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0-02-02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关于全国贸易工作统一问题的商榷

第5版()
专栏:

  关于全国贸易工作统一问题的商榷
杨波
随着我人民解放战争在大陆上进一步的胜利,目前全国除台湾、海南岛、舟山群岛等几个海岛及西藏一地,仍为残余的国民党反动派盘据外,其它地区已全部解放;国内各大行政区在地理上已完全联成一片,各区间的经济往来已日益密切,因之,各种全国性的事业,如何能够迅速地、有主有从有步骤地由过去的分区领导统一于中央领导,已成为当前我们各种工作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过去我们的国内外贸易工作,基本上是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在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的前三年,全国的大中城市,海陆交通干线,各种主要的工矿业生产,皆先后被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所控制,当时我们解放区所处的环境,主要是被敌人分割封锁的分散落后的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分散的游击战争,我们的一切工作,皆不得不采取“分区管理”的方针。甚至在一个大战略区之内的各个分区,亦必须如此。这就是过去财经工作所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独立自主、自足自给局面的历史条件。
去年京津、淮海两大战役胜利结束后,我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胜利,已使我上述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各老解放区之间的分割封锁局面已不存在,许多大中城市及交通干线已为我掌握,使全国各种事业都已走向统一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切都统一了,如国内外的贸易工作在去年就还未开始统一领导。其主要原因:
(一)去年我们所处的客观形势仍为战争环境。从年初的津京解放到夏季的宁、沪、杭、武汉的解放,直到秋冬华南、西南、西北广大地区的解放,由北而南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为了集中力量支援解放战争,我们的一切机构皆不宜于作急剧的改革;我们的地方工作,亦即必须紧密地与军事行动结合起来,实行地方上一元化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各种业务工作,如分别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则将遇到许多严重困难。
(二)一半以上的地区,为新解放地区。在这广大的区域里,我们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是集中力量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与地方土匪,安定社会秩序;另方面则是进行各种接管工作,并逐渐建立我们的各种财经工作机构。这时如果在地方上的经济工作机构尚未建立或健全起来,提出全国贸易工作的统一领导,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在去年十月份以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中央人民政府,因之各种工作亦只能由各地方政府分区领导。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前,我们的财经工作只可能有统一的政策方针,和某种程度上的统一计划,还不可能提出全国贸易工作的统一领导问题。
由此,不难了解,过去我们在贸易工作上所执行的“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是完全必须的。也正由于我们掌握了这一方针,因之才可能使我们过去的贸易工作,得到了发展;才有了今天这样强大的国营贸易工作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情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我国内外贸易工作上的客观条件,现在也和过去不同了。这主要表现在:(一)解放战争在中国大陆上已基本结束。目前我们的中心任务,就全国范围讲,主要为恢复与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二)中央人民政府及贸易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贸易部——业已成立。各地方的贸易工作已先后统一于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广大新解放区的各种贸易机构,已在陆续设立中。(三)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制度(不包括东北),开展了银行通汇工作。(四)铁路、公路、航运、邮电等交通事业,一年来亦大体上已恢复,而且全国是统一的。(五)由于各大城市解放,城市供应问题日益繁重,单靠一个地区不能解决,必须全国统盘调剂。(六)各国陆续与我建立外交关系,进行商务谈判,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已在逐渐恢复与发展。
在这些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国内外贸易工作,如不能迅速建立全国性的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调拨,则将使我们今后的贸易工作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例如关于稳定物价工作,在过去各区货币分区发行分区流通的时期,如果某一地区发生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其它各区只须在两区间的货币比价上加以调整,即可免受牵连。但在货币、交通、市场等全国统一后的今天,情况即大不相同。一地物价上涨,别区很快即会遭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我们不采取从全国范围来统一的稳定物价,任何一个地区要想单独保持其局部稳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全国范围内的调剂物资,保证城市供应的工作上,亦是如此,如去年八月至十二月的四个月中,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大行政区之间,互相调运了各种粮食五万万余斤,棉花四千多万斤,布将近二百万匹,纱一万五千余件,食盐一亿多斤,煤二十八万吨等主要物资,今年调运数额将要比这多五倍至十倍。如此全国性的大量物资调运,如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计划,亦是不可想像的。此外,为了加强对私人商业的领导管理,打击其投机活动,我们的国营贸易工作亦必须统一领导,私营商业的市场活动是很灵敏的,而且带有全国性的。过去常常利用我们各地经济工作领导上的不统一,如物价高低,税额高低,外汇牌价高低等,而进行各种投机活动。这样投机的结果,经常在破坏着我们的物资调拨计划,很多物资本来是有其一定的产销地区,及各区间合理的差价;但往往由于商人的抢购、抛售,却造成此项价格的反常现象,引起物资倒流,为避免此种不正常的现象,就必须要我国营贸易公司主动进行统一的调剂工作。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各地区不统一,近年来亦曾使我们自己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如同类的出口货物,有些地区统销,有些地区自由输出,即便利了商人从中钻空子。进口货物方面,亦由于各区间互相不了解全面的生产情况,往往有些货物本国本可制造,结果仍到国外采购,形成了外汇上很大的浪费。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今天提出统一全国的内外贸易工作,无论从政策方针到具体业务经营,均是符合于当前整个工作历史发展要求的,这是一方面。但另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统一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如中央对各地区的许多具体情况,了解的还不够;中央贸易部的机构还不很健全;统一了以后,各地区可能会有许多具体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地方贸易机构也不健全,有些地区尚待建立,可能完成不了中央所规定的任务;这皆是当前统一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因此我们的统一工作,亦应当分别轻重缓急,先把几种重要业务统一起来。虽然统一与不统一两者皆有困难,但权衡轻重,我们认为还是统一的困难小,好处多。而且上述一切统一后的困难,我们相信在统一的过程中,是可以逐渐得到合理解决的。近几个月来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下,中央贸易部曾先后召开了全国的茶叶、油脂、皮毛、猪鬃、丝绸、城市供给、食盐、粮食、进口等专业会议,分别制订了一九五○年全国统一的业务经营计划;并决定即行成立全国统一的各内外贸易专业公司的领导机关与分支机构。这一切会议的召开,计划的制订,已给我们打下了统一全国贸易工作的有利基础,我们希望在这一基础上,很快把全国的国内外贸易工作统一起来。一九五○,一,廿五

再谈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第5版()
专栏:

  再谈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左宗纶
发行公债,是近代一般国家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极寻常方法。即如资本主义国家,为目前容易筹得巨额款项,多半利用公债发行;不过要知道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剥削阶级的政府,所以发行公债,也就是为资本家阶级的利益,剥削人民。国民党反动政府当权以后,把发行公债,当做贪污和投机的工具。四大家族能够集中了价值达二百万万美元的巨额资本,搜括之道固多,可是发行公债,还要算他们搞钱的拿手好戏。我人民政府此次发行的公债,不是这样,它叫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它确乎是人民公债,胜利公债,折实公债,名符其实的公债,所以,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债不同,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公债更不相同。
一、人民公债,是为人民打算的公债。由于人民政府是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所以,人民政府在财政经济的措施上,要为人民打算。人民政府为什么要发行这次公债呢?照政务院的指示:“为了弥补赤字,减少现钞发行,有计划地回笼货币,使一九五○年全国的物价,达到逐渐稳定的程度,以开始保证各阶层人民的安定生活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人民政府发行的公债是为了稳定物价,安定民生;为了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国民党反动政府发行公债,在开始,多半向国家银行抵押,通融现款,继而斟酌情况,把公债散布在市面,助长投机。抵押借款,通货便膨胀,物价便上涨,在这当中,投机市场,当然为最活跃时期。这样,贪污政府有利,投机商人也有利,可是一般人民以物价腾贵之故,便大受损害了。所以,人民政府这次的公债条例第九条规定:“本公债不得代替货币流通市面,不得向国家银行抵押,并不得用以作投机买卖。”
二、折实公债,是实物公债。按通例,发行公债,是通货公债。在物价稳定的时候,不待说,通货公债,计算最便。人民政府此次发行公债,为吸收市面上的游资,一方面增加部分收入,一方面收回部分通货,使一九五○年的物价,可能趋于稳定。折实公债,既是实物公债,与折实储蓄,本质上并无区别。因此,折实公债的发行,是人民政府为人民保本计,是从人民的利益着想的,不像国民党反动政府发行是为敛财肥己的,是反人民的。
三、胜利公债,是为了胜利而发行,为了弥补赤字,所以胜利公债,是在全国胜利基础上发行的。因此,胜利公债,是建设公债,是生产公债,是有办法的公债。不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公债,是失败公债,是消费公债,是没办法的公债。因此,胜利公债还本付息,是毫无问题的。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公债有时到期不付息,有时中签不还本,也根本不同。
关于公债推销,是以自愿为原则,是自由公债,不是强制公债。虽说照政务院的指示:“公债推销的对象,主要应放在大、中、小市城的工商业者,城乡殷实富户和富有的退职文武官吏。”这也不过希望这些富豪们为国家出一把力,帮助政府克服祖国在胜利中所遇到的当前财政上的困难。所以接着又指示:“推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必须贯彻民主精神,做到公平合理,反对强迫摊派。”并照公债条例规定:一年以后,中签即还本付息。这可以说是人民政府替中国工商界的游资,另辟了一条正当的出路。我国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疮痍满目,而我国的工商业资本家及城市富户,子弹之险,弗中于身;糟糠之味,不及于舌;洋楼健在,汽车无恙,清夜自思,是谁之力!凭天理良心,也应该输财报国。须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不……舜日尧天。快觉醒罢!响应政府的号召,把游资尽量认购公债,不但比囤积物资,偷偷摸摸地作违法的勾当,光荣而无风险,而且比存在正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里,还稳当呵!
至于公债发行价格,是不折不扣,平价发行。这是政府信誉卓著的反映,人民政府,是实事求是的,是说得到做得到,不开空头支票的,信誉之大尽人皆知。并且规定如按期中签者即还本付息,五年还清,以短期公债的性质向人民劝募,不像国民党反动政府拖至二十年三十年的长期,甚至永无偿还之日,而变为永远公债,以欺骗人民。年息五厘,按照当前金融情况,可以说是极适当的利率。就是万一物价波动,如上所述,本以实还,利以实付,不使人民受着丝毫的影响。
总之,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第一次发行的新公债,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应该踊跃认购,表示拥护,以答谢国家缔造的艰难。何况是为了连年英勇苦战的解放军,必须支援,九百万的军队和公教人员,必须供给,百分之二十三点九的经济建设经费必须筹划,一九五○年全国的物价,必须稳定。毛主席说我们是“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谆谆告诫,语重心长。相信全国同胞受此感召,必能理解这胜利中的“困难”,尽最大的努力,去想“办法”,以迎接政府这一英明措施。

建设人民的保险事业

第5版()
专栏:

  建设人民的保险事业
阎达寅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一个人民的保险事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产生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之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事业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为人民保险事业的创立,首先肃清了以往中国保险业之反动性、买办性与脱离生产的现象,创造了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而服务的新方向。简单的说,就是打倒了旧的保险制度,创造了新的保险制度。
中国旧的保险业,实力非常脆弱,承受保险额的能力如与帝国主义侵入我国的外商公司比较,外商在火险方面要大三十倍,水险要大六十倍;因之华商公司不得不主要地依靠外商公司的分保来生存,去当外商公司的经纪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以往的华商公司必然会带着反动性与买办性。自然,这种形势的造成,主要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卖国求荣的政策所致,国家主权不能自主,保险市场亦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其次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所谓国营公司,完全成为四大家族所控制,对真正的私营民族保险业不允许其发展,因之,无论国营和私营都完全离开了生产,单以赚钱为目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的畸形发展。
保险事业在中国虽已有了五十年以上的历史,但对这门科学,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资料工作上,还是贫乏得可怜,即使技术上也完全是从帝国主义国家搬来的一套,这样就使得保险业在中国,许多人都还残存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保险是赌博,是剥削。随着整个革命形势的发展,城市为我军解放,官僚资本的所谓国营公司为我接管,经过市场管理,不少私人保险业,也开始被淘汰。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保险事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在这种需要情况下产生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人民保险事业的建设方针呢?它有那些特点呢?根据个人认识有以下几点:
(一)新民主主义的人民保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而服务,是为协助最快的恢复生产,并保证生产之不间断进行,也是为预防在生产过程中种种意外损失的保障。譬如一个生产机构有了生产计划,如果万一发生了不可逆料的灾害,这种生产计划的实现就成了问题,甚至完全不能实现。如火灾保险,假定某工厂因管理疏忽,或别处失慎延烧,均可能把厂房设备物资,瞬息付之一炬。如果有了保险,则可通过保险公司获得赔偿与恢复。在实行经济核算制逐渐走向计划经济的前提下,什么经费,都要有精确的预算。但是意外灾害的损失是无法预算的,保险的作用,便是把无法预算的意外损失,变成明确而固定的保险费。一经保险以后,保险公司负有检查该被保险企业安全设备之责。去年十二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有一个重要的决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国家经营的保险事业,举办水险火险等业务,其目的主要是保护与发展生产,并保护劳动人员之福利。各种企业保险后,一方面可经常得到保险公司对安全设备之指导与检查,使生产事业遭受损失之可能减少;另一方面万一遭受损失,亦可得到应有之赔偿,使生产得以继续,所以这是各企业部门加强经济核算制的重要一环。为使各种企业能安全地进行生产与国家财产不致遭受意外损失起见,特决定:一、各地国营公营企业及仓库,均须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代理机构进行保险,并接受保险公司有关保险设备之指导与监督。二、此项保险费用,准予列入生产成本内。这一正确决定,也就是人民保险事业的一个主要任务。自然对国家之其他财产以及私人企业财产,也都是保险的范围。此外对农业生产之保障,关于牲畜、农作物灾害及作物收获的保险,也是今后开展业务之方向。其次,在社会劳动保险未普遍推行之前,对劳动人民之人身保险也要有计划的办理。总起来说,新民主主义人民保险事业有三个主要任务:A、保护与发展生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以配合发展国内外贸易;B、保障劳动人民的福利;C、保护国家财产。
(二)如果以为新民主主义的保险制度只是消极地保护新民主主义的财产,或者只以恢复各种因灾害所破坏的生产力为限,那是错误的。实际上新民主主义的保险事业,还日有更积极正面的作用,即用保险的方式大量积聚社会资金,努力投于建设生产或拨充国家预算。自然投入生产的方式可能不是直接的,这点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织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其盈余除提出公积金及准备金外,有百分之三十是提交政府。但政府的一切建设也是为着保障生产。
(三)保险和防灾工作结合,是新民主主义保险事业之重要特征。新民主主义的保险事业,是要转变过去消极的事后赔偿与单纯营利作法的,如过去的保险机构,分保部分的组织异常庞大,手续相当繁杂,浪费很多人力物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帝国主义的外商公司进行分保;而真正业务方面的机构和人才却异常缺乏,而人民保险公司的机构,重点是在业务机构。它将培养大批的业务人员,以进行事先调查、建议及事后检查监督等服务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将收入的保费分出一部分来,充作加强安全装置的费用。天津人民保险公司曾将承保工业展览会收入保费之半数,捐作政府消防队之经费。在保险章程的条文里,还规定了根据安全设备的情形分别订定不同的保险费率,譬如一个企业,在安全设备上,接受了保险公司的意见进行改善以后,他可以享受低费率的优待。诸如上述,都是执行积极的预防制度的重要措施。
(四)对私营保险公司具有明确的态度,政府是允许其存在与发展的,政府对它是改造与团结的政策,使其打断依赖帝国主义的关系,以转向服务于生产,取缔其不正当的经营方法。因此私营保险公司应有足够资金,作为信用的基础。资金与保费的运用,可以在存入银行时,给予折实计算;也可自由向生产事业投资,或购买证券。在摆脱对帝国主义外商之联系后,亦可作必要之分保支持。
(五)对国外关系,新中国的保险公司应建立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联系,一方面配合与这些国家贸易关系之建立,一方面学习苏联的保险制度。苏联现在是世界上保险最发达的国家,保险机构普遍于全国,并深入农村,国家是把保险作为社会政策来推行。保险的科学理论,在苏联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保险已成为一种近代进步的经济制度。而在帝国主义国家,保险在国内是作为剥削的工具,对国外则是服从于其经济侵略政策的。因此我们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外商公司,只能考虑到一点,即可能在平等互惠的立场建立贸易关系时,来进行必要的交换保险业务。过去的一切形势,在我国内保险市场的种种特权均应改变。
以上数点,就是今后建设新民主主义人民保险事业的基本方针,也就是新的保险事业主要特征。为了实现这样的方针,必须建设一个全国的统一的集中的国家保险机构,以便大量集中人材,迅速地布置一个全国的保险网,以迎接全国经济高潮的到来,这也就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的工作。

河北军区的部队供应合作社

第5版()
专栏:

  河北军区的部队供应合作社
河北军区供给部本着为兵服务的方针,建立部队供应社,很受战士们的欢迎。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特别是刚发下津贴费以后,买东西的人很拥挤,有应接不暇之势。自去年十月一日开张到十二月底,三个月中在平均低于物价百分之七·三的价格下,共销售食盐、碱面、香油、白油、红白糖等副食品及日用品,总价值五亿二千六百一十七万余元。由于减少了中间剥削,使部队节省了四千三百四十一万八千余元。并在实物保本不分红,购货优待百分之二的条件下,吸收了私人股金五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元(目前已超过一百万元)。
总结部队供应社办得好的原因有:
(一)明确为兵服务的方针:打破盈利观点,规定一切货物的价格都要低于市价。只许部队人员买东西,不卖部队以外的人,也不许部队替外人买(家属经过连队介绍的例外)。集体购买学习用品,暂时没钱的,只要连部保证一个月内给钱,就能赊给。但全连购货要持购物证,且只准买一个月的。至于私人入股,则规定以一千元起码,合成米价实物保本,不再分红,购货时可以受到优待,比一般人便宜百分之二。
(二)产销直接联系:派人到生产成品的厂坊直接购买或远方采购,以避免或减少商人的剥削,使货物能低于市价售出。并与国营、私营商店密切联系,了解行情,掌握市价。
(三)货物是以副食品为主,另外准备一些机关和战士所需要的日常用品。避免采购不合部队需要的冷货,那样会积压资本,不易活动。
(四)民主管理:因为领导上缺乏经验,必须发挥大家的积极性,科学分工,建立各种制度。干部力求精悍,减少冗员。并与战士与机关密切联系,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