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所有有关于标签胡宗南的老资料
我军的常胜将军,一生从无败绩,蒋介石,5个胡宗南也比不上他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很多名将,乱世出英雄其实这是正常的,当时的中国饱受日本人的侵略,为了能够保家卫国,赶走日本侵略者,很多人都参军报国,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作为一个士兵,他们是我们应该尊重的英雄,但是作为一个统帅,就不能让士兵白白牺牲。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意思就是说要是将军带兵能力不行,那么会拖
一九四四年四月中旬,日军发动了中原会战。五月中旬,日军已推进到豫西陕县、洛宁一线,威胁潼关。胡宗南为阻止日军进入陕西,即令所属部队开进河南境内对日作战。当时,郭吉谦任第57军第97师第289团团长,参加了这次战役…… 6月8日,蓄谋已久的日军开始对我军主阵地发起猛烈攻击,集中炮火猛轰我军主阵地,一口气打了数千发炮弹,并多次施放毒气。下午,十多辆战车一字形排列在宏农河东岸,以车上的平射炮和重机枪向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对那些在抗战中立下卓越贡献的将领做出表扬,特地在1955年进行了军衔授衔仪式,而其中开国元帅就10个,而开国大将也只有10个,另外开国上将则有57个人,比如王震、叶飞、李克农、吕正操、邓华、许世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极为熟悉的共产党高级将领。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开国上将是从国民党中起义过来的,1949年他主动率领10万国军起义,此人曾经还是胡宗南手下的第一战将,也得到蒋介石的格
大师,一般是指在某一领域拥有极高造诣,享有极高声望的人,是无数人穷其一生也可能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目标。而在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文明史上,文化往往是这个民族精神灵魂高度的重要代表之一。所以在大师中,往往又以文学大师最为人所敬,最广为人知。 说起我们国家的文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恐怕涌现最多就是二、三十年代,如梁启超、鲁迅、林语堂、辜鸿铭等等,多的简直如群星闪耀、不计其数,很多人对这些名字已经是
戴笠作为军统头领,其他人既怕他又想巴结他,戴笠对这些都是高高在上的样子,只有在胡宗南面前乖起来,平时叫胡宗南都是“胡先生”。胡宗南和戴笠的关系好到可以穿同一条裤子,抗日期间胡宗南给戴笠收集情报,戴笠给胡宗南提供物资,两个人还在蒋介石面前互相吹捧对方,比亲兄弟还亲。胡宗南51岁才结婚,结婚对象也是戴笠的人,军统秘书叶霞翟如今这三个孩子还过得好吗? 叶霞翟原名叶霞娣,1913年出生在浙江松阳,父亲抱
纵观蒋介石的一生,陪在蒋介石身边帮蒋介石做事情的人不在少数,像戴笠,李宗仁等等,但是要说国民党中最受蒋介石偏爱和重用的一个人,那答案一定是毋容置疑的,这个人绝对是胡宗南。 胡宗南作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陪着蒋介石从黄埔建军到东征北伐直至占领延安号称西北王,最终跟随蒋介石退居台湾。胡宗南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原本平凡的一生变得绚烂多彩。 在众多国民党将领中,胡宗南的出身其实并不好,他能够到黄埔军校
1949年12月,解放军在四川广汉一座深山里,找到了已经剃度的胡宗南大哥。战士们当即就要把他押走,没想到这个罪大恶极的大特务,反而怒呛:“我已经皈依佛门,你们为何还要抓我?” 谁能想到面前这个吃斋念佛的“大和尚”,几个月前,还是残忍杀害革命志士的刽子手。在解放前夕,还有无数革命同志,遭到他的残酷加害。这个乔装打扮成“和尚”的大特务,就是戴笠、胡宗南等人的大哥,名叫曾扩情。 曾扩情,四川威远人,1
在近代历史上胡宗南这个名字也算得上是声名赫赫,四十年代末之前,他可谓是风光无限。刚外出闯荡不久就遇上了刺杀大王王亚樵,两人脾气相投,遂结为结拜兄弟。报考黄埔军校身高不够,眼看名落孙山,却正好被元老级别人物廖仲恺瞅见。得了他的欣赏,特批进入黄埔军校,成了一期生。进入学校后,胡宗南惊讶的发现校长竟然与他是同乡,都是浙江人。 偏巧这位校长又是一个看重同乡身份的人,有了这几层身份,胡宗南的升官之路也十分
1949年12月26日,解放军某部在广汉一座深山古寺里抓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和尚。 审问时,一开始,这个和尚打扮的人还满不在乎地对解放军嚷嚷道:“你们抓错人了吧,老衲已拜某大和尚做了皈依弟子,早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们还抓我作甚?” 解放军人员笑了:“你跟着蒋介石、胡宗南做了那么多坏事。你这骗小孩的做法,谁会信?你以为遁入空门就可平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别说像你这样的十三太保皈依佛门
戴笠,字雨农。原名戴春风,出生于1897年,祖籍浙江,为人口口相称的“戴老板”耐人寻味。早前有称出名的戏曲名角儿为“老板”,比如程老板程砚秋。后来老板一般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掌柜”。有人说称“戴老板”是因为特务需要代号,但我想不可否认的是这声“戴老板”背后有敬也有畏。章士钊先生评价他的一生:“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功罪盖棺犹未定。”可见这一声“戴老板”也是同他的人生一般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 处事狠戾
民国22年,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命令刘戡任八十三师师长。刘戡在战斗中,右眼被流弹射中,有“独眼龙将军”之称。同年,刘戡奉命率部驻防北平(今北京)密云县,抗击日本侵略军,忻口之役,毙敌4万余人,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嚣张气焰,被誉为“杰出的抗日将领”,晋升为第九十三军军长。民国33年秋,刘戡奉命去重庆任陪都卫戍副司令。民国35年春,奉命赴陕西任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回想起解放战争,人们最大的印象莫过于国民党为夺取胜利果实而撕毁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单方面挑起战争。 但他却不敌共产党的百万雄师,最终不得不窜逃到“台湾”。终于,新中国也因此步入了共产党的伟大领导。要让普通老百姓介绍共产党杰出的军事将领,想必每个人都可以滔滔不绝。 而提起同时期的国民党,大多人可能没有太多的印象,而熟悉历史的也很难长篇大论起来。因为解放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大多数对战事指挥一
解放军发动了三场战役后,国民党的生存力基本消灭。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带着大量的财富和忠实的下属退回到台湾。实际上,在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前,他有三个地方供他选择,但是为什么他偏偏要逃到台湾呢? 蒋介石召集下属商议撤退时,胡宗南首先向他提出了第一个地点,即西康省。我们必须知道,当时西康还剩下45万国民党残众,而且西康的地形非常危险。一旦国民军奋起抵抗,解放军就很难突破国防线。但是,蒋介石听到胡宗南的建
提起民国女子,最先映入脑中的形容词必是婀娜身姿,琴棋书画,歌舞才艺不论,满腹诗文柔情。其实并不是每个民国女子都如此,一位民国天之骄女却不愿做平凡的蝴蝶,将权利化作自己锋利的羽刃,不做女子,一生女扮男装,偏要嚣张跋扈,甘为民国第一混世魔头,经常梳着大背头、叼着雪茄出入各种娱乐场所。 她便是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宋霭龄之女——孔二小姐孔令伟,也是宋美龄最疼爱的外甥女。 权力滔天,欲望蒙眼 虽说人们常称
张灵甫,我们都知道,他是抗战英雄,经历了八年抗战,最后也是在战争当中牺牲的,他的婚姻也比较坎坷,经历了四段,第一段是和邢凤英,这是他的发妻,因为那会儿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对这个女子并没有感情,1923年在父母介绍下娶的,他是西安农村娃,家里虽然不算有钱,可是父母思想不错,早早把他送去读书,他也努力,后来考入长安中学,不仅喜欢学习,他还擅长研究书法。 后来在西安慢慢有了名气,就连于右任(国军大
说到民国将领张灵甫,近几年在网上相当的火,抗日战场上,他的确是一位名将,但其人生中也有一个污点是没办法洗刷的,那就是杀妻。 张灵甫一生有四任妻子,第一任邢凤英属于包办婚姻,两人没什么感情,张灵甫还在读初中时家中为他娶的,等到张灵甫去到黄埔军校,邢凤英就留在家中照顾老人,那个年代也没什么重婚罪,张灵甫后来将第二任妻子带回家中邢凤英也没说什么。张灵甫去坐牢前在家中待了几天,邢凤英不久便怀孕,之后生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今咱老百姓的生活是越过越好,新一代的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甚至不少家长从小就注重孩子的饮食搭配,所以如今咱中国的小孩,眼看着越来越高,甚至不少小学生,身高都已经超过1米6。 不过在物质条件相对落后的时期,人们因为长期营养跟不上,故而平均身高远低于现代,比如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出生于贫苦人家,打小就吃不饱饭,成年以后身高仍不足1米6,在男生里确实属于矮个子,当年他
蒋介石躺在黄色大理石的灵柩内,身着长袍马褂,这是他在26年前的成都,最后离别大陆时的一身装束,只不过死后,别人又在他胸前配戴了一串勋章。那时曾多次在北较场受到蒋介石约见的国民党第十六兵团司令陈克非,在1962年发表回忆文章时,也多处指明蒋介石是在8日离开成都的。“10日”之说,较为普遍流行,主要有12月11日的《新新新闻》报,文载:“蒋总裁离蓉飞台”,具体时间是10日中午12时30分。
蒋介石以往与人谈话,一向是多问少答,始终掌握主动。但林彪从不多答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谋熟虑,极得体,极中听。蒋介石有一股怪怪的感觉,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很少有像林彪这样有心机。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其中一期和四期的毕业学员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其实,林彪在黄埔期间与蒋介石有过接触,蒋介石也曾拉拢过林彪为其效命。
合水之役,终以我军失利、伤亡2500余人而告终。战役失利是彭德怀始料未及的,在全军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是西野部队与“马家军”骑兵的首次大规模正面交锋。正因为如此,自1935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陕北,中国共产党把制定战略决策、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后,国共两党便在西北地区展开了殊死较量。其中,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与以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为首的“马家军”之间的鏖战,尤为引人瞩目。
西北地区,尤其是陕北,地处中国东西部结合处,地势险峻,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就有“欲统中国,必据关中”之说。1935年红军三大主力在此胜利会师,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更是把制定战略决策、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大本营放在了陕北。从这一天起,陕北地区成了国共两党军事较量的竞技场。其中彭德怀与“西北王”胡宗南之间的较量,构成了西北战场上国共较量的主旋律。胡宗南军则对北退的红军加紧攻势,步步紧逼。
李茂堂顺水推舟“上了贼船”,成为国民党中统特务。据王超北说,他的被捕与李茂堂的自首有关。李茂堂就此脱颖而出,得到重用,成为中统新星。进入中统高层的李茂堂,了解到国民党高层“朱系”与“CC系”的矛盾。蒋介石亲自下令,李茂堂被专机押送重庆,打入大牢候审。论功行赏,李茂堂被任命为中统陕西省室主任、西北局专员,掌握了陕西中统的最高权力
如同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评价处在动荡岁月的胡宗南,也不能简单化、脸谱化。结果,胡宗南各科考试成绩均为上佳,成为黄埔第一期学生。对于蒋先云,胡宗南既嫉妒又服气,同他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同蒋先云的关系,胡宗南一度同共产党、左派同学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被国民党右派同学称为“跨党分子”。 但是,真正使胡宗南出名的是棉湖遭遇战。双方厮杀在一起,阵地反复易手,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