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3-06-26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做好发放农村救济粮款工作

第2版()
专栏:

做好发放农村救济粮款工作
中央生产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这次全国几个主要产麦地区遭受灾害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拨下大批救济粮款,帮助灾民顺利进行当前的农业生产,保证秋收。这批粮款发放的好,就不仅能使灾民安渡夏荒,而且还能使灾民有力量生产,争取秋季丰收,避免灾荒的延续。因此,做好这次粮款发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各地在发放救济粮款工作中,已经获得许多良好经验。但是,不少地区也发生过一些严重的偏向,把发放救济粮款,帮助灾民这样的好事做坏了,引起群众不满。在这次发放工作中,必须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再重复错误,认真贯彻“生产自救”方针,做好救济粮款发放工作。
目前,各地在发放救济粮款工作中,除个别地区还有积压现象外,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领导机关和基层干部没有掌握灾情,干部包办代替,自作主张,因而发放不当,盲目分配救济粮款。许多地区在分配救济粮款时,轻重倒置,灾重地区感到“僧多粥少”,灾轻地区发生浪费现象。湖北省宜城县五区杨岗乡救济了五十四户,经检查有五十二户救济不当。河南省长葛县二区琢玉村张根波家里存有几百斤小麦,村干部硬指定他为救济对象,要给他发放救济粮,连他本人也不同意。山东省无棣县有的村经过检查后,救济户当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不需要救济的。这样就使得救济粮款一方面被滥用和浪费,另方面也不能真正解决灾民的困难。有的灾民吃了很久野菜,甚至断炊,得不到救济,或者得到的救济很少,吃不上几天又要挨饿。安徽、河南等省都有这种现象。
其次,有的地区在发放救济粮款当中,缺乏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思想指导和具体组织工作。干部不积极教育群众生产节约,不组织群众参加生产。如安徽省有的乡干部,对未评上救济的灾民,只单纯地劝他们“等下一次”的救济粮。这样,就助长了群众单纯依赖政府救济的思想。有些地区一发救济粮,群众都要求救济,形成“人人伸手,个个要钱”的现象。有的家中有余粮,还要哭叫装穷。有的地区认为吃救济粮是“政治待遇”。因此,使发放救济粮款工作,不但不能刺激灾民积极生产,反而使生产松劲,使生产组织涣散。安徽省灵璧县黄桥乡王学俊副业互助组,工作很有成绩;但在今年春节时,忽然宣布垮台了。原因是春节过后,政府要发放救济粮,大家都等吃救济粮。该省泗县一带还流行着“五伏六月不下苦,十冬腊月靠政府”的歌谣。
最后,在发放救济粮款中,部分基层干部徇私舞弊,贪污救济粮款的现象还不断发生。甘肃省武都县鱼童乡农会主任等,未经群众讨论就领了救济粮。陕西省褒城县沙河乡乡长不顾群众反对,擅自将救济粮发给乡干部。有的地区干部自己救济自己的数量,比群众多几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发放工作的进行。
为了克服上述偏向,达到发放救济粮款支持灾民进行生产,渡过灾荒的目的,各地在今后工作中,必须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向基层干部交代清楚发放救济粮款的方针和发放范围,澄清干部的认识。应当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们的方针是“生产自救”,用救济粮帮助灾民进行生产,使灾民最后从生产中来解决自己的困难。因此,政府不能把能生产的灾民所缺口粮全部包下来。这样,在发放救济粮时,既要照顾灾民的缺粮情况,又要考虑到灾民的生产条件。首先要照顾无生产能力的孤寡残老,其次是有生产能力的缺粮户。但每户的缺粮情况与生产能力各不相同,这就要分出轻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救济。
二、加强对基层干部民主作风和民主工作方法的教育。发放救济粮是一个群众性的工作,同时又是极为复杂细致的工作,必须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才能做得好。因此,不能由少数干部包办代替,更不能耍私情,占便宜;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无领导地召开群众大会,漫无边际地进行评议。在发放前要先经过具体调查掌握缺粮情况,并研究各灾户生产条件;然后吸收灾民中积极公正分子或代表人物参加讨论,提出救济对象名单,确定救济数量;再通过群众评议或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审查通过,经区人民政府批准。
三、发放救济粮的同时,还要向群众进行“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教育,并具体组织群众参加可能进行的生产,克服群众的单纯依赖思想。这就要首先克服干部当中存在的依赖思想与恩赐观点,纠正只会伸手向上要,不去积极组织群众进行生产的错误思想。应该明确认识发放救济粮不只是用来解决目前的生活困难,同时还要用来搞好生产,求得彻底解除灾荒的威胁。在组织群众进行生产中,群众有一些具体困难,必须帮助解决,如副业生产的资金,产品销路,农业生产的农具、种籽的困难等等。
四、县区以上领导干部重视并经常检查与研究发放工作,是做好发放救济粮工作的重要环节。有的省负责同志亲自下乡检查发放救济粮工作,这是很好的榜样。专区、县也应该这样做。检查时不只是检查当时发放情况,还要检查发放以后救济粮款使用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救济粮款发的当、用的当。

沁阳县委吸取小麦受灾教训改进领导方法 干部群众积极争取秋粮增产补救麦季的损失

第2版()
专栏:

沁阳县委吸取小麦受灾教训改进领导方法
干部群众积极争取秋粮增产补救麦季的损失
中共河南省沁阳县委和沁阳县人民政府,在今年夏初领导群众进行救麦保麦的时候,认真检查了在领导农业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了今后正确有效地领导农业生产的途径。
今春霜灾发生后,一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曾经否认对农业生产进行领导的必要,否认“人定胜天”的道理,否认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保守思想和靠天吃饭的思想抬头了。有的群众甚至瞒怨地说:“听上政府话,该你不吃啥!”为什么群众在遭灾以后会产生这种思想情绪呢?这是和县级的领导有关系的。过去县级干部在领导农业生产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在霜灾以后都暴露出来了。
一、过去只注意提高生产,不注意降低成本。特别是对重点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及劳动模范的生产的领导,更是没有科学地计算成本,忽视从多方面(如改良土壤与耕作方法等)寻找增产的窍门;说到增产,就用肥料来壅;并且重视细肥,轻视粗肥;对施细肥又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以致生产上投资过大,施肥上的浪费也很大。如景明村的省劳动模范张永清今年二十亩小麦即施细肥二千一百六十斤,价值近二百万元。小石庄全村共种五百一十亩麦地,仅施豆饼、麻饼两次就值一千四百七十四万元。因此,霜灾后有的群众就说:“我要不是听政府的话,上那样多的肥料,即使不收麦,也能吃半年。”
二、不注意地区、气候的差别,盲目推广外来的经验,不注意总结本地的经验。这在推广小麦良种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去年从武涉县弄来一部分“竹杆青”麦种,奖给了劳动模范。这种良种抗霜能力强,但适宜于种植在有阳光的沙质土地上,并宜迟种。由于不了解它的特性就盲目推广,种的麦子去冬就冻死不少。本地有一种“五○麦”良种,抗风、抗雾力强,产量大,质量高,但抗霜力很弱。县的领导干部对它的优缺点没有很好地研究总结,就在全县百分之四十的麦田面积上推广;结果,由于抗霜力弱,加上地力薄弱,管理不好,这次严霜袭击时冻死很多。
三、只注意季节性的耕作施肥方面的领导,不注意长期性的对自然灾害作斗争;特别对霜、雾、风、雹等灾害的斗争更缺乏自觉(对旱、水、虫灾等还比较注意)。对霜害事先没有很好的领导群众预防,事后又束手无策。其实,霜雾等灾害也是可以设法避免或减轻的;问题在于领导干部对预防霜雾等灾害没有重视,没有认真研究群众中已有的预防办法而加以推广。同时也没有领导群众在物质上作好防荒准备。几年来,县的领导方面只注意了怎样领导群众增产,却没有注意教育群众节约,作必要的防荒的打算。灾荒一来,无力抵抗。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了过去县的领导机关领导农业生产是既缺乏科学知识,又缺乏实际经验,不从小农经济的特点出发,而是盲目的、主观片面的领导。这就很难把生产领导得好。
为了吸取小麦受灾的教训,以改进今后的领导,中共沁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组织干部、党员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今春颁布的有关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的文件,以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命令主义和一般化的领导作风。同时组织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麦参观评比,全面地分析了受灾情况,总结了丰产经验,使他们认识领导生产的重要性和先进经验的优越性,克服保守思想和靠天吃饭思想,树立向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信心。他们还组织干部学习科学技术,深入基点,深入生产过程,总结群众中已有的和新创造的经验,以丰富领导生产的知识。这样,干部和群众战胜灾害争取秋粮增产的信心加强了,学习技术、寻找增产窍门的情绪很高。不少干部和群众表示:麦季减收秋季补,今年不行明年捞!(田同锦)

在白山黑水间

第2版()
专栏:

在白山黑水间
本报记者 陈勇进
(续昨)
五月松花江
五月里,平静的松花江上热闹起来了。松花江流域的伐木工人们,从一个生产高度转换到另一个生产高度来。
佳木斯森林工业管理局的职工宣布了他们的决心:不但要提前二十天完成流送五十万立方公尺木材的任务,而且还要超过三万立方公尺。
天刚亮,朝雾茫茫里,松花江水面的木排开始从小古洞流下来了。为首的那个高个子、性格温和的老流送工人纪会东,领着几张木排下来了。上级给他们规定八天里面把这些木材流送到佳木斯再返回来。纪会东时时刻刻地记着党支部书记和所长的指示:要提前把木材运下去,支援国家的大建设。但他说:我们要不损失一棵木材,并争取在四天里回来。
纪会东引导着木排前进。他们嫌松花江的流水慢,还不时地用小棹摇着。这一千多立方公尺木头的流送任务,是够沉重的。但是,他不怕那石头最多最危险的“满天星”(流送工人为松花江里最难走的水道起的名字),他这二三年里已经熟知松花江的河道;只要没有风,黑天半夜都一样走。
在松花江里放排流送的工人们最耽心的是风。松花江的流水是平静的,没风的时候水面平得像镜子一样,连点波纹都没有。有风时波浪虽然不怎样大,但是木排是经不起风浪的。如果大风把木排刮散了,他们就会一连十几天不能完成任务,整天价在水里泡着;如果刮到没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还会挨饿。纪会东站在小棹排的前面,一面摇着小棹,一面张望着四周的天气。有点小风不能使木排停止前进,没有风在夜里也照常流下去。他们的愿望是早到一天是一天,早到一时是一时。这和解放以前是完全不同了。那时节,在大排上把小锅一支,把鱼一煮,谁管木排那一天到目的地呢?现在,一上了排,谁吃下去饭了呀!他们十个人一天才吃了十斤米。而平常每人一顿也要一斤。纪会东伸出三个指头说:“我们这趟任务,三天多就完成了;不但没有损失一根木头,还拾到十七根木头哩!”这些人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到达了佳木斯,在佳木斯没有停,从旱道上又返回来了。每个人的脚上,泡打得像钱一样大。但也没人叫苦。连那些在流送生活里白了头发的老年人,也像青年工人一样不知疲倦地扛着大行李走回来。
这里的几百个放排工人,都是二年前从辽东林区的鸭绿江上转来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在鸭绿江和黑龙江放排的,也都是在鸭绿江和黑龙江的风浪里成长又年老的。他们说:这时候领导上多好呀!一出事故,船就去帮助。在过去那黑暗的年代里,木头愿流到那里就流到那里,人死活谁管!一个老放排工人的大儿子在鸭绿江里被木头冲死了;二儿子在黑龙江里冲死了,人死了连尸首都没找到。一到放排时,就烧香磕头,求神保佑,可是有什么用?他们到松花江后,就没伤过一个人。
鸭绿江的放排工人来到松花江后,用小棹排代替了大棹排,使这里的工作彻底地改变了面貌。过去的大棹排,又笨又浪费木材。大棹排在每根木材的两边凿成两个眼子,每根木材要浪费一尺半到二尺;流送起来又笨,碰坏了或搁浅了谁都没办法。这小棹排用吊游把木头联起来,木头不用凿眼,不会伤损;吊游用多少次都可以。现在,一张排最多可编到六七百立方公尺木材,也是用两个人编;大棹排只能编到一二百立方公尺,就要四、五个人编。现在只要编排的工人编出来,他们就可以马上放走。
流送的工人怕水小也怕水大。这里的工人们都记得去年松花江发大水的情形。那时在大铁桥上查了大垛(木材受阻积成了一堆),整个江面上十多里都是大木排。后来一下跑了五万多立方公尺,有的被冲下去五六百里远,直到现在才弄回来。职工们决心在洪水期结束他们的工作。那天下着大雨,工队长想叫工人们休息一下。他敲钟敲了那样长时间,也没有敲回在雨里工作的编排工人。编排看起来好像很容易,把流下来的木头一根根编起来就行了;做起来可实在不好受。那一个木头不要打几斧子?他们很多人的手被震裂了,有的人手肿得像馍馍一样。在缓流里的编排工人很知道自己的责任,编不快就会影响小河里的流送;也会影响大河里的放排;排编不好,到江里又容易坏。但不管他们如何紧张,显然也没有满足放排工人的要求。
在那松花江缓流的编排场里,从小古洞河的上游把木材一根一根地流下来。在小河里进行流送,要比在山场上采伐或在大河里放排凶险得多。担负流送的人们,早在三月底四月初就开始工作了。他们先把冰河打开使木头早流下来。那时候天气冷,上面下着雪,脚腿泡在水里面。五月的下旬,我在小古洞河口看见了惊人紧张的场面——木头查垛了。在这里没有手快、眼快、脚快的年青小伙子,是难以完成任务的。这天已经天黑了,吃饭哨吹一阵又一阵,拆垛的小伙子们都好像没有听见。他们飞一样地在激流中的木头上走来走去。他们在木头上听着一个粗壮的领头的工人的号音,唱着习惯的号子。在那个领头的工人的指挥下,没多长时间,只拆了几根木头,大批的木头就流下去了。这个工人叫贺立成。他说:这是最容易拆的垛,有时一查一万多立方公尺,不找到“垛眼”却拆几天也拆不开。这些人们不管下雪、下雨或者刮风,他们都不停息。他们说:一下雨就干得更带劲了。
长白山走在前面
去年八月,苏联林业专家依达诺夫来到了长白山林区。工人工作的时候,他看工人如何使用新式工具;工人休息的时候,他和工人闲扯,并参加工人的娱乐晚会。他离开长白山前,对这里的工作作了结论。他说:这些新式工具都是成功的,这是中国工人阶级高度智慧的表现。他对木轨道特别感到兴趣。他说:“在中国现在还缺乏钢铁的条件下,这种创造是十分有价值的,我建议用发明者的名字作为这些新式工具的名字。”几天后,东北林业部颁发了决定,通令把双轴滑杠命名为“田凤昌式运材器”,把木坦克命名为“周云章运材车”,把木制平车命名为“张书熙运材车”,把钢轨双轴滑杠命名为“李宝森运材器”,把自动爬犁命名为“孟照武运材器”,把单轴滑杠命名为“张增礼运材器”。这些新式工具的基本道理就是用铁轨或木轨铺在山坡上,把木材放在上面,从山上滑下来。这种工具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成为改进我国现在林业生产的关键——从季节性作业走向常年作业,使临时工人也固定下来了。
东北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时候,辽东林业管理局负责同志问临江分局局长丛连兹说:“你们增产十万吨粮食的任务怎样呀?”这个数字使这个年青的分局长(一个过去的流送工人)作了很多考虑:这样季节性的作业,这样大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他问局长:“有没有足够的钢轨?”局长说:“那里有这样多的钢轨呀!努力找窍门吧。”丛连兹和总支书记李文昌作了多次研究,他们认为采伐没有多大问题,但运搬是很困难的。可是,他们也明白,只要依靠工人挖掘潜在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就这样,分局的多数干部都下去了,丛连兹和李文昌也下到车间,发动工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
他们来到工棚里,首先发动工人提问题。当时,工人提出了汇钱邮信没办法、吃不上菜等问题,他们都认真地给解决了。接着丛连兹和李文昌就动员工人搞生产节约,增产更多的木材,使大家将来的生活过得更好。大会小会,大组小组都讨论怎样找窍门。有的说:我们要随采随运。有的提出:木头不要抬,可以从山上往下拉。这时有个人创造了木滚子,把木头放在木滚子上面往下滚;有的把树枝桠铺在地上,从枝桠上往下滑。丛连兹从这里面看到了苗头:不用牛马运材有可能。他们召开了奖励大会。他在大会上动员大家少出力多干活,取消牛马式的劳动。这时丛连兹和李文昌只要听说那个工人有个很小的创造,都亲自跑到那里打听打听,并且鼓励他们。丛连兹有计划地支持了田凤昌(出席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劳动模范),拨给他钢轨作试验,不仅从技术上支持他,还从政治上教育他。结果,他完整地创造了双轴滑杠。临江分局的创造多起来了,丛连兹和李文昌又成立了窍门委员会。之后,周云章的“木坦克”出来了,孟昭武的“自动爬犁”出来了,新式工具共出现了几十种,发明创造达到了第一个高潮。结果使东北林业工作由季节性的作业达到了工人说的“手工自动化”。
当临江分局的创造发明达到高潮的时候,医院里躺着一个身材高大的老头子,这个人叫刘润起,是在林区工作三十年的老工人。他因这些创造发明在医院里住不下去了。他向院长提出了出院的要求。他回想着,三十年前,生活像鞭子一样把他从山东老家赶到东北来,当了林业工人。那时的警察恶棍嫌他说话难听,长相不好,经常打骂他。生活的鞭子,敌人的鞭子把他打过了鸭绿江东岸的朝鲜去。在朝鲜住了十八年,中国解放了,他又回到祖国来。他在病床上想着:有谁像党那样对待自己呢?有了病上级叫自己住医院,医院的护士比自己的女儿还亲;自己一辈子没有老婆,现在有这样多的好女儿。他越想这些,越觉着出去工作的重要。他想着:冬季运材要多少牛马呀,一个牲口一天要吃八斤料,要吃十斤到十五斤草。八个人抬一个小木头,有的还累得吐血。多少好木材因为抬不动被截短了;多少木材运不下来烂在山上了;多少人因抬木材负伤了。他还想着:很多同志都有了创造发明,我要使这创造再进一步。他想起十八年前在朝鲜作工时见到一种工具,用两块木头往下滑,很省劲;但记不清是怎样造的了。他想着:在两个木轨道上铺上枕木,上面放上个单轨,再用木马往下放,一定很好;有闸就更稳了。想到这里,他坚决向院长要求出院。他回去后仍然病着,人们又要往医院里送他。刘润起说:“搞不好工作,死在森林里也不回去;在‘家’总比在医院里强。我不能工作,我可以给大家分配工作。”他的病稍好了一些,就偷偷地在大家干活的时候造了个模型。这时丛连兹知道刘润起要创造了,就启发他。但刘润起怕失败了丢人,总是说“没有创造”。丛局长说:你如果需要什么,我们支持你。他最后才表示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他造的模型改了又改,给工人讲了又讲,试了又试,大家都说好,并叫他再做个大的。他又干起来了。木马的“马蹄”(木马下边的横木的底面)要用豆油浸浸,然后用火烤,才能硬而滑,他就自己拿钱去买油;做闸要用胶皮,他又跑到一百里外的临江去买胶皮。后来开始试验单轨木马,很多人都跑来看。老刘可紧张啦!从山上到山下四百多公尺远,第一次装了一立方公尺,他用绳子拉着闸,稳稳当当地放下去了。所有的观众都热烈地鼓掌。大家又叫他来第二趟。第二趟装了两立方公尺,又稳稳当当地下去了。最多的时候装到四立方公尺(用一套壮牲口也不过拉二立方公尺)。就这样,他们小组的工作效率从过去的每天点八立方公尺提高到一点三立方公尺。两个月他们小组采伐运输了一千立方公尺,只用了一根破胶皮轮胎和一百五十斤洋钉子。他们采伐的木头在几天内或者一天内就可以运出去了。这种新式工具比先前的六种创造更适合于我国现在林区的情况,不管在冬天或夏天,也不管春天和秋天,也不管下雪和下雨,在山的坡度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三十都可应用,成本也最低。他们小组在那单轨木马的有节奏的运材声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任务。
学习采用刘润起单轨木马的还有另外的几个小组,都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辽东森林工业局的创造从一个高潮达到了另一个高潮。东北森林工业局作出了决定,要在全东北大规模地推广刘润起的单轨木马。临江分局在他们的创造发明里实行了有历史意义的常年作业,超额完成了增产十万吨粮食的任务。
辽东的新式工具已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等地林区的职工们广泛地接受了。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对辽东的新工具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黑龙江林业管理局的一位科长说:参观这几天,胜上几年林业学校。我彻底打破了非用牛马上山运材不行的思想,回去就可以减少担负四十万立方公尺运输任务的马套子。佳木斯林业管理局的工程师说:我作了四十年林业工作,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的工具。辽东的新式工具不仅使东北少用十万头牲口在那严寒里运输,还可以使木材早运到祖国建设的工地去。在常年作业里,这里工人的生活福利问题也美满地解决了。
欢乐的长白山
五月初,我沿鸭绿江走向长白山林区的深处。我国南方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了,这里还是春天。高山的背面还有积雪,黄牛在长白山下耕田。再往里走便是漫江村。
漫江,人们都称她为“工人新村”,其实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解放以前,这里住着几户靠狩猎为生的朝鲜族人民,他们的生活是很苦的。在解放之后,在国家经济建设开始的时候,小小的漫江村一下子添了几百家工人家属;那几排长长的新瓦房和马路,使漫江更好看了。
山林里面的春天没有风沙。工人们这些天来正在休息,从山里回到家里来,有的种种青菜,有的抱着娃娃在干净的院落里散步。孩子的妈妈和一些新娘子,有的在屋里做活,有的在江边洗花布衫。我们走进妇联会主任于志杰的家里。她丈夫正看着摇篮里的孩子。她刚买来猪肉给丈夫做肉饼;因为今天晚上他就要回到山里采伐去了。于志杰掀开花门帘让我们进去。干净的炕上放着几床花被子,洁白的墙壁上贴着彩画,在另一块白布幔的下面是一袋子一袋子的食粮。她说:日子过好了,不想要孬东西了,合作社里没有好暖壶,你们渴就给你们烧水喝。于志杰的丈夫说:不解放我还不是跑一辈子腿
(东北称“打光棍”为“跑腿子”)呀!我现在却有了这样一个小学教员做爱人。于志杰领我们到了隔壁吴玉春家里,她的家和于志杰的房屋一模一样。其实漫江工人家属的房屋都是一样的:一小间厨房,一大间卧室;玻璃窗上都拉着新布幔,一开窗子,充足的阳光就射进来了。我在这里看了很多工人的家庭,断定吴玉春家是个很普通的工人家庭。吴玉春家的陈设也和别家的陈设差不多,墙上一张斯大林像、一张毛主席像,一张爱国公约,还有“小二黑结婚全图”、“天河配”等年画;一个白布幔下面是几床新花被子。一张短桌上放着“速成识字法”、“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政治课本”和日记本子,电灯匠正在安装电灯。一个红光满面的小伙子进来了。妇联会主任介绍说:“这是吴玉春的爱人赵永祥。你看人家配得多好呀!”吴玉春笑着说:“你们也好呀!”两个青年过去可都是苦人儿。吴玉春早早地失去了父母,跟着奶奶过日子。赵永祥七岁死了母亲,十三岁死了父亲,跟着两个哥哥给人家种地;哥哥下地做活他在家里做饭,做饭做不好,一面烧锅一面想妈妈,眼泪落在饭碗里,落在柴火上。解放后两个哥哥参军了,他在一九五○年到了林区。一九五一年夏天歇工时,他到了表哥家。第一次见面的表嫂对他说:“老三(即赵永祥),我妹妹说给你行不行?”赵永祥说:
“我是跑腿的,家里啥也没有,谁要咱呀!”他表嫂说:“有了媳妇就不跑腿啦!我看您两个很合适。”去年二月赵永祥歇工又到了他表哥家。他去的第二天,他表嫂就把吴玉春叫来了。赵永祥一看这样个好姑娘,只怕人家不愿意。吴玉春一看赵永祥这样的好小伙,也怕他不愿意。还是赵永祥先问吴玉春:“你有意见没有?”吴玉春接着说:“我没有。”后来吴玉春又说:“你在车间里可别给人家闹意见呀!别落后呀!”赵永祥说:“你为什么没有参加青年团呢?”吴玉春说:“我不够格。”他们在一块吃了几天饭,熟悉了,就照了订婚像,没多久就结婚了。赵永祥拿着“速成识字法”来回掀了几下说:“现在我能认两千多字了,报纸、书也能看了,谁想到有现在呢?”他又接着说:“过去谁嫁给木把(即采伐工人)呀!现在可不一样了,光我们车间里就有二十个结婚的;现在找对象的可多啦!”吴玉春又接着说:“你看这几百家工人家属,还不都是这几年里面找的呀!”
在采伐车间里,一切设备同样是令人满意的。赵永祥叙述着他们车间的情形:“现在每个车间都有洗澡塘,谁三天不洗澡也不行。还有专门洗衣服的。现在又决定每个人给个暖水壶、洗脸盆。早晨起来吃豆汁油条,中午是大米白面,每星期还要成个席。领导上照顾我们回民,给我们买牛羊肉、鱼肉。现在我们每天学习一个钟头,今年就要实行礼拜天。你看,一到休息的时候才热闹呢?演戏,弹琴,年轻的差不多都有口琴。那个工人都在银行里存着钱。”漫江的银行里的同志曾经告诉我,一月份只有奖储蓄就储蓄了一万四千号,一下子存几百万的并不希罕。
在辽东林区,不仅是一个车间或仅仅漫江是这样。我们四个人在桦树工人食堂里吃了一顿饭,四菜一汤,有炒肉片、炒肉丝、炒鸡蛋、炒腰花,饭是大米、馒头,才化了一万三千元。长白山已经是自然的大花园了,这里的局长还要在桦树建立一个花园。他说:种籽已经都买来了。在花园里还要修个游泳池,夏天游泳、冬天滑冰。他们把奶牛买来了,奶羊买来了,把有名的北京鸭子也买来了;他们要养育一大群北京鸭种的鸭子,以便将来制板鸭。在很多地方,特别是林区,是经常吃不到猪肉的。在这里可以天天吃到新鲜的猪肉、羊肉和牛肉。他们自己种菜,在去年收了二十五万斤青菜。领导方面十分注意解决工人的生活问题,做饭的厨子都在训练班里训练过了。这里的幸福的快乐的生活,是这里的领导同志和工人一块想办法的结果。(完)

本报读者纷纷来信抗议美政府杀害罗森堡夫妇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本报读者纷纷来信抗议美政府杀害罗森堡夫妇
美国政府惨杀罗森堡夫妇的暴行,激起了本报读者的巨大愤怒,他们纷纷来信表示抗议。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全体人员来信说:“美国政府不顾全世界人民的抗议,悍然杀害了正直无罪的和平战士罗森堡夫妇。我们对这一无耻的罪行,除表示万分的愤怒外,并提出严正的抗议。美国政府杀害罗森堡夫妇完全是一个政治阴谋。罗森堡夫妇是美国法西斯战争集团煽动‘反苏反共’冷战的无辜牺牲者。这一事件同时证明了美国法西斯战争集团的卑怯和愚蠢。罗森堡夫妇牺牲了,但他俩的名字将永远鼓舞着美国人民更英勇地争取和平、民主、自由和人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生会来信说:“美国政府杀害罗森堡夫妇的罪行,激起了我们极大的愤怒。罗森堡夫妇的‘罪名’是完全没有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的,而纯粹是政治阴谋。罗森堡夫妇是无罪的。他们之被杀害,只不过因为他们爱和平、爱真理,不愿出卖自己的良心,不愿充当美帝国主义的‘冷战’工具。他们的坚贞不屈精神,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央铁道部铁道研究所及工区全体职工、家属来信说:罗森堡夫妇被美国统治者关在监牢里将近三年,他俩始终保持着良心清白,他们不愿以舍弃真理来换取即使是无价之宝的生命。罗森堡夫妇热爱和平、热爱真理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美国统治者杀害罗森堡夫妇的罪行又
一次地暴露了他们的狰狞面目。一对罗森堡夫妇倒下去了,千万对罗森堡夫妇将站起来;美国政府这种蹂躏人权的暴行只有激起爱好和平人民的愤怒罢了。读者张学富来信说:美国统治集团向来自吹自擂的“民主”、“自由”,只是那些刽子手和战争贩子们叫嚣战争、残害人民的“自由”、“民主”;爱好和平、爱好真理的、善良的罗森堡夫妇的生命就是这样被断送的。美国广大人民是不会长期被欺骗和愚弄的,更多的美国人民将从这一事件中觉醒过来。北京护车大队王守群来信说:当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正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而努力的时候,美国政府却以捏造的“原子间谍”的罪名来杀害罗森堡夫妇,这不仅是对美国人民的威吓,而且是对世界和平的挑衅。这表明美国政府对于缓和国际局势是缺乏诚意的。罗森堡夫妇的英雄行为体现了热爱和平、热爱真理的人民的坚强意志,他俩是永垂不朽的!

建议中央交通部充分利用散置各地的大批汽车配件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建议中央交通部充分利用散置各地的大批汽车配件
彭国海来信: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美帝国主义为了达到经济侵略的目的,曾在中国抛售了大批的汽车配件。这些配件据估计约有十二万箱,大部分散置在昆明、贵阳、重庆、上海、广州、长沙等地,还有一部分则被积压在其他运输部门。经过全国性的清理资产核定资金工作和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成立专门机构处理后,这些配件已经过一定的估价工作,但是,因为这项配件的处理没有和旧废汽车的处理紧密结合,同时缺乏统一的掌握,使这批配件没被充分利用。这样,一方面某些整修汽车的单位因购买不到配件而停工待料,另一方面大批配件积压着找不到顾主,使国家受到不少损失。
我认为:如果各地在处理旧废汽车时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现存的这十几万箱配件,就可以装配成不少辆卡车,对国家经济建设会起很大的作用。目前各地虽然也有这样做的,但都缺乏全面的处理计划。因而我建议中央交通部统一掌握这批配件,有计划地供应各地使用,并可依据各地不同需要与条件,适当设立一些汽车装配厂,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处理这批配件。总之,这一大批物资应该迅速处理;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损耗量与报废率就将大增。这是值得严重注意的。
编者按:彭国海同志的建议,我们认为是很重要的。虽然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在一九五零年八月成立了全国旧废汽车整修处理委员会,负责进行这项处理工作,但是这批配件至今还被散置在各地未能得到合理利用,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彭国海同志关于今后具体处理办法的建议,也可作为一个重要参考。

中央地质部对群众报矿运动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中央地质部对群众报矿运动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中央地质部来信:去年九月到今年五月,中央地质部共收到各地各界人民群众报矿的信件一千零八十四封。报告的矿藏地址共一千九百七十七处,产地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包括台湾);矿产种类达四十余种。人民群众除了报告矿藏地点外,还寄来矿石标本和矿产资料(如地质图、矿藏图、剪报等)。有些地区部分群众自动组织起来进行业余报矿工作,如浙江鄞县漳水区密岩乡农民庄生卿组织了一个探矿小组,前后寄来了四批矿石,其中有很好的赤铁矿和其他很有价值的矿石。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群众报矿运动已经日益广泛地在全国展开。这不但给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并且使每一个中国人民深深感到祖国地下宝藏的无限丰富,对国家工业建设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人民群众关心祖国的经济建设,向中央地质部提出了许多希望、要求和建议。对于这些要求和建议,综合说明如下:
一、报矿的群众抱着高度的爱国热忱,报矿以后便急切要求地质部前去调查。这个要求是应该受到欢迎的。但是今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地质部的勘探任务比去年增加了二十倍到三十倍,而人力的增加却很有限。在力量小任务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勘探计划的如期完成,对群众报来的矿藏,就不能不根据目前建设需要的缓急,分别处理。如属国家所急需的矿藏,就立刻进行调查,如所报矿藏地址和地质部现有各勘探队相邻近,则转告有关勘探队在可能条件下附带调查;凡属不是国家所急需的,就缓一步调查。希望报矿群众不要因为报矿以后没有人去调查而灰心。
二、关于如何识别矿苗的问题,我们已着手写一些识别矿苗的常识,即将在报上陆续发表。至于印发宣传手册和识别矿苗的小册子、举办矿物标本流动展览等工作,有的我们已考虑和有关单位联合进行,有的限于人力物力暂时还不能进行。
三、关于进一步开展群众报矿运动,颁发奖励人民报矿办法,我们已经拟定了初步计划,准备实行。
四、关于如何使群众在报矿时减少邮寄信件和矿石的费用问题,我们已和邮电部门研究。今后报矿信件可以不贴邮票;至于邮寄矿石如何减低费用办法,还待进一步协商。
另外,有一些报矿者没有把矿石、资料和信件一齐发出,有时信到了很久矿石才到。再加上有些矿石或资料包裹上面没有写清寄矿人姓名和地址,因此收到后不能和信件互相对照,以致无法知道矿石的产地。希望大家今后报矿时注意这个问题。

怎样识别黄铁矿和白铁矿

第2版()
专栏:答读者问

怎样识别黄铁矿和白铁矿
编者按:自从展开群众报矿运动以来,本报和中央地质部收到许多人民群众寄来的报矿信和各种各样的矿石,其中尤以黄铁矿和白铁矿为最多。现在我们把怎样识别黄铁矿和白铁矿的答读者问发表于后,以便大家更正确地识别这两种矿。问:怎样识别黄铁矿和白铁矿?答:黄铁矿矿石并不像铁,却和铜、金差不多;有一种黄铁矿矿石尤其和金相像,因此也叫“愚人金”。黄铁矿矿石很脆,用铁锤或硬石一敲就破碎了;而金的延展性很大,越锤越长越扁。黄铁矿矿石比铜硬,用铜或小刀去刻它都刻不动;但是用小刀或黄铁矿矿石去刻铜,一刻就出现一条槽。黄铁矿矿石比铜矿的颜色要淡(当然铜矿除了黄色的还有其他颜色的)。把黄铁矿在瓷板上划一下,即有一条褐色的痕迹。把它放在木炭火上烧,有一股硫黄味。这些是它和铜或金的区别的地方。黄铁矿的外形最常见的是立方形,像一颗骰子,每一面还像竹子外表那样有一道道的条纹。这种立方体有时集聚在一起变成块状,外面附有像泥沙那样的小粒。有的表面滑而光,像金子一样。有的好像一束稻草散开来一样。
白铁矿和黄铁矿差不多,它们的性质成分都是一样,只是白铁矿比黄铁矿颜色稍淡,形状有点不同罢了。
藏有黄、白铁矿的山,常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地面常常好像有升腾的热气似的,远远地就可以看出来。冬天下雪,那里的雪也融化得快一些。
黄铁矿和白铁矿是属于非金属矿物。它又叫硫化铁,主要成分是硫,其次才是铁;一般含硫百分之五十三点四,含铁百分之四十六点六。它虽然含铁不少,但是由于含硫太多,影响了铁的冶炼。但它是炼硫的主要原料,可以制硫酸、绿矾,剩下的红粉还可以作刷墙壁的颜料,在化学工业和军事工业上都很有用。

湖南醴陵瓷业公司等单位对订购机器久不提货的检讨

第2版()
专栏:对人民日报读者批评建议的反应

湖南醴陵瓷业公司等单位对订购机器久不提货的检讨
五月十五日“读者来信摘要”栏刊载了读者杨德辉批评江西景德镇示范瓷厂和湖南醴陵瓷业公司
(原批评信误为醴陵企业公司)向唐山窑业机器厂订购机器后长期不提货的来信,现将有关单位的答复信摘要发表于后:
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厅来信:我厅所属景德镇示范瓷厂于一九五二年一月向唐山窑业机器厂订制陶瓷机器不按时提货,使唐山窑业机器厂的工作遇到困难,这种不遵守合同的态度是错误的。现在由于基本建设计划数字变更,景德镇示范瓷厂已于今年二月奉令停办。我们正筹建储存该项陶瓷机器的仓库,并决定在六月份内,即派人去唐山验收机器,办理提运。
湖南醴陵瓷业公司来信:我公司在唐山窑业机器厂订购陶瓷机器,过期没提运,一方面固然因为我公司建厂计划曾有数次变更,但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对严格执行合同的思想不明确。我们诚恳接受读者批评,除已于五月四日派人前往提运外,并决心改正这种工作作风。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