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6-11-16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孙中山的和平理想永垂不朽

第7版()
专栏:

孙中山的和平理想永垂不朽
平心
三十一年前,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的儿子孙中山,在“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沉痛呼声中,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
凡熟悉当时的中国历史情况的人,是很容易理解孙中山先生这不朽的遗言的深长意义的。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受帝国主义驱策的封建军阀,制造了不断的内战灾难。人们记得:曹锟贿选不久,做着武力统一迷梦的吴佩孚集团虽然垮台了,而外来侵略势力和军阀割据局面仍然像长夜的梦魇,威胁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为了“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1924年11月19日在上海莫利爱路二十九号招待新闻记者的演说词),孙中山先生抱定了“打破军阀”和“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引文同上)的决心,不辞艰苦,毅然北上。终于为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同胞献出了伟大的荣耀的生命。一切有良心的人们,从他弥留时的“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悲壮呼吁中,是听得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不灭心声的。
孙中山先生留下的这句不朽遗言,在今天有了新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历史传统是十分深厚的,我们的祖先就留下了无数歌颂和平反对战争的诗篇。孙中山先生早已代表中国人民向世界大声宣告:“吾人志尚和平,”(1912年在香港与西报记者的谈话)我们并没有辜负这位不朽巨人的崇高愿望。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和平、自由与幸福,无数烈士抛却头颅,流了宝血;亿万人民自觉地依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奋战不息。还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提出了“为永久和平而战”(“论持久战”)这个代表最高正义的奋斗方针,鼓舞了无数战士冲锋陷阵,在全国人民历尽艰辛的鏖战中,创造了一个连接一个的历史性的胜利。
今天我们不但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实现的全国“和平统一”的理想,并且正在按照党的正确路线,为保卫全世界的和平事业而坚决斗争。我们六万万颗热爱永久和平、痛恨侵略战争的心,是任何黑暗势力抵挡不住的不灭光焰。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国人民正在和各个兄弟国家的朋友奏着和谐无比、悠扬绝伦的和平交响乐。自然,我们的和平事业是不分“此疆尔界”的,我们愿意和要求过安宁幸福生活的世界各国人民操着共同的和平言语,交换丰富无比的和平劳动果实。
环顾世界,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如今和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时候大不相同了,人类距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消灭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但是正因为帝国主义迫近死亡,它的绝望挣扎就显得格外疯狂可恨。旧的炮舰政策加上新的原子讹诈政策,像恶魔的髑髅一般,在寻找践踏和平的机会,在威胁全人类的幸福与安宁。恰好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百年以后,欧洲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又在苏伊士运河畔干起了十分可耻的新海盗勾当。他们不但梦想抢回恢复了自由的苏伊士运河,并且梦想扼杀获得独立不久的埃及,梦想在亚非两洲修补残破不堪的殖民版图,梦想在东方各国重开场面盛大的人肉筵宴。
但是埃及人以“不胜利毋宁死”的壮烈抗战回答了公开打劫的喜开锁人〔注〕的不肖苗裔,也回答了披上“和平”伪装的战犯们的同道。全世界人民都把埃及的光荣战斗看作同自己命运相连的义战。特别使人兴奋的是、苏联发出了用武力制止英法侵略战争的巨吼,我国政府也在严厉警告英法侵略者之后,热烈地响应埃及要求援助的呼吁,支持苏联的正义主张;这就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战线的威力,给了侵略罪犯以雷霆万钧的打击。
就在这个时候,戴上“公正”面具高念“和平”心经的华盛顿“大善士”,无可奈何地露出了他的真实嘴脸,他公然对苏联坚决主张扑灭侵略火焰的正义呼声摇头说出了“不”字;一切有良心的史家将以最愤慨的笔墨把这个可耻的“不”字记入史册;和这同时,他们将以最兴奋的笔墨把苏中两国的光荣义举载入史册。
不管公开的和伪装的和平敌人怎样猖狂,怎样狡狯,在无边怒涨的和平洪流面前,他们不过只是一小撮秋末冬初的苍蝇;对于这些苍蝇们的喧嚣,我们也有权利摇头大声说出个“不”字。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不禁想起了代表中国人民向世界宣言过“吾人志尚和平”的巨人,想起了临终时高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巨人;也想起了继承他的和平理想英勇献身的无数先烈,想起了我国和全世界为永久和平而艰苦奋斗的兄弟姊妹。
孙中山的和平理想永远和我们同在。
〔注〕喜开锁人(Hyksos)是古代侵入埃及中王国的游牧部族。
十月革命节初稿,9日修改

论公园

第7版()
专栏:

论公园
吴幻荪
我在新建的陶然亭公园的牌楼下面,正独自徘徊的时候,忽听得有人信口在歌唱。歌唱的言辞好生奇怪:“逛公园好像遛马路,一马平川的大道两排树。”
又一天,我同朋友在积水潭畔散步,欣赏疏浚后的净业湖风光,感到比起从前是整洁有余、野趣不足了。有一个学生正在凭栏观水,喊叫他的同伴说:“你看湖里好像游泳池,四下泊岸砌笔直。”
玩味这几句话,使我颇有所思。想起从前,起造园林,修建亭榭,引人入胜,端在曲径通幽,花木扶疏,忌的是:“一览无余,一目了然”。至于开筑陂塘,掘引细流,是讲究小桥流水,曲曲弯弯。人们徜徉其间,喜的是水清沙浅,游鱼可数。而不是大块湖塘,一片汪洋,那样就不可爱了;有时侧足堤旁,常恐失足溺水,望而生畏了。
关于园庭景致的布置,是一种专门的学问。清初的李渔字笠翁,就是一位出色的名家。他曾认为,布置园林犹如作画,何处堆山,何处凿洞,必须胸有丘壑,善于经营位置。栽种树木,必须有疏密参差,故意使之高低不齐,偃蹇多姿,才有野生的情趣,切忌行列整齐,排成队伍。安排亭阁楼台,最好半隐半现。开凿莲池鱼沼,妙在曲折回环。他还认为,作画讲究大处落墨,小心收拾;建园讲究大处置景,小处添趣。一位园林布置的好手,越是在细微地方,越讲匠心独运。使得一花一木,皆堪玩赏,有令人留连不忍离去的价值;一石一坡,皆有可以憩坐的好处。
我们拿这些话来衡量北京新建的公园和重葺的风景区吧。我觉得,大都只在整齐行列上作出安排,却没在为游人增加情趣上费过经营,下过思考。
谈起各公园的修缮呢,也是光在大处着眼,没有在细致方面去琢磨入手,把表面的楼台殿阁油漆彩画一新。可是对于山巅水涯、路间树旁,哪里宜编竹为篱,哪里宜结茅为亭,某处可构木为花架,某处可栽桩立河屋,来增加园中的野趣,同时在篱落花架之下,多栽薜荔、藤萝、凌霄、蔷薇、皂荚、十姊妹、珊瑚豆、爬蔓的植物。对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到很少。如果在这方面着手,花费既不多,还可以使游人在水边林下有了坐位,可以休息;在山巅坡上有了亭榭,可以远眺。三五知己,借此可以促膝谈心;对对情侣,也利此可以并肩说爱。夏遇暴雨,无须耽心作“落汤鸡”。冬值狂风,无须顾虑成“迷眼鹿”。添了这些设备以后,马上可使多数的游人由遛公园、跑公园,变成坐公园、歇公园了。我在南京玄武湖公园,看到他们多作竹屋竹廊,又经济、又雅致,北地公园是可以取以为法的。
在发挥民族建筑风格上,从前的人总喜欢在园林陂塘之间,围以画栏,绕以雕砌,来珍护景致。在古画上,常常画出这样雅致的点缀,叫人看了以后,就有着恨不得走入画中去享受这种美丽环境的念头。可是近来游览公园和风景区,岂止看不到这样古香古色的装置,看到的多是用水泥作桩,缠绕上铁条蒺藜,或者拦以铁链,遮以铁槛,叫人看了,有囚禁景色、枷锁河山、刺嫌游人、戒防来者的感觉。大杀风景,莫此为甚。这样刺目扎手的措施,不但南南北北,各地公园风景区,把游览胜地变成疆场,此行彼效,就是美丽的西子湖滨,也未能免俗,栽上这不中不西的东西。现在的公园和风景区,既然要做到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请注意这一点,不要再遭受“刺嫌游人”的抱怨。前面谈过,要做到一树一石,皆可流连,这里再说,一栏一砌也须点缀生色。既然是中国人的公园,就该处处发挥中国建筑风格。既然是中国的风景区,就该般般标志出民族美术上的特色。
为什么近来修葺的公园和整理的风景区,还存在着不中不西的装置,和全盘洋化的建筑?应该指出的是:只采取了建筑师的设计,而忽略了还需请一些美术家和画家,帮助在置景上、美化点缀上,一同作出经营,这是一个应该提出来的问题。

读“古诗今译”

第7版()
专栏:

读“古诗今译”
兰虹
“古诗今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初学者通过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艺术修养。但是,最近有一些“古诗今译”,却不能令人满意。
今年第九期的“文艺学习”刊载了龚棘木同志的一篇“诗经今译三首”,是采取直译的方法译成分行诗体的。读后,我只想就其中的一篇卫国民歌——“氓”的译文,谈谈自己的想法。
原译文太长,只摘录其中一段为例:
桑树未雕落,叶儿肥沃沃。哎呀斑鸠呵,不要吃桑椹。哎呀女人呵,不要醉男人,男人醉了呵,那还可以醒呵;女人醉了呵,那可不易醒呀。(原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从词义的解释来看,“耽”本可作“醉”,“沉溺”“迷恋”之意,这里直译为“醉”,只能使词义晦涩。使人感到费解。其实,从全文的中心思想来看,“氓”是一首弃妇的诗,这一段是以弃妇的口吻道出了自己在不幸的婚姻遭遇中的悔恨交织的心情。“耽”译作沉溺迷恋于爱情的含义,是更能贯气一些的。
从文词语言结构和艺术风格来看,译文根本没有做到以精练的诗的语言来透露所谓诗的意境,当然也很难想像到以这样的“示范译作”来提高读者的语言艺术修养。
另外,在原作中诗人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加强了原作的诗的气氛,但是在译文中“比、兴”的语句被轻轻地带过去了,有的甚至成了枯涩、孤立的东西,很难令人领会到它的存在价值。仍以原引的译文为例:“桑树未雕落,……不要吃桑椹。”的四句与“哎呀女人呵,……那可不易醒呀。”的六句,只是成了勉强凑在一起的两组各不相干的句子,既没有帮助初学者解决在古典文学作品阅读中,由于时代距离而产生语言文字隔膜所带来的困难,也没有起到渲染加强诗的气氛的作用。
“古诗今译”,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这就需要付出艰辛的思想劳动。希望从事古典文学今译工作的学者们能够更严肃一些对待自己的译文。

无锡黄大姐

第7版()
专栏:

无锡黄大姐
彭慧
我们参观团在9月14号上午十点多钟到达无锡。无锡市工会来了几位负责同志到火车站欢迎我们。马上,我们坐上了市工会备来的大汽车进城去。行车时,我发现我们车上有一位上穿蓝布制服,下着黑虎绸裙子的老太太,年约六十左右,耳上戴有耳环,手指上有一只镶玉的金戒子,正和我们团的一位同志谈话。我想这位老太太大概总是来欢迎我们的某位同志的母亲,或者什么亲属,顺便搭这辆车子的罢。
车子开到市总工会大家下车的时候,我发现这位老太太的脚是一双改组派的小脚,走路稍稍有点扭,腰身却直直的,个子比较高,整个身材显得很结实,硬朗,说起话来精神抖擞。
她赶着先下车来,以主人的身分,邀请我们进了工会的客厅。这时我觉得我把她估计为某位同志的家属,是错了,“是招待客人的干部啊……”我想。
大家坐下来以后,几位主人和我们二十几个客人,彼此作了介绍。当那位同志指着这位老太太介绍说:“这是无锡市工会副主席黄蕙兰同志”的时候,大家的脸上都显出了惊奇的表情,有的都“啊……”的一声发出了轻微的赞叹。
当我遇到一些人把一个不认识的女人估价得很低的时候就责备人看不起女人,而这时我感到我自己也是该责备的了。“原来我也和人家一样,意识里潜在着对女人的轻视……”我对我自己生着气……
我们开始对这位老太太,这位无锡市工会副主席黄蕙兰同志起了敬意。
一位同志向我们作了关于无锡市丝厂情况介绍后,请问黄蕙兰同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他并向我们说明黄大姐直到解放后才脱离生产,有40多年的工龄,现在已经六十三岁了。
黄大姐站起来简单地补充了两点:第一点,说明丝厂工人百分之九十左右是女工;第二点是说明丝厂的主要车间——缫丝车间的工人,直到解放初期,童工还占有60%,现在,则全部是成年女工了。她说这是解放前后一个突出的区别,她又说她自己就是九岁开始进缫丝车间的。
这一点说明不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黄大姐的身世,而且使我认识到她的坚强的阶级意识。她不能忘记她自己的切身的痛苦和切身的利益因而就在别人忘记谈消灭了童工的数字时候,就马上斩钉截铁地补充说明了解放前后这一个重要的变化。
“啊,这才真正是自己阶级的代表人物呢!”我深深被激动了。
就在这天下午,黄大姐和我们一同游了太湖。她告诉我:因为工作忙,虽然无锡就在太湖边,却有很久很久没逛太湖了。
“现在,趁招待你们的机会,我也偷工夫来玩玩罢。”她笑着说。
游览的时候下着雨,我因为有喘病,最怕下雨,所以总是赶不上大家。她就不断地照顾我。
她虽然脸上有很多皱纹了,头发却还是黑乌乌的。而我呢,我虽然比她小了十几岁,却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白头发;大约她看出了这是我和她两人在形貌上的很大的区别,于是也不问我的姓名就叫我“白头发老太太……”
一会儿不见我了时,就嚷着:
“白头发老太太掉队啦……搀扶一下罢!”
我听了禁不住又好气又好笑,怎么我就被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看成这样不中用了呢……,可是她的热情我是衷心感激的。她那种打着一把大雨伞用她的改组派的小脚在雨下迈着迅速步子的健康的神情,也实在令我感到惭愧不如……
晚上,她和我们一同住在太湖饭店,并且和我住在同一个房间。我高兴得到这样一个和她亲近的机会。
我们在灯下又聊了起来。
她告诉我:她在九岁开始进丝厂作工的时候,家里有母亲和残废了的父亲,她的工资和母亲做针线活的收入就是家庭的生活来源。
二十三岁结婚,四年后,丈夫就死了。她做缫丝工的工钱收入不够维持她和她的三岁儿子的生活,为找外快,晚上又作针线活。一般缫丝女工,因为经常在八十五度高温的滚水里提茧,手指尖总是泡得白抛抛的。她举起手对我说:
“白天,十个指头泡在开水里,晚上这双手还要拿针线……儿子要是生了病啊……”
她的声音是低沉的。她摇着头,眼睛凝视她的一只手。我看得出这时在她的脑子里出现了多少艰苦岁月的回忆……
五卅惨案以后,黄大姐受了革命的洗礼,不久这位年青的寡妇——缫丝女工成了共产党员。
她谈到她们厂里这时组织好多姊妹团,她怎么做红色工会小组工作,工会怎么领导她们向资本家斗争的时候,她的声音又高扬起来,眯着眼睛微笑了。
后来,无锡的党的组织遭到完全破坏,很久一个时期,工人们像失去了太阳一样在阴暗的生活下呻吟。黄大姐说她这时以为这一生就是受一辈子折磨完了。“好日子等儿子辈来争取罢。”她这么想。
但是在解放前几年,她又找到了组织,恢复了组织生活,她曾经被选为无锡女工的代表去解放区开会,但是没能通过去。
解放后,她脱离了生产,专做工会工作。也就在此时开始学文化。作为工会代表,她前年到过北京。她的儿子是个铁工,她现在有六个孙子了。每逢周末就是她和儿子、媳妇、孙儿们欢聚的日子。
“到底还是翻身了……”她微笑着说。
我收拾上床睡觉的时候,她告诉我:“明天我要给工会的一些干部作一个关于女工工作的传达报告。可是这中间我自己还有个没搞清的问题,还得看两个文件……你先睡罢。”
我躺在床上,隔着蚊帐,看着这位戴上老光眼镜、坐在写字台前看文件的老太太,我久久地不能入睡。
江荧插图

在石碌河滩

第7版()
专栏:

在石碌河滩
荒山
太阳已经落到西山后面,
一辆卡车仍陷在石碌河滩,
司机急得满头大汗,
机器发动了半天,
车轮光在污泥里打转。
远远来了一群打野猪的黎族青年,
个个穿着短裙,
一把钢刀掖在腰间,
说着笑着走向河边。
司机正想请他们支援,
话还没说出口,
青年们已跳到河里,
十几条臂膀一齐用力,
卡车呜呜地被推向前。
司机不会讲黎族话,
只能打打手势表示感谢,
青年们摆摆手说:“值不得,值不得,
要是过去国民党的汽车,
我们早把它砸碎在河里了。”
注:石碌河在海南岛东方县。黎族男女青年都穿短裙,男的短裙是左右开缝,女的是一面开缝。黎族人善于打野猪,平时腰里爱掖把短刀。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