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夜
一般情况下,混合动力是指将燃料和电能混合搭配使用的动力系统,这种系统最大优点便是燃油经济性能高,所以油电混合的汽车也算得上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当然,相比油电混合的动力系统的常规汽车,电传动的步兵装甲车则更具吸引力。
实际上,电动装甲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战时期的法国“圣莎蒙”,二战时期的德国“费迪南”和“鼠”。在电力传动系统早期,多采用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机的直联形式。由直流电机驱动直流发动机发电,然后由直流电机使用电能驱动履带。在此期间,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功率密度不够,要么很难做大功率,要么体积太大令人害怕。另外,由于当时控制技术的落后,电传动车辆直线行驶稳定性较差。不过随着发展的进步、交流发电机的出现让发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和耐久性均大为提高,高能密度的电池组的动力源同样是满足装甲车的动力供应。
在很早的时候,我国就开始了对电力传动系统的研究。2004年时,我国在86式步兵战车基础上开发了双电机验证样车。在后续的发展中,这种样车开始配坦克装甲车项目开发,开发的电动步兵战车实现了时速86公里试用。到了2015,研究电动步兵战车项目组已经通过对电机驱动的8×8轮装甲车的试验。实际来看,这款油电混动装甲战车采用8×8装甲车成熟的车身结构,匹配全新的6缸增压柴油机+X20千瓦主电动机+8套风冷散热轮毂驱动电机+可快拆的动力电池构成。受到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的影响, 军用装甲车最终在4×4轮、6×6轮、8×8轮,甚至12×12轮中选择了8×8的设计,”匹配的8组轮毂电机,省去了复杂的机械式驱动系统,改由全电驱动,这一技术在世界同类技术里面得到了领先反超。
事实上,德国汽车制造公司此前便推出了新型8×8轮式步兵战车“创世纪”。“创世纪”的外观看起来十分科幻,这种以油电混动技术而发展的装甲车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重型轮式装甲车,“创世纪”的战斗全重达到40吨,尽管拥有超过我国老59式坦克的重量,这种战车最大的优点便是便捷隐身,柴电复合动力装置为“创世纪”战车提供的总功率达到1800匹马力左右,超过目前任何一款坦克的发动机功率,为了能够保证战车的隐形性,创世纪的时速只能达到40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150公里。
当然,我军的电动步兵战车可以实现快拆功能,根据不同任务需求灵活布置动力电池组件数量,调整整车重量和续航能力,更可以通过“换电”模式来快速恢复全电驱动续航里程。可以被赋予遂行火力支持、前沿侦察、后勤补给、快速突击、空投和空降等战术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