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4-11-24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二十年代革命青年的正确道路——用陈铁军、周文雍烈士的光辉榜样给《早春二月》照照镜子

第5版()
专栏:

二十年代革命青年的正确道路
——用陈铁军、周文雍烈士的光辉榜样给《早春二月》照照镜子
《早春二月》写的是二十年代的社会生活,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萧涧秋和陶岚,原本是两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然而,二十年代有没有这种人呢?当然有,也可以写。问题是对他们采取什么态度。《早春二月》不但没有对萧陶采取应该采取的批判的态度,甚至处心积虑地掩盖他们个人主义的面目,美化他们的思想行为,企图让观众相信他们是二十年代进步青年的形象。在讨论过程中,有人竟然又大写文章吹捧影片的“思想成就”,甚至认为:萧涧秋是由“徬徨”、“苦闷”终于“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的革命青年,陶岚则是一个“为了争取女权和恋爱自由而与封建势力做了不调和斗争”的“新女性”,并宣扬说,他们的路是二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云云。显然,影片的编导者及其吹捧者,不但美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而且侮辱了二十年代革命者。
二十年代的社会生活以及这个历史时期革命青年的思想面貌和他们经历的生活道路,对于今天的很多青年人,是没有切身体会,也是不熟悉的。因此,影片及其鼓吹者所散发的颠倒黑白的思想观点,在某些青年观众中间就具有某种程度的欺骗性。
在这篇文章里介绍的陈铁军烈士和周文雍烈士,是二十年代大革命激流中涌现出来的无数革命青年中间的一对。特别是陈铁军烈士,她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正是二十年代革命青年走过的生活道路的一例。她与《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和陶岚是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然而,无论是她对封建礼教重重束缚的反抗,她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由徬徨苦闷而找到真正革命道路的生活历程,还是她那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以及她同周文雍烈士的崇高纯洁的爱情生活,等等,都正好与萧涧秋和陶岚的生活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因为如此,谈一谈这两位革命青年首先是陈铁军烈士的光辉事迹,给《早春二月》照照镜子,就会提高我们的认识,帮助我们识别影片的思想倾向。
从徬徨苦闷中解脱出来,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洪流;同“个性解放”的反动思想作斗争,探索妇女解放的正确途径。
陈铁军原来的学名叫陈燮君。她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一个封建礼教十分浓厚的商人家庭。在当时,广东是我国最早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省份之一,也是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影响最深的地方。因此,她从小就受着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她的一举一动都受着封建传统的羁绊和家庭的管束。但是,少年时代的陈铁军,并不甘于封建势力的统治,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她向封建礼教和旧的传统习惯进行了勇敢的斗争。
在当时,女子进学校读书被认为是“新奇”的事情,也是为封建势力和社会“舆论”所不容许的。陈铁军打破了旧道德观念的约束,坚决要求父兄准她上学。经过斗争,她被送进一家私塾,然而,她并不满意旧式私塾的教育,不久,又转到一个新学制的小学。在这里,她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一面勤奋学习,一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参加了当时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举行的爱国示威游行。
在那个时代,对于女子说来,封建礼教的束缚表现在各个方面,婚姻问题则是加在她们身上的一条沉重的锁链。在陈铁军小的时候,父母把她许给当地一个姓何的大财主的儿子。正当她高小快毕业的时候,她的“公公”得了重病,把她强接到何家去“冲喜”。这对陈铁军是个沉重的打击。她本来就反对这个由父母一手包办的婚姻,照她自己的志愿是要继续学习,以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可是,这美好的理想眼看着就要破灭了。她并没有屈服于封建礼教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与封建势力继续进行斗争。陈铁军虽然被逼着去和丈夫“拜堂”,但“拜堂”之后,她又回到学校继续读书。这样,她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冲破了重重障碍,终于读完了高小,又插班升入广州市私立坤维女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陈铁军的中学时代,中国社会起了巨大的变化。当时,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宣告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开始。在这个社会大变动时期,每个知识青年都必然要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就连在
“五四”运动以前曾经以“争女权”“争个性解放”的面目出现的新女性,在这个新的形势下,也走上了不同的路程。有的人因为自己已经争得了“权利”而不再继续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躲进安乐窝里过起安逸享乐的生活,由封建势力的“笼中鸟”一变而成资产阶级的“金丝鸟”,从此堕落下去;有的人却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真正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陈铁军选择的是后一条道路。然而,对她这样的青年说来,这条道路并不是平坦的。
在坤维中学的时候,起初,她和许多要求进步的同学,受到全国革命运动的影响,虽然感到中国的半殖民地位的屈辱,但由于尚未找到真正的出路,因而她们徬徨、苦闷。但是,她们却意识到作为一个新青年,不仅要读好书,学会本事,而且要关心国家的安危、天下的存亡。基于这样的愿望,她们如饥似渴地寻求真理,到处寻找有关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当时,中国社会是复杂的,书中所宣传的思想也是复杂的。在徬徨中,她读过无政府主义的书籍,读过康有为的“大同学说”,也醉心过法国罗兰夫人“不自由,毋宁死”的格言,从中接受了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她的思想并没有停止在这里。陈铁军在坤维中学最后的一学期,由于国共合作,广东成了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的革命气氛尤其活跃,坤维中学也受到革命潮流的冲击。在这个大革命的激流中,有志革命的陈铁军,也在一步一步地成长着。
那时在该校任教的共产党员谭天度同志,经常给学生讲中国的革命形势,解释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并引导她们阅读一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和《向导》、《新青年》以及《政治周报》等革命刊物。陈铁军由此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逐渐从徬徨苦闷中解脱出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九二五年上海“五卅”惨案以后,反帝斗争的风暴席卷全国,六月二十三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广州各界举行了反帝大示威。陈铁军受到革命热潮的激励,和同学一起冲出了校内的小天地,英勇地投身到反帝斗争的队伍。在这次革命斗争中,她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反帝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进行反帝爱国的革命斗争,中国才有出路。
一九二五年秋,陈铁军考入广东大学(后改为中山大学)预科。这是新旧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的地方。当时,中国政治派别的斗争显得格外复杂,这一切在校内都有所反映。学校里有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也有代表中间派、右派的组织。就以妇女组织来说,也很复杂,其中有进步的“广东妇女协会中大支会”,也有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女权运动大同盟”。这时,那些曾经热中于“个性解放”口号的资产阶级女性在政治上已经与反动的“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勾结起来,沦为破坏反帝运动的反动分子。陈铁军却一直站在左派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和“女权运动大同盟”分子及形形色色的反动分子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有一次,外号叫
“非留不”(即不是留学生不嫁)的陈逸云气势嚣张地说:“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提‘妇女解放’呢?究竟还有谁来束缚压迫我们呀?”她并在同学中间散布资产阶级女权运动的主张,说造成妇女痛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子的压迫,只要女子有能力,争得男女平等,获得所谓“妇女参政权”,妇女解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陈铁军当众批驳了这种代表上层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论调,并分析说,现在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只有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最后消灭私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彻底解决妇女问题。
在这种激烈、复杂的革命运动和阶级斗争中,陈铁军的政治觉悟不断地提高,终于在一九二六年四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入党以后,陈铁军的活动范围愈来愈广阔,她的工作也愈来愈繁忙了。她兼任中共中大支部委员和中共两广区委的妇女委员,还担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副主任和劳工学校的教员。但是她的精力非常充沛,夜以继日地为革命事业工作着,这个二十多岁的革命青年在很快地成熟。
毛主席说过:“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陈铁军同志所走的正是这条正确的道路。她不仅积极地在工农群众中工作着,而且,更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
省港大罢工的时候,陈铁军响应党的号召,经常到工人家属里去活动,教她们识字,宣传革命的道理,鼓励她们积极支援男工友的罢工斗争。在开始和工人家属接触时,工人家属对她都很客气,却不亲热。陈铁军回来和同志们研究,她认识到这是由于自己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甚至于穿着打扮都和工人家属有距离,因此,大家就不把她当自己人看待。从此,她就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脱下了学生装,换上了大襟布衫,阔脚裤子,把头发也改梳成劳动妇女的样式,到工人家里以后,她就主动扫地、擦桌子、洗洗弄弄,帮着搞家务事。一得闲,就给工人家属读报纸,讲故事,解释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她本来是不大爱说话的,但一到工人家里,或在劳工学校和工人群众在一起时,那种深厚的阶级感情就使她变得活泼起来,谈笑风生。一个工人家属回忆说:“陈铁军每到我们家,总象是自己的家人一样。我们都说她‘好人事’,不当她是外人,有心里话都肯和她说。”就这样,陈铁军在工人群众中扎下了根子。
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间,广东开设了妇女干部训练班,这个班是为了训练农村妇女干部而设的。党派陈铁军负责这个班的工作。她经常教育学员到农村工作时要同情农民的痛苦,生活要群众化,不要摆知识分子架子;向农村妇女宣传革命思想要讲求方式方法;她并勉励大家说:“你们对农村妇女态度要亲切热情,不要拿着笔记本当面记她们的话,她们才肯和你说知心话。我们时刻也不要忘记工人农民。妇女运动如果没有工农妇女参加就没有力量,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就不会成功。”
陈铁军决心和工农群众一起干革命,她对党号召深入到农村里去工作,早已有所准备。在训练班时,天气很热,她的头发长得又黑又浓,讲课时热得满头大汗。当时,同学都以剪发为时髦,劝她把头发剪掉,陈铁军摇摇头,说:“热一点不要紧,我们将来还要下乡去做农村工作呢,剪了发在乡下做工作是很不方便的。”
阶级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只有经得起阶级斗争的考验,才是二十年代的真正的革命者
中国的二十年代,是一个风云激变的革命的年代。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异常激烈。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上海进行“四一二”大屠杀以后,广州的军阀跟着也在四月十五日发动了反革命事变,大批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当天夜里,国民党右派的特务党徒指挥军警包围了中大学生宿舍,匪警点着名单,要捕捉陈铁军,这时学校一个女工知道了,她不能让自己的阶级姐妹落入虎口,就立刻跑去通知陈铁军说:“你赶快逃跑吧,外面有警察来捉你呢!”陈铁军从梦中惊醒,立即跳过围墙,逃出校外。她从虎口中逃出来后,想到有许多同志还不知发生这种情况,便又冒着生命危险设法联络其他同志,告知他们要及早准备应付反革命的袭击。
在这险恶的环境里,有些同志对国民党反动派这种突然的袭击不知怎样应付。陈铁军挺身而出,到处奔走,鼓励那些暂时失掉党的关系的同志要有信心、乐观、沉着。她说:“一个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在革命紧急的关头,更要保持沉着镇静,我们要有和敌人坚持斗争到底的决心。革命一时受到挫折,这对于一个共产党员、青年团员是个考验,我们现在要耐心地等待时机,争取斗争的有利条件,胜利终有一天会到来的。”她自己一面设法找寻党的关系,一面继续进行地下斗争。
这个时期,她因做秘密工作,生活很不安定。她那商人哥哥知道了,想以兄妹之情劝诱陈铁军,说:“你成天搞工会这些玩艺,东躲西藏地吃不饱,住不稳,要是被警察捉去了,怎么得了呀!你还是听我的话,规规矩矩地回到学校里去读书吧,我供你大学毕业,只要你愿意,送你出洋去留学也可以。”但是,这些甜言蜜语,一点也动摇不了她革命到底的坚定意志。
后来,陈铁军和一些同志好不容易找到了党。八月以后,组织上调她回广州工作:建立机关,掩护同志,印送宣传品,运输武器……。党分配什么,她就做什么。她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
就在这紧张险恶的革命斗争期间,陈铁军认识了周文雍。当时,党派周文雍同志等在广州继续领导工人运动,组织暴动委员会,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为了工作需要,党派陈铁军协助周文雍同志工作,他们合作得很好。在这些日子里,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实行残酷的屠杀和野蛮的压迫。但是,这一切蛮横的手段是压不住工人们的斗争怒火的。周文雍根据党的指示继续领导工人进行斗争。他和群众一起参加示威游行,结果被反动派拘捕,关进了监狱。为了营救周文雍同志,党布置了劫狱计划,并决定陈铁军共同筹划进行这个工作。经过周密的准备,劫狱成功了。同志们都称赞陈铁军做事沉着机警、勇敢细致。
四月十五日反革命大屠杀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但是对于英雄的共产党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主席《论联合政府》)富有革命传统的广东工人,都相继组织起来,纷纷要求起义。在此情势之下,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周文雍和陈铁军都积极紧张地参加了起义工作。周文雍担任工人赤卫队的总指挥;陈铁军忙着动员群众,联系女工作起义准备,缝制红旗、红领巾,做起义标识。周文雍还分配她去和工人接头,运送枪支,印发传单,写标语……。这样,在党的领导下,十二月十一日,轰动全世界的广州起义,终于爆发了,并建立了历时三天的工农民主政权。
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施行了最残暴最黑暗的反动血腥统治。在敌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人”的白色恐怖包围下,陈铁军和周文雍继续住在机关,坚持地下斗争。不幸由于叛徒的告密,机关被敌人发现了。在他们被捕前的那天早晨,一个同志来通知她赶快离开这里。但她没有走,她想到今天还有许多同志要来这里接头,现在已来不及通知他们了。而且周文雍也正好外出。所以她对那位同志说,“在这紧急的时刻,说什么我也不能离开这里,如果我现在走开,将会不利同志们的安全,还是你先回去吧。”这时她已料到自己处境的危险,但为了革命的需要和同志的安全,她决心坚守这个党交给她的岗位。
敌人闯进来了,周文雍偏偏这时也回来了。特务们狞笑了一声,说:“好了,你们都到齐了,局里请你们去问话,立刻就走。”陈铁军不慌不忙地回敬说:“你们这些人办事也不是很爽快的,让我回去穿件衣服,带床被子再去吧。”她再将屋里东西检查一番,从容不迫地走出机关。在监狱里,匪徒用“吊飞机”、“坐老虎凳”等种种酷刑迫使陈铁军招供,她咬紧牙,沉着气,一字不说。敌人诱她投降“自首”,她用绝食回答了这种无耻引诱。周文雍同志也同样表现了共产党员凛然不屈的气概。敌人恫吓他说:“脑袋搬家你也不怕吗?”他冷笑一声,义正辞严地回答:“我很想活下去,因为活着就可以同你们这些反动家伙作斗争,但是背叛党的事业而活着,却是可耻的。”
一九二八年三月的一天,这一对党的好儿女英勇就义了。临刑的那天,他们沿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合唱国际歌,声调慷慨激昂。在刑场上,陈铁军高声对群众作了最后一次演说:
“亲爱的同胞们!姊妹们!我和周文雍同志的血就要洒在这里了。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有遗憾!
“同胞们,同志们,永别了,望你们勇敢地战斗,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工农劳动人民联合起来,打倒卖国的国民政府!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演说完毕,她朝着庄严挺立的周文雍,为彼此坚持对党的忠贞而微笑着……这一对党的优秀儿女,他们那刚强的神彩,他们那白璧无瑕的革命品质,将永远鼓励着后继的人们前进。这才是我们青年应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一生,正如周文雍同志在牢房墙壁上的题诗那样: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建立在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基础上的爱情才值得赞美,这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的爱情不能同日而语
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陈铁军和周文雍建立了一种最纯洁、最真挚的爱情关系。四月十五日广州军阀发动反革命事变后,党转入地下斗争。为了斗争的需要,党派陈铁军协助周文雍工作,他们合租了一个房子,建立机关。为了掩护工作,他们对外假称夫妻,陈铁军对待党交给的这个重大任务十分谨慎,她和周文雍同住的七八个月时间,一直合作得很好。周文雍得到她很多帮助,很敬重她,而且在心里热爱着她。
周文雍贫农出身。他对劳动人民有深切的感情,随时关心工人群众的利益,大家都把他当为知己。如他在搞人力车工人俱乐部时,见工人露宿街头,受尽风吹日晒雨淋的苦味,他便发动工人组织起来,修建起一个工人宿舍。他的充沛精力、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对党的耿耿忠心,这些都使陈铁军十分敬佩。而陈铁军也是个革命事业心很强的人,她虽然和周文雍的感情很好,但当时应以革命工作为第一,因此,她对周文雍也不表示爱情,一直只保持着同志间的关系。直到就义的那一天,在刑场上,陈铁军才用深沉留恋的眼光凝视了一下和她生死与共的周文雍同志,然后在向群众的演说中宣布说:
“同胞们,过去为了革命的需要,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同住一个机关,我们的工作合作得很好,两人的感情也很深,但是,为了服从革命的利益,我们还顾不得来谈私人的爱情,因此我们一直是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还没有结婚。
“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都献给了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这是建立在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高尚的爱情,因此也是最值得我们赞美的。它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那种卿卿我我、低级庸俗的爱情,真是不能同日而语。
总起来说,陈铁军烈士的一生,是革命战斗的一生。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走向工农群众的斗争行列,经过徬徨寻找到革命道路,并且,为了缔造革命伟业,为了共产主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这样的青年,才是二十年代青年人的精英,才能表现二十年代的时代精神。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不去满怀热情地塑造这些革命青年的形象,来教育今天的青年,倒是热中于表现陶岚那样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对她进行粉饰、美化,这究竟是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看问题呢?这不是很清楚的吗?
(根据《中国妇女》1962年第10期伍乃茵《记陈铁军烈士》一文改写)。

话剧《南海长城》的舞台美术设计

第5版()
专栏:

话剧《南海长城》的舞台美术设计
周承人
话剧《南海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话剧团演出)舞台美术设计,以强烈的时代感,浓郁的地方色彩,简洁而多变的舞台空间,对整个演出和为塑造一台新人作出了贡献。
设计现代戏的布景和服装,说它容易,因为它都是日常所见和易于了解的;说它难,因为要从日常中表现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要经过加工和创造。首先必须认真地深入现实生活,设计者在设计前就曾和南海的渔民们一起生活过,和作者、导演共同商讨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素材,为进入创作做了准备。他们在素材面前,既没有走向猎奇,或表现异乡情调,也没有把好东西满台堆砌,弄得暗然失色。而是紧紧遵循剧本的思想和艺术的任务,去进行集中和概括。他们在布景的处理上,着眼点是在表现现代渔民,及其生活环境的时代精神。在第一幕中,通过船队,捕捞鱼产的丰盛,彩旗、灯笼,表现现代渔业的集体规模,以及和平劳动的欢乐;层层迭落的渔舍,平远辽阔的海面,敞亮的阳光。在第三幕中的渔镇呈现出明朗、安详和稳定的面貌。在第四幕中则是透过翻身后的渔民陆上新居,展示他们新的幸福的生活。在第五幕,以宏伟的祖国的海洋为背景,全歼匪特。外景在这里丝毫没有失去表现人的作用,表现时代的作用,正是通过它,我们看到的是明朗的,乐观的,生气洋溢的形象,看到的是明锐的思想和英雄行为。这是南海渔民现实的写照,也是我们时代生活的最真实的概括。这样就把戏剧冲突放在强大的社会力量面前加以解决,使矛盾的发展在明朗的基调上进行着,越发显出我们同时代人的精神力量,因而在看戏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强烈的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和接受它的冲击。
布景是以具体的丰满的艺术形象,烘托或加强戏剧冲突的表现,并依靠人和物在空间中的有机组合,依靠景物和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有机组合,才能创造有表现力的舞台形象,从而表现出人来。我们在这个戏的演出中看到不少动人的场景。设计者在第一幕里,是集中地渲染和平劳动的生活。国庆前夕的渔港一角,船队归航,息帆晾网,桅绳上灯笼、电珠串串,桅头上红旗面面,映得海面五光十色,一派节日的景象,散发着沁人肺腑的芬芳。布景准确地交代了规定情景,同时,阿螺和林望高的和平麻痹思想,有了物质生活背景衬托,而真实可信;另一方面,它也更加鲜明地托出区英才的阶级觉悟的高,革命警惕性的可贵。为内部矛盾的提出和发展,下了有力的注脚。当阿螺和英才为回家过节问题而相持不下的时候,面对着息帆的渔船,灯光,多少人欢聚着准备迎接明天,节日欢乐前的宁静,这一切对于迷恋家庭生活的阿螺,该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可是,英才想的是值勤、守卫,两种不同的生活观,在这环境中纠葛着,斗争着,都得到鲜明的表达。再如第五幕的布景,以大礁石为主体,与小礁石组成三角形构图,凌厉的笔触描绘了礁岩的险峻,夕阳的桔红色表现出热烈而隆重的情调。当观众正惊叹其险恶的时候,岩石上出现了一只手!立刻引起一种悬念,继而看清是英才,海和礁石就反衬出其英勇顽强的性格,在他立于岩石高处,面冲何从,并从政治上瓦解他们时,背景上的巍峨的礁石,把他衬得异常高大,犹如巨人在惊涛骇浪中威严屹立的形象。如果说这是在激荡中求稳定,第二幕的处理则是在静中求动了。倾斜的桅杆,舱棚,拉扯的桅绳,形成斜十字构图,给人以不安定的感觉,黑夜,空中不时划过去的云,轰响的涛声,增加了船的动势。暗淡的光线和低矮的舱棚,黑洞洞的天空和大海,造成一片沉郁低压的气氛,敌人在窄小的舱棚内拥挤着,阵阵涛涌使他们摇晃不定,又狭又低的舱门,促使演员产生的形体动作是象狗一样的(匪特们)钻来钻去。整个结构简洁精练,人和景物是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一组颠簸不定,内心惶恐、残忍暴戾的舞台形象。
为什么有一些现代戏的布景,是概念化的,或者和实际生活不和谐呢?原因是很多的,但是对于冲突性质的理解,也就是说,对人以及对人和人的关系,对人和物的关系理解的不准确或不深刻,是带有根本性的。《南海长城》的布景设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以他们的创作,和演员一起歌颂着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