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2-15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加油”和“刮油”

第8版()
专栏:

“加油”和“刮油”
成志伟
读了通讯《刮油记》(《人民日报》1981年11月18日三版),对“大庆”420油轮盗卖国家原油、牟取暴利的犯罪行为,感到非常愤慨,继而又引起深思。
正当我国各族人民为祖国四化加油的时候,这些害人虫,竟在光天化日之下非法刮油,牟取暴利22万多元。这种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实属骇人听闻。
“加油”与“刮油”,虽只一字之差,但一正一反,泾渭分明,是非昭然,毋需多说。问题在于,如果不把刮油的漏洞堵住,尽管全国人民拚命地加油,也填不满这些刮油贼们无尽的欲壑。结果,国家的财富落入了少数人的腰包,实现四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辛勤加油的人们,只是加油还不够,还要经常警惕并起来制止这类刮油贼们的盗窃活动,堵住这个漏洞。对此只是埋怨或泄气是不解决问题的。你若以为拚命加了油,结果都被刮走了,白费力气,还不如不加的好,那就正好中了那帮刮油贼的下怀。
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协助党和政府,依照党纪国法正确处理这极少数的刮油贼,那就象清除几个害人的跳蚤一样,是并不很难做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帮干刮油营生的蛀虫们往往得到某些领导人的支持和庇护,从而增加了群众同他们作坚决斗争的困难。例如这桩盗油案,就牵涉到长航南京分局局长、副局长等领导干部。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就给下面的极少数居心不良的蛀虫们创造了可乘之机,人民的财富就会付诸东流。
严峻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党风问题实在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根本问题。党风不正,国风难正,民风也难正。每一个党的干部,不能不经常反躬自问:毛泽东同志生前反复告诫我们的这段话:“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是否记住了,实行了,实行得如何?党的干部,应该成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模范。已经做到的应该受到表扬和奖励;没有做到的,应该努力去做,至于反其道而行之,并屡教不改的,人民有权利要求党和政府给予必要的惩处,以挽救本人,并教育广大干部。
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愿望。尽快端正党风,实属当务之急。全党作风端正了,民心就齐,民风就正,民气就盛。人心齐,泰山移,四化的早日实现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哨所的梅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哨所的梅
铁道兵某部 李武兵
常听朋友们谈论雪里赏梅的雅趣,我久没有寻觅到这种机会,想不到这次到守备三连的哨所,第一回赏梅就饱了眼福。
那天早晨,天落着雪。悠悠的,一支歌从二号哨所飞来:“我爱红帽徽,枝上一朵梅,披风斗雪守哨卡,傲骨不可摧……”我寻声爬上山岗,突然觉得幽香袭人,不禁问道:“噢,这里有梅花?”一个小战士笑迎着我,说:“同志,你还不知道我们的小梅园?哦,你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可不,东北坡好一片惹人爱的梅园啊!走近梅园,只见雪花飞舞着,飘飘地落在梅枝上,听得见轻轻的“窸窸”声。《四时幽赏录》中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此刻,我倒觉得雪洒梅林,声韵悠然,这才真是“逸我清听”呢。
迎首的两株红梅,象举着两树火焰,艳得照眼了。看去粉嫩的花瓣儿,仿佛溢漫着缕缕温热之气,冷雪碰着它就融了,吻不着它的猩红。人人说春花可爱,这对雪开放的红梅不更令人喜欢么?
我正观赏得着迷,颈脖里感到飕飕地一冷,原来是梅枝上的积雪被风搅落了一团,弄我个猝不及防。小战士在背后扑哧儿笑了:“看你,赏花都忘神了吧?”接着,他又指我看前边的黄梅花。黄梅树最多,开成热闹的一片,颇有“梅园”的气概。我问小战士:“干嘛不多种些红梅,红梅不更好看吗?”他憨然地答道:“种花不单是为了好看,还得讲点实用价值,黄梅可以入药,配制混元丹,能医治好几种病,我们就种得多了。”小战士的话陡添了我观赏的兴致。让人奇怪的是,黄梅花不是朝天怒放,而是缀在枝下,任凭雪压风欺,它总笑迎着土地。我纳闷了,又问起小战士:“黄梅怎么不象红梅昂首怒放,而是向着地面呢?”他略微思忖了片刻,答道:“各有各的讲究。依我说,黄梅笑迎大地,是不忘养育自己的母亲。”他把“母亲”二字说得很重,使我对这位小战士顿生敬意。是啊,战士在辛勤地抚育着梅花,梅花不也在陶冶他们的情操吗!这些远离家乡,远离城市,长年镇守边疆的哨兵,不正是一朵朵黄梅花吗?乍看生活单调,没有绿叶,没有更多的色彩,似乎有点儿枯瘠,但心是热烈的,孤寂的冬天也能闹放出春花般的色彩!难怪有位诗人说“战士懂得战斗,也懂得生活”呢。他们对梅花充满的衷情,不正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战士的一个基因吗?

保障(图片)

第8版()
专栏:

保障〔油画〕
韩光灿

如何保持艺术青春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如何保持艺术青春
赵燕侠
问:最近,看了您主演的《玉堂春》,觉得您在艺术上不减当年,特别是嗓音好象比以前更加清脆、嘹亮了。请问您是如何保持艺术青春的。
答:我出身于梨园世家,旧社会戏班里的人都懂得,没有点绝招,就甭想在舞台上站住脚。我六岁上跟父亲练功,三伏天要练得穿上“胖袄”不出汗,三九天要练得在露天地里见了汗。从六岁到十五岁正式登台演出前,整天身穿一副破扎靠,脚登一双旧厚底,没明没夜的练,由于长年穿厚底练功,把四合院里满地整整齐齐的方砖磨得坑坑洼洼,房东女主人跟我开玩笑说,赵燕侠,以后等你成了名,你要赔我这一地方砖。我幼年练嗓子也是很刻苦的。每天对着坛子口喊嗓子,冬天冲着冻好的一盆冰喊,直到把冰喊溶化了为止。所以,到现在我的嗓音没有发生“塌中”的变化,而且还特别耐用,从不嘶哑,没闹过一次嗓子病。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持之以恒,“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个早”,要唱到老,练到老。
十年动乱,我被赶下了舞台,作为专政对象送到了干校,成了“只适于劳动改造,不适于练功、吊嗓的人”,这对于一个从小没离开过舞台的人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但我没有丧失信心,我对党、对社会主义充满了坚强的信念。我相信党绝不会毁灭京剧这个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老剧种,也不会抛弃一个无辜的普通演员。我没有中断对京剧艺术的探索,在被专政期间当泥瓦工时,除了自觉地加强体质和耐力的锻炼之外,还总是默默地在无人处练功、钻研。因此,在粉碎“四人帮”后,我重返舞台,还能演出唱、念、做、打十分繁重的全部《白蛇传》。
今年,我已经53岁了,仍然是天天坚持练功,喊嗓子,只要一天不练,到台上就会感到不得劲儿。所以,我认为,任何事情要取得一点成绩,都必须下苦功,而且要坚持不懈地下苦功。

诗人的争论

第8版()
专栏:

诗人的争论
黄裳
我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提议将古今诗人针对历史上某些名人和遗迹的怀古咏叹诗词收集起来,编为专集,前面再加上一篇高水平的序言。这样就仿佛请来了古今许多诗人、作家……,要他们来开“座谈会”。七嘴八舌,一定非常热闹。开这样的“座谈会”也比较经济,不必占用宾馆,不必开销车船食宿等费,只是翻书较为麻烦。而书前的序言也就是总结,也得花力气才能写好。这样作有许多好处。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社会的许多人,对同一事物有些怎样不同的意见,那原因又在哪里。这就不只可以使读者增长见闻,打开思路,还能借此明白许多道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虽然出自庄子,也不免是糊涂话。这中间原来是有必然的规律可寻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了。
这样的人物多得很,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就都有资格举行“座谈会”。男性方面自然也有不少。不过诗人们的兴趣没有对前者的那么浓厚,因此分量可能要少些。此外,对“问题人物”的议论必然多;至于有“定评”的历史人物,也许就只能听到一面倒的意见,如岳飞与秦桧。总之,无论如何,这样做是可取的、没有什么坏处的。
楚霸王项羽要算是一个大大的名人。“乌江自刎”也是人们都知道的故事。发生这事件的地方在安徽的和州,古时还有过一座乌江亭,诗人经过此地大抵总要想起“别姬”的故事,咏叹一番。唐朝的小杜(牧)写过一首《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显然,杜牧是同情项羽的。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惋惜项羽没有能象勾践那样忍辱卧薪,东山再起。可是隔了二百多年,北宋的王安石的《乌江亭》诗却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这是和小杜的诗唱反调的。李壁在诗注中就引了杜牧的原作,指出两位诗人是在这里打架了。
试加比较,不能不看出王荆公的见解比起小杜来实在要高明许多。王安石看到了项羽失败的真实原因,看清了为人民意愿所决定的大形势,断言将不会再有谁肯为野心很大的冒险家卖命了。而小杜则只是孤立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这只在论及某些个别具体战役时可以适用,但完全不能用以判断一场全局性的、决定历史方向的大斗争。
这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了这样的大分歧呢?我想原因之一可能在于他们所处历史时代的不同。杜牧生于安史乱后五十年左右。唐朝已走上了下坡路。中晚唐是一个变乱频仍的时代,给诗人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矛盾的。而王安石却处于赵宋建国百年以后,封建王朝虽已开始面临许多严重矛盾,但与中晚唐却完全不能相比。他们都想挽救、巩固封建王朝,但开出的药方却两样。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心思治”和“人心思变”的两种不同社会观念。不知道这猜想到底是否合乎实际。

葛洲坝夜景

第8版()
专栏:

葛洲坝夜景
湖北武汉 巴兰
“这里是古罗马斗技场?”
呼啸的风只回应呼啸的浪。
它们无视我稚气的问语,
抛给宇宙一个宏大的音响。
此时,夜色凝聚着神奇、肃穆,
闸墩正显露着肌肉、力量。
“这里是古埃及金字塔?”
地面的星座倒映天上星光。
它们嘲笑我无知的问语,
赠给大坝一片金碧辉煌。
此时,三角形预制件正戴起光
的花环,
此刻,砂砾精灵般开始深沉的歌唱。
这是伟大与渺小的检阅地,
谁也无法逃脱大坝的目光。
浪花能浸湿的热情是弱者的冲动,
坚硬的基石是强者的信仰。
把灵魂敞亮在这里吧!
让江潮永远在胸中回荡……

读“管仲答封人”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读“管仲答封人”
江苏省丹阳县 磊石
《韩非子》中曾记载管仲一则故事:有次,管仲被从鲁国押送齐国,路上又饥又渴,于是就向地方官要点东西充饥。“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当地方官给管仲吃了东西之后,就偷偷地低声问管仲:“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报我?” 管仲听了这位地方官的话就回答他说,如果象你说的,我到齐国被齐国所用,那我将“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这回答正表现了这位政治家正直的品德和远大的抱负。那位封人是企图借此机会与管仲拉关系,搞交易,给管仲一点好处,想将来得到管仲给他更大的“实惠”。可是,管仲并未因此与封人建立“关系户”,而是回答他,我将用贤使能,以功论赏。这回答是不是没有良心呢?不是的。所谓良心,在管仲看来,那是于国于民有益之心,而封人呢,那是以小惠得大利的利己之心。管仲所说的“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如此治国,若国强民富,遍益于民,不也泽恩于“封人”么?
由此我想到十年动乱中,曾有不少人身处危难之中,也得到一些部下、亲友、同事、乡民等人的慰藉,大难不死,才有今日。如今已重新肩负重任。在这情况下,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当时安慰、照顾、以至拯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的这些人呢?忘恩负义当然不对,与他们建立“关系户”,也不对。正确的态度应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加倍努力,兢兢业业地把自己担负的工作搞好,功在国家,就是最大的报恩。

无题有感

第8版()
专栏:

无题有感
刘广森
陈毅同志在《冬夜杂咏》中有这样的诗句:“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在贯彻《准则》的今日,报刊不断揭露某些“公仆”的羞耻事,群众的“呐喊”,舆论的压力,看来触动了一些人的
“羞耻之心”。然而,也有少数人,连含羞草都不如,岂不悲哉!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