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所有有关于标签袁术的老资料
说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都是关羽。作为蜀汉五虎将之首,一生忠义双全、义薄云天,不仅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名气,即便是到了数千年后的现代,也依旧被人们所喜爱,被民间百姓尊崇为“关二爷”。 当初,关羽在和刘备、张飞二人结拜为兄弟后,三人便开始了征战天下的旅途。在这段过程中,三兄弟虽说吃了很多的苦,经常流离失所、居无定所,但三人始终没有背弃过对方。好在刘备大器晚成,在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
上回说到公元191年底,曹操在袁绍的派遣下率领本部兵马数千进入东郡,首战便在濮阳击退了黑山军的首领白饶,继而又攻陷了东武阳城,袁绍因此便表举曹操取代王肱做了东郡太守。 第二年春天,曹操进军顿丘,于毒和眭固则带领黑山军主力去攻打东武阳,众将都劝曹操回师救援,可曹操却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径直向西进入黑山去进攻黑山军的大本营,于毒等人闻讯后赶紧回军,曹操则以逸待劳,在半路设伏大败黑山军。曹操乘胜进军内黄
在赤壁之战过后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此话乃是曹操赞扬孙权,年纪轻轻便能带领军队,而且行事作风也颇具一代领袖的风范。孙权乃是孙坚的次子,孙坚还有一个长子,他便是孙策。 孙策在三国时期享有很高的评价,在民间有言,“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话的意思也是非常明了的,说的就是如果孙策不出意外,在中国历史上,根本就不会存在三国这段历史。言外之意就是说,孙策肯定会一统天下。 当然了,如果孙策真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江山必有才人出,在乱世之中出过很多了不起的人才,比如三国时期的孔明、曹操、孙权等人,但是也出现过不少愚昧无知的人,其中三国里面就有三个人送给任何一个郡主都会被拒绝,因为根本不敢用。袁绍听从郭图的计谋,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谋略去迎战曹操,结果在官渡之战中,惨败,根据战后伤亡统计的情况来看,曹操伤亡将士达到了八千人,袁绍伤亡将士达到了10万人,这种谋士能够不被袁绍降罪,也算是袁绍心胸宽怀了。
在三国演义中,作为东吴的奠基人,孙策的战力是毫无置疑的,曾经太史慈去挑战孙策,打了上百回合都未能分出胜负。而大家都知道,这份排名其实主要是按照武力来排的,足可见大家对孙策实力的认可,连太史慈都排在了孙策之后,可以说,孙策是一个妥妥的强一流高手,仅仅是比那些超一流高手差一点点而已。其实这一场伏击背后应该是由不服孙策的江东大族策划的,不然不能解释为何这些毛贼知道孙策的下落,又为何孙策的佩剑不能使用。
对于只身赴任的刘表,想要真正平定荆州的乱局,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也即刘表既不是荆州的士族豪强,身边也没有类似于曹操的宗族势力。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来到荆州之前,刘表显然对荆州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打探和了解,所以在赴任之后,立即联系上了蒯良、蒯越、蔡瑁三人。在曹操、袁绍、袁术等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刘表选择静观其变,这是因为刘表刚刚平定了荆州乱局,不适合将兵力派出到其他地区作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 杜牧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宋 苏轼 二乔,皆国色。 孙策“美姿颜”,周瑜“长壮有姿貌”。 看似郎才女貌,十分般配。孙策自己也曾得意地对周瑜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语见《江表传》) 其实二乔不过是策瑜二人攻城拔寨后俘获的战利品,如此看来,即便赤壁一战“东风不与周郎便”,二乔被曹公虏去,安置于铜雀台也未必不是一件
项羽,在历史上以勇武著称,古人评其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被人们称为“霸王”,后世的诸多猛将都只能与之相比,但无人超越能项羽。今天就来盘点下,后世猛将中,在正史中,媲美项羽的五大名将。因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这说明,孙策当时骁勇第一,被比作项羽。
《三国演义》中有三让徐州的故事,说的是徐州牧陶谦临终前,没有把徐州这块地盘让两个儿子继承,而是送给了刘备。因此,陶谦临终前,是在充分考虑到徐州面临的危局后,为了子孙因守不住徐州这块大肥肉而遭仇敌杀害,是真心把徐州这个包袱让给刘备。徐州的世家们如果在陶谦之子和刘备之间选择的话,恐怕也是选择刘备的居多,毕竟,刘备给他们带去安全的可能性远比陶谦之子更大,陶谦让徐州,这是一个聪明的决定。
其实,他的官职不大,只是个豫州刺史,破虏将军。此外,孙坚还没有自己的地盘,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时候的他,只是依附于袁术的一个二流“权贵”。然而,在董卓的心中,这个孙将军虽身边只有二三十个铁粉,但其战斗力却远胜于那些手握重兵的 “诸侯”。其实,袁术很会做人,说了孙坚一堆好话,让皇帝封了他一个“破虏将军”,“代理”豫州刺史。可见,董卓打怕了关东联军,而自己却被孙坚打怕了。为了促成这件事情,董卓还向孙坚打“保票”:事成后,他的那些亲戚们,都可以捞个官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