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4-11-22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吃蛋不要忘了养鸡”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来信

“吃蛋不要忘了养鸡”
贫农下中农的好主张:
先要超额多卖余粮 还要适当储备余粮
湖南会同县城郊公社洒口大队第八生产队,从一九六二年起,连续三年,在粮食逐年增产的基础上,在贫农女社员文秀英的带动下,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反对分光吃光,实现了年年留储备、户户有余粮。
这个队一九六一年因灾减产,因没有储备,加上计划节约用粮的工作抓的不紧,一九六二年春耕大忙时,全队二十四户有二十一户缺粮。大队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就与头年有储备粮的第五生产队联系,借给他们五百斤粮食,使当年的生产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秋后收获时,产量比一九六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在分配粮食时,有的主张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留下种子、饲料和归还第五队的借支粮后,全部分光,说:“今年丰收了,应该多吃,不然,不足以表示丰收。”贫农社员文秀英却用生动的事实,首先说服了全体贫下中农,使他们认识到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不能忘记节约,应该长远打算,细水长流,过好日子;然后提出由生产队集体留储备粮的建议,交生产队社员大会讨论。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富农唐其昌就出来反对,他说:“留储备粮是猫打鼎罐,没有什么搞手,不如全部分给社员靠得住。”文秀英就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说:“粮食全部分光是杀鸡取蛋,我们搞社会主义不能顾了今年不顾明年,今年没有储备,明年社员口粮万一发生困难,就不好解决;没有积累,也没有办法增加生产;分光只会对地主、富农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有利,对贫农下中农没有利。”六十岁的贫农社员唐文兴想到过去的苦,看到今天的甜,也感慨万分地说:“我们不能无时再来想有时,应该有时就想到无时,秀英的话对,应该留下储备。”经过这样的讨论;使绝大多数社员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当时就储备了四千二百斤粮食。一九六三年春天,个别社员由于没有坚持计划用粮,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生产队除对这些社员进行思想教育外,就用队里的储备粮借给他们,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同时,在这一年中,他们还拿出了部分粮食,支援了别的受灾的生产队。这就使那些看不到储备粮的优越性的社员体会到储备粮的好处。一九六三年,这个队的粮食生产比一九六二年增产百分之九,储备粮增加到了七千斤。今年,又储备了一万二千斤。
队里有了储备粮,大大打击了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三年来,全队没有发生用粮食进行投机和高利借贷的活动,同时增强了社员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观念。由于储备粮的增加,生产队集体举办的畜牧业也有所发展。今年全队集体饲养了四十五头猪,六百多只鸭子,队里的现金收入也比去年增多了。由于生产不断发展,社员生活不断改善,去年这个队在完成国家分配的征购任务外,多卖出粮食六千五百斤。今年秋后,社员们经过讨论,一致表示要超任务卖出比去年更多的粮食,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湖南黔阳 蒋春亭

大吃大喝是坏风气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来信

大吃大喝是坏风气
去年秋天打完场,我们队里做了大豆腐,又做干豆腐,三十五个劳动力“打平伙”,集体吃喝一顿,消耗粮食九十多斤,酒菜还在外。我们算了一下,光是粮食,每口人要少得四两。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可是要挨户头计算,就有文章。一个半劳力养九口家的,要少分三斤六两粮;一个劳动力一家两口人的只少分八两。你看,大吃大喝对谁有好处?实际上是吃了人口多的口粮,人口少劳动力多的户占便宜。这还不算,男劳动力集体吃喝,引起女社员的不满,最后只好给她们每人分一斤粮食一斤豆圆场,这不是更减少了人口多的户的口粮吗?此外,在秋收大忙的时候,队上用四五个劳动力做饭整菜,不参加生产,损失更不好计算。
再说,大吃大喝这种坏风气,是旧社会地主老爷们遗留下来的,他们不劳动,拿我们穷人的血汗吃喝玩乐寻开心,我们劳动人民一颗汗珠摔八瓣,有谁能请客呢?如今,粮钱归我们自己掌握,用场大,要靠它创基立业,改造山河,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那种吃吃喝喝铺张浪费的坏风气是我们所反对的。革命要革彻底,绝不能让地主绅士的余毒来毒害我们。过去,有人操办“打平伙”,自己要不参加怕不好看,硬着头皮去吃。现在想,大吃大喝有害无益,革除旧社会的坏风气有什么不好看?
辽宁绥中县高台公社莲花池大队贫农 刘勤

增加公共积累好不好? 看看我们队里的事就知道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来信

增加公共积累好不好?
看看我们队里的事就知道
我们大队的晚秋作物又丰收了!这几天,村里户里,田垟[yáng洋]路口,社员们都在议论分配问题,到处喜气洋洋。
前天开会,大队干部问我有啥意见。我想:我们第四大队的生产象上山岭一样,一步比一步高,一年比一年好,这是人民公社带来的好处。我就说:“树有根,水有源,吃蛋可不要忘了养鸡,公共积累应该适当增加。”我这么一说,有的人还不同意呐!我说:“你们只要想想我们队里的事实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我们大队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解放前,“镰刀挂壁嘴挂钩,十家米桶九家空”。自从办合作社,特别是办人民公社以来,逐年扩大公共积累,全大队共积累了一万七千一百十四元公积金和七百元公益金,用这些资金办了很多好事。我们还清了欠款,买了些耕牛农具,还兴建了米粉加工作坊,购置了电动机、碾米机、磨粉机、磨薯机、胶轮车。有了这些,每年为集体和社员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还节约了不少劳力。我们把这些劳力用到兴修农田水利和精耕细作上,农业生产搞得更好了。去年全大队粮食亩产从一九五六年的六百多斤提高到一千多斤。同时,多种经营也发展起来了,社员收入逐年增加。这就是增加公共积累的好处。
我们大队的社员通过摆家底,算细账,最后都说:适当扩大公共积累真是“养鸡生蛋”的好办法。
现在,各地正在搞秋收分配。我建议各地农村工作同志和社员都要重视这件事,一定要看得远一些,根据本队的收成情况,适当增加公共积累。 浙江文成县大峃公社第四大队贫农 吴锡森

蛋从哪里来?

第2版()
专栏:编后

蛋从哪里来?
是“杀鸡取蛋”好呢,还是“养鸡生蛋”好?是“把蛋吃光”好呢,还是“留蛋孵鸡”好?这是每个农村干部和社员在年终分配结算的时候都要遇到的问题。
蛋从鸡来,更多的鸡从更多的蛋来。原有的公共积累一定保持,决不可削弱,更不可分掉。在正常的年景,特别是丰收的年景,一定要适当扩大公共积累,决不可分光吃光。保持和扩大公共积累是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
贫农社员吴锡森说得好:“树有根,水有源,吃蛋可不要忘了养鸡,公共积累应该适当增加。”
贫农社员文秀英说得对:“粮食全部分光是杀鸡取蛋,我们搞社会主义不能顾了今年不顾明年……”。
他们的话充满着社会主义的热情,表达出了贫农下中农的远见,说到了绝大多数社员的心坎上。
生蛋的鸡是要好好养的,变鸡的蛋是要好好孵的,原有的和新添的公共财物都不许任何人侵犯,一定要好好经管,使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怎样看待公共积累?要听贫农下中农的话。怎样维护和运用公共积累?也要依靠贫农下中农。

把农业中学办在生产队里

第2版()
专栏:

把农业中学办在生产队里
江苏新办二百四十多所农业中学,吸收近二万名学生,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贫农下中农子女。群众赞扬这种学校说:“既学习文化,又不误劳动,学用一致,真是方便。”
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农村新近增办了二百四十多所农业中学,吸收了近二万名农村高小毕业生入学,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贫农下中农子女。
江苏省农业中学从一九五八年创办以来,经过发展、整顿、巩固、提高等阶段,现在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这个省的广大农民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觉悟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又获得比较好的收成,因此,都积极要求举办农业中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人材。今年暑期,各地都增办了农业中学,特别是靖江、铜山、阜宁、无锡、丹徒等县,今年以来都增办了几所或者十几所农业中学,吸收了大量贫农下中农子女入学。
这些新办的农业中学,广泛地吸取过去的经验,在坚持半耕半读、面向农业生产、便利贫农下中农子女入学等方面,有了新的改进。过去的老校大都是公社举办的,而新办的学校,则大多是一个生产大队或几个大队联合筹办的。这种学校小型分散,便于学生就近上学。校舍设备因陋就简,基本上不要国家花钱。大队拨给学校少量试验田,作为学校师生进行试验研究的园地,便于把课堂教学和生产结合起来。入校学生都是走读,有利于同群众打成一片,学习老农的生产技术。东台公社头灶芦家大队的群众称赞说:“农中办在生产队里,既学习文化,又不误劳动,学用一致,真是方便。”
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条件,很多学校开学时采取不收现金学费的办法,学生只要买几本书,订个本子就可以入学上课。学费用工分计算,每个学生一年大约只要交相当于几个劳动日报酬的学费。这份学费在分配时,由学校向大队按工分值领钱。许多地方在召开讨论兴办农业中学的会议上,贫农下中农的学生家长都赞扬这个办法。很多高小毕业生当场就报了名,他们欣喜地说:“割几百斤草也够交学费的工分了,这个办法使我们有继续读书的机会,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好好劳动。”
新办的学校一般都是从回乡或下乡青年中,选聘一位经过劳动锻炼、思想好、成份好的知识青年为专职教师,实行半耕半教。他们在学生集中上课时教学,农忙时同学生一起回队劳动。专职教师只拿教课时间的工资,这种报酬以工分计算,并且参加生产队的分配。这样就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了起来,不仅有利于教师本人的锻炼改造,也可以使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学到活的知识,联系实际来改进教学。
新办的农业中学的学制,仍然是三年毕业,大多数学校都是农闲集中学习,农忙回队劳动,每年大约学习六个月。课程设置集中、适用,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产,适合群众需要。一般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农业知识四门课。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政治、文化课占百分之六十,农业知识课占百分之四十。政治课由大队党支部支委等担任,以阶级斗争为纲,讲解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村史、家史等。语文课由专职教师担任,除讲授语文基础知识外,着重讲授农村实用的条据、书信、报告、总结等应用文。数学课的基础知识,由专职教师讲授,会计和珠算等,由大队会计兼课教学。农业知识课,由大队技术员在课堂内讲解书本知识,由当地有经验的老农在田头进行技术操作辅导。

“好管家”把“家”管得更好了

第2版()
专栏:

“好管家”把“家”管得更好了
光辉大队第二生产队长赵明华,办事大公无私,带头实干,但过去办事很少和贫下中农商量,把一些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没有办好。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他提高了阶级觉悟,真心诚意依靠贫下中农,把集体经济管得更好了
据新华社成都二十一日电 四川省南充市火花公社光辉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赵明华,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阶级感情,紧密地依靠贫农下中农社员搞好生产,贫农下中农社员也积极支持队干部的工作,共同管好集体经济。
赵明华是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办事大公无私,带头实干,社员称他是个“好管家”,但过去办事很少和贫农下中农社员商量,使一些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没有办好。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贫农下中农社员对他提了不少批评,说他不重视阶级弟兄的意见。起初,赵明华听了还感到委屈,后来,在大队党支部的帮助下,他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并联系过去的工作作了检查,发现工作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往往都是由于自己缺少阶级观点,不依靠贫农下中农所造成的。于是,他主动地向队委会提出一个倡议:遇事要首先和贫农下中农社员商量,认真执行阶级路线。
当地有个烂田坝,泥脚深,耕牛一下田就陷进泥里,不能犁田。因此,每年很大一部分稻田都是用人拉犁来耕,虽然犁田工分很高,有些社员还是不愿意去犁这块田。今年,开始犁田时,队委会把这个困难交给贫农下中农社员去讨论,他们立即选出了十五个青壮年,由贫农社员弋兴发带领,突击犁这块田。他们每天从早到黑,天天出勤,从不叫苦。仅仅十天,就耕完了第一遍。赵明华高兴得逢人就讲:离开贫农下中农社员,干部就象是光杆司令,做事没有人帮,工作搞不好,现在,有了贫农下中农社员的支持,再不愁办不好事情了。
队干部真心诚意的依靠贫农下中农社员,同时他们也得到贫农下中农社员的热心关怀和帮助。今年五月,赵明华和另一名社员进城卖菜,菜价卖得低了些,又没有发票,有人怀疑赵明华是不是占了便宜。赵明华为这件事很苦恼,贫农下中农社员知道后,就派人进行了调查,证明卖的钱和交回队里的钱完全相符,并向大家作了解释,社员就更加信赖赵明华了。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对该管的事都切实管好,对应该是由队干部管的事,他们也积极支持干部去做。由于干部和社员彼此尊重,拧成了一股绳,现在这个队的集体生产搞得更加好了。

“当兵为人民,终生不停步!”

第2版()
专栏:

西北地区空军某部新战士,全副武装徒步往返千里到延安野营,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他们感动地唱道:
“当兵为人民,终生不停步!”
据新华社西安电 人民解放军驻西北地区空军某部队一批新入伍的战士,最近全副武装徒步往返一千三百多里,到革命圣地延安野营。在三十一天中,他们进行了战斗演习和义务劳动,参观了革命旧址,访问了老红军和贫下中农,受到了生动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阶级教育。
这批新战士,都是劳动人民的子弟。他们在野营中,通过革命圣地的许多活的教材,大讲阶级斗争、武装斗争,大讲革命历史,大大提高了阶级觉悟和革命自觉精神。在参观凤凰山麓毛主席故居时,战士们看到毛主席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非常感动。在原陕甘宁边区和蒋管区的分界线界子河畔,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武装斗争的文章,了解了当时这里激烈斗争的情况,深刻体会到: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被压迫人民要解放,就一定要掌握枪杆子。
在野营过程中,这批新战士处处注意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发扬延安作风。部队出发第三天,风雨交加,战士衣服全湿透了。在大雨中,不能休息,不能做饭,又冷又饿。这时,新战士朗诵起毛主席的《长征》诗,唱起了革命歌曲,带队的老干部也讲开了革命故事。大家心里暖和了,脚下有劲了。有的说:“红军长征时,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没吃没穿还要打仗,我们风雨天走点路算个啥。”到南泥湾后,大家又困又乏,本应该休息,可是他们觉得,到南泥湾这个革命前辈劳动过的地方收获庄稼,是最大的光荣和幸福。于是,他们不顾旅途疲劳,就在当年三五九旅战斗过的山坡上展开了热火朝天的义务劳动。
野营途中,他们还处处学习老八路的榜样,一到驻地就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挑水、扫院、修桥、铺路。沿途党政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也无微不至地热烈欢迎和亲切照顾这批新入伍的子弟兵。陕北革命老根据地人民对子弟兵的这种深厚的阶级感情,使新战士十分感动。有的编顺口溜唱道:“行军千里路,胜读十年书,当兵为人民,终生不停步!”

首届土壤微生物学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

第2版()
专栏:

首届土壤微生物学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
土壤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活动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科学,对农业和林业生产有密切联系。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几乎是空白点,现在已发展为专门性的学科。
据新华社武汉二十一日电我国首届土壤微生物学学术会议最近在武汉举行。
土壤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活动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科学,它对农业和林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几乎是空白点,从事这门科学研究的学者不到十人。现在,这门科学已发展为专门性的学科。除西藏外,从中央到每个省、区的农林科学部门都建立了有关的研究机构,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研究队伍,这门学科的所有空白点也基本上得到填补。许多高等院校也都开设了有关的专门课程,为国家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材。
这次会议共收到八十多篇论文,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青年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水稻田土壤中硝化作用和硝化微生物的研究》、《硝化菌的需氧特点与水稻土生物脱氮的关系》两篇论文,都是针对在总结陈永康的稻田水肥管理经验中发现的脱氮问题撰写的。有关专家认为,这两篇论文对今后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氮素和合理施用化肥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在青年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论文中,有许多是根据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成果。几年来,许多青年科学工作者深入各地农村,对江西的红壤土、海南岛的那大林土壤、闽北山区的冷浸田、新疆南部的轻重沙土以及东北的森林土等土壤类型,在不同条件的土壤微生物特性、活动规律及其对土壤肥力和有机物质转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研究。许多论文为各地研究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有些论文的研究成果已开始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土壤微生物学今后的研究方向。会议一致认为,土壤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今后要坚决走上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积极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促进思想革命化,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和土壤微生物学的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眼眶大小和手脚大小
最近,一些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给江苏新华日报写信,批评有的生产队干部在丰收之后乱花钱。他们说:
“有些干部在丰收以后,眼眶变大了,手脚也变大了。”
新华日报就此发表了一篇短文说:干部在丰收以后,乱花钱、乱开支,眼眶到底是变大了呢,还是变小了呢?这是很值得商讨的。在剥削阶级看来,滥用钱财,挥金如土,这是有气魄、眼眶大。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看来,铺张浪费,恰恰是眼界不宽,气魄太小。因为,只顾眼前消费,不顾长远建设,这正是缺乏革命理想的表现;光看到一社一队已经可以丰衣足食,看不到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解放,这是没有全局观点。没有全局观点和革命的理想,这怎么能说眼眶变大了呢?
人的行动总是受思想支配的,眼眶大小和手脚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眼眶真正大的人,在花钱的问题上总是精打细算;眼眶小的人,在花集体的钱的时候手脚却是大的。
为什么有些人在丰收以后,眼眶变小了,手脚变大了呢?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不断革命的精神,缺乏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丰收,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丰收也会使一些人只看生产好,忘掉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好传统;也会使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丰收以后眼眶的大和小,手脚的大和小;是浪费,还是节约;是艰苦奋斗,还是贪图安逸,其间有着复杂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无产阶级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斗争。在这种情况面前,身为农村干部,不仅自己要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侵蚀保持高度的警惕,而且要对干部、社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社员的眼界越来越大,干劲越来越高,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日益发扬光大。
追求什么“风度”
山东大学化学系有些新生家住在农村,这次入学以后,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半新不旧或者洗洗补补还能穿的粗布褂子、对襟棉袄、纳底布鞋,统统丢掉不用了。他们觉得穿这些东西“土气”,和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称,怕穿出去“人家笑话”。
山东大众日报在一篇短文里议论了这件事。短文说:这件“小”事情所反映的问题很发人深思:为什么有些人考上了大学,进了城市,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其实,这种“变”也不足为怪。因为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里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在斗争中人总是在“变”,或者向无产阶级方面变,或者向资产阶级方面变。能用的不用,能穿的不穿,不惜浪费劳动的汗水换来的东西,去追求什么大学生“风度”。这哪里是大学生的风度?分明是资产阶级大少爷的作风!这是蜕变的开始,是向坏处变,向资产阶级思想靠拢。这样的“变”,是多么值得警惕和深思!
也许有人会说,旧衣服不是我自己不想穿,是因为人家笑话。对于这种“笑话”,同样要用阶级观点来看一看,是什么人笑话?是工人、农民,还是那些树立了革命人生观的老师、同学?当然全不是。看不起穿对襟小褂和补钉衣服的,只能是那些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的人。
资产阶级分子不知羞惭地笑话劳动人民“土气”,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是资产阶级。但是,怕人家笑话自己“土气”,甚至把妈妈给缝的对襟小褂,纳的布底便鞋,忍心扔掉了,那么,这扔掉的不仅仅是一件布衣、一双便鞋,而是无产阶级艰苦朴素的本色。
兴趣寄托在哪里?
广州羊城晚报最近发表一篇杂文,议论青年人的业余消遣活动。杂文说:青年人在业(课)余休息时间里,用塑料絲编结一些小玩艺儿,这本来是一项业余的消遣活动,无可非议。但是,现在有些青年,在这方面耗费了过多的时间,结了一件又一件,送人、自存日见增多,以至一下班(课)便“抓紧时间”,无休止地编结。
杂文作者说:有人说,这不是什么坏习惯,无非自娱而已,不必过问。这我也承认。但是,任何生活小事,个人爱好,都有一条界线,超过了这条界线,没有节制,心思过多地用在这上面,有益的也会变成有害。
我们业余或课余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把业余或课余的时间过多地消磨在这些小事上面,必然会减少了对大事的关心。国内外时事、革命斗争,就会由少关心而至于逐渐的淡漠,这无异把自己也封在塑料袋子里,和塑料絲编的鹿、马、金鱼为伍,而不知世界之大,不见革命风云了。
今天,需要我们发挥智慧的地方多得很,大可不必借编结来“排遣”整个空闲时间。学习政治、文化,读革命书,看革命戏,锻炼身体,都很需要。特别是政治学习,钻了进去,便会觉得胸襟更加开阔,会觉得自己的工作与整个世界革命相连,生活显得更有意义。

新建设(图片)

第2版()
专栏:新建设

湖南洞庭湖地区一座最大的农用变电站——常德变电站第一期工程一万五千伏安已于最近建成并开始送电。这个输变电工程是洞庭湖地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骨干工程之一,全部工程建成,可以解决附近几县数百万亩农田的排灌用电。  新华社记者 朱云风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