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所有有关于标签益州的老资料
说起三国人物,因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对刘备刘皇叔印象很好,这哥们是好人,而曹操是坏人,对老百姓来说,不管是人还是物,都要分个好坏,坚信好人有好报,这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小说演义中,刘备的运气都非常好,这不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刘备一得就是俩,可要说起对刘备帮助最大的人,还真不是诸葛亮和庞统。说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不是对刘备帮助最大的人,估计很多人都不相信,书生就给大家分析
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这场战役中,邓艾这位名将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
引言 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大臣长孙无忌,顺治帝的托孤大臣鳌拜等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汉末三国时期,一般君主去世之前,也会指定一些托孤大臣来辅佐新王登基。在一般条件下,汉末三国时期的托孤大臣一般都不止一位,其目的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日后新皇
益州是刘备人生的第二桶金,也是他获得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最大资本。刘备从刘璋手中巧取豪夺益州,充分展现了一代枭雄的老谋深算,虽然《三国演义》尽力给他描红,但《三国志》却赤裸裸地揭露了刘备的虚伪。 庞统给刘备提出取益州三策,是刘备奉命驻防葭萌关期间。由于汉中的死敌张鲁有可能降曹,进而威胁益州,所以刘璋不顾众人反对,为了驱虎,迎来了刘备这只狼。 刘备打着“仁义”的旗号,对刘璋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创授权)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曹操在攻克汉中之后,召集谋臣讨论是否要乘胜进攻益州。 司马懿建议说:“刘备靠着狡诈的手段夺取了益州,人心不服啊。现在他又大老远地跑去和孙权争夺荆州,这正是我们夺取益州的天赐良机。汉中被占领后,益州人心震动惶惶不安,一旦我们兵临城下,他们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注1) (司马懿:我就是先来露个脸) 刘晔也说:“刘备占领益
事实上,庞统的本意并不是说荆州是累赘,这完全是断章取义了。关于庞统对荆州的评价,主要出现在《九州春秋》。 原文: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在这段文章的记载中,庞统说荆州地方残破,人口损失严重,北有曹操,东吴孙权,看起来似乎荆州当时的情况确实不乐观,那么庞统的这番话是真的还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宗室、诸侯,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刘焉去世后,益州官吏赵韪等希望利用刘璋温仁,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同时任命赵韪为征束中郎将。将领沈弥、娄发、甘宁起事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后奔荆州。建安五年(200年),赵韪发动叛乱,蜀地多处响应,幸得刘焉之前收容荆州、三辅流民建立的“东州兵”拼力死战,才平息了
在这里,诸葛亮预见到了荆州、益州对刘备的蜀汉集团战略地位。因此,刘备借的荆州,非蜀汉所占领的荆州,也非完全意义上的荆州,更不是诸葛亮《隆中对》所指的荆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原的曹魏集团和江东的东吴集团并没有把益州当做自己优先占据的地方,以至于后来益州的刘璋遇到内难,请求曹操出兵支援的时候,曹操不但不出兵,反而怠慢了刘璋的使者张松,这才让刘备有了占领益州的机会。按照《隆中对》的设想,跨有荆、益的蜀汉集团,占有益州、荆州两地后,就可以放开手脚,兵锋直指中原了。
李福是益州豪强出身,其父却死于刘焉的屠刀之下。李权死于刘焉的屠刀之下,没能够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产生影响力,他的儿子李福却是蜀汉的比较重要的人物,当然也是得分和谁比较。关于李福的事迹,最为著名的大概是李福与诸葛亮的一次对话,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个桥段。这个时期蜀汉尚书令似乎处于空缺阶段,那么李福就是尚书台长官,被刘禅派到前线探望、侍奉诸葛亮,并且询问军国大事。李福与诸葛亮的对话出自《益部耆旧杂记》本意是记录李福的事迹。
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大军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这意味着益州正式易主。因为费观最终归降了刘备,并且获得了蜀汉的重用,所以,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刘璋的女儿应该也一直留在了益州,并且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在此基础上,后主刘禅需要选贤任能,以此恢复国力。不过,说到“益州疲弊”,很多人就感到疑惑了,因为早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向刘备表示益州是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正是因为占据了这一地区,从而成就了帝王之业。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称赞了益州,但是,跨有荆州和益州,才是《隆中对》的立足点。基于此,诸葛亮后来又说益州疲弊,而正是因为这一情况,蜀汉成为魏蜀吴三国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