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5-04-06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坚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第3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坚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阜新五龙矿维修设备,过去只注意大的,不注意小的;平时可以注意,任务一紧就不注意。结果,事故相当多,严重影响采煤任务的完成。今年他们在学习兄弟厂矿先进经验的同时,总结了自己的教训,真正实行该修则修的办法,使设备状况越来越好,促进生产稳步上升,仅前两个月,就多采煤四千六百多吨。
《辽宁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说,设备要使用、运行,就必然有磨耗;有磨耗,就需要按时维护检修。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我们只应该按照这种客观规律办事。有人在生产任务不紧的情况下,可以照办;任务一紧,就想打破这个“常规”。当然,陈腐的常规,应该打破;但是,象设备有用必有修这类事物发展的规律,却是绝不能破除的。而且,任务越是紧急,越要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办事。这样才能避免盲目蛮干,而是紧而不乱地、有秩序地前进,切实保证任务的完成。
五龙矿的同志认真学习兄弟企业的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训,批判形而上学的观点,提高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纠正了对待设备维修的不正确态度。这种在学习和总结中前进的精神,很值得发扬。有类似问题的企业应该这样做,其它一切企业,在其它各方面,也都应该这样做。

正确的观点来自正确的立场

第3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正确的观点来自正确的立场
福建仙游县赖店公社社员陆财培育成功的早稻良种“陆财号”,已经推广十多年了,受到几省农民的欢迎。可是,陆财同志并没有因此满足,相反地,他对于“陆财号”良种,做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既看到它的产量高的一面,又看到它比较容易倒伏、脱粒的一面,优点、缺点一清二楚。于是他就针对缺点,寻找原因,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以便使“陆财号”再提高一步,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解放日报》在刊登陆财同志写的文章的同时,发表评论员的文章说,陆财同志对于优良稻种“陆财号”的看法,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在陆财同志看来,“良种”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它在这一特性上先进,但在另一特性上又会是落后的;必须全面地分析它的优缺点,不断地克服它的缺点、扩大它的优点,才能使良种获得巩固、提高。
陆财同志谈的是种子的事,可是,按照他的观点看待别的事物,同样是正确的。
正确的观点,来自正确的立场。陆财同志能够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是和他那种革命者的虚心、求实态度分不开的。不少人都知道,“陆财号”已在华东许多地区推广,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良种。但陆财同志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当有人举出“陆财号”存在缺点的时候,陆财同志丝毫没有考虑到个人名气的问题,而是以不断革命的精神,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想到“‘陆财号’这个缺点关系可大呢,要是能克服,不但我们能增产粮食,兄弟省区也能增产粮食,是个要紧事啊!”因此,他能毫无个人偏见地分析“陆财号”的优点和缺点。这一点十分重要。一切事物本来都是一分为二的,但是当着人们思想上有了毛病,带着个人偏见来看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如实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当然,也就谈不上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了。

先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3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先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去年,天津光大新丝绸染整厂学习了兄弟厂的先进工艺,使羽纱质量提高了一步,被评为先进产品。今年年初制订生产计划的时候,工人们又提出继续提高羽纱质量的方法;可是,有些人却认为工艺已经定型了,不同意再改。党支部支持了工人的意见,结果,羽纱的质量又大大提高了一步。
《天津日报》发表短评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生产技术同样如此。工艺、设备也是这样。这些工艺和设备,在当时来说是先进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发生了变化,人的实践经验有了更多的积累,人对自然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于是就会出现更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代替过去已经“定型”的工艺和设备。因此,对于先进产品来说,它既先进,又不会是绝对的先进;对于先进的工艺、设备来说,它既已定型,又不会是绝对的定型。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对于任何已经达到的先进水平,就不会满足,而是向前看,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认识,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对于各种先进的工艺、设备,既学习它,又不迷信它,既运用它,又充实它、发展它。这样,我们就能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记小营村青年在生产劳动中的先进事迹

第3版()
专栏: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记小营村青年在生产劳动中的先进事迹
龚左
编者按:这篇报道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反映了北京郊区通县小营村的社员和青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在集体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表现了高尚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和先集体后个人的共产主义思想风格。这篇报道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反映了我国农村的大好形势。
在群众觉悟很高、干劲很足的情况下,这个大队和各个生产队的干部,热情支持,冷静分析,坚持贯彻党的政策。他们说得好:“社员越是不计报酬,我们越要注意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社员干劲越足,我们越要注意劳逸结合。”队干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社员的集体生产积极性结合起来,保证了小营大队的生产高潮蓬勃地向前发展。
类似小营村的情况,各地农村都有。我们希望在这些地方蹲点工作的同志,也能把它写出来,寄给我们,在报纸上发表,借以交流情况,互相鼓舞,互相促进,争取今年获得更好的收成,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下面报道的一些事迹,发生在北京市通县徐辛庄公社小营大队。最近,这里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员的思想、精神面貌,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的行为,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火花。“工分,工分,是命根”的落后说法,在群众中已经成为笑话,大家都说:“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才是命根。”好人好事成批地出现,就象满山怒放的鲜花。
一、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风格大放光芒
春节后,二队女共青团员周淑芬等青年,向队里要求干最艰巨的活——平堤。以前,平堤也是包工活,大家都用小筐挑土。现在不同了,干起活来,筐大,土装得满,人跑得快,虽然还是穿棉衣的季节,但人人都满头大汗。过去,女青年不干推车的活,现在她们向男青年学起推车来。一天下工后,女青年胡振英还独自留在地里学推车,大家劝她早点回家,她认真地说:“我今天要坚决学会它,不学会我不回家。”青年们的干劲感染了许多社员。
由于二队青年的冲天干劲,过去要干三天的活,现在一天就干完了。活虽多干了,但谁也不提出要增加工分。
四队青年听说队里有一百亩地缺肥,就在队的统一领导下,自动组织了积肥小组,他们起早贪黑利用休息时间捞河泥、拾粪。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个积肥小组拾了九方粪,捐献给生产队。
过去,二队每天给跟车的劳力多记半分,要他们顺便把拉车的牲口的粪拾起来,但没有人愿干。现在,不记分,跟车的都主动地拾粪,送交给生产队。一些爱拾粪的老头感叹地说:“现在在大路上拾不着粪了呵!”
三队女青年、贫农社员高桂芝在钢磨干活,工作时间长,活又累,队上每天给定八分(过去传统是十分)。她主动向生产领导小组提出把自己每天的八分降为五至六分。她说:“要是在运动以前,自己要求降低工分,我才不做那样的‘傻事’呢!多给分还不要?不给还惦着多挣点呢!比如,去年我也在钢磨干活,每天给记十分,这已经很高了,偶尔有一次晚下工,还要加班分。经过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我想,社员们一天在地里忙忙碌碌劳动,只能挣五六分。我一天要八分就不合理,只要不误晚上参加学习,晚点下工不要紧,多为社员的幸福出点力没有什么。如果干一点就讲价钱,计较个人得失,就不能算一个好的无产阶级战士。在战争年代里,多少革命先烈为我们能过幸福生活英勇牺牲了,我净考虑个人的得失,对不起牺牲的烈士。”
三队贫农青年高巨和另外两名社员负责夜间运输豆叶的工作,每人每夜得十分。干了一夜后,高巨觉得这件工作只要两人干就行了,这样可以为队里节省一个劳力,于是他主动提出自己不去了,让那两名社员去。为了集体的利益,他放弃了这份“肥差事”。
四队新入团的青年梁士俭,为人忠厚、心眼直,人都叫他梁“傻子”。他负责喂队里的猪,每天天蒙蒙亮就爬起来上猪场,抢做其他饲养员的工作,主动烧火,温猪食。有一次不小心烧了袄袖,遭到母亲的埋怨,说他多管闲事。梁士俭笑着回答说:“妈!您连这一点亏都吃不了还行?”
过去,二队有三个喂猪的饲养员,其中有两个女青年常闹思想问题,说养猪这活又累又脏,没出息,几次提出另换人。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她们的觉悟提高了,不仅接受了其他队饲养员的挑战,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还主动提出减少一个人。减员后,四十八头猪,就由一个女青年和一个看场的老头(顺带管管猪)喂养。这样,留下的女青年周淑兰除了烧猪食、喂猪、清扫猪圈外,每天要挑十八担水。现在,同一个周淑兰毫无怨言地担负了全部猪的喂养工作。
二、先集体,后个人,热爱社队,形成风尚
以往,在场院选花生种,边选边吃是多年的“常规”。有的不仅吃,还往口袋里装。今年选花生种,五个队毫无例外地没有人吃一粒种子。四队社员陆坦在总结自己运动以来的思想时说,有一天他在场院摇煤球,休息时,很想吃花生,他问选种的一个七八岁的女孩:“这么好吃的花生仁,怎么不吃?”女孩回答说:“我不吃。”陆说:“不碍的,我给你瞧着。”女孩还是摇摇头不肯吃。陆坦看看周围没有一个人吃,也就打消了想吃花生的念头。由于群众的这种高度自觉,今年各队选剩的花生种和芝麻种按人口分给了社员,这是过去没有过的事。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各家的大粪历来用在自留地上,从来不往队上投。今年不同了,大家都踊跃向队上投人粪。他们说大河没水小河干,不能光顾那块自留地。一队女青年曹玉英不但把自己家的大粪投了,而且还动员社员吕中山投了粪。一队老贫农曹德瑞老大爷还有点舍不得投粪,他说:“只要有一户不投,我也不投”,他女儿曹玉珍耐心地向父亲解释“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的道理,她说:“咱家的粪要是留给自己用,自留地打的粮食再多也不够咱家一个月的口粮,要是集体肥料足了,增产多了,咱家分的粮食要多得多,还愁没吃没穿吗?”这样,终于把曹大爷给说服了。三队贫农齐贵,不但挨家挨户去掏粪,而且还宣传和动员社员自动投肥。
往年,社员用换下的陈炕坯砌房,不愿给小队作肥料。今年,各队都在准备土坯,好拆炕积肥。
二队贫农王玉芹院里有一堆冻了的黄土,生产队派人到她家起粪时,未注意把这堆黄土埋在粪里了,在量粪方时,王玉芹主动提醒粪堆里埋有黄土,并要求扣除多量的一方粪的工分。
四队新上任的青年保管陆宗政,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他看到地上撒了粮食,硬是一粒一粒捡起来,队上的麻袋破了,他深夜一点钟还在一针针地缝补。
三队的部分社员在大堤平土,干得正欢的时候,一辆车的车轴坏了。怎么办?只有赶紧上徐辛庄去买。女青年周小荣自告奋勇说:“我去。”这时已是晌午,地里干活的人都陆续收工回家了。周小荣从队上拿了钱,饿着肚子,往返六里地,很快从徐辛庄供销社买回新车轴,保证了下午平堤的顺利进行。
四队十六岁的青年王文兴在收工后,主动留在场院收拾工具。他把大车上的黑泥擦干净,把粪帘子板用铁丝拴好,把铁锨擦得明光净亮,然后又忙着和青年民兵们一同去巡逻,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家吃饭。
三、学习毛主席著作,争当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战士
本村社会主义文化俱乐部阅览室内的十几套两卷本《毛泽东著作选读》早已借出。“九评”和胡耀邦同志在团的九大的报告也是社员爱看的书。青年们在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后,广泛开展了大学雷锋的活动。他们暗暗地帮助军烈属、五保户以及其他没有劳力的老人挑水、扫院和推碾。四队青年王文兴偷偷给七十岁的王海大爷挑水,水缸里的水只要用去一点,他马上就给补满。三队青年张殿华主动到田淑芳大妈家帮忙挑水。田大妈感动地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孩子们都变了,张殿华知道我家里没人,眼神又瞅不见,就给我挑水,这孩子多好啊!”
四队新团员梁士俭的哥哥在北京某机关工作。小梁进城探望哥哥,看见机关食堂的墙上贴着许多毛主席的语录,掏出小笔记本就抄,哥哥见他很好学,送给他一本《毛主席语录》。这本语录成了小梁最心爱的书。在猪场上,你经常能看见一个系着围裙的男青年埋头读主席的书,晚上看守猪场,往往学习主席著作至深夜。小梁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学习能联系实际,改造思想,他说:“我愿做个雷锋式的傻子,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以上报道的这些事迹,只是小营大队社员中间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一部分。他们采取了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这个大队和各生产队的领导人说:“第一,社员越是不计报酬,我们越要注意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第二,社员干劲越足,我们越要注意劳逸结合。”既有社员的共产主义风格,又有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物质保证,既有社员的冲天干劲,又有领导上劳逸结合的安排,这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小营大队的生产高潮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

广西农村开展种“三田”的比学赶帮竞赛

第3版()
专栏:

改进领导方法推进农业生产新高潮
广西农村开展种“三田”的比学赶帮竞赛
由高产地区农民技术能手种“样板田”,传授先进耕作技术;由部分干部社员种“跟班田”,系统地学习技术;由社员群众种“结合田”,由点到面推广先进经验。用这种办法普及先进经验,看得见、学得到,受到干部和社员的欢迎
新华社南宁五日电 广西农村在今年的比学赶帮运动中从广东潮汕、福建、湖北等省聘请了八百名农民技术能手种“样板田”,展开学习先进经验的种“三田”竞赛。
种“三田”是:由高产地区的农民技术能手种“样板田”,传授先进耕作技术;由当地一部分干部和社员跟着种“跟班田”,系统地学习技术;再由社员群众参照外地高产经验,结合当地情况种“结合田”,由点到面地推广先进经验。
去年,广西农村的比学赶帮运动,主要是通过领导干部和社员代表到先进单位去参观学习,回来后在平地搞样板,然后展开竞赛评比。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增产。但是到外地参观只能是少数人去,多数群众看不到,他们对外地的经验往往半信半疑。就是前去参观访问的人,也由于时间短促,只能得到片断的印象,不能全盘了解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掌握全套栽培技术,因此,学到的点滴经验,很难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影响了推广先进经验的效果。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广西各地从广东水稻高产地区——潮汕平原,聘请了七百多名农民技术能手,传授水稻栽培技术;还从福建、湖北等省聘请了一百名棉花、柑桔栽培技术能手。这些技术能手来到广西以后,由三五个人组成一组,在全区四十几个县的重点社队种样板田,具体地传授先进经验。这种做法,受到当地干部和社员的欢迎。他们说这样传授经验,看得见,学得到,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学习先进经验的热情大大提高。因此,种“跟班田”、“结合田”的活动很快地展开了。自治区各县之间,也相互聘请一些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的高产单位的技术能手,传授先进技术经验。这就使今年的比学赶帮运动具有新的特色。
岑溪县西澜公社党支部书记封健平,去年九月到广东潮汕地区参观,他看到那里的科学用水、看苗施肥等经验确实很好。可是又觉得潮汕的经验好是好,来这么一趟还是学不到手。现在,聘请潮汕老农来他们大队种样板田,他每天跟着潮汕老农早出晚归,参加选种,催芽育秧,边做边学,活学活用,每个关键环节的技术都能学到手。
采用种“三田”的办法,还有利于把外地先进经验和当地具体条件恰当结合起来,发挥更大增产效果。目前,广西各地种的样板田和跟班田,一般都是小面积的,每块三五亩。结合田面积较大,参加种的人也较多,一般都由潮汕老农和本社队老农共同研究、交流经验后,根据当地的条件,采用双方都认为比较稳妥有效的技术措施来种植。现在在玉林、梧州等专区,一般既保留了当地原有的优良品种,采用铲秧、适当密植和用绿肥作基肥等办法,同时吸收了潮汕地区的催芽育壮秧、科学排灌水、合理施肥、看禾晒田、防治病虫害和防倒伏等经验。社员说:这种做法,既积极,又可靠,又能大面积推广。
目前,以种“三田”为中心的比学赶帮运动,正在广西农村逐步开展。它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把它作为推进今年农业生产新高潮的重点方法之一。

上海建成连续化半自动化纤维板车间

第3版()
专栏:

上海建成连续化半自动化纤维板车间
据新华社上海五日电 上海新建的一个连续化、半自动化纤维板车间引起了全国许多有关单位的兴趣。许多参观者认为,这个车间可以作为森林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自力更生建设中小型纤维板厂的一个“样板”。
这个纤维板车间建立在上海木材一厂,已经试生产了一年。它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全套设备都是国产的。
最近,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几十个木材加工厂的技术人员、干部和有关的专家,在林业部林产工业司的主持下,对这个纤维板车间的土建、设备、工艺、管理和产品进行了群众性的鉴定。鉴定者一致认为,这个车间的设备比较完整而先进,工艺合理,适宜因地制宜地推广。
他们还指出,这个“样板”车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木材加工工业的生产技术,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个车间生产的纤维板,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等方面,节约了大量天然木材。

沿着革命先烈的道路前进 北京南京沈阳乌鲁木齐等地各界人民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第3版()
专栏:

沿着革命先烈的道路前进
北京南京沈阳乌鲁木齐等地各界人民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据新华社五日讯 北京市的干部、工人、学生、解放军官兵和烈士家属五万多人,连日来纷纷到西郊八宝山北京市革命公墓祭扫烈士墓。
在瞿秋白、任弼时、林伯渠、罗荣桓、陈赓和革命母亲夏娘娘等先烈的墓前或灵堂前,放满着各界敬献的花圈和鲜花。在任弼时同志墓两侧的松林和骨灰堂前的广场上,前来扫墓的青少年和解放军战士们举行各种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决心沿着革命先烈的道路前进,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最近几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大中学生、少年儿童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和花束。
新华社南京五日电 今天清明节,南京各界一万多人到雨花台祭扫革命烈士墓。江苏省和南京市以及人民解放军驻南京部队代表六百多人,今天上午在雨花台举行了祭扫仪式。在雨花台主峰顶上的烈士纪念碑周围,放满了各界人民敬献的花圈。连日来,前往雨花台祭扫的各界群众共约七万人。人们在祭扫后还到革命烈士史料陈列馆瞻仰烈士遗象、遗物和他们从事革命斗争的史料。
据新华社沈阳五日电 辽宁省和沈阳市各界四千多人今天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上午九时,人们在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隆重的祭扫仪式。仪式结束后,人们瞻仰了安葬在这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杨根思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等烈士墓,到陈列室参观了烈士的生前遗物。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五日电 乌鲁木齐市各族人民七千多人今天到南郊燕儿窝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陈潭秋、毛泽民、乔国桢、林基路、吴茂林等烈士的墓。祭扫仪式结束后,各界群众参观了陈潭秋、毛泽民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许多中小学校的学生在革命烈士墓前举行了入队仪式。

坚持科学实验 创造新的成绩 柳昌银育成高产水稻新品种

第3版()
专栏:

坚持科学实验 创造新的成绩
柳昌银育成高产水稻新品种
据新华社长春电 长白山下青年育种家柳昌银又育成了一个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种“长丰号”。
这个新品种,是柳昌银从他过去选育成功的水稻品种“万宝十一号”中选育出来的。一九六一年,他在“万宝十一号”的母种田里,挑选出四十个优异的稻株,从一九六二年起,在育种田里连续进行两年对比试验,出现了一个稳产高产的新品种。这个品种不但比“万宝十一号”增产百分之十以上,而且比“万宝十一号”早熟,抗病力强,被命名“长丰号”。
去年,柳昌银所在的生产队种了五十七亩“长丰号”,平均每亩产稻谷八百零七斤,创造了高寒山区水稻高产的新纪录。今年,这个生产队的水稻田绝大部分将种植“长丰号”;当地其它生产队也将大面积种植。
柳昌银是一九五六年回乡的高中学生,现在为吉林省安图县万宝人民公社新兴生产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社员。他所在的公社在高寒山区,无霜期只有一百一十五天左右。从前这里种的水稻,产量很低。柳昌银回乡后,坚持科学试验,埋头研究水稻品种。过去他选育成功的两个耐寒、早熟和高产的水稻良种,近几年已在安图、和龙、延吉、敦化、汪清等县推广种植。
贫农的儿子柳昌银,现年二十九岁,他在一九六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方推广两种机引轻型犁

第3版()
专栏:

北方推广两种机引轻型犁
两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精耕细作的机引轻型犁,将要大量推广使用。
这两种轻型犁一叫LQ—6—22机引轻型犁,一呀LQ—6—27机引轻型犁。前者是河北农业机械研究所与河北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研究所设计、保定农业机械厂试制的,后者是山东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设计、济南农具厂试制的。
最近有关部门在济南举行全国机引轻型犁分区鉴定会议,对这两种机引轻型犁作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犁不仅耕得深,耕得平整,耕后土块细碎,墒沟小,而且拉力轻,效率高,耗油少。同样用东方红—54拖拉机牵引,LQ—6—27轻型犁要比重型五铧犁每班效率高出百分之二十七,而油耗却低百分之十四点四。
这两种轻型犁主要适合北方壤土或沙壤土地区使用。

沈阳制成钢轨“飞边”切削机

第3版()
专栏:

沈阳制成钢轨“飞边”切削机
沈阳铁路工人最近制成了铲除钢轨“飞边”的切削机。这种切削机一小时能铲二十米钢轨的“飞边”,而过去用手工铲除,两个小伙子一天只能铲两三米。
铁路编组站编组车辆时,一般都用一种叫做“铁鞋”的制动器来制动。“铁鞋”卡在钢轨上,时间长了就会把钢轨两边的棱角压下去,铁路工人把压出来的这个边称为“飞边”。日久天长,“飞边”越压越宽,“铁鞋”在钢轨上就卡不住了,这就需要把线路上的“飞边”铲掉。
新制成的“飞边”切削机有两把切削刀头,操作时刀头分别卡在两条钢轨上,从有“飞边”的轨道上一过,就把钢轨“飞边”切掉了。切削机通过道岔时还能自动升降;切削刀头也可以拆卸更换,使用十分方便。这种切削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切削得很整齐。

福建制成泡沫塑料救生衣

第3版()
专栏:

福建制成泡沫塑料救生衣
不久前福建森林工业部门在闽江上游旋涡激流处,成功地作了一次新产品泡沫塑料救生衣防护性能试验。
三十八名干部和工人穿着三袋式软质泡沫塑料工作救生衣下到水里去。人们特别注意一位身材魁梧者的动作。这位大洲贮木场的干部体重八十六公斤半,超过一般救生衣防护规定六公斤半。他在水深浪激的大江里,水只漫到腋下;举起双手,双肩还露出水面。另一位体重四十九公斤的女同志下到水里,救生衣的浮力把她胸部以上全托出水面。
这种救生衣是福州第二塑料厂、福州塑料渔具厂和福州市化工局联合试制成功的。这种救生衣比一般木棉救生衣轻零点三五公斤,浮力大一公斤,长期在水里浸泡,浮力不减。它的抗冲击、抗压、耐酸、耐碱性能也很好,而且经久耐用。
三袋式软质泡沫塑料工作救生衣,是航运、水利建设和木材水运工作者水上操作的良好防护用品。

哈尔滨制成拖拉机新装置

第3版()
专栏:

哈尔滨制成拖拉机新装置
哈尔滨正在生产一种能够帮助拖拉机找活干的新装置。首批生产出的五百多台,已经运往六个省的农村。
这种装置名叫输力皮带轮装置,是供国产东方红——五十四型拖拉机配套用的。
东方红——五十四型拖拉机配上这种新装置,就可以把自己的动力直接输送给农业机械,带动磨面机、制米机、脱谷机、水泵和排灌机进行工作。这样就会使拖拉机在“闲季”的时候也可以找到活干。
这种新装置是由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机关研究设计、松江拖拉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的。
(据新华社讯)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