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所有有关于标签荆州的老资料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大型战役。此次战争,亦堪称是曹操生平最耻辱一战。曹操当时带领精锐之师,兼并荆州降兵大概20余万,准备一举拿下自己的盯中钉刘备。然后,顺势剿灭孙权,如此他曹操便可以一统天下。然后在铜雀台之中安享晚年,没事的时候还可以跟自己的孙子吹吹牛。 曹操这个伟大的梦想f让他非常沉醉,但是现实却给曹操狠狠上了一课。要知道,狗急亦会跳墙。当时,被曹操打得犹如丧家之犬的刘备,突然变得
吕蒙的死因,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的,其中最靠谱的一个说法,就是吕蒙是病死的。 在三国时期,就一直有这么个传统:文官寿命长,武官寿命短。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吕蒙本身就体弱多病,再加上他这个人常年南征北战,风餐露宿的,身上难免避免不了的一些职业病,所以说吕蒙也不算是突然就死了。 他的病死,正好是刚好赶上他杀掉关羽不久,所以他的死在那个时候就就显得很是离奇,甚至可以说是很诡异了。 说到吕蒙杀关羽这个事情,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壄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褱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 荆州 对于荆州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史书中多有出现,荆州在古代有“中原腹地”的称谓,是最九州中最富饶的地区之一。熟悉三国的便知道,荆州是各方势力的必争
在《三国演义》中,魏国因为连连战败被迫向吴国请求支援,孙权此时也看出蜀国的实力如日中天,自然也想遏制蜀国继续发展,于是便派遣手下大将吕蒙去偷袭江陵,关羽腹背受敌,最终惨遭吕蒙杀害。但是孙权在吕蒙出征前曾一再强调不要杀关羽,为什么吕蒙却是执意将关羽所杀,其实是为了报私仇。 吕蒙为周瑜报仇 吕蒙为什么这么痛恨关羽,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来自别人,第一个人就是周瑜。周瑜和吕蒙素来交好,当年的周瑜已经是一位大
作者:许云辉 公元220年7月,蜀汉叛将孟达“率所部降魏”后,调转枪口随魏军攻打由刘备义子刘封占据的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刘封拒绝孟达劝降后,西城太守与上庸太守申氏兄弟先后叛蜀归魏。刘封孤掌难鸣,拼着性命杀出重围,“走还成都。” 刘备因上庸失守而恼羞成怒,摆出大义灭亲架势,给刘封扣上“欺凌孟达致使其背汉降魏、又袖手旁观导致关羽兵败被杀”两条罪状,在诸葛亮怂恿下,“赐封死,使自裁。” 引颈受戮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考古学家在楚国故地湖北省荆州市望山楚墓群中发现一把埋藏了2400多年的宝剑,剑身纹路清晰,锋利无比。当时,一工作的人员曾因不小心而被剑割破手,血流不止,引起考古人员的高度重视。 据考证发现,这把剑可能是越王勾践的佩剑。春秋中后期的吴越两国锻造工艺先进,郭沫若曾赞叹到:“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之所以如此,与战争有很大关系。东南沿海地区的吴越两国互相攻伐,国势日益壮大,
管仲所著《管子·君臣下》有云:"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就是说平日里说话要多注意,留心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小心祸从口出。这句醒世警言自然不是空口无凭,历史上许多人都是在"口无遮拦"上丧了命,有时候一句随口而出的话语,很可能就会成为一道催命符。 比如南朝齐大臣张敬儿,他功勋卓著、忠心耿耿,却因为妻子的一句话而招来杀身之祸,最后落了个不得善终的结局,令人可悲可叹。 张敬儿原名张
(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三国演义 第十五回》 在陈寿的著作《三国志》中,刘备的出
事实上,庞统的本意并不是说荆州是累赘,这完全是断章取义了。关于庞统对荆州的评价,主要出现在《九州春秋》。 原文: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在这段文章的记载中,庞统说荆州地方残破,人口损失严重,北有曹操,东吴孙权,看起来似乎荆州当时的情况确实不乐观,那么庞统的这番话是真的还
三国时期诸侯混战于中原,为了抢夺地盘和资源打得不可开交,随着中原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曹操势力逐渐统一和掌控了北方之后,原本偏安一隅的荆州成为了各方势力竞相抢夺的地方。 荆州扼守中国南北,东可越长江天堑,西可图进巴蜀,北可反攻中原,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荆州从刘表割据伊始,历经曹操、孙权、刘备先后掌控,最终在刘备麾下大将关羽的镇守下安枕无忧。 可关羽自视甚高,让东吴少壮派代表吕蒙有机可乘,遂白衣渡江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退回了北方留下了防守空虚的荆州,于是孙刘两家开始发兵攻取荆州孙权方面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权亲率大军北攻合肥,一路由周瑜统领进攻荆州南郡。刘备军方面则是一面配合周瑜攻取南郡借关羽张飞到周瑜帐下听从调遣,一面刘备又率领赵云等将领攻打江南四郡攻取南部四个郡(即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孙权亲率的大军进攻合肥不利中计而败退,而周瑜的军队也进攻不利与南郡守将曹仁战
荆州,古称江陵、南郡、郢都。三国时代的荆州古城,曾经造就了整个三国历史。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荆州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这组老照片展现的是1986年的荆州。跟随着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曾经的荆州的样子。图为1986年的松滋新江口大桥,这座桥修建于1974年,是松滋河上的一座特大桥。承载了一代人的很多记忆 1986年的荆州石首建设路。石首地处长江中游岸边,是
东吴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斩首。二弟死得如此惨烈,刘备决定复仇,结果御驾亲征发动夷陵之战。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战中陆逊用火攻的办法,将刘备打的大败。至于刘备的败因,魏文帝曹丕是这样认为的,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陆逊则认为蜀军没有水陆并进,而东吴水军天下一流。刘备这样做也是不得已的苦衷,当关羽和荆州军全军覆没后
话说关公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曾经派人来说媒,想跟他当亲家。没想到,关公很不给面子,不仅不同意,还骂人,具体骂了什么(运城话:孙权这个憨怂?),不知道,反正很难听,使者就狼狈地走了,孙权于是恼羞成怒。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了这事,只有一句话:“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在《三国演义》里,关公大怒后,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损话:“虎女安能配犬子乎?”当然,这是罗贯中先生凭空
秦汉之前,中原人还没有大规模南迁,南方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吴、越、楚一带对于北方人而言,是个神秘荒蛮的地方。郢,是楚国的都城,位于荆州城小北门外五公里处,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南方最大的城市。因地处楚国南方,又称南郢。因在纪山之南,也称纪郢、纪南城。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元年,楚国从丹阳迁都至纪南城,纪南城作为楚国郢都的历史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78年,即白起攻破郢都为止。楚国八百年,四百多年都以此为都
特种兵,在兵种上指执行特殊任务的兵种,例如: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武警特警部队等。在兵员上指组成特种部队的单位人员,例如:爆破兵、空降兵、破译兵、狙击手等。 并且,特种兵还是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军队中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和执行其它特殊任务的特殊兵种。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适合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完成一些特殊的作战任务,往往是战争中决定战局的重要因素。 以至于,说起“特种兵”,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的实力得到了极大扩充。除了占据长沙、零陵等四郡之外,刘备又向孙权借了南郡。如此一来,刘备摇身一变,从寄寓荆州变成了大半个荆州的主人。从拥有的荆州五郡地理位置来看,四个郡均地处后方,唯有南郡位于要冲,与曹魏和孙吴相邻。因此,谁来镇守南郡便成为刘备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刘备的决定非常果断,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兼荡寇将军,驻扎在江陵地区,负责南郡的安全。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晋咸宁五年至六年,也就是公元279年至280年,晋六路大军齐发,突破吴国所依仗的长江天险,直取建业,一举灭吴而实现全国统一。但是比蜀国更强一些的吴国,被灭的过程也只用了三个多月,着实让人有些意外,毕竟晋灭吴之战并非奇袭,而是正面对决。荆州为东吴命脉,若没有荆州,则东吴无以立国。然而,就是这个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要地,东吴孙皓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防守非常薄弱,几乎毫无抵抗就丢了,使得晋军沿江而下,直逼建业的战略能够顺利地实施。
在这里,诸葛亮预见到了荆州、益州对刘备的蜀汉集团战略地位。因此,刘备借的荆州,非蜀汉所占领的荆州,也非完全意义上的荆州,更不是诸葛亮《隆中对》所指的荆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原的曹魏集团和江东的东吴集团并没有把益州当做自己优先占据的地方,以至于后来益州的刘璋遇到内难,请求曹操出兵支援的时候,曹操不但不出兵,反而怠慢了刘璋的使者张松,这才让刘备有了占领益州的机会。按照《隆中对》的设想,跨有荆、益的蜀汉集团,占有益州、荆州两地后,就可以放开手脚,兵锋直指中原了。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隆中对”一方面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分析,从刘备集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待各个割据势力的态度:反抗曹操,联合孙权,图谋刘表和刘璋,从而规划出了曹、孙、刘三足鼎立的战略前景。其次,它是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于目前坐困新野的刘备集团而言只能是“画饼充饥”,目前刘备集团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壮大自己的实力,如何摆脱刘表的控制。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减轻自身强大的军事压力 ,答应刘备把荆州借给他,这里说的荆州其实单指荆州下辖的南郡,刘备借的也是南郡,因为南郡是荆州战略位置最要重要的郡,没有之一,同时南郡是刘备政权发展的咽喉之郡,同样没有之一。但是,孙权并没有忘记鲁肃的战略,在鲁肃活着的时候,孙权基本上是听从了鲁肃的建议和战略,比如孙权在稳定其国内局势后,曾经三征荆州江夏郡,并且如同榻上对说的一样,斩杀了刘表手下的江夏太守黄祖,占领了半个江夏郡,孙权想要夺取荆州的心愿一部分来自鲁肃的榻上对战略,另一部分来自杀父之仇。
过襄阳进言攻刘琮: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这里先主传和汉魏春秋的记载有细节上的不同,先主传是刘备逃亡过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攻襄阳。如果这样当初诸葛亮提出隆中对让他夺取刘表的荆州时他怎么没有跟诸葛亮说“不忍心”?实际情况是刘备判断襄阳不可能攻下,否决了诸葛亮的建议。还好刘备清醒,并没有听诸葛亮的,选择继续南逃,不然刘备军必然被后面赶来的曹操大军围歼于襄阳城下。
在新三国电视剧中,孙权决定偷袭荆州,而吕蒙作为偷袭荆州的先锋,吕蒙最想干的事就是杀了关羽,要知道当时的关羽可是天下闻名的名将,谁能杀了关羽,谁就能扬立万,更何况是受了关羽不少气的吕蒙,要知道当初关羽可是一点也看不起吕蒙,吕蒙心中早就憋着一股气,于是在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时候,吕蒙一心一意要追杀关羽。如果孙权不杀关羽,放了关羽回去的话,接下来完全可以预见,关羽一定会带着兵来复仇的,以关羽强大的军事能力和勇猛善战的武力,东吴政权找不出几个将领能与关羽交战,可以预见的是,夷陵之战刘备就不会在前线作战了,而是在后方督战,在前线担任指挥官的肯定是关羽,到时候,陆逊能不能挡住关羽的进攻,就很难说了。
后来孙刘妥协,刘备所得不过长江以南、湘水以西郡县,这并非荆州的发达之区,不能凭以抗拒孙吴用扬州为资而随时可能发动的攻击。刘备主力入蜀后,孙权不会长久容忍留在荆州的刘备势力,刘备也难于长久维持在荆州的军事存在,这是很清楚的事。所以,问题不在于刘备之弃荆州,而在于荆州之不得不弃。在荆州形势紧张的半年中,刘备并未主动发兵自沔援荆,也未遣军自长江顺流策应。看来刘备虽未必忘怀荆州,但又无法分兵以固荆州之守。
他贵为汉寿亭侯,五虎上将之首,身份地位都很高。但是,关羽也有很多失误,有人认为关羽最大的失误是华容道放走曹操。本文并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关羽最大的失误,不是放走敌人曹操,而是饶了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小人。关羽大怒,准备将二人处斩,最后在费诗的求情下,关羽赦免了二人,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这一下,关羽以大城为依托,重夺荆州的希望破灭了,周边大城都已经投降了东吴,关羽只能率军突围撤退,最终败走麦城。
我们可以想见:刘备在荆州益州两处布局,是有通盘考虑的,他让关羽坐镇荆州,让糜芳管钱粮,让刘封带兵策应,如果关羽不把绝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到襄樊前线,自保是没有问题的,再不济,也能坚持到刘备当兵驰援。但就是这两招后手,成了荆襄之战的最大变数:关羽跟刘封糜芳这二位宗室外戚的关系太不好了:关羽曾反对刘备收刘封为养子,而关羽弄丢了糜夫人,让糜家跟刘备的关系断了纽带。
对于只身赴任的刘表,想要真正平定荆州的乱局,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也即刘表既不是荆州的士族豪强,身边也没有类似于曹操的宗族势力。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来到荆州之前,刘表显然对荆州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打探和了解,所以在赴任之后,立即联系上了蒯良、蒯越、蔡瑁三人。在曹操、袁绍、袁术等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刘表选择静观其变,这是因为刘表刚刚平定了荆州乱局,不适合将兵力派出到其他地区作战。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这时东吴大将吕蒙显示了他杰出的战略才能,他运用瓦解军心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关羽之军,并最终俘虏了关羽,从而使东吴在荆州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关羽使者到后,吕蒙亲自出城迎接,待以宾礼,并解释说奉上差遣,不得自主。
当历史的镜头再回到大意失荆州之前的时候,深入剖析一下那些隐患就会发现,这场意外其实并非意外,关羽的性格刚正不阿,心中傲气毁了自己的人生,也为后来蜀国的灭亡带来隐患啊。刘备这个时候发话了,他要求关羽和糜芳镇守荆州城,一来为保护好这个好不容易从孙权那里骗来的绝佳宝地,而来也可为前方大军做好充分的补给。不过碍于命令关羽只能带兵前去荆州城,在镇守荆州的这段时间里倒也是安稳,可他心里已经按耐不住征战沙场的野心了。
关羽是荆州守将,而荆州远离蜀国大本营,是三国必争之地,军事和外交的压力由关羽一人扛着,必须深谋远虑加上心细如发才能不辱使命。但当孙权想讨关羽的女儿为儿媳时,关羽却断然拒绝。败走麦城的祸根就在这时埋下了。关羽把他们各打40军棍,罚去守南郡和公安,还在缺粮时要求他们“星夜解去军前交割”各十万石白米,“如迟立斩”—当时荆州已失,运送粮草的路不通,前有东吴大军压境,后有关羽军令如山,送也死,不送也死,糜傅二人不投降孙权又有什么路可走?如果历史可以改写,关羽其实可以这么做:孙权要为子求亲,那就许亲。
其实蜀汉统治走下坡路的标志,不是夷陵之战,而是关羽之死。而夷陵之战的后果,则从根本上导致了蜀汉最后的结局。这样看来刘备几乎快变成光杆司令了,人才大量的缺失也是蜀汉很大的问题。当时的蜀汉的兵力总共也就七八万的兵力,陆逊曾说:“刘备倾国之力东进,不能与之争锋。”也就是说当时的刘备是带了近乎于全部家当,铁了心去讨伐东吴的。不单单是兵力的损失,还有人才的损失,刘备一死人心难拢,尽管诸葛亮神通广大,但是仅凭诸葛亮一人实在是难以扭转乾坤。
关羽和张飞,都是东汉末年刘备集团的名将,他们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那么他们谁的战绩更好呢?后来关羽镇守荆州三郡时,魏将曹仁率军进攻江陵,被关羽击败,之后关羽乘胜进攻襄阳,围困曹仁,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七军三万人救援襄阳,但是天降大雨汉水暴涨,关羽乘机率领水军围攻于禁,于是于禁率众投降,关羽接着又击败了庞德,并将其斩首。张飞虽然与关羽并称“万人敌”,同样击败过曹魏的五子良将,但是相比关羽,还是略逊一筹,因此,关羽的战绩所示要好过张飞的。
在《三国演义》当中,无论是曹操还是周瑜,在称呼诸葛亮时都喜欢用“村夫”二字,来表达对他的轻视和痛恨之情。然而从正史当中去寻找线索,我们便会发现,诸葛亮非但不是村夫布衣,反而是个大有来头的奇人。由此来看,诸葛亮非但不是什么村夫、农民,反而是货真价实的世家大族子弟,而妻子出身荆州望族,至交好友都是大名士,内姨夫则是割据荆州八郡的大军阀,如此显赫的身份背景,足以帮助他跻身上层社会,成为各大势力竞相延揽的对象。
此外诸葛亮在战争指挥和谋略上也具有过人之处,当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之所以失利,主要是由于刘备战略指挥不当,当时蜀国的军队一路直进,东吴陆逊率领军队故意避其锋芒,把许多险要的山岭让给蜀军。综上所述,如果由诸葛亮指挥夷陵之战,由于两国存在着绝对的实力差距,改变战争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计谋都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