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1-04-08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写给国家出版局沃洛夫斯基同志的信

第6版()
专栏:

  写给国家出版局沃洛夫斯基同志的信
编者按:沃洛夫斯基于一九一九年领导苏联国家出版局,系当时人民委员会委员之一。列宁写给他的这封信应该引起我国出版界的重视。根据列宁的要求来认真审查我们的出版物和编辑态度是很必要的。
读了一九一九年莫斯科“国家出版局”出版的九十九页的小册子《一九一九年三月六——七日的第三国际》(定价八卢布),我宣布对于类似的出版物给予严厉的处分,并且要求国家出版局编委会全体编委在读了我这封信以后要提出严肃的办法,以保证今后不再重复这种胡闹。
这个小册子出得可恶。简直一塌糊涂。没有目录。显然是一个白痴或拖拖拉拉的人,一个没有学识的人,在醉酒状态中把所有的“稿件”、论文、讲话收集起来,又杂乱无章地出版了。
没有序言,没有报告,没有决议的正文,没有把决议与讲话、论文、报道分开来,什么也没有!可耻之至!
伟大的历史事件被这样的小册子弄得可耻了。
我要求:(一)用粘贴的办法来修改。(把犯错误的人监禁起来,并且叫他把全部书籍都粘贴。)
通知我:
(二甲)出版了多少册数?
(二乙)已经发行多少册数?
(三)以适当的形式再版一次。把修改过的清样送给我看。
(四)规定制度,使得每一种出版物都有专人负责(立一本负责人签名册)。
(五)其他改善办法;这些办法拟好以后送给我一份。
人民委员会主席弗·乌里扬诺夫(列宁)
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译自《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一六四页)

一年来的《山西画报》

第6版()
专栏:

  一年来的《山西画报》
力群
编者按:本文是《山西画报》负责人力群同志所写。《山西画报》在地方性的画刊中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我们在上期《出版动态》栏中已经加以介绍。画报是我们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必须与群众生活和他们的要求密切关联,而且必须灵活深入加以推广。《山西画报》的发展与成功提供了鲜明的实证。我们发表力群同志此文,希望引起一切地方性画刊工作同志的观摩,吸取《山西画报》的经验,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山西画报》在一九五○年二月五日出版后,到今年二月五日,共出版了二十四期,共发行了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份,由最初二千一百二十五个订户发展到现有省内外订户一万五千二百九十户;由最初很少的投稿者发展到现有投稿者一百四十六人。在及时向全省人民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抗美援朝与反一贯道宣传,推动工农业生产,供给全省幻灯和各地墙报壁画底稿,培养与组织群众美术工作者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起了较大作用。据我们统计全年共刊载了四百九十八幅图画,其中关于农业生产的共一百六十六幅,占总数的百分之三三;关于工业生产的共七五幅,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关于人民解放军的二二幅,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关于婚姻的共九幅,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弱;关于中苏友好的二三幅,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关于抗美援朝的五一幅,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关于反一贯道的五五幅,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一;其它关于冬学的、反迷信的、反官僚主义的共九七幅,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这些作品,专业工作者画的共四一一幅,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三,群众的来稿共八七幅,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七弱。
《山西画报》主要是面对着全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群众而创办的。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要使我们的祖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这一年来《山西画报》是受到全省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的。例如今年一月十日《山西农民报》的读者来信报道说:河津县劳动模范张成发,从太原开会回去,当地党校和民兵训练班请他传达劳动模范大会情形,他在传达之后,推动大家订报,说:“《山西农民报》和《山西画报》,对咱们农村组织起来的经验报道很多,我领导的互助组已经订了二十份《山西画报》、两份农民报,作为我们在劳动中的老师傅,好用来研究技术,和劳动模范李顺达展开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在他的影响之下,党校一百多学员(都是农村党员)当场就有四十二名学员,争着订阅报纸,不到两个钟头就订了八十二份《山西画报》和三十四份《山西农民报》。这说明《山西画报》在农村所起的作用和农民对于它的重视。
有一次我到灵石四区搜集作画材料,和两个走亲戚的农村妇女一同住在羊家岭,偶尔谈起一贯道,其中的一个就劝大家不要信,接着就宣传开一贯道的罪恶了。她给我们讲了一个误信一贯道的人试着骑上扫帚上天,因而跌伤腿的故事。她讲完后,我很惊讶,连忙问她这个故事是从那里来的,她说是看了《山西画报》后知道的。从这个偶然的机遇中,给与我很大的鼓舞。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它在冬学里有更多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举出了。
《山西画报》的发展订户,曾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发展订户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这个工作单纯依靠邮局发行科是十分不够的。一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各县文化馆和画报的通讯员以及画报的读者们曾给我们做了不少工作。此外,就是我们画报社的同志们抓紧机会,不放松任何一个对象去进行宣传。我们在火车上,在工农业劳动模范大会上,在下乡的途中……遇到干部也宣传,遇到群众也宣传。例如在灵石县,原有订户六十余户,由于我们进行了组织和宣传工作,现在发展到四百二十六个订户了。发行工作是个长期工作,也是个深入的宣传工作。根据河津县劳动模范张成发推广发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好,《山西画报》并能更加改进,将来全省发展到二、三十万个订户是大有希望的。因为山西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上升,农民的生活跟着改善,广大农民对于文化的要求也就自然要跟着提高。
《山西画报》在与幻灯工作紧密结合,供给幻灯底稿方面,是一种新的创造。当我们最初创办《山西画报》时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到后来因为我们大力提倡幻灯宣传,各县文化馆来信要求我们供给一些幻灯底稿,因为他们有的是画不了,有的是画不好。这样我们才想到《山西画报》应该担负这个任务,于是就注意使《山西画报》上发表的连环画的大小与幻灯底片的大小相同;并更多注意连环画的内容与结构,以适合幻灯演出,这样一做果然为各县幻灯解决了一大困难问题。现在全省一百八十部幻灯,据我们初步统计,平均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底稿是采用《山西画报》上的,其中以提高农业生产、反对买卖婚姻、抗美援朝、反一贯道的连环画用的较多。不仅《山西画报》供给各地幻灯以底稿,而各县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也以他们自己创作的幻灯画稿投向《山西画报》,使《山西画报》与幻灯工作结成亲密的朋友。
《山西画报》这一年来,诚然是有不小的成绩。但缺点也还是很多的。从全年作品的统计中看,抗美援朝和反一贯道的作品还不算很多,群众的来稿发表的也相当的少。一九五○年我们画了不少工业生产的连环图画,把工人阶级在生产战线上的积极情况介绍给农民,这是对的,而且完全必要的;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西藏,和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肃清土匪特务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介绍的太少了。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卫国保家在冰天雪地中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等等可歌可泣的故事,也介绍的太少了。一九五一年为了深入抗美援朝,加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应该加强时事图画应该多刊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连环画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连环画;为了增强新闻性,在群众中生根,并大量培养业余的群众的美术工作者,应该大量登载真人真事的群众来稿。这样定能使《山西画报》更为群众所欢迎。
一九五一年,除了以上的改进,我们还应该加强关于科学知识的连环图画,因为要扫除农民的封建迷信思想,提倡科学是最有效的办法。但一九五零年我们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做。其次,我们还应该把山西画报上的说明文字,写得更加通俗,使广大农民群众易于看懂,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把以上的任务胜利完成,我们山西画报社的工作同志们必须加强时事政治学习与政策学习;熟习群众生活,学习群众语言,并不断提高业务,这样才能胜利完成山西人民给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关于农业改进和农业生产的书

第6版()
专栏:

  关于农业改进和农业生产的书
《农村宣传鼓动工作》
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编辑 一九五○年十月版
三十二开 五一页 基价原东北币一三○元
《农村支部怎样领导生产》
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编 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
一九五○年十月版 三十二开 五三页
基价原东北币一四○元
今年春季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很多,广大的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些地区,目前和今后主要的问题是在如何去启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也即是如何去宣传和领导。上列两本书,就是土地改革后地区农村干部宣传和领导的最好的参考书。
第一本书是黑龙江省、松江省及吉林省中共省委宣传部对各县农村宣传鼓动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它把宣传的内容方法及今后的要求,都简单地做了介绍和说明,其中对于宣传方法的经验介绍的特别多。根据他们的经验,口头宣传收效最大,本书中举出许多口头宣传的实际例子,都是很有趣味的。这些富有趣味而收效最大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后一本书,是介绍东北各地农村模范支部领导生产的经验的。这些农村支部所以领导的好而成为模范支部,是由于他们都能“紧紧的掌握了在土地改革后党对农村工作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针”,都能根据本村具体情况提出为群众所迫切要求扩大生产增加收入的具体办法,都能亲自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都能团结别人实行集体领导。本书中所介绍的“帮助二流子改造”的方法和“死组活编”生产小组的编制,都是很有价值的经验,值得各地农村干部在适合地方情况下加以参考吸收的。
这些农村模范支部所领导的农村,在农业耕作上,在副业经营与实际收入上,在文化教育上,都呈现出迅速普遍上升的新气象,书中均举出具体情况来。这说明了人民政权和土地改革已给农村开辟了繁荣上升的道路,只要是农村干部领导的好,能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发动起来,农村的繁荣一定会实现的。
(刘及辰)
《论农业技术改进的群众路线》
张庆泰著 五十年代出版社一九五○年九月版
三十六开 三六页 基价二元
本书是著者根据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写成的。它阐述了改进农业技术的群众路线,同时又批评了资产阶级农业科学的错误观点和目前仍然存在的老一套作风,在理论上实际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著者根据事实正确地指出:“农民群众具有丰富经验与创造性,只是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如盘山县贫农王正年有接种棉花的创造,海伦县农民出身的区干部姜庆有杂交苞米的创造,许多农民有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发明创造,都是表现了农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因此“推广与提高农业技术,不能仅是农业技术干部的事情。所有农村工作者都应善于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向群众学习农业技术,又教育群众提高农业技术。”并又指出:为了提高和推广农业技术,为了把农业生产领导的好,“农业技术干部与农村工作同志密切联系是重要环节之一”。
本书还对于农业试验场的干部们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指出:他们不应由主观愿望出发,好高骛远,东抓一下,西搅一手,而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轻重缓急,照顾到各种具体条件(包括人力物力与技术条件在内),抓紧关系人民生活最大的几种主要对象,作为试验研究的中心。”同时并引用了米邱林的一段名言具体地说明上面的意见说:“我们不需要娇嫩的贵族一般的植物,我们需要工人一般的植物,本身坚强的植物。我们需要的是那种为了每一个人的东西,不是为少数人的东西。”著者所提出来的这个意见和米邱林的这段名言,可当做我们从事农村工作干部的座右铭,是值得特别玩味和注意的。 (刘及辰)
《人民的科学院》
苏、费希著 南铣译 三联书店一九五○年六月版
三十二开 一五七页 基价五·七○元
这本书是以小说体裁写成的苏联谷物增产的故事。在有关农业增产的书籍方面,像这样既具有丰富而正确的内容,却又能引人入胜的,实不多见。
全书叙述苏联列宁农业科学院以李森科为首的农业技术人员,接受斯大林的伟大号召,掌握米邱林生物科学理论,结合集体农民的力量,执行一九三八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关于增高黍稷产量的决议的生动的斗争的事实。这一斗争的胜利使在苏联一向被认为是“低等”作物,产量最低的一种农作物——黍稷(原书译为小米),从一九三七年每公顷(等于十五中国市亩)平均产量三·三公担(每公担约等于二百市斤)增为一九三九年在五十万公顷地区每公顷平均产量不少于十五公担以上,而且在几年后在个别的收获上竟提高到每公顷二○六公担。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这新纪录是如何创造成功的。
本书的开始叙述了黍稷在苏联栽培的过程,那是因为俄国历史上经常性地发生旱灾而推广的,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经营,每年的产量只能说比完全没有收成好一点;所以一般农民都是卑视黍稷的,当作“弥补”作物来栽培。
人民的领袖斯大林认定“旱灾正在教训我们建设农业”,黍稷是一种良好的粮食和饲料,能够抗旱的作物;为着人民的需要,他指出应在苏联东南部干燥地区提高它的产量,并指定列宁农业科学院担负这伟大的任务。
李森科接受这种任务以后,首先派人到产黍稷区去鉴定这作物歉收的原因。李森科自己留在莫斯科,在研究室中进行严格的研究并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总结他们的经验,最后结合了实地调查研究的资料和由群众中来的经验,提高和整理成为一套新方法的理论。这种科学与实践结合的理论使他确信可以在一年之中提高产量五六倍。但当他发出了号召之后,曾遭受一些残存着保守性思想的科学博士们的反对和指责,甚至于联名控诉李森科说他只能断送全部黍稷作物,绝不可能一年之内在五十万公顷的地区上增加产量五六倍的。
有了思想领导,有了群众力量,李森科并没有向那些“科学博士”低头。当一般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志,参加这伟大的实践生产运动,在思想上不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顾虑时,李森科正确的指示说:“它将使你们能够创造黍稷的科学”;“你们这一去是为了用实践来证明,确立科学的理论,我们的理论的正确性将在集体农场的田地上获得证明,你们的工作应该赢得集体农民对科学的尊重,不可使他们和科学分离。”又说:“你们将完成一件光荣的使命——教会人民怎样控制自然。”
一九三九年在五十万公顷的地区上,展开了把黍稷提高每公顷不少于十五公担产量的斗争。这书很详细地叙述了这伟大场面中的若干典型的事迹。参加这项工作的不仅有科学工作者,农业专家,机械专家,主要还是成千成万男女老少的集体农场场员,组织了四万个耕作队配合来进行的。
书中又详尽地叙述了两个劳动英雄和一个退役军人在提高收成斗争中的创造性活动,也是全书很主要的环节。
关于农业机械和施肥问题,本书也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是不论农业专家、教授、技术员、行政干部、农会干部、学生以及农民们都应该仔细精读的好书。因为整本书的故事就是指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掌握米邱林学说的理论,在农业生产实践行动中所进行的具体的方法和方式。它明白地指出下面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在生产实践上如何走群众路线?如何有组织地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总结和提高群众的经验?如何在实践中考验农业理论?科学工作者应该怎样虚心的向群众学习和把他们的经验提高到理论?怎样才能使群众掌握科学而成为生产的武器?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我们农业工作者应该考虑的。 (陈宜谦)
编者按:这一本书还有另外一个中译本:《苏联谷物增产故事》,钱振沪译述,上海启明书局一九五○年五月初版,一一○页。基价五元五角。

《浙江省立图书馆通讯》的书刊介绍工作

第6版()
专栏:

  《浙江省立图书馆通讯》的书刊介绍工作
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的《浙江省立图书馆通讯》所做的书刊介绍工作,是值得称赞的。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政治性很强,能敏锐地结合时事政策教育,为读者服务。它是一九五○年七月一日创刊的,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中(七八两月出版),就配合了当时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心政治任务,发表了《美帝蒋匪重庆大屠杀案照片展览》纪实(该馆组织的展览),“几本明了美帝丑恶真相的书籍”。九月份第三期辟了《专题索引》一栏,发表了《美帝侵略台湾朝鲜问题参考资料及论文索引》;同时为了配合土地改革工作的宣传,编刊了《土地改革法参考资料及论文索引》。一九五○年十一月抗美援朝运动达到高潮,该刊于十二月份的第六期除发表专论《响应抗美援朝的扩大宣传》一文外,并在这一期和二卷一期,连续用大量篇幅发表了《抗美援朝参考书籍》,第二卷二、三期合刊发表了《美帝攫去的我国文物之一斑》,用丰富材料说明美帝国主义掠夺我国文物情况。这样大量地系统地进行抗美援朝和时事政策宣传,是很有价值的。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每期内容有中心。它的中心内容多半是与浙江省立图书馆每半月举行一次的《图书中心陈列》相结合的,例如该馆举行过儿童节中心陈列、历史科学书籍中心陈列、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中心陈列、新中国的人民文学中心陈列,它便把那些陈列过的书籍在该刊上分期作了系统的介绍。像这样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帮助读者选择书籍,了解书籍,也是很好的办法。
它的第三个特点是资料工作做得有意义。它除了经常发表有关时事政策的论文索引外,在二卷一期还刊载了《图书评介索引》,将各种报刊上有关图书评介的论文编制了目录;它还准备各期编制下去。
《浙江省立图书馆通讯》的这些成绩是应该推广的,我们还希望能根据该馆该刊的服务对象,更深入结合实际需要,把书刊介绍的内容更广泛一些,如爱国主义的、镇压反革命的、经济建设的、科学技术的、通俗普及的书籍介绍,在目前都是很重要的。我们更希望全国图书馆工作者注意浙江图书馆的工作经验,注意他们的工作方向与工作方法,使图书馆工作有更强烈的政治性,负担起更大的宣传任务。

读者对各地报纸的批评

第6版()
专栏:

  读者对各地报纸的批评
我们连续接到各地读者批评当地报纸的许多来信和来稿。为了吸收广大读者意见,共同改进各地报纸工作,我们除将来稿中的一部分转交有关报社参考外,今后拟选择一部分在本刊发表。希望各地报纸读者,把读报时所发现的较重要的问题写出寄给我们。
一个通讯员写了二十七件稿和信 苏北日报不应一直不理睬
记得去年四月二十三日的人民日报在《加强报纸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的社论中曾说:“……报纸编辑部本身必须面向广大群众,面向实际。它应该与各方面的读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倾听读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加强对工农通讯员的组织、教育工作。”但是我们自去年十一月六日起,已给苏北日报写过十五篇新闻、八篇速写、通讯与短文,另外还有自我介绍信、询问信四封。可是,苏北日报一直置之不理。诚然,我们的稿子可能有很多缺点,但报社亦有责任来指导我们,帮助我们进步!这种对通讯员稿件不加重视的作风,是严重的官僚主义的表现。希望苏北日报深刻地检查他们对待通讯员和读者的态度。
(杨扬)
旅大人民日报对待批评稿件没有坚持严肃负责的态度
旅大文工团关于该团业务方针有偏向、领导作风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的检讨,于去年十一月三日在旅大人民日报刊出后,我们认为该团的检讨是不深刻的。为了帮助该团彻底改进领导作风,我们曾数次写信和打电话给旅大人民日报读者服务组,提出我们的意见,希望该报能督促与帮助该团作出更深刻的检讨。当时他们曾对我们答复说:“报社也认为检讨太马虎了草,文工团实际上是存在着你们批评中所提出的问题,让文工团重新深刻检讨,报社可以研究一下。”但直到二月底,旅大文工团既未重新检讨,该报也没告诉我们处理的结果。我们认为该报这种草率从事的工作态度应加以检讨,并望督促旅大文工团进一步检讨其缺点。
(东、为、夫、燕洛、慕田)

农业生产知识书目

第6版()
专栏:

  农业生产知识书目
以下所开的书目,是一些有关农业生产的通俗读物,包括多种农作物的栽种法及病害防治法,农业动物的饲养法及病害防治法,还有一些关于垦荒与植树的书,可供农民,尤其是帮助农民生产的农村干部的参考。这些书都是小册子,文字写得相当浅显,大抵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便能阅读。
关于农作物
书名 编著者 出版者种稻 龚造时 中华书局冬麦栽培介绍 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农业处 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种荞麦和高粱 秦韫培 中华书局玉米的种法 丁振麟、汪丽泉 革新书店怎样种棉花 辽东省立熊岳农事试验场 新华东北总分店改良棉的种法 丁振麟、陈锡臣 革新书店种亚麻的方法 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特产处 东北农业出版社种洋麻的方法 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特产处 东北农业出版社大豆的种法 丁振麟 革新书店种四季豆和豇豆 秦韫培 中华书局种蚕豆和豌豆 周润科 同上种山芋 邹世珍 同上马铃薯的种法 蒋芸生 革新书店萝卜的种法 吴耕民 同上种菠菜苋菜和茼蒿 邹世珍 中华书局种韭黄 冯言安 同上种茄子和辣椒 周润科 同上榨菜的栽培和制造法 吴耕民、储椒生 革新书店种草菰 冯言安 中华书局作物改良 蒋涤旧 商务印书馆种籽消毒 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农业处 东北农业出版社选种和播种 郭枢 中华书局
关于病害虫
书名 编著者 出版者稻作的灾害 朱学淳 中华书局稻螟防治 浙江省人民政府农林厅 华东人民出版社稻苞虫防治 同上 同上小麦黑穗病 同上 同上小麦锈病 同上 同上小麦黑霉病 同上 同上粮仓里重要害虫防治法 何维桢 东北农业出版社棉病防治法 季君勉 广益书局蔬菜害虫与防治 张学祖 商务印书馆果树病害防治法 储椒生 中华书局蚜虫 章士美 商务印书馆防除害虫的准备工作 刘崇乐 北京农业大学农村工作委员会
关于农业动物
书名 编著者 出版者养蚕法 王福山 革新书店蚕病及其防治 吴载德 同上养蜂法 沙凤苞、黄昌澍 同上养鸡法 沙凤苞 同上鸡瘟 周克强 南京金陵种鸡试验场农业动物饲养法 吴剑心、王正平 商务印书馆家畜传染病常识 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编辑部 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牲口病 韩大屯 新华书店
其他
书名 编著者 出版者农仓管理 朱学淳 中华书局垦荒 李积新 商务印书馆土壤改良 蒋涤旧 同上耕地和整地 王儒林 中华书局加肥料和松土除草 王儒林 同上盐垦区耕作法 季君勉 同上养树苗 邵均 同上

读者·编者

第6版()
专栏:读者·编者

  读者·编者
王春同志对《美国侵华史话》的检讨。
《美国侵华史话》作者王春,给了我们下面一封信:
“读了书报评论《评六种美帝侵华史》一文,惭汗无巳!我其实对此项课题,并无研究。当时我是在编工人日报,因感必须给工人讲这一类事,而没有稿子,因此便临时翻动书报,通俗化一下,每天印发一段。后来印完了(在报上),有各地读报的来信,说比较好懂,要求印本子,所以就由工人出版社印出一版(一万册),现在尚未再印。我所根据的材料,都是刘著、钦著及那几天的报纸,实在未作过考证。其中有些人名字写得和流行的不同,记得也是受写时所抄材料影响。只有袁贼称帝时日等,则是明知故犯,以为这样写一下,连其死期都可以包进,故遂违背了史实。这一本书最近一万本已售完,拟即停印。
另外,我确实希望能有一本比较完整的《美帝侵华史》出现,以便做通俗宣传的人有所依据,但亦不必责其有抄袭之嫌,倒是很重要的。”
我们必须说明我们的意见:王春同志这本书在通俗化上是做得很好的,应该作局部修正后继续印行,不应该停印。同时所谓抄袭当然不应该包括通俗化工作在内。
潘朗同志对《一书两印》的说明
《苏联城乡关系》译者潘朗同志看到本刊第十号本栏所载《一本书变成了两本书》后,来信承认对于这一件事“所提出的责难是完全正确的,这种不应有的‘生产浪费’的现象是必须及早消灭的。”来信并说明这一件事的经过如下:
“一九四九年春末,我在香港译竣这一篇论文,分三函寄给上海中华书局《新中华》杂志发表,这是在上海解放以前。当上海解放以后,我去信询问时,知道三封分寄的稿件没有收齐。我想,那可能是遗失了,当时信件的遗失是平常的事。那时,我的朋友到了北京,带去我译文的底稿,介绍给北京中外出版社。也不知道是否能出版。结果是由我的朋友代为写上我的旧名“潘公昭译”给出版了。差不多同一时候,上海《新中华》收齐了上海解放前寄去的译稿,又作为丛书之一而出版了。那时我已从香港回到解放了的广州。
责任应由我负。错误的主要来源,首先是一直存在着的我的这样的一种思想:即认为如果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对人民是有益的,就愈多发表愈多出版愈好,而完全没有想到对读者对出版者所会引起的不良的后果。其次,是在发现了《一书两印》的事实以后,我没有重视这个错误,没有及时消除这种错误。
现在,除了准备进一步从思想上加以检讨之外,正和出版者商量妥善处理办法,并向读者编者的指责致谢。因为这可以使我以后免除错误,并使和我抱着同样见解的人得有正确的认识。”

出版动态

第6版()
专栏:出版动态

  出版动态
一九五○年东北新华书店出版物统计
据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统计:一九五○年计出版教科书三三、七○三、一四四册,比一九四九年增加百分之九九·四;出版工农文化课本六、二一九、○○○册,一般书籍五、一一一、○○○册,增加百分之六七·九;出版杂志七、五二一、五四四册,增加百分之一七五·六;出版年画、宣传画二、七七三、四八六张,增加百分之七八·九。总计出版书刊五六、○二○、○○○册,为一九四九年出版书刊总数二四、七○○、○○○册的一倍以上。
东北出版通俗小型的《农业技术》杂志
为适应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东北《农业技术》半月刊已于三月份创刊。这是个通俗小型的,以改进农业技术,交流生产经验,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为主旨,以区村干部及农民群众为对象的刊物。
随着农业生产的向前发展,改进农业耕作技术,把农业技术研究和农民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将大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这样刊物的出版,是很适时和必要的。
关于医药卫生期刊
据现有资料统计,最近各地医药卫生期刊已达五十余种,这是有益于医药、卫生研究的。但普及医药卫生知识的通俗期刊还不多,是一个缺憾。同时各种期刊内容过于一般化,也是一个缺点。
人民军医社华东分社出版的《内科学报》月刊三卷三期发表了以日本住吸血虫病为主要内容的论著三篇,这种病是长江地区的流行性疾病,过去该刊即有报道。这样连续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重视地方病的研究防治,是医药卫生期刊应该注意的一个方向。该社主办的《外科学报》月刊,一卷三期也出了《战伤专号》。目前各地医务工作者纷纷组织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到朝鲜去作战地救护工作,配合这一伟大行动,加强战时外伤医疗急救的技术教育也是必要的。其次,受广大群众注意的《针灸疗法》,及适合于广大人民需要的《组织疗法》,各种医药期刊都很少报道和研究的文字,这是应该加以重视并尽力介绍、推广的。
一本新出版的《新世界地图》
世界与地学社最近出版的《新世界地图》(屠思聪、王振编),取材较新、绘制精工,在已出版的世界地图中算是较好的一种。这本地图有如下特点:(一)不采用旧日地图以国为单位的平铺分列法,而以区域为单位,并按地形分层设色;除主图外,还有各种插图和补充用图作补充资料;(二)文字说明,扼要概括。这一本地图适合于高中以上学校讲授和一般参考之用。
国立北京图书馆制印图书馆用卡片
国立北京图书馆为帮助各地图书馆分类编目,并用印片的方式来解决写片的困难,从去年十二月起,开始印制图书馆应用卡片,现在订购卡片的图书馆已有三十九个单位。该项卡片暂从一九五○年九月以后出版的书籍做起,分类暂仍根据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每书有卡片三张,分别按书名、著者、性质分类登录。照现在的情形,每张卡片需人民币二百元。每月以三、四百本新书计算,所需费约在二十万元左右。北京图书馆这种工作,可以省却各图书馆分类制卡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不过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还得把全国图书馆的分类法和编目法合理的统一起来。其次,现在印制的卡片,所收的书籍比较完全,因须全套订购,所需费用较大,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以外,就不很适用。因此,我们希望文化部文物局、出版总署及全国图书馆界,都来研究这个问题,希望经过一个时期,这种印制的卡片,能够适应全国图书馆的需要。
推广读报经验
根据各地宣传手册的反映,读报是宣传员对工农群众宣传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各地宣传员已经创造了有效的读报经验。天津《宣传手册》第五期《读报和漫谈》一文里,指出最好的读报方法是又读,又讲,又讨论。许多宣传手册提到一字一字的念,是没有效果的。西北《宣传员手册》第五期《读报》一文,主张把“念报”变成说报。说报有四个要点:一要心里有底;二要满足需要(“最怕是群众要西你讲东”);三要众人开口(讨论);四要有声有色。中南《宣传员》三期介绍了汉口福新面粉厂沈柏萱宣传员读报时,做手势,打比喻,有表情,成效很好。东北《宣传经验》第四期《张维明读报组的几点经验》提出克服若干工人轻视读报的方法。这些良好的读报方法,都值得各地宣传员研究、采用。
把报纸大量发行到城乡读者中去
黑龙江省明水县邮电局向黑龙江全省发出了把报纸大量发行到城乡读者中去的挑战,条件之一是保证全县各区、村、屯都有报纸,屯最低一份。并提出要在推广发行中注意做群众工作:“做到按期访问征求订户意见”。黑龙江日报发表并支持了这个竞赛,在题为《把报纸大量发行到城乡读者手里》的短评中指出:应该“做好发行报纸的宣传工作,防止单纯追求数字以致强迫摊派的现象”。
在乡邮比较不健全的地区,克服困难把报纸推广到乡村中去,是发行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而在发行报纸时不断注意做群众工作则是做好发行工作的关键。黑龙江日报和邮局应该认真注意这个问题。
好的读报组
辽东柳河五区永安堡村,以前群众到了晚上没有事做,闲谈打闹。退伍军人冬长海回村在支部当宣传委员,立即注意了这件事,和小学教师合作创办了读报组,读报、讲故事、识字、学唱歌,成了村里文化宣传活动的中心,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两个月后,已发展成为有一百六十多种农村通俗读物和连环画的小型农村图书室了。这是辽东大众报三月七日发表的一个生动的读报组的故事;在同一天的报纸上,还发表了其他好的读报组的情况和经验。显然,这样的读报组,实际上已起了宣传员的作用,发表这样的材料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教授和作家参加土地改革和农村调查的收获
北京、天津各报近来发表了许多教授、作家参加土地改革之后的感想、收获等文章。如萧乾的《在土地改革中学习》吴景超的《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心得》,朱光潜的《从参加土地改革认识新中国的伟大》贺麟的《参加土地改革改变了我的思想》等,都用他们具体的观察说明了土地改革的正义性和他们对农民的认识的进步等,并因为这一活的教育而改变了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
上海解放日报三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连续刊载了《华东文艺工作调查团特辑》两期,包括几个作家写的调查山东工农文艺工作后的感想、体验和创作材料等。在特辑前言中说,参加这次调查访问的五十二个人,都有丰盛的收获。
教授和作家们在报纸上所发表的这些文章说明他们参加土地改革和群众文艺工作收获很大,并把他们从工农群众的斗争和活动中所受到的影响很快传播给其他知识分子,使其他知识分子也受到教育。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