迅此文的《申报月刊》(1933年10月号)在一期内同时刊登了鲁迅用“洛文”笔名写的《偶成》与《漫興》两篇杂文,后者,无论在目录和正文题目上均为“興”字,并无错误。此二文是鲁迅同时寄出的,1933年9月28日日记“夜寄申报月刊社稿二篇”。(新版全集第15卷101页)
估计鲁迅生前已经看到《南腔北调集》单行本上的目录上错興为與,但书已即成,他也无法了。再查鲁迅日记对此事有无反应,但没有查到,只在1934年5月19日日记上有赠郁达夫以《南腔北调集》的记载,20日有“得同文书店信并纸版一副”记载。看来,这是1938年在上海紧张危险的环境中突击编集《鲁迅全集》时,根据的是同文书店的初版,因没有时间仔细推敲,便将正文题目的“漫興”也统一于目录上的“漫與”了。以后相沿下来,未予深问,遂四十几年以来均未更正。
第二个问题,关于“漫与”的出处和用法,这本是题外的话,但查实清楚之后,对否定“漫与”之说有帮助,因此也略谈几句。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二册)《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时在成都,江指岷江,明徐霞客考察以前,均认为是长江正流)七律一诗的前四句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與,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在“今按”中说:“黄鹤本及赵次公注皆作‘漫與’……王介甫诗:‘粉墨空多真漫與。’苏子瞻诗:‘袖手焚笔砚,清篇真漫與。’皆可相证。诸家因前题《漫興》九首,遂并此亦作‘漫興’。……”仇引王安石、苏轼诗作旁证,认为杜甫诗在此处应作與,不作興。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三册)在此诗的“漫與”下注云:“诸本作興,鹤本、赵本作與。说者曲为辩证,然不必执。”浦的本意是赞成興的,但他采用的杜诗正文却用的是與,即所谓“然不必执”了。这两段引文都带点总结性,其余就不引用了。这里的“浑漫与”、“真漫与”,大约可作“往往随便写写”或“其实是随便写写”的解释,而且也不一定非作“写”解释不可,象苏轼那个“与”字,似更不必拘泥作“写”字解释。
杜甫一诗多年来被误與为興,而鲁迅一文又几十年来被误興为與,这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但是,鲁迅的文章是有原始根据的,改正起来似不存在“然不必执”的问题。
参加此事的议论和查证资料的有戴文葆、王以铸、姚洛、吴道弘、胡靖诸同志及本文执笔者,他们推我把此事的经过记述出来,供读者和专家参考,并请求指正。因为我是始作俑者,便只好照办如上。
1982年2月7日
附志:此文写成后,又查得《鲁迅著译系年目录》(上海鲁迅纪念馆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一书,在1933年的著译目录内,该书已把此文题目改作为《漫兴》了,不过没有作什么解释,看来是查过《申报月刊》的。因此,本文只能说是殊途同归,我们在后,为免掠美,特此补记。

李赤们的镜子

第5版()
专栏:大家谈

李赤们的镜子
栗正
柳宗元在《李赤传》中介绍了一个不知香臭的人。李赤,“江湖浪人也”,认为自己的诗可与李白相比,因此,以“赤”为名,与“白”对抗。此人被化装成美女的“厕鬼”所迷,在他眼里,厕所就同天帝居住的地方一样漂亮(以“溷为帝居清都”),一进去嗅到的尽是香喷喷的味道(“椒兰之气,油然而起”)。他多次投厕,要去享受美人、香室之乐,别人救了他,反怨救者使其受苦;由于看守人的疏忽,最后终于落厕而死。故事并不复杂,但把这个鬼迷心窍的李赤,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投”与“救”的反复描绘,写李赤嗜臭之深,淋漓尽致。传末柳宗元发了一段议论,他说:人们都知道李赤的行为可笑,但到自己决定“是非取与”的时候,能不象李赤那样的人,有多少呢?反过来把自己的德行整治得好些,“无以欲利好恶迁其神”,就很不错了,怎么还顾得上去笑话李赤呢?
柳宗元集中的传文,都是寓言式的,目的在于讽谕世事。顾炎武说它们是“游戏之作,比之稗官”;这一篇有个厕鬼在内,似乎就显得更加荒诞。苏东坡看到李赤的诗,说诗实在写得不好,还要自比李白,证明“其人心疾已久,非特厕鬼之罪也。”到得林纾,出于反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径说“叔文,厕鬼也,柳州,李赤也”,已经不属于正常的评论格调了。
《李赤传》,寄寓深意,文辞之生动,不在柳集其他传文之下。前人如何评论,可以不去详细推敲。用这面镜子照一照当今为“欲利好恶迁其神”爬臭坑的李赤们(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等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李赤们)的尊容,或者还有点好处?

他怎样导演《西安事变》——访著名电影导演成荫

第5版()
专栏:访问记

他怎样导演《西安事变》
——访著名电影导演成荫
最近,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已经揭晓,著名电影艺术家、故事片《西安事变》的导演成荫,荣获最佳导演奖。不久前,我们访问了他,请他谈谈如何导演这部片子的。
成荫同志突出地强调了影片《西安事变》对真实性的特殊要求。他说,这部电影表现的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的历史地位,使这部影片在真实性方面有更严格的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几个中心人物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等的形象是否真实可信,几乎成为成败的关键。挑选容貌上与张、杨、蒋相似的演员已非易事,而要他们在表演时做到真实生动地刻画出各个人物的性格来则更难。例如饰演张学良的演员金安哥,从外形上看很象张学良本人,可是开始拍戏后,他越想把当年“张少帅”的那股“帅”劲儿演得充分一些,越是“帅”不起来。导演成荫启发他:三十多岁的张学良,由于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而形成的“年轻气盛”的样子,主要地不表现在他的外在的大幅度形体动作,而表现在他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的特殊的想法和做法。例如,他说抄国民党省党部马上就抄,他想抓蒋介石就真敢去抓,他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竟不同任何人商量就匆匆而去……。他说干就干,坚决果断,但有时又失之鲁莽。表演的时候,必须从他当时很想有一番作为的思想和他在所处的规定情境中怎样处理问题出发,张的性格和“帅”劲才能自然地显示出来。又如影片里有一个镜头是杨虎城将军走进大厅后把披在身上的大衣让别人接过去的动作。演员辛静同志刚开始表演时一进大厅门就把大衣往后边一甩,做了个好象很“帅”的样子。可是成荫导演没同意这么表演。他说,这个动作看起来好象很漂亮,实际上在生活中并不这样做,倒是跟京戏里的“亮相”很相似。现在在影片中看到的是杨虎城进大厅以后,顺手把大衣递给别人,这样就比较自然,符合生活实际。
《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是由贵州话剧团的孙飞虎扮演的。拍片之前,导演成荫就提出对这个人物的处理,不能沿用过去一般习惯采用的漫画式手法。蒋介石的反动,在于他所作所为不合民心,逆历史潮流而动;在于他顽固推行“先安内而后攘外”等一系列反动政策。但他毕竟是搞政治的,他在国民党中还是一个领袖人物,并不是脓包和小丑。同时他确实又是一个外表强大、内心空虚的人,特别是在被张、杨抓起来后,在那种非常情况下,他就更是色厉内荏。他被抓以后,深感自己生死未卜,整天提心吊胆。一有动静,他就不禁一惊,要查看一下有没有异常情况。但他又极力做出一副镇定的样子。他见到张、杨的时候,还不忘摆出“领袖”的架子,生气地骂张学良“中了共产党的毒”。让他搬家的时候,他以为情况不妙,有点惊慌失措,一边说着“你要干什么,我不走”,一边蒙上被子赖在床上。成荫告诉演员:“这时候你心里就想着‘我不走,要死就死在这儿’就行了。”搬家以后,蒋介石感到不会有生命危险了,这时候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肚子很饿,现在又送来了他喜欢吃的西餐,成荫就让演员放开吃,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演员也认真地照着做了。开始,演员表演也有点“架子花”的味道,腰板老挺着,一开拍就“来神”,但是他适应力强,导演一指出,很快改正过来,出色地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
成荫1948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曾导演过《回到自己的队伍》、《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上海姑娘》、《万水千山》、《停战以后》、《女飞行员》、《拔哥的故事》等故事片。《南征北战》里的敌方张军长,《停战以后》里的反动小官僚班县长等形象,曾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西安事变》中塑造张、杨、蒋等几个人物形象的成功,更是集中地体现了成荫一贯要求演员深入到角色内心活动中去,表演必须从人物性格出发,从生活出发而得来的巨大收获。
本报记者 杨昌凤
(附图片)
导演成荫正在说戏。 柏雨果摄

诗词二首

第5版()
专栏:

诗词二首
张伯驹
鹧鸪天
余八五诞辰病居医院因而感赋,振庭老弟来院视疾,因倩代书。以将干支计知寅,回头应自省吾身。莫忘出处人民义,可背生教父母恩。儒释道,任天真,聪明正直即为神,长希住此升平世,物我同春共万旬。
病居医院 怀大千兄
张大千兄令孙晓鹰赴美来院视余疾并拍照因赋诗别后瞬过四十年,沧波急注换桑田。画图常看江山好,风物空见几月圆。一病方知思万事,余情未可了前缘。还期早醒阋墙梦,莫负人生大自然。

徐悲鸿书画陈列馆在故乡宜兴开馆

第5版()
专栏:

徐悲鸿书画陈列馆在故乡宜兴开馆
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书画陈列馆经过半年的筹建,于一九八二年春节在他的故乡江苏宜兴开馆。全馆分南北两室,陈列着徐先生的作品六十余幅(包括部分复制品)以及徐先生生前参加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照片。画家吴作人为陈列馆题写了匾额。左为陈列馆外景。
(储云文 孟椿摄)(附图片)

《丑小鸭》出版

第5版()
专栏:

《丑小鸭》出版
由《人才》杂志社主编的青年文学刊物《丑小鸭》最近已经创刊。它以培养青年文学人才为宗旨,反映青年生活,注意人才特点,注重处女之作。通过刊物培养新作者,为未来的“天鹅”们建立一块练翅的天地。
(小流)

从“画儿韩”说起——致邓友梅同志

第5版()
专栏:作家书简

从“画儿韩”说起
——致邓友梅同志
罗荪友梅同志:
读了你在今年第2期《小说选刊》上发表的《〈寻访“画儿韩”〉篇外缀语》,很有启发,因为我读过《寻访画儿韩》,我很喜欢这篇小说。你把画儿韩、甘子千、那五几个人物写活了,尤其是在公茂当赎画那一段,把旧社会勾心斗角的市侩心理描画得淋漓尽致,印象极深。小说的后半段没有前半段那么生动,看来总觉得有点“隔”,也许是“舍近求远”之故,如你文章所说的,写远比近容易一些,至少在思想上放松一些,余地要宽阔一些,写时不会有那么多的阻碍。后半段写的是当前的生活,如接触到了人才问题,下笔时就会考虑的多一些,难度也会大一些。许多现实问题摆在你面前,一时不好作答,有时只好采取回避的办法,虽然这是不可取的。
我同意你说的,从艺术结构上讲,应当写到甘子千决心去找画儿韩就结束,“既完整又利落”。一方面为甘子千的面子上抹一点光彩,又给读者留下一点回旋余地。
引起我写这封信的,是由于我想起过去曾经读过的一个短篇小说《项链》。两者确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文章都做在一个“假”字上。
《项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作品,写于1884年,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故事很简单,写一个爱好虚荣的小职员的妻子,为了参加部长家里的晚会,向一位夫人借来一串项链。这使她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到家里发现项链丢失了,只好举债赔偿,从而使她历尽了十年艰辛的生活,才算还清了这笔3.6万法郎的债务。十年折磨,使这位过了一夜豪华生活的妇女,老得使人认不得了。当她有一次在巴黎香榭里榭大街上散步时,遇到那位借给她项链的夫人,竟然认不出她是谁了。那位夫人听了她追述如何借债赔偿项链的经过时,夫人大吃一惊对她说:“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就值上500法郎!”
小说在这里结束了。
我想到这篇小说,因为两者确有相似之处。一张假画,使画儿韩的后半生遭到了颠沛流离的不幸际遇;一串假项链,几乎毁了一个妇女的一生。当然这两篇小说写于不同的时代,反映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社会,作者却从不同的角度讽刺和揭露了生活的阴暗角落。如果认真对两篇作品作一点比较研究,倒也是很有兴味的事。尽管比较文学在我们这里还不那么兴时,从许多文学现象中却可以找出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这封短信,就写到这里。顺祝笔健!
罗荪
写于2月11日

电视机前的“意外”

第5版()
专栏:

电视机前的“意外”
北京市卫生局急救站 李宗浩
电视机前有时发生患冠心病的观众意外地猝死。近些年来,国内外猝死的发生率都较高,据有些国家的统计,它约占全部死亡原因的四分之一。为什么有些冠心病人会发生猝死呢?据研究初步表明,在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的情况下,心肌电的不稳定性是致成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基础。所谓心室纤维性颤动,就是心肌失去正常的有节律的齐一收缩的能力。心肌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地蠕动着,是没有力量把血液从心室压到主动脉的,于是血液循环随告中断,生命岌岌可危。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来自脑高级中枢的这种情绪过于激动的刺激,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作用于心脏,对一个患有严重冠心病的人来说,不仅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也易导致心室纤颤而发生猝死。
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旦发现有人在电视机前突然晕倒,心跳停止,发生猝死,就要毫不犹豫地在其胸前区拳击3—4次,以达到“除颤”,这很有可能使猝死者的心脏复跳。如果拳击无效,就要改作心脏挤压,同时作口对口吹气。只要急救及时得当,复苏效果就很好。
有严重冠心病的人是可以观看体育比赛的,但在看到最紧张的时刻,应该暂时离开电视机,散散步,听听音乐;如果感到心前区发闷作痛,或心律失常,就要卧床休息,并酌用药物。

邠州古塔急需抢救

第5版()
专栏:

邠州古塔急需抢救
陕西省彬县(原称邠县)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这里有很多名贵的文物古迹,其中无论造型、风采都可与西安大、小雁塔媲美的“邠州古塔”,历来有口皆碑。州、县志说这塔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37年左右),并且是尉迟敬德监造。塔高约30多米,塔身七层,每层八棱八角八面,绕以假廊,各开四个拱形券门,错落而上。塔顶有一铁圈,圈以奔放的铁花瓣,是一个颇具装饰美的精致避雷装置。塔内原有木阶,可盘桓直上塔顶,惜已早毁。后来曾经修补,但也分别再毁于民国十八、九年的战乱和十年浩劫中的武斗。
现在,塔下是彬县群众体育场,没有任何栏护。附近生产队和群众,还在塔基周围开凿公共厕所,任凭粪尿泼溅,睹之令人叹惜!更严重的是古塔已经严重剥落,有些部分砖蚀塌陷,塔身也开始倾斜,如不立即抢救,势将毁于一旦!
故特一吁,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武扬)
(附图片)

欢乐的火把节(图片)

第5版()
专栏:

欢乐的火把节(白描)
姚治华

选购图书(图片)

第5版()
专栏:

选购图书 任锡海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