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9-02-05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伯乐”和“千里马”之间——著名力学家钱令希和他的助手钟万勰的故事

第3版()
专栏:

“伯乐”和“千里马”之间
——著名力学家钱令希和他的助手钟万勰的故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在大连举行的一次计算结构力学学术交流会上,白发苍苍的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钱令希教授健步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宣读了他和青年力学家钟万勰合作的一篇论文《优化设计的一个方法》。这篇论文引起了来自全国各地一百四十多位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熟悉情况的人,看到老一代力学家和青年力学家合作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取得的成果,不禁想起钱令希教授选拔、培养“千里马”的故事。
(一)
一九六二年在广州召开的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期间,我国两位著名的力学家钱学森教授和钱令希教授,商量着一件有关人才交流的事情。不久,钱令希来北京,到力学所挑选交流对象。钱令希教授的学生向他推荐钟万勰。一听这个名字,钱令希立刻想起了一九五七年在全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论文的那个年轻人。教授求才心切,想办法借来了钟万勰已经发表的几篇论文,仔细阅读。当他看到钟万勰写的一些很有创见的论文时,情不自禁地连声称赞:“不一般,不一般!”
但是,完美无缺的人是没有的。一九五七年,在帮助党整风时,钟万勰因为在团小组会上发表了一些意见,被无限上纲,在团内受到处分。当时,这个年轻人感到压力很大,心情苦闷,很难工作下去。钱令希向熟悉的人详细地了解了这个年轻人的情况,又和钟万勰交谈了几次,他相信在新中国长大的钟万勰是棵好苗子,于是下决心要把这棵苗子移到另一个环境,让他在党的雨露阳光下茁壮成长,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挥力量。
一九六二年九月的一天大清早,钟万勰来到大连。一跨出火车站,他惊喜地发现:钱令希教授正笑容满面地立在车站的出口处迎接他。
到了学校,钱令希向他详细介绍了工作情况,然后同他商量:“《结构力学》这门课是咱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过去一直是我自己上,现在交给你怎么样?”
钱令希一直这样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主要靠实践,首先要过“教学关”,教好基础课。他让钟万勰讲课,就是要让他系统地加强理论储备,为攀登科学高峰打好基础。钟万勰曾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兼过课。他在大连工学院的教课效果也很好。钱令希教授很快就把协助指导研究生的担子,也放到了他的肩上。年轻人的精力旺盛得很,课余还积极参加教研室的科学研究活动。几乎每个星期天,他都要到钱令希家里,同教授探讨各种学术问题。
钟万勰这棵好苗子,在滨海的城市里果然枝叶繁茂地成长了起来。第二年,在全国塑性理论与极限分析学术讨论会上,钱令希教授和钟万勰首次合作,提出了一篇关于极限分析的一般变分原理的学术论文,顿时引起了力学界的重视。
(二)
一九六七年夏天,在数力系教学大楼的一间小屋里,三位顽强的科学战士,挥汗如雨,正在认真整理着几年来壳体研究的科学资料。那位年长的,是被打成“牛鬼蛇神的保护伞和鼻祖”的钱令希教授;年轻人中,当然少不了钟万勰,在大字报上,他也受到了莫须有的攻击。
当时,有人批判钱令希,说他找来了一个“漏网右派”。但是他毫不后悔,坚信钟万勰不是坏人;钟万勰呢,也根本不理会这一套胡言乱语。钱令希和钟万勰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毫不动摇。在遭到种种非难的情况下,他们和青年教师裘春航一起,把过去几年积累起来的各种资料和实验报告摊开,认真地进行分析和整理。八月二十三日,十几份研究报告终于整理出来。钱令希教授细心地把它包好,亲自送到邮局。那一大包原始资料,老教授也把它存放在一位十分可靠的同志家里。第二天,当着一场大规模武斗在旅大市掀起的时候,钱令希教授庆幸他们走到了时间的前面,完整地保存了这些科研资料。
然而,更加严峻的考验还在等待着他。
一夜之间,钟万勰被莫明其妙地打成“现行反革命”,关进了“牛棚”;钱令希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挂黑牌,遭到批斗。但是,他们仍然没有退出科学阵地。
钱令希博览国际上有关计算结构力学方面的论著,积极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当然,这些工作他都是晚上或节假日悄悄地在家里干的。钟万勰在被监禁的小屋里,背着“现行反革命”的沉重包袱,进行着另一种方式的顽强战斗。他没有参考书,也没有资料,只是用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大脑向科学高峰继续攀登。三年前,他和钱令希教授接受了一项国家急需的关于复杂壳体稳定性的重要研究课题。那时候,他找到了一种壳体的不利形式。现在,能否进一步找到一种理想的有利形式呢?他勤奋地计算和书写起来。就这样,被监禁近一年,钟万勰写出了一篇题为《腰鼓形壳体的稳定性问题》的论文。
一天,钱令希教授走在校园的路上,钟万勰从后面追上了他,把一卷东西塞到了他的口袋里,说,“我写了一点东西,你给看看。”说罢,就想走开。钱令希激动地翻了一下,什么都清楚了。他赞扬地说:“想不到你又干起来了!”过了几天,教授把论文还给了钟万勰,说:“这个东西很好,很有意思,你整理一下寄出去吧!”
(三)
一九七二年国庆节前夕,在上海市中心,一座高达一百五十六米的电视塔一次整体吊装成功了。
钟万勰是对这次吊装作了贡献的。他是在钱令希教授的提议下,被派来进行计算结构力学的探索实践工作的。在上海,钟万勰运用他学习理论物理当中掌握的理论,编制出了上海电视塔空间结构分析的计算程序。当时,人们对这个庞然大物的整体起吊,最不放心的是塔身在吊装中变形拧成麻花。钟万勰只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画出了计算吊装的流程图,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了精确的计算。根据这个计算结果确定的吊装方法比预计的还要安全。
钟万勰不停留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他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着科学理论。就在上海电视塔的吊装过程中,他写出了很有价值的《群论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的论文。钟万勰在上海取得的研究成果,使钱令希教授喜出望外。一九七三年初,他向党总支提议,派出一支小分队到上海,更大规模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这里有一段插曲。钱令希教授对钟万勰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他考虑到,钟万勰已近四十岁了,爱人在同济大学做教员,夫妻长期两地生活,很不方便;同时,上海有计算中心,有大量的工程问题需要解决。钟万勰的才能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于是,他亲自找了几个学校和设计院的领导人,向他们推荐钟万勰。但就是因为钟万勰的历史档案里有一九五七年的那个处分和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现行反革命”这两个材料,没有一个单位敢要。钱令希的一片苦心化成泡影。
不过,钟万勰自己确实不在乎这件事。老教授多次同他谈,他都是这样一句话:“不去想它,这样不是很好吗?”许多人都知道,有一年钟万勰的爱人和他一起找院领导谈调动工作问题。在院领导面前,他爱人滔滔不绝地阐述着理由,钟万勰却一声不响。时间讲长了,他爱人回头一看,钟万勰早就从口袋里掏出他的铅笔、橡皮和稿纸,修改起他的程序来了。……
(四)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个春天,在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里,举行关于大型组合结构分析程序的学术报告。主讲人钟万勰一连讲了六个单元,还没有讲完。在听众当中,钱令希教授最高兴了。他非常懂得钟万勰报告的分量,更知道钟万勰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这件有创造性的工作的。
那还是一九七五年夏天,校医院大夫给钟万勰作阑尾切除手术,发现他的腹腔里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块结。几位大夫都说是“癌”,叫他马上到大医院里治疗。钱令希给钟万勰在铁路医院找到了一个床位。然后,又几次跟医生讨论他的病情。
病床上面临着绝症的钟万勰,好象根本没有这宗事。他又是读,又是写,又是算。他潜心研究的,正是组合结构分析程序问题。钱令希到病房里来看望钟万勰。钟万勰放下手里的书,和教授说起他的一些想法。眼看着这样一个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仍在钻研科学的人,钱令希教授激动极了。
值得庆幸的是,钟万勰开刀的结果很好,这只是一块不妨事的肉芽肿。钟万勰刚刚能够离开病床,就和几位战友一起,应用这个程序对几个复杂的整体组合结构进行了多次计算。有二十四层楼那样高的庞然大物——大型斗轮挖掘机的初步设计结构分析,就是用这种程序算出来的,极其复杂的空间结构物——万吨轮和双体船舶的结构和重庆长江大桥等桥梁结构,用这种程序进行强度分析,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用这种程序还初步进行了海上采油平台的结构计算。这些过去看来是不可能准确分析的复杂结构,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复杂结构分析程序的出现却成为了现实。
喜讯、捷报不断地传给钱令希教授。他高兴得一有机会就向领导上和同行们宣传这一工作的意义和这个年轻人的成长。他说,“钟万勰比我强。我这么大年纪,搞不了这样繁重的工作了,可钟万勰精力还旺盛得很。”有人反问他:“你是一级教授,力学专家,怎么能说钟万勰比你强?”教授回答很干脆:“钟万勰培养的人,将来也要超过他。学生要是不比先生强,那我们的科学还怎么发展?”
但是,钱令希教授到底是“老马识途”,他知道要在关键的时候给钟万勰以必要的指点。一九七七年春,钱令希在听取钟万勰的汇报后,要他把这个工作成果好好总结,写成报告。钟万勰迟疑不语。钱教授深知钟万勰这时的心情。前些年,著书立说就是“白专道路”、“名利思想”的同义语,他是“心有余悸”啊!钱令希加重语气对钟万勰说:“一定得写出来,不写不行。我要推荐给学报,建议发表你的文章。不过,在文章发表之前,你要先作几次学术报告,接受群众的检验。”
在钟万勰作过六次学术报告之后,他的关于多用途的结构分析程序的两篇论文,刊登在大连工学院的学报上。我国第一个有较先进水平的组合结构分析程序,就这样产生了。
(五)
一九七八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在北京某饭店的一个房间里,正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钱令希教授,在灯下聚精会神地写一份材料。他听了邓小平同志和方毅同志的报告,觉得自己有责任让院党委进一步了解钟万勰的工作成就,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在他的笔下,满怀激情地描绘着钟万勰对发展我国科学事业所作的一份不算小的贡献。劳累了一天的老人,一口气写完了这份材料,这是他第一次心情舒畅地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赞扬钟万勰这个长期被人批判但又顽强地向科学进军的坚强战士。
看到年青人冲上去了,钱令希感到高兴,但是他并不服老。就在全国科学大会期间,老教授借到了一台小型计算器,抓紧时间搞他的“优化设计”研究。这是计算结构力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他回到大连工学院的时候,教育部批准他为所长,正式建立了工程力学研究所。钟万勰担任了优化设计研究室主任。钱令希和钟万勰在建所后第一次合作搞的题目,就是《优化设计的一个方法》。
几个月以后,他们研究的这个重要课题开花结果了。用他们编制出的一个算法程序对某些国外标准的试题进行试算,经过三次、五次迭代计算就可以选出国外需要十次左右迭代计算所得的优化设计方案。他们用这个方法对已建成的某体育馆大型网架结构进行计算,证明可以节省百分之十左右的钢材。
这两代科学家攻关的故事,深刻地说明,“伯乐”不但要能识别“千里马”,而且能和“千里马”同奔万里征途,共攀万仞高峰,又是多么艰巨而壮丽的事业啊!
《光明日报》记者 张天来 新华社通讯员 孙懋德
(本报有删节)

同志,我们宣誓——记科研战线的无畏战士陶忠琦

第3版()
专栏:

同志,我们宣誓
——记科研战线的无畏战士陶忠琦
鞍钢报记者 李呈叶 本报记者 纪希晨
编者按:在新的长征中,我国广大科研战士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各个科研领域内努力奋战。陶忠琦同志就是一个好榜样。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在科技研究中奋勇攻关。学习陶忠琦同志,就要象他那样,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精通本职业务,做一个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开拓科研新领域的英勇战士。
战争年代,董存瑞手举炸药包,舍身炸毁敌碉堡;今天,在新的长征中,我国广大科研战士用拚命精神,无畏地“攻关”。
“二比一……二比一”,这是一九七八年八月三十日晚,大连第二医院烧伤病房一个昏迷不醒的患者,从他那烧焦的嘴角不断发出的微弱呼喊。
二比一,这是选矿粉醇钠催化剂中乙醇与金属钠的比例。为着赤铁矿攻关,陶忠琦沉醉在科学的海洋里。
去年三月,在科学的春天里,鞍钢矿山研究所药剂负责人陶忠琦,乘火车飞驶过祖国辽阔的原野。他刚从长沙参加冶金部召开的科研会议归来,会上列出的一百个重点科研项目中,有赤铁矿攻关。赤铁矿攻关的关键之一是采用什么做浮选药剂。国外比较先进的药剂是醚胺。过去我国没有这种药剂。现在这种药剂的样品,盛在一个小瓶里,放在他的眼前。当旅客都在欣赏窗外祖国河山的时候,他却伏在桌上,全神贯注地在一个写满各种化学符号的小本上,默默地写着,算着,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他粗略地计算:如果在国内广泛采用醚胺,一年可为国家节约五十万吨焦炭,增产一百五十万吨生铁。这对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呵。
但是,醚胺是怎么制成的,它用什么做催化剂?这是一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他已经去中南矿冶学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院等单位,都没有找到揭谜的线索。“我们一定要攻下醚胺,把醚胺的谜揭开!”
陶忠琦的研制计划,立刻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他把那个两寸多高盛着国外醚胺样品的小瓶,放在药剂室中央最高的试管架上,激动地对同志们说:“国家急需醚胺。我们宣誓:拚死命也要搞出中国的醚胺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回到家里,他兴奋地把搞醚胺的计划,告诉搞选矿工作的爱人吕凤云。“华主席、党中央砸碎了我们身上的锁链,我们一定要放手大干!”
吕凤云是东鞍山烧结厂选矿技术员。两人不仅是生活上的亲密伴侣,也是搞科研、技术工作的左右手足。陶忠琦研制的药剂,一部分要通过她去做实验。想到夫妻俩现在又可以联合攻关时,他高兴地打开收音机,拉着两个小孩的手,随着乐曲,在小屋里欢乐地旋跳起来。爱人笑他:“瞧你,四十二岁的人了,乐起来象个孩子。”
陶忠琦这个贫农家庭出身的技术员,一九六一年从东北工学院毕业后担任助教,后来到鞍钢搞选矿药剂研究工作。十几年来,他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先后和同志们一起试验成功三号凝聚剂、磁选精矿反浮选等重大科研项目。为提高精矿粉品位,减少金属流失,扩大选矿药剂来源做出了贡献,曾获一九六五年鞍钢科研奖金。前几年,他顶住“四人帮”打来的棍子,无论在下放劳动或者是“办班学习”的日子里,他从未放松对业务的钻研。一九七五年,他从国外资料上看到醚胺的药名后,就产生了强烈的研制念头。如今,这个项目被国家列为冶金研制的重点,他怎么能不欢乐呢?
战斗开始了。陶忠琦被醚胺“迷”住了。
白天,他和同志们一起,到处查找资料,筹备试验仪器。下班回家淘米、炒菜时也在继续看书。有时连大米粥烧沸淌洒了,豆角烧糊冒烟了,铝锅烧漏了,他也不知道。十二岁的儿子淘气地说:“爸爸,你总批评我祸害东西,你祸害东西比谁都厉害。这些钱够我和小妹一人买一个新书包了。”
吃饭了,他把书摊开放在身旁的椅子上,眼睛盯在书本上,手中的筷子在桌面上夹来夹去,碰不着菜盘。儿子噗地笑着嚷嚷起来:“妈妈,你看爸爸把筷子夹到那儿去啦?”
晚上,爱人和孩子都入睡了。他把台灯挪到单人床上,用柜门遮住灯光整理资料。台灯坏了,他就用手电。爱人半夜醒来,发现墙角忽闪着亮光,起身一看,陶忠琦正趴在被窝里看书呢!她心疼地说:“你这是干啥?不要命啦!”
他到沈阳外文图书馆去查资料,从早到晚,忘记了吃午饭。在堆积如山的资料中,查了俄文、英文,又查日文。“哎呀,可找到了!”原来醚胺的催化剂是盐基,也就是碱。他挟起资料,飞也似地跑向车站。回到家里,孩子问他:“爸爸,你中午吃的是什么饭哪?”他所答非所问地说:“盐基,也就是碱。”九岁的小女儿很惊讶:“爸爸,你怎么吃碱?”幸福的小家庭,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陶忠琦拿起小提琴,靠在窗前,拉起了悠扬的乐曲,抒发着心中无限的喜悦。
找到了催化剂,醚胺之谜解开了。试验进入了合成阶段。他到了铁岭药剂厂,从黎明到深夜,日日夜夜守护在试验室里。经过一千三百次试验,获得了一万多个数据,终于从几十种醇中优选出一种货源多、成本低的混合醇。
接着进行加氢试验。氢气瓶可能有爆炸的危险。于是,他转移到楼顶,在平台上搭起一个七平方米的棚子,冒着酷热,汗水淋淋地干了起来。突然,身边的同志喊:“氢气瓶打火花!”陶忠琦大声说:“危险,你们往外跑!”他冒着危险,骑上氢气瓶,拧紧了排气阀,掐断了在氢气瓶上打火的电线。
试验中产生一种难闻的有毒气体,使陶忠琦强健的身体日益衰弱下来。别人劝他不要再试了,他却兴致勃勃地说:“不是这种产品就不是这种味,有了这种味,正说明我们的试验对。”
八月中旬,陶忠琦和他的小组来到大连同德化工厂,进行大批量的工业生产试验。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他又向战友们提出加快醚胺生产速度的新方案。他想,改用醇钠做醚胺催化剂,不仅溶解速度比碱快十几倍,而且金属实收率还可以提高百分之三,一年就可以为国家多收上万吨精矿粉。陶忠琦对同志们说:“只要能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我们就要大胆实验!”
八月三十日下午两点,试验开始了。女技术员朱玉华请求他说:“陶师傅,你太累了,下午的试验让我做吧。”陶忠琦回答说:“不行,你还年轻啊!”小朱怕他一个人操作困难,抢上去和他一起提着装有六公斤醇钠的塑料桶,小心地登上三层楼的水解塔。陶忠琦再三催促小朱:“试验难免有危险,你赶快下去!”小朱却说:“我跟你学一学,最后一批料,我就可以代替你做了。”
陶忠琦赞赏地看了小朱一眼,拎起醇钠桶,慢慢地向釜内倾注着……
突然,一声爆炸。一千多度的火柱从管口喷射出来,将两人同时喷倒在地,两人的上身都在燃烧。这时,陶忠琦本来跨出三步就可以冲到门外,可是他首先想到要救小朱。他从火中扶起小朱,踉踉跄跄地从三楼走到二楼平台。这时,救火的人们从四方奔来。
“陶师傅,快下来,你听见了没有,快下来呀!”人们哭喊着在催促他。
在这一瞬间,陶忠琦猛然收住脚,一把将小朱推下楼梯,倒在楼底的沙地上,被人救走了。
在这一瞬间,陶忠琦突然想起了什么,扭转身又跑上了三楼,冲进了火海。
他冲上去了。他在生前填写的入党志愿书上写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我可以牺牲一切,乃至生命。”此刻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着自己的誓言。
他冲上去了。摸到了挂在水解塔东窗旁边的书包。他清楚知道:书包里有五百克金属钠,一旦爆炸,就会引起水解塔上边的九十立升丙稀腈,塔下九大桶醇和七桶汽油的连续爆炸,整个工厂就会变成一片废墟。他抓住书包,正要顺势扔出窗外,猛然听到楼下传来的惊呼声,他想到了窗口下的人群,把手收了回来,转过身向水解塔北面的窗口冲去。由于两眼失明,一头撞在铁门框上,摔倒在地,额头上鲜血直流。他挣扎着爬起来,顺着墙壁,迎着烈火,走了五步,摸到了北窗口,扔出了书包,消除了祸源。
人们冲上楼梯救他,他大声地呼喊:“灭火不要用水,要用沙子!”
三天后,他从昏迷中醒来,对试验组的一个党员同志说:“要向党汇报……,试验要继续下去……”。当医生给他念冶金部的慰问电时,他声音颤抖地说:“感谢华主席、党中央对我的关怀,我的工作任务没完成,太遗憾”。接着又断断续续地说:“请转告……同志们,试验……必须……继续下去,记住!醇钠的配比是,二比一,二……比一”。
七天以后,一九七八年九月六日十八时,科研战线的无畏战士陶忠琦心脏停止了跳动。
鞍钢矿山公司党委根据陶忠琦生前填写的入党志愿书,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鞍山钢铁公司党委根据陶忠琦生前为科研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追认他为工程师。
在陶忠琦牺牲后,鞍钢矿山研究所陆续收到一些打给陶忠琦的电报。这些来自太原、包头、连云港等地的电报,要求陶忠琦给他们寄科研药品和资料,有的还请求陶忠琦亲自去指导试验。
现在,谁来回答这些电报呢?
爱人吕凤云刚毅地说:我要顶上他生前的岗位,继续战斗!
两个在小学读书的孩子,刻苦学文化和英文,他俩对着爸爸的遗像宣誓:象爸爸那样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长大接好爸爸的班!
躺在病床上的战友朱玉华宣誓:一定战胜创伤,重返战斗岗位,把陶忠琦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追悼大会上,战友们向党宣誓:努力向科学进军,为改造、建设鞍钢而战!
是的!同志,我们宣誓:在华主席、党中央领导下,在新长征中,为加快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贡献一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