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3-02-04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飞驰吧,友谊的列车

第4版()
专栏:

飞驰吧,友谊的列车
赤道的骄阳,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上撒满银辉。
一列列火车,由崭新的东方红内燃机车牵引着,满载工程机械和建筑器材,沿着早已完工的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姆林巴段,以及不久之前完工的姆林巴—马坎巴科段,呼啸着,向西南飞奔……。
在那继续大踏步延伸的铁路沿线,临时房屋和帐篷林立。开山的炮声,机械的轰鸣,劳动的号子,友谊的欢呼,与列车飞转的轮声,汇成一阕豪迈的乐章。坦赞铁路,正在突破重重困难,按照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人民的愿望,从设计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多少非洲兄弟,怀着激动的心情,目送飞驰的列车,频频招手!
蓝图上的坦赞铁路,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奔向西南,穿过基隆贝罗河谷的绿野,跨过沟壑纵横的马坎巴科山梁,越过群峰环抱的南部高地、险峻的姆贝亚山口,进入赞比亚,然后横跨奔腾湍急的谦比西河,沿着起伏的丘陵,通向闻名世界的“铜带”,直奔卡比里姆博希,全长近两千公里。
这里,浇灌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这里,展现了多少壮丽的画图;这里,传诵着多少英雄的业绩;这里,高奏起多少友谊的颂歌!是坦、赞、中三国成千上万铁路建设者,征尘满身,奋战了几个雨季和旱季,才使这条钢铁的纽带,在坦、赞的大地上迅速伸展。坦赞铁路,它是一条友谊的长虹,把坦、赞、中三国人民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
奋战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我国的友好之邦!
四年前,坦赞铁路建设的尖兵——中国的铁路勘测设计队,到来了!
起伏的群山,茂密的丛林,湍急的河流,亘古的荒原……,呈现在他们面前,陌生而亲切。多么富饶美丽的大地!
从祖国到非洲,对于中国的铁路建设者来说,气候的变化,是头一个考验。为了高质量、高速度地选出一条好线路,坦、赞、中三国勘测队员踏遍人迹罕到的峻岭崇山、深沟河谷。许多地方,杂树丛生,荆棘遍野。有时,为了轻装,他们不带帐篷,住草棚,睡草地。在荒山野草中作业,四米高的地形尺,比草还矮一截,相隔几步,从勘测镜里就看不到标尺。怎么办?他们抡起砍刀,披荆斩棘。茫茫的草窝窝,密不通风,闷热异常。有的同志昏倒了,但是稍一清醒,喝口水,擦把汗,爬起来又继续干……。就这样,仅为坦桑尼亚一千公里线路的勘测选线,他们就砍草伐木五千余公里。
谦比西河面上覆盖着许多灌木野藤,使勘测工作遇到许多困难。建设坦赞铁路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确定线路走向取得必要的资料,纷纷跳下河去,排除障碍物,到河中心钻探测量。
深山密林和河川水网地带,不仅野牛、大象、狮子、犀牛、豹、狼、河马、鳄鱼和巨蟒,频繁出没,就连成群的野蜂、毒蚊和各种虫类,也经常威胁人们的安全。然而,坦、赞、中三国的铁路建设者,毫不畏惧,一往无前。在乌达嘎吉的一个夜晚,钻机组的帐篷,被四只狮子包围了,它们转来转去,不停吼叫。帐篷里四个中国援外人员,一件武器也没有。但是他们沉着、机智地敲起脸盆和水桶,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坚持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把狮子吓跑了。
赤日当空。电务队在百里不见人烟的天然动物保护区架线。带的水都喝光了,就捧起大象脚印窝里残存的水喝,或者把枯树窟窿里的积水喝几口。可是,谁也不喊一声苦!多刺的灌木、尖利的杂草,划破了皮肤,刺扎在肉里,谁也不叫一声痛,照样干!
十二月、一月,这里是最热的天,气温高达摄氏五十度,推土机手和汽车司机,尤其难受。空气是滚烫的,加上机器散发的热量,许多人的皮肤烤红了,发炎了,浑身长满痱子和疖子,但是谁也不肯歇一歇!
漫长的雨季中,热带的骤雨,经常突然袭来。坦、赞、中三国的铁路建设者,风里来,雨里去。衣服淋透了,顾不得换;汗水湿透了工作服,大量的汗碱,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就把衣服泡白了。可是他们却豪迈地说:“抢晴天,战雨天,大雨当洗澡,小雨当流汗!”
由于工程进展迅速,有些地方,一到雨季,新开的便道稀巴烂,汽车无法运进食品,他们就采集野菜野果,就着馒头吃。
为了提前完成任务,多少人,一连好些天没有挨过自己的床铺,下了班,就睡在路基旁!
开工之初,不少工具还没运到。等待吗?不!自己设法动手干。上木梁要用钩钉。没有,就动手挖土窑,烧木炭,打铁。有些地方,建点时没有铁钳,没有工具,他们就把钢筋放在炉子里烧红,用湿草裹着一端,拿着它,用土法打出第一把,然后靠着这第一把,打出了第二把,第三把……。
在荒原里,赶建新点,有时缺乏照明灯具,他们就用树枝点起篝火。坦赞铁路的建设者,管它叫“篝火战斗”,连夜抢着干!
汽车队任务繁紧。砂石、水泥、钢材……,样样 都得抢运。道路坎坷,尤其是下雨天,泥泞不堪。每前进一公里,都得经过艰苦的战斗。由于“大战五○二”(即达一姆段五百零二公里),工程迅速进展,钢轨一时供应不上,影响施工的需要。汽车队以大无畏精神,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黄河牌汽车,把又长又重的钢轨,及时运到蒙古拉,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有些单位的一些临时附属建筑,按照计划应铺水泥地面,半截砖墙,瓦楞铁屋顶。这样当然舒服些。可是,他们却自己打草盖房,用红土、沙子铺地,用草或树枝编墙,因陋就简,建造起一座座茅草房。
在为坦赞铁路奋战的日子里,多少坦、赞朋友,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他们为了建设自己的国家,重活抢在前,忘我地劳动。不少朋友抡大锤,握钢钎,手磨破了,不肯歇一歇;病了,医生让他们休息,他们却悄悄地返回工地,坚持战斗;为了尽快地掌握技术,他们放弃休息日。有些朋友,为了保证顺利完成每天的任务,往往主动提前来到工地,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的司机,为了把汽车保养好,下班先不回家,甚至有的拿自己的衣服或毛巾,把车子擦得光亮。还有的青年,为了工作,三次推迟了婚期……。
中国援外人员,为了这条铁路早日修通,他们和坦赞朋友一道,天大的困苦,都踩在脚下;个人的安危,完全置之度外。刘宝珠、冯继立、万德友、韦兴帮等等同志,就是他们之中的几个。为了夺取“五○二”的胜利,中国的援外人员,能够把个人的不幸撂开,坚持不下火线!王恩贵、彭国海、杨胜元等好几位老工人,父亲或妻子病故了,家里又需要照料,领导上决定让他们回国,可是,他们就是不肯走!他们说:“祖国交给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样回去,怎么对得起毛主席和祖国,怎么对得起坦、赞人民啊!”
我们曾经访问过一位年青的司机——共青团员逢书喜。在“大战五○二”的紧张时刻,他担负着抢运涵管的任务。从莫洛哥罗到温泉山途中,盘山的公路,既陡又窄。一位坦桑朋友驾驶的卡车,在急转弯处,由于风化的路基突然塌陷,以致左侧的车轮全部悬空了。好险啊!要不是一块大石头恰巧架住汽车前头的保险杠,早就翻落百米深谷下。这时候,已经跑在前头好几十公里的逢书喜,一听说,马上就同两个伙伴驾车赶回现场。怎么办?他先爬过车底,用钢绳把卡车捆住,系在山头岩石上,同时,又从老远的温泉山找来了一辆吊车,打算把卡车吊到安全的路面上。但是,一辆吊车掀不动它。怎么办?一合计,他们又决定让吊车把卡车的前轮一端稍稍提起往里挪,只要左前轮一碰着地,立即就把马达发动起来往前奔。成功的可能,是存在的。可是一失手,或者风化了的岩石再崩塌,那么连人带车滚下深谷,砸个粉碎的可能更大。在危险面前,几位援外人员抢着上。逢书喜,他一个箭步抢在同志们前边,轻巧地登上驾驶台。小组长看在眼里,既为战友的忘我精神所感动,也为他的安危捏一大把汗。
越聚越多的坦桑朋友,此刻都屏息注视着驾驶台里年青的中国司机,深受感动。这时,小逢抿紧双唇,两眼放射着光芒,沉着而高度机警,就象一位屏息等待冲锋信号的战士。吊车刚把卡车悬空的前轮往里挪,小逢霍地发动了马达,卡车立即往前奔……。人们松了一口气。脱险了!
虽然这并不是炮火纷飞的战场,虽然这是和平环境的建设,可是就在千钧一发的刹那,对于处理个人安危的考验,难道不是同样严峻吗?当我们请他详细谈谈这件事的时候,他却说:“就这么简单的一点事,有啥可说呀!比起在隧道爆破中,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别人的同志,算什么!”
“大战五○二”的战斗,紧张激烈,热火朝天。坦、赞、中三国朋友,经过一年的奋战,使达—姆段比原计划提前五十天接轨通车了!坦赞铁路的建设者,肩并肩,夺得了这条铁路的头一个辉煌战果,为争取以后的胜利,打下强固的基础。
挺进
一九七二年是坦赞铁路修建工程关键的一年!
坦、赞、中三国的铁路建设者,经过正式开工以来一年的奋战,在胜利地拿下了“五○二”、使达—姆段提前通车之后,擦一擦满身的汗水,简直是连泥污的工作服也没心思去抖一抖,就把大批机械装备和车辆器材,拉向新的战线——姆—马段。他们豪情满怀,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
坦桑尼亚境内姆林巴—马坎巴科段,是坦赞铁路全线修建工程最艰巨的地段。那里,地形地质异常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不成脉,水不成系。从飞机或高山上往下看,一座座乱山包就象是刚刚蒸出的一笼屉馒头。正因此,千百年来,水排不出,泥沙流入沟底,淤积沉淀,加上漫山遍野杂草丛生,高可没人,野火一烧,把许多老树野草,都烧死了。因此土地是肥沃的,但长年累月,积成了腐土烂泥塘。一脚踩下,就陷下去,深的可陷好几米。真是“两山夹一沟,沟沟是烂泥”啊!可是,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坦赞铁路的建设者,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大无畏精神,向姆—马段进军了!
战斗一开始,就得先挖沟排水,让烂泥晾晒一个多月,稍干后,才能把它挖出去,换上好土。除此之外,为了制服烂泥,他们还用柴排或打沙桩等办法,把木头一排排放上去,或把沙桩一根根打进去,上面再铺上石头、垫好土。整个姆—马段只有一百五十多公里,在其中一百二十公里的地段,竟有烂泥塘一百四十多处,光换土和填片石,就得几十万方。
从隧道工程来说,坦赞铁路全程共二十二座,姆—马段竟占了十八座,就是说,百分之八十多隧道,都在这段路上。打隧道并不怕硬,就怕软。这里,由于岩石的风化,几乎都是挖一块,掉一块的,极易出事故。但是,铁路的建设者,采用了先打洞门、做好衬砌再往里挖的办法,战胜了困难。
桥梁工程,也是浩大的。姆—马段只占全线总长的百分之八,桥梁竟占百分之二十五,即四分之一。而且,光高桥就有九座,最高的达四十多米。修桥,桥墩必须落在坚石或硬泥层上。可是,姆—马段的河土是更烂的淤泥层。建桥工人头一天挖好了一个大坑,赶第二天一看,烂泥又漫满了。但是,建桥工人终于找出了办法,战胜了它。
姆—马段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山包的坍塌错落。几百年来就如此。铁路建设者们经过几年的试验,采取在坍塌错落的地方植草皮、做挡墙等等办法,去制服它。
姆—马段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烟稀少,丛莽处处,进去之后,简直辨不出方向……。
可是,坦赞铁路的建设者,转战姆—马段以后,接二连三地打了许多漂亮仗。在姆—马段沿线工地上,跑汽车的运输便道,四通八达。过去,晚上是一片漆黑,此刻,铁路沿线到处都灯火辉煌;一座座铁路桥梁,横空飞架。为了拿下这段路,最好的设备,都调过来了。总之,集中了强大的力量,来“啃”这块“骨头”!
挺进姆—马段以后,坦、赞、中三国铁路建设者,面对重重困难,更加斗志昂扬,加上有了去年施工的经验,经过顽强的战斗,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去年十月底,艰巨、关键的姆—马段工程,已经胜利接轨通车。坦、赞、中三国一批批百战百胜的铁路建设者,陆续转战赞比亚段,向新的战线挺进。姆—马段胜利的提前夺得,有力地表明了,坦、赞、中三国人民修成这条铁路的钢铁意志,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
朋友
“拉菲克!拉菲克!”质朴而又亲切的声音,在热火朝天的坦赞铁路工地上,到处回荡着。
“拉菲克!”当地话的意思是“朋友”。它凝结着坦、赞、中三国人民亲密真挚的友谊,它反映了三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相互支持的行动和决心。
在这两个国家的任何地方,素不相识的人们,随时都把中国援外人员当作自己的亲人,视如一家的弟兄。
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说过:“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了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正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指出:“建成这条铁路……对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经济,对发展东非兄弟邻邦的兄弟关系,对我们在世界这一地区的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友谊,连结着坦、赞、中三国人民的心。因此,坦、赞人民把这条修建中的铁路,亲切地叫作“自由铁路”、“友谊之路”。
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曾经几次亲自到工地视察,给予铁路建设者以亲切的关怀,极大的鼓舞。在坦、赞两国政府的领导下,坦、赞各级官员密切合作,坦、赞工人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并肩劳动,使坦赞铁路修建工程迅速进展。
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男女老少对坦赞铁路倾注着关心,都把能为修建这条铁路做些事情看作自己的义务。
白发苍苍的大爷,跋山涉水,主动帮助铁路建设者找石源;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趟下河滩捡卵石;素不相识的妇女,细心地为遭到毒蜂螫伤的中国朋友拔毒刺;大热天,汽车司机途中断了水,十来岁的孩子自发地顶着水罐过来亲切地招呼:“拉菲克,库纽瓦马及!”(朋友,请喝水!)
“拉菲克,你好!”中国援外人员随处都能听到这句当地语和汉语混合组成的亲切问候。
建设坦赞铁路的主力军——坦、赞两国工人更是无比珍视同中国朋友的友谊:野蜂遮天盖地袭来了,为了中国朋友的安全,他们迅速脱下衣服,披在中国朋友的身上,宁愿自己被螫伤;在赞比亚勘测时,恶狼张牙舞爪向中国人员扑来,当地工人从丛林中抢过来,抡起砍刀把恶狼劈死;山洪暴发时,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首先抢救中国朋友和物资……。
共同学习、互相救助的许多动人事迹,更是坦、赞、中三国人民友谊的一曲曲颂歌。
坦桑尼亚工人姆辛加,不顾自己伤痛与安危,竭尽全力手托两块百来斤重的巨石,抢救中国朋友杨永富;在姆林巴一号隧道口的山沟,山洪暴发时,当地朋友为了掩护中国朋友,抢救远从中国运去的物资和筑路器材,同咆哮的山洪搏斗,有的朋友甚至为此而英勇献身!……
中国援外人员在坦、赞两国,处处受到亲切的关怀,热情的支持。他们时刻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怀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深情,把朋友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把朋友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许多坦、赞朋友赞扬说:“同中国朋友一起干活特别高兴。我们身上流了多少汗,你们也流多少汗;我们身上有多少泥巴,你们身上也就有多少泥巴;休息时,你们把水壶递过来,和我们同饮一壶水;下雨时,你们和我们同披一件雨衣,还教我们学技术,真比亲兄弟还亲啊!”
在沿线工地上,经常可见中国同志和坦、赞朋友一包饼干分着吃;朋友的手在劳动中磨起了水泡,中国同志马上把自己的手套送给他;朋友们的鞋破了,中国同志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修补;朋友的头发长了,中国同志帮他们理发……。大大小小的事啊,一桩桩,一件件,都凝结着坦、赞、中人民之间的深情。
有一天夜晚,赞比亚工人皮特的家失火了。中国人员跑着去救火,抢救了他家的衣物,又为他们准备了床铺,请他们到自己的住处暂住。第二天,中国朋友又一齐动手,你砍树,我铡草,边挖土,边上梁,为皮特一家盖起了新居。皮特一家激动地说:“过去殖民者放火烧掉我们的房屋,可现在,毛主席派来的中国朋友却亲手为我们盖新屋……七亿中国人民是我们赞比亚人民的真正朋友啊!”
中国铁路施工队的医生们,以白求恩为光辉榜样,积极热情地为坦、赞人民治疗疾病。一次,坦桑尼亚的木工乔瑟夫,不慎被平刨机绞断了中指,其它手指也受了伤。中国医生为他安排了专门病房,千方百计为他再植了断指,缝合了创伤。几个月后,当乔瑟夫重返岗位时,他热泪盈眶地对同伴说:“我的手,是中国专家尽了最大努力保留下来的。”
在一个采石场,中国老工人李权同志,在山石就要爆炸,将会造成意外伤亡的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挽救了好几个坦桑朋友的生命。在姆潘加河畔的一号隧道工地上,中国工人严万国,在一次爆破中,猛扑向前,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坦桑兄弟……。
友谊,真诚的友谊,已经成为鼓舞坦、赞、中三国朋友的巨大力量。应该说,坦赞铁路建设已经收获的第一批成果,是坦、赞、中三国铁路建设者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特别是它的主力军——坦、赞工人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随着坦赞铁路工程的迅速进展,友谊的花朵,将会更加烂熳地开放,结下更加丰硕的果实!
飞驰吧,友谊的列车!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经过坦、赞、中三国铁路建设者的艰苦奋战,坦赞铁路达—姆段提前接轨通车了。满载修路机械和物资的列车通过接轨地点时,人们心情激动,热烈欢呼。
坦、赞、中三国铁路建设者,并肩劳动,甘苦与共。他们正齐心协力,拨正轨道。
针连线,线连针,中非人民心连心!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为坦桑尼亚工人朋友缝补衣服。
坦赞铁路示意图

坦赞铁路示意图(图片)

第4版()
专栏:

坦赞铁路示意图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