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09-13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省煤潜力处处有

第5版()
专栏:

  省煤潜力处处有
本报讯 商业部中国煤建公司根据国务院关于节约用煤的指示精神,最近在北京苏联展览馆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节约用煤展览会。这个展览会通过许多实物、图片和说明,介绍各地节省用煤的经验。
几年来,我国煤的生产是不断增长的,但因为工业发展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煤的供应还不很充裕。如果以1949年全国煤的总产量和需要量为100,那末1956年产量为357,需要量为378。通过商业部门供应市场的煤,1952年占总产量的37%,1956年就占45%。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用作燃料的柴草,现在大部分拿来作饲料和肥田用,所以农民烧煤的比重,还要逐渐增加。我国煤的蕴藏量虽然很丰富,但是建设煤井需要技术、投资和比较长的时间,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煤需要,是有很大困难的。党和政府除了积极建设现代化煤井和中小型的煤窑以外,要求每一个机关、学校、团体、企业和家庭,都想尽一切办法来节省煤。
  老正兴的“九眼灶”
上海市饮食业的总燃料费,占营业额的3%—5%,可是该市福佑路东记老正兴饭馆,今年二季度所用的燃料费平均只占1.3%。原因是这个饭店改进了炉灶,使用煤量比过去节省40%。
上海的饮食店用的大都是“三眼灶”,一个火眼炒菜,其余两个副眼炖菜或焖菜,在营业清淡时,用一灶火不够,用两灶火又有余。东记老正兴饭馆把两个灶的火道打通合并为一个,改成为一个火眼,两个汤灌和六个副眼的“九眼灶”。其中三个眼可以用来炒菜,四个眼焖菜,运用自如。在营业最忙的时候,上下满座一百五十人同时用餐,也能供应得上。
  利用烟道余热烧水
从锅炉烟道跑掉的烟气中的热量,一般占锅炉内热量的20%左右。辽宁省铁岭县医药公司的职工把两个五十三加仑的大油桶焊接起来,套在锅炉烟道上,上面安有水龙头和水表等,做成了一个利用锅炉烟道余热而不用另行烧煤的茶炉。每天用这个茶炉烧的开水可以够七十多人饮用和洗脸、洗衣服。
哈尔滨市师范学校作了一个铁制的温水箱,水箱的底部成凹形,安放在暖汽锅炉的烟道上,并在烟道里面设置了排管,以吸取烟道余热。用这个办法使向锅炉里输运的水变成了热水。结果,不仅节省了9.3%的煤炭,并且还保证了一千多人在冬天的生活用水。
  串水茶炉
陕西省宝鸡市许多旅店的茶水炉,原来大部分都是高灶形式的,有两个火眼烧开水。两个火眼之间夹一个铁桶,利用两炉心的热力把铁桶里的水烤热供洗脸用。但两炉外侧的热力却没有利用。还有一个缺点是客人多时,两个火眼烧开水不够用,客人少时,炉火又有多余。
最近,许多旅店把两个火眼夹一桶改为两桶夹一个火眼,充分利用火力烧水。为了使水桶的水也能烧开,他们又用一根铁管将右桶的水通到左桶。铁管斜穿过炉膛,右边比左边高。炉火烧铁管,管里的水受热就往右桶上升,右桶里的水有二十多分钟就开了。由于水的对流,再过十五分钟,左桶的水也开了。再加上中间火眼上的坐壶或坐桶也烧开水,就能充分保证旅客用水。据调查,改进的各户旅店平均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煤。如一分社改灶前两个火眼每月烧煤二千五百斤到三千斤,一个专人看火,每天还不能满足一百人用水;改灶后,不用专人看火,每月只用一千五百斤煤。
  用茶炉的蒸气做饭
利用茶炉的蒸气热饭,是很普遍的。但用蒸气来直接做饭,还不多见。大连天津街百货商店是目前利用茶炉蒸气来直接做饭的一个单位。
这个商店的茶炉很大,能盛六百市斤水,利用它的蒸气来做饭,一次可以够一千人食用。办法是在炉顶安一根铁管子,再做一个蒸饭木柜,把管子伸入柜里,把要蒸的饭菜放在柜门的格子里,把柜门关紧,使它三面不透气,但要在柜门周围留点缝,以免蒸气过多发生事故。他们把这种茶炉叫做“烧水蒸饭两用炉”。蒸米饭、馒头、窝头、高粱米和蒸各种菜都行。
两用炉有两大好处。一是节省时间,减轻炊事员同志的劳动强度。过去这个商店蒸三百斤面的馒头,要蒸三锅,用一百零五分钟,现只用三十分钟就行了。二是省煤。过去三锅馒头用一百三十八斤煤,现在只在茶炉里多用十八斤煤就可以烧开水、做饭和做菜了。
  每人每天只用三两煤
在南京市的集体伙食单位中,最省煤的要算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了。以杨兴义同志为首的炊事班的同志们,把小锅改为大锅,把原用四个灶减去两个,同时利用旧料在灶膛里盘四圈自来水管,让冷水慢慢地在灶膛里经过,烧热了才送到锅里去,等锅里的水放满的时候,也正好“开锅”了。他们还用两只大铁桶焊接在一起,套在烟囱上,利用烟囱的余热烧热水。他们还摸索出一种“马蹄式半边烧煤法”。这样,这个一千六百人的伙食单位,每人每天的平均耗煤量就从十两降为三两。这个耗煤水平,从中国煤建公司目前所搜集的材料来看,是全国最先进的了。
帮居民修改炉灶
沈阳市国营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各商店派工作人员给居民义务修改炉灶,积极帮助居民节约用煤。
到9月6日止,全市已修改炉灶一万一千四百多个,预计到11月中旬上冻以前还可以修改一万六千多个。修改后的炉灶,不但省煤,而且火苗旺,做饭快。皇姑区寿泉街刘九生家,过去每天要烧十二斤煤,改灶以后每天只烧四斤就够。
带水箱的蜂窝煤炉
北京市最近试制了一种带水箱蜂窝煤炉,是铁皮制成的,在靠近烟囱的一端装设炉膛。炉的另一端是水箱,上端有铁盖,下端有龙头,可以放出热水。水箱下部装置暖箱一个,可作食物保温之用。
这种炉子因为装有烟囱,炉膛外部又呈瓦栊状,热力起辐射作用,可用它取暖兼作饭。
  北京时兴的蜂窝煤炉
据目前初步估算,在北京市的六十万户居民中,约有四万多户使用蜂窝煤炉子。
蜂窝煤炉封火简单,可以长时间不熄,白天上班,晚间回来仍有火用,烧水、煮饭和煮菜都很方便,所以一般机关干部都乐于使用。
蜂窝煤炉的优点很多,最主要的是省煤、省钱、省劈柴、出灰少、清洁卫生、使用方便。据北京市典型调查:六、七口人之家每月烧蜂窝煤约一百零五块,连同引火用的柴砖和炭砖,每月最多需要四点四元,比烧煤球炉少一元左右。这样,一年就可以节省十三元,够三个月煤火费。烧蜂窝煤除节省家庭开支外,每户一年还可为国家节约煤炭九百斤,节约劈柴三百六十斤,少出垃圾三百三十斤,可以大大缓和市内的运输量。如果全北京市六十万户居民全部改用蜂窝煤炉,全年就能为国家节约煤炭三十余万吨,用这些煤可以发电四亿八千万度,可以轧钢三百六十万吨,还能节约劈柴二亿多斤。
  省工又省煤的石灰窑
目前很多地方烧石灰都是用半截罐子形的石灰窑,每次装料都要用泥坯围好、封严,烧好后又要把泥坯拆掉,不但浪费人力,延长烧窑时间,并且产量低、用煤多,最好的一斤煤只能烧六斤左右石灰。
山东冠县一个多年烧石灰的工人叫许炳柱,研究出一种漏窑烧石灰的方法。它是一种用石料、土坯垒好的长方形的固定窑,不用烧一次拆一次。最大的好处是窑火点着后,可以从窑顶上添煤添料,从窑底炉条下漏泄石灰,随装随出,循环作业,窑火不停,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倍多,每斤煤平均烧十斤石灰。(附图片)
  用火车装载,车厢的长度可从北京摆到河南的郑州,约1300里,几乎等于京汉铁路的一半。

用废料装备的玻璃纸车间

第5版()
专栏:

  用废料装备的玻璃纸车间
天津市第一人民造纸厂的玻璃纸车间,用不到十万元的投资建立起来了按照通常情况至少需要四十万元的厂房和机器。生产的玻璃纸防潮性能很好,拉力大,透明度也不错。
玻璃纸车间是彼此隔开的八间屋子。三间是以前堆纸的旧仓库,五间是上面盖了棚,外面砌了墙的棚子。记者参观了玻璃纸车间的全部机器设备。在化碱室看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化碱管。一种是由汽油桶接起来的,另一种是原来蒸纸浆用的废蒸球,还有一种是由废锅炉改成的。在另一个屋子里,有三个原是立式的旧打包机被改成了卧式的浸渍压榨机;在粉碎木浆原料的工序上,粉碎机原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三万五千元,但这里却用了一台弹棉机和两架肉店用的绞肉机,总共只花了三百零三元。要求很高的六方鼓磺化机和双层保温溶解搅拌机是厂里工人用旧铁板做的。然而,集废旧物料之大成的还是玻璃纸成型室。在非常重要的成型纸机上,看到的是旧马达、旧传动轴、旧齿轮、旧皮带、废滚轴和废烘缸等等。两个烘缸原是其他纸厂扔了多年的,非但气压热度不足,而且表面坑坑洼洼,经过这里用砂轮磨,用车床旋,再用细沙擦,末了涂上一层增加滑度的耐酸漆,等装上纸车就陆续不绝地制造出晶亮晶亮的玻璃纸来了。装在纸机前部的一个特殊的喷嘴,许多国家用的是贵重合金制的,进口价格达六万元以上。这里用玻璃做喷口,每个只花了一百五十元。
玻璃纸车间现在正在扩建,明年年初完工以后,设备稍加平衡将日产一吨玻璃纸,四个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扩建费用,并且可以节省大量向国外购买玻璃纸用的外汇。
(据新华社讯)

昆明冶炼厂90%职工参加辩论 结论是工农生活都提高了

第5版()
专栏:

  昆明冶炼厂90%职工参加辩论
  结论是工农生活都提高了
本报昆明12日电 记者秦军光报道:昆明冶炼厂已有90%以上的工人参加两条道路的大辩论,并在大辩论中,受到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
昆明冶炼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新工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0%以上。这些工人多数来自农村,具有比较浓厚的个体小农经济的思想。当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的时候,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也跟着叫喊“工人农民生活没改善,”对农业合作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也表示不满。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思想,冶炼厂党委会从7月底开始组织大辩论,还请了昆明郊区明星农业社副主任徐树来作有关农村生活情况的报告。在会上发言的人极为普遍,效果也很好。老工人董祥说:“解放前工人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那里还有人穿得起皮鞋、毛呢。现在许多工人、干部、甚至农民也买起皮鞋、毛料了。这些商品涨价,并不会影响工人农民的生活,说工人农民生活没改善的人都是忘了本。”女工褚丽琴说:“为什么还有人不满呢?是因为他们对生活要求太高了,都想吃好的、穿好的,超过目前生产发展的水平。”有的老工人批评那些青年人把“毛呢、皮鞋当生活必需品”时说:“不要忘记,生活必需品是柴米油盐。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棉布定量供应,这就保证了工人农民的生活。”工人王鸿说:“我的工资由每月三十元增加到五十六元,请问,哪样生活必需品涨价啦!”
在辩论农村是否真正缺粮,农民生活是否有改善的时候,工人们的情绪异常高涨,纷纷以亲身体会来证明工人农民生活是大大的改善了。团员陆春荣以他家的情况,说明农村职工家属有依赖思想,不愿参加劳动,想靠职工寄钱回家维持生活。他说:“过去我经常寄钱回家,父亲就坐茶馆,不下地,并给我来信说生活有困难。”工人们还以工人董绍权为例展开了争论。董绍权(贫农出身)因家中“缺粮”,曾向云南日报写信要求帮助解决。报社通过宜良县委会,对他家进行了调查。党委会把宜良县委会的回信,及董绍权家乡农业社的调查报告,印发各车间作为参考。董绍权的家庭情况是:未入社前,他家是个自足户,除缴公粮外,每人平均有口粮四百三十八斤,没有叫过缺粮。去年,合作社分给他家三千五百八十六斤粮食,每人平均留粮五百九十四斤,反而叫喊缺粮。工人们问道:难道说这是农民生活没有提高吗?这也叫做“缺粮”吗?

武汉152个企业开始整风

第5版()
专栏:

  武汉152个企业开始整风
据新华社讯 武汉市有一百五十二个工厂、企业自八月份以来先后开始整风。这是武汉市在工厂、企业中进行整风的第一批单位。
在各工厂、企业提出的“发扬民主、帮助整风、畅所欲言”的号召下,广大职工群众采用大字报、座谈会等形式,近一个月来提出了很多意见和批评,其中有不少是揭发企业领导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如武汉电池厂一百三十六名职工在十天中提出的一千二百四十六条意见,其中有二百八十一条是有关生产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
这一批工厂、企业,从整风一开始,就强调提出要一边整风,一边改进。有些单位对于职工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已经解决或正着手解决的已达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武昌第一纱厂、武汉动力机厂、汉口汽车配件厂等,都已根据“边整边改”的精神,把一批领导干部下放到车间去,加强了车间的领导。不少单位还成立了“边整边改”的领导机构,由企业里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成员分工领导,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研究和解决问题。有的工厂还编发了“边整边改”快报,或在大字报上及时发布改进工作的消息。

争取做个优秀学徒

第5版()
专栏:

  争取做个优秀学徒
据新华社重庆12日电 重庆钢铁公司自从7月份开展“优秀学徒”竞赛,大大激发了一千多名学徒工学习技术的热情。
学工们普遍表示要以学好技术、遵守劳动纪律、团结生产的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优秀学工。
竞赛开始以后,学徒工劳动纪律加强。过去几乎每一个车间都存在着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等现象,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了。有的工人过去三番两次要求调换工作,要求进学校,现在也安心下来积极学习。部分学徒工不但在上班时专心向老师傅学习,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到老师傅家里请教,帮助老师傅挑柴挑水。
在老工人的帮助和指导下,一部分进步较快的学徒工现在已经能够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独立操作。

变速电唱机

第5版()
专栏:

  变速电唱机
公私合营荣生电工社试制成的变速电唱机已开始小批生产。它可以放每分钟七十八转的普通唱片,也可以放每分钟四十五转或三十三转的慢转密纹唱片。
  (附图片)

海洋流速仪

第5版()
专栏:

海洋流速仪
南京市水工仪器厂最近自行设计、试制成功海洋流速仪。
这种海洋流速仪,能够测量每秒三公尺的海水流速,还可以测定海水的流向。(据新华社讯)

在大同机车厂的工地上

第5版()
专栏:

  在大同机车厂的工地上
  顾页 著文 郭滦生 摄影
在大同古城西南面附近一大片紧挨着村落和树丛的土地上,伸着长臂的吊车,正在用重锤一上一下地夯实厂房地基;笨重的推土机和铲运机,正在穿梭般平整地面。土地的上空,终日笼罩着施工机械掀起的一缕缕的冲天黄尘。
“你看!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一座怎样的工厂啊!”杨秉乾和郭仁伦这两个干过半辈子翻砂工的老人,容光焕发地一边研究图纸,一边给我介绍情况。“这便是8月15日破土动工兴建的大同机车厂。到1960年第一期工程投入生产后,每年就能生产四百台新型的蒸汽货运机车和煤水车。”
  (附图片)
右图:杨秉乾(吸烟斗的)和郭仁伦在工地上研究铸钢车间图纸。
左图:伸着长臂的吊车正在用重锤打地基。中图:好大的推土机。

工厂的靠山

第5版()
专栏:

  工厂的靠山
  本报记者 陈勇进
“没有老工人,想好好地进行生产是不可能的,想超额完成任务,想制造新产品,想培养大批的有技术的新工人那更是梦想。因此我们要时时注意老工人的工作。”我访问西南仪器厂的时候,厂长、党委书记和车间主任等一些同志都这样告诉我。他们道破了西南仪器厂所以能够年年季季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秘密。
西南仪器厂有个特点,那就是90%以上的干部,(其中有车间主任、厂长和党委书记)都是从老工人中提拔出来的。这也是他们能依靠老工人做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西南仪器厂试制了二十多类约一百多种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绝大多数都是老工人做的,或老工人在青年工人的身旁看着做的。1952年要在一种工具上冲眼子,当时一下只能冲两个,严重地影响着工作的进展。老工人徐春泉就自己设计图纸,结果每次可以冲四十八个眼子。工人们制造块规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工人邓益志为了把原来手工制造的方法改成自动化的块规自磨机,利用业余时间画图纸,没有资料,仅仅从报纸上看到哈尔滨有这种机械,他日夜的钻研了六个月,终于制成了,使产量从原来的一天造六块增长到四十八块。老工人改造、创造、仿造的机件太多了。就拿合理化建议来说吧!占全厂不到20%的老工人,提的合理化建议却占全厂60%。青年工人违反劳动纪律的有3%,而老工人只有0.005%。正如党委副书记徐应师同志所说的,“不管什么工作,只要老工人动起来就好办了。”
西南仪器厂每当紧急的生产任务到来的时候,都先召开老工人座谈会,技术研究会,通过老工人带动年青工人。1953年10月份,曾因为一些原材料和技术问题跟不上,二车间完成任务有困难,党委会和厂的领导干部即到这个车间召开老工人座谈会,告诉老工人,这一个车间完不成任务,就会妨碍全厂完成任务。老工人立即讨论了这项生产任务,决定改进设备来提高生产。有些老工人带领着新工人干,结果10月间就超额完成了任务。
1953年和1954年,西南仪器厂都吸收了大批的新工人。现在这大批大批的新工人绝大部分都是四级工,他们的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和老工人的指教分不开的。这些新工人到车间的时候,党委会和厂的领导上在新老工人之间进行了尊师爱徒的教育。大多数老工人和新工人都订立师徒合同。但是,有的老工人还有保守思想。熊庭华开始就是这样,他在教徒弟时不努力,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厂长再三地找他谈话,对他说:要过好生活,要进入社会主义,就一定要建设很多新工厂,建了工厂,一定要有很多新工人,老工人不教新工人,新工厂的机器交给谁?经过领导的再三谈话,熊庭华觉得工厂天天在扩大,光这几个老师傅是不行的,才破了保守思想,和四个青年工人订了师徒合同。党的领导常常教导青年工人多帮老师傅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青年工人马惠元在和熊庭华订了师徒合同后,早早上班找好工具,给机器加油,保证缩短老师的工作时间,甚至熊老师家庭的一些琐事,马惠元也去帮助。马惠元入党时特别征求熊老师的意见,请他批评帮助。熊庭华说,我政治上一定要学习你,请你也要帮助我进步。
有一次试制一个新产品,因为样板供应不上任务完不成,老工人林学友就有意见。车间主任李家亮马上亲自征求他的意见。林学友说原材料供应不上,怎能工作?李家亮说,青年工人都看着老工人,老工人不带头想办法怎成呢?原材料的供应问题,领导上一定负责解决。经过李家亮的动员,林学友就积极起来了。他们小组的任务也很快地就完成了。老工人李云乡因为发了点牢骚,被厂长过火地批评,他一时想不开就跑开了。但当厂长亲自接他回来,并向他道歉以后,他就感动地说:我也对不起厂长,我一定好好工作改正错误。后来,他的确生产非常积极,现在他已经成为厂里的先进生产者。
这个厂的一些老工人,因为过去生活条件差,身体不好,有的有病。党和行政领导很早就注意了这些问题。他们的疗养院和营养食堂,就是为更多地照顾老工人才设立的。只要工作好,身体不好,生产小组和工会批准就可以去营养食堂吃饭。每月由工厂补贴一部分伙食费。工厂还根据老工人的特点,建立一个花园茶社。老工人每天下班以后,可以到这里来喝茶聊天,听说书,听弹琴,或者开座谈会。
工会为了帮助少数老工人解决生活困难问题,除对他们进行避孕教育外,还在工人中组织互助会。他们组织生活有困难的工人家属搞副业,如养鸡、养猪、种菜和洗衣等。这些措施,减少了老工人在生活上的忧虑,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所以,这个厂的老工人虽然只占全厂工人数的20%,但在先进生产者中,老工人却占了一半。 (陈志插图)
  (附图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