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所有有关于标签孙权的老资料
建安五年,袁绍围曹操于官渡,曹军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曹操曰:“善。”官渡之战时,曹操犹豫不决,贾诩给曹操树立信心,找袁绍主力决战,最后抓住时机大破袁绍。渭南于马超、韩遂决战时,贾诩出离间计,助曹操大破马超,平定西凉。不过,在我看来,最能体现贾诩对时局判断力的还在于阻止曹操、曹丕发动两场战争。
桃园结义薄云天,偃月青龙刀刃寒。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坤乾。忠心报国为梁栋,肝胆护兄铸铁肩。——《咏关公》 提起关羽相信无人不知,他是一位威震华夏、骁勇忠义的大将,深受后人爱戴。关羽在去世后被“神化”为“关公”,受人祭拜。 清朝时关羽被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很多人不禁要想,历史上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关羽能被称作“武圣”,受人祭拜?回首关羽戎马一生,我们不难发
三国作为我们国家文化的一种瑰宝,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的纷争的年代,更是给我们描绘了非常多的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其中,就有着作为义气象征的关羽关云长。作为刘备手下的兄弟,他不仅仅是对刘备忠心耿耿,更是给刘备带来了非常多的利益。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现在被作为是一些社团活动或者是结拜的时候需要大肆祭拜的一个英雄。每每想到这个英雄的时候,大家都会对他的事迹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这是这样的一个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战,它和之前的赤壁之战都与刘备、孙权有关,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合作变为对立。赤壁之战过后,刘备趁势崛起,占据荆州之后,他顺势打入益州,夺了刘璋的地盘。不过,这荆州乃是魏、蜀、吴三家争雄之地,虽说大半都被曹魏占据了,但孙权却偏偏盯上了刘备,这是为何? 原因大致有二,第一,孙权一直将荆州视为囊中之物,刘备占据之后,二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十分微妙
一、被“玩坏”的东吴 一面看《三国演义》,一面结合着三国正史,估计许多人都会感慨,《三国演义》“玩”坏了许多三国牛人,其中东吴人物被玩得最惨! 比如周瑜,史书载是:雅量高致。也就是说,周瑜非常有容人之量,很温文尔雅。结果到了《三国演义》中,却成小肚鸡肠的代表人物,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可能罗贯中还觉得不过瘾,又塞给周瑜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跟诸葛亮捆绑在了一起。 但三国正史却是,周瑜一直跟刘备打交
关羽,文能识春秋大义,武可破颜良、文丑。但关二爷最后的结局却是让人唏嘘,不但城破地失,就连自己老命也丢在了不毛之地临沮。关羽,一代名将更是被后世奉为“武圣”,他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当时,关羽兵败,蜀汉大将,赵云,马超,刘封等都可以救他,为何他们见死不救呢?关羽的人缘有多差?蜀汉到底多少人看不惯他?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收拾了曹操之后,坐拥荆州的大将关羽再也坐不住了,他以“假节”的权利身份,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大型战役。此次战争,亦堪称是曹操生平最耻辱一战。曹操当时带领精锐之师,兼并荆州降兵大概20余万,准备一举拿下自己的盯中钉刘备。然后,顺势剿灭孙权,如此他曹操便可以一统天下。然后在铜雀台之中安享晚年,没事的时候还可以跟自己的孙子吹吹牛。 曹操这个伟大的梦想f让他非常沉醉,但是现实却给曹操狠狠上了一课。要知道,狗急亦会跳墙。当时,被曹操打得犹如丧家之犬的刘备,突然变得
说起三国人物,因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对刘备刘皇叔印象很好,这哥们是好人,而曹操是坏人,对老百姓来说,不管是人还是物,都要分个好坏,坚信好人有好报,这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小说演义中,刘备的运气都非常好,这不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刘备一得就是俩,可要说起对刘备帮助最大的人,还真不是诸葛亮和庞统。说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不是对刘备帮助最大的人,估计很多人都不相信,书生就给大家分析
三国时代有很多英雄威猛的大将,他们在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大名,然而有的大将却死的很悲催,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第十名 董袭 董袭武功高强,是孙权手下的大将,他跟着孙氏兄弟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功劳,结果在濡须战的时候,遇到狂风来袭,导致其乘坐的船翻了,结果董袭就被淹死了。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活活淹死,真够倒霉的。 第九名 凌操 凌操,也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这个人很有侠义心肠而且还很勇敢,孙策每次带
三国作为我们国家文化的一种瑰宝,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的纷争的年代,更是给我们描绘了非常多的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其中,就有着作为义气象征的关羽关云长。作为刘备手下的兄弟,他不仅仅是对刘备忠心耿耿,更是给刘备带来了非常多的利益。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现在被作为是一些社团活动或者是结拜的时候需要大肆祭拜的一个英雄。每每想到这个英雄的时候,大家都会对他的事迹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这是这样的一个
一、江湖名将 三国虽是乱世,却造就了一大批名将,所谓有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便出现什么样的人才。 关羽之所以被后世敬仰成为武圣,除了自身素质和独特个性外,更要得益于三国这段特殊的历史环境。 因为三国就是一段极具“个性”的历史时期,自然召唤有个性的人,关羽由此应运而生。 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将也是如此,他便是东吴的“江湖名将”甘宁。 之所以说甘宁是江湖名将,是因为在三国时期很少有将领拥有江湖绰号。 哪怕
吕蒙的死因,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的,其中最靠谱的一个说法,就是吕蒙是病死的。 在三国时期,就一直有这么个传统:文官寿命长,武官寿命短。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吕蒙本身就体弱多病,再加上他这个人常年南征北战,风餐露宿的,身上难免避免不了的一些职业病,所以说吕蒙也不算是突然就死了。 他的病死,正好是刚好赶上他杀掉关羽不久,所以他的死在那个时候就就显得很是离奇,甚至可以说是很诡异了。 说到吕蒙杀关羽这个事情,
在《三国演义》中,魏国因为连连战败被迫向吴国请求支援,孙权此时也看出蜀国的实力如日中天,自然也想遏制蜀国继续发展,于是便派遣手下大将吕蒙去偷袭江陵,关羽腹背受敌,最终惨遭吕蒙杀害。但是孙权在吕蒙出征前曾一再强调不要杀关羽,为什么吕蒙却是执意将关羽所杀,其实是为了报私仇。 吕蒙为周瑜报仇 吕蒙为什么这么痛恨关羽,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来自别人,第一个人就是周瑜。周瑜和吕蒙素来交好,当年的周瑜已经是一位大
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陈群。 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刘备在我们心目中有两种形象,有人认为刘备是一个正义君子,他不滥杀无辜,仁义爱民,对待君臣如兄弟一般。 有人说刘备是一个伪君子,他假摔刘禅,夺取同宗刘璋基业。那么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伪君子还是正义之君呢? 起步较低的刘备 要问魏蜀吴三国的创立者,哪一个出生最低?答案恐怕就是刘备了,刘备虽然有着汉室后裔的名号,
关于诸葛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诸葛是黄帝后裔,来自黄帝长子玄器的四世孙伯益,伯益就是辅佐大禹治水的功臣,伯益有个后裔叫葛伯,是夏朝时期葛国的国君,葛伯被商汤灭亡,其后裔有一支迁到了山东诸城,由于当地已经有葛姓,为了区别当地的葛姓,迁到诸城的葛伯后人就以诸葛为姓。 这也就是说诸葛这个复姓来自于葛姓,《三国志 后主传》引用魏略中,刘禅曾说过:政由葛氏、祭由寡人。连后主刘禅也称诸葛亮为葛氏,
三国本是一盘棋,不过下棋之人却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顶级的谋略家、军事家。在董卓入京之时,天下一共有18路诸侯,他们实力最小者手上都有数万兵士可供调遣。然而,此时的刘备也自成一方势力,不过人马却只有,刘,关,张。 依上文看,刘备在前期不但没钱,没权,没势力之外,他还没有地盘。不过,刘备有的在当时的曹操,或者是孙氏,他们却没有。刘备有什么呢?他此时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两个可以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铁哥们
一、引言 蜀汉败亡在哪?恐怕许多人都会说,是因关羽之死!但实则关羽之死,只是蜀汉败亡的标志性事件。 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从公元214年为始,刘备一跃成为西川新主人后,先在汉中败曹操,跟着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几乎逆转了三国。 哪料公元220年,随着关羽失荆州被杀,蜀汉就衰落下去。也就是说才六七年时间,蜀汉就画出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抛物线! 显然蜀汉的这种大起大落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除
不读三国,不识英雄!大家好,这里是卧仔~ 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吴有什么?有四英将,还有江东十二虎臣。今天卧仔要带大家认识的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同时也是和祖茂、黄盖、程普并列为孙坚麾下四大猛将的韩当。 韩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韩当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因而为孙坚所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陷阵擒敌,屡立战功。后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其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功勋卓
一提三国时期,必是金戈铁马,奇谋妙计的天下。不过有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皆言三国有三大雄主,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忽敌忽友,既互相佩服,又互相攻伐,但同时见过这三大雄主的人,会有多少? 这个问题虽初看简单,但若细分析过后就会发现,一点也不简单。因为有个时间条件限制,大致能划分出三段或三种划分。 其一:以三人发生交集的时间点为开始!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刘备生于公元16
俗话说得好:“酒壮怂人胆”,刚刚卖完草鞋的刘备便在闹市之上,与关羽、张飞打了一个照面。为了获取,关、张二人的详细信息,刘备当时便提出要去下馆子,几杯烈酒下肚之后,刘备便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吾乃是中山靖王之后,乃是当今天子的皇叔… 刘备说出自己真实身份之后,当时屠猪卖肉的张飞,觉得刘备不简单,而当时亡命天涯的关羽更是觉得自己貌似找到了靠山。于是,关羽,张飞二人,便称刘备为大哥。后来,还在桃园结拜
建安二十年(公元207年),经司马徽和徐庶推荐,刘备决定亲自拜访诸葛亮,《三国志》记载,刘备“凡三往,乃见”,注意,这里的“三”并非“三次”,而是虚指很多次,后世衍生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见到诸葛亮后,诸葛亮见刘备心诚意切,便给刘备提出“三分天下”之计策,简而言之,北方有曹操,江东有孙权,刘备若想立足,只能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刘璋的益州,以荆州为屏障,巴蜀的肥沃土地和险川作为根据地。如此“则霸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常常被大家来比喻事情既然已经做出,就没有办法停止,而是要一直坚持下去,同样,它也说明了弓箭一旦射出,就没有办法收回,作为一种威力大、射程远的远射兵器,弓箭在古代一直被广泛的使用。 因此我们会经常在电视荧屏上看见,古代军队在进行冲锋前要进行一番密集射击,那么他们所射出去的箭支还能够收回再用吗?看上去那些箭刃就如同一次性用品一般,其实并非电视上所显示的那样,大家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就是因为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使得孙权忽然发现,评论他国人物,似乎可以将国内矛盾暂时压住。因此他才会评论贾诩。 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使得曹操那些夺嫡的儿子们,一个个都开始发愤图强,努力向孙权学习,这就是祸水外引的重要作用。 同样的道理,孙权曾经评价贾诩,实际上也是为了达到一种政治目的。其实东吴自己内部的事情都搞不完,他还真有闲工夫去管人家的那档子事。 那么孙权得知曹丕重用贾诩后,为啥直言曹魏要灭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自元末明初诞生以来,深受读者喜爱。 书中最有名的当然是董卓,吕布,孙坚,曹操,刘备,孙权,孙策,诸葛亮,卧龙,凤雏庞统,许攸,荀彧等人了。 而曹操历来被认为是最腹黑,刘备被认为是最仁义,孙权被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最霸气。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曹操。 曹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可以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兴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尔虞我诈的群雄割据世界,三国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最后的大战夷陵之战,这也基本确定了当时天底下的形式。继承正统的蜀国比起另外两个政权,也获得了很多的粉丝。 不过让人感到好奇的是,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元气大伤,紧接着在217年,刘备又在和曹魏集团的汉中之战获得了胜利,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争霸,比起自称为正统的蜀汉,以及雄踞北方,势力最强的魏国,盘踞在江南的东吴存在感确实要低一些,在演义里面,东吴还直接导致了五虎将关羽、张飞和黄忠的身亡,也降低了不少人的好感。不过比起蜀国和魏国,东吴却有一个职业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大都督。 曹操和诸葛亮,可以说是各自集团的政治中心,而他们的地位是丞相,是掌握各国实权的军事领袖,而掌管东吴军政的却是以都督相称。 东吴一直有
在三国杀的国战模式中,具有特殊组合的武将可以形成珠联璧合效果,当一名角色的两张武将牌全部亮出之后,如果满足珠联璧合条件,那么就可以选择摸两张牌或回复1点体力这种通常是有着历史羁绊的,不过也有一些组合背后的羁绊不为人知,比如下面这些。 刘备&法正 刘备的珠联璧合武将有不少,其中包括甘夫人、关羽、张飞和法正,甘夫人是其妻子,关张是他的好兄弟,而法正作为一个谋士,和刘备的关系似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亲密
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其实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解读。 比如刘备很弱时,哭着喊着跟孙权结盟。可一旦他得了西川,就有点鄙视孙权了。关羽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孙权派人来提亲,他说:虎女焉能嫁犬子! 须知历史上的关羽,虽不是刘备的二弟,却妥妥是蜀汉军事二把手。他的态度,完全可以代表蜀汉——起码军方的态度。结果,关羽最终被东吴干掉,刘备高举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帜,来攻打东吴。等于这时,无论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关云长的经典形象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作为三国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武将之一,被民间誉为''武圣''的他在书中更是智勇双全,忠义绝伦的代表。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关羽也是如此。除了其自身过人的武艺,关羽的另一个特点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他的傲气。就连孙权想要上门提亲都会被他以''虎女安嫁犬子?''而怼的气急败坏,可见能受到关羽赏识的人必定不是泛泛之辈。 纵
在赤壁之战过后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此话乃是曹操赞扬孙权,年纪轻轻便能带领军队,而且行事作风也颇具一代领袖的风范。孙权乃是孙坚的次子,孙坚还有一个长子,他便是孙策。 孙策在三国时期享有很高的评价,在民间有言,“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话的意思也是非常明了的,说的就是如果孙策不出意外,在中国历史上,根本就不会存在三国这段历史。言外之意就是说,孙策肯定会一统天下。 当然了,如果孙策真
所谓伴君如伴虎,在千百年来的封建历史上,那些帮助帝王打天下的功臣往往都得不到善终,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受到帝王们的忌惮。狡兔死走狗烹,一旦没有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就成为帝王眼中的钉子。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都曾经有过类似的事发生。曹操逼死荀彧,孙权逼死陆逊,刘备逼死一位最强的! 曹操是三国时期势力最大的一方,曹操手下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文臣武将都是当世豪杰。荀彧就是曹操阵中非常厉害的一位,多年来
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炎追封为了景皇帝,主要原因就是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唯一的儿子,还是弟弟司马昭过继给他的司马攸。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司马攸,差点成为司马炎的心腹大患。当司马炎病重之时,司马攸还很年轻。这个时候朝中一片呼声,希望司马攸继位。 这件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 东汉末年,献帝无能,大权全落入了曹操手里,由于战绩显著,仕途一路青云直上,从一开始的将军到丞相,后来又封魏公,到最后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并且加赐他为九千岁,地位仅次于献帝一人之下。 东吴的孙权害怕有朝一日曹操率兵攻打东吴,以报火烧赤壁之仇,于是就臣服了曹操。 为讨好曹操,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第一次见到大象,惊喜非常。这头大象产自南方,它卷动长鼻,四只脚像四根坚强的大柱,浑身透露
三国时期诸侯混战于中原,为了抢夺地盘和资源打得不可开交,随着中原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曹操势力逐渐统一和掌控了北方之后,原本偏安一隅的荆州成为了各方势力竞相抢夺的地方。 荆州扼守中国南北,东可越长江天堑,西可图进巴蜀,北可反攻中原,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荆州从刘表割据伊始,历经曹操、孙权、刘备先后掌控,最终在刘备麾下大将关羽的镇守下安枕无忧。 可关羽自视甚高,让东吴少壮派代表吕蒙有机可乘,遂白衣渡江攻
说到三国周瑜和诸葛亮相信是无人不知,他们生平最得意的一次合作便是在赤壁合作共赢,一同对付当时实力强大的老曹。在演义中诸葛亮火攻之计,借箭之谋,将孔明先生的智谋是表现得一览无余!但是正史之中真的如演义里面的故事情节一样吗?这里或许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周瑜与诸葛亮确实在赤壁合作抗曹,只不过上演火攻计的却另有其人,当然最终联军可以取得胜利,笔者觉得其主要功劳还应当属于周都督“周少帅”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退回了北方留下了防守空虚的荆州,于是孙刘两家开始发兵攻取荆州孙权方面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权亲率大军北攻合肥,一路由周瑜统领进攻荆州南郡。刘备军方面则是一面配合周瑜攻取南郡借关羽张飞到周瑜帐下听从调遣,一面刘备又率领赵云等将领攻打江南四郡攻取南部四个郡(即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孙权亲率的大军进攻合肥不利中计而败退,而周瑜的军队也进攻不利与南郡守将曹仁战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快乐、知识,也诚挚的期望您在阅读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一个人物非常特殊,他就是曹冲。 如果说三国当中的曹操家族,所有的孩子们按照大小个排出智慧最高的前三位,那么必然有一个是曹冲,还有一个是曹植。 但是曹植的聪明更倾向于是文学类的造诣,这一部分造诣虽然很棒也很得曹操的欢心,但是基本没什么大用处。 毕竟在三国乱世你单纯的会一些诗词歌赋
列传日逢佳士,群书时得微言。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各个时期都是人才俊彦辈出,汉末时期各郡县也有贡献,往往有很多齐名之辈一起出现。本篇就来聊聊卜静,字玄风。 卜静是扬州吴郡人,汉末舞台上的吴郡人士颇多,列个名单:孙坚、孙策、孙权、严白虎、高岱、沈友、沈珩héng、徐绲gǔn、吴主徐夫人、徐原、徐详、顾雍、顾邵、顾谭、陆逊、陆抗、陆绩、陆凯、卜静、凌操、凌统、朱据、朱桓、张温、吾粲cà
话说关公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曾经派人来说媒,想跟他当亲家。没想到,关公很不给面子,不仅不同意,还骂人,具体骂了什么(运城话:孙权这个憨怂?),不知道,反正很难听,使者就狼狈地走了,孙权于是恼羞成怒。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了这事,只有一句话:“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在《三国演义》里,关公大怒后,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损话:“虎女安能配犬子乎?”当然,这是罗贯中先生凭空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
匈奴是蒙古高原的第一个霸主,它的衰败源于西汉王朝数十年的军事打击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侵袭。截至汉武中兴,内讧迭起的匈奴又在汉军的进一步打击下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北匈奴远迁西域,南匈奴则依附了东汉王朝。东汉政府很大方,不仅允许他们屯居在阴山河套以及并州北部,还赐给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黄金贴补生活。眼见匈奴势力衰微,活跃在大兴安岭的乌桓人和鲜卑人冒头了,他们开始尝试着进入匈奴故地收取没有西迁的匈奴遗民壮大
《典论酒诲》中提到,东汉末期的酒杯“爵”总共有三种大小,根据容量可依次分为伯、仲、季三个规格,分别能盛七升、六升、五升水酒。倘若历史能改写,徐晃败在关羽手中,那么,拿下樊城的关羽自然不会陷入前狼后虎的境地,被吴、魏两国夹击,落得横死的下场。各路诸侯讨董期间,关羽“温酒斩华雄”的那杯酒,亦起到了庆功的作用,此外还为曹操与关羽之间铺下了一条暗线。小小的一杯水酒,让关羽在乱世之中迅速扬名立万,也为他与曹操之间的渊源埋下伏笔。
曹操是"空城计"的真正使用者,其实也不是很令人吃惊。而根据史书的记载,"空城计"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曹操和吕布当年争夺兖州的时候。曹操挑选了一部分女子,让她们穿上了剩余的盔甲,排成一行站在城楼上像是普通士兵那般站岗,没错,全部都是女子在高楼上站岗,向来谨慎的曹操可不会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那般,大摇大摆的在城墙上弹琴开音乐会。因此"空城计"的版权,实际上是属于曹操的,只不过是罗贯中把它借给了诸葛亮而已。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说过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孙仲谋指的是孙权,刘景升指的是刘表。也就是说在曹操心里,孙权是青年才俊,有他在曹魏一时半会干不了吞并东吴的急活,如果有他那样的儿子足以告慰老怀。可纵然如此,曹丕、曹植已经是曹操在世儿子中最优秀的,曹操的手下都知道,继承人必然出自他们中间,便暗中各自支持一方。
三国时代的开始始于曹丕在公元220年称帝,国号为“魏”,以魏代汉,由此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紧接着,刘备在第二年称帝,国号为“汉”,因为政权建立在蜀地,所以也称为蜀汉,也有称季汉的,季就是第三的意思,这是相对于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来说的。 曹丕第一个称帝,刘备第二个称帝,而孙权则等到了刘备称帝的8年后,也就是公元229年才称帝,也就是说,一直到公元229年,才是真正的三国鼎立,为什么孙权要等
几枚小小的古钱币当中,折射出一段三国时期的“货币战争”。而刘备定益州之后,并未责怪刘巴,还任命他为西曹掾。靠“印钱”解决国库空虚问题的统治者,刘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也有这样一种可能,物价飞涨,是受到了刘备所铸直百钱的影响。公元208年曹操恢复五铢钱时,刘备还没有铸造直百钱。孙权铸造“大泉五百”之后,蜀汉的“直百钱”虽然面值没变,但减少了重量。
前情背景是这样,曹操和刘备争汉中落败,退回长安,孙权趁机调集兵马,准备攻打曹操占据的合肥。关羽发现曹操在襄阳、樊城的兵力空虚,便趁机向这两个地方发动攻击,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来救,关羽利用天时地理,水淹七军重创曹兵,曹操怕他直接打到许昌,甚至产生迁都以避其锋芒的念头。他对孙权说,刘备关羽等人反复无常,狡诈多变,不能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应该趁东吴强盛之时夺取关羽所守的荆州地盘。假设吕蒙这次放回关羽,刘备阵营的确可以少损失一员猛将。
都知道,刘备有诸葛亮,曹操有郭嘉,可是,这两人谁更厉害一些呢?诸葛亮不但计策多还能掐会算,往往诸葛亮的话刘备很少反驳。公元221年,刘备和东吴开战,那时庞统和法正都已经死了,诸葛亮依旧不在刘备的身边。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这一点,他怎么能和郭嘉相比呢。事后,诸葛亮说:“如果法正在的话,主公就不会贸然行事了。”从这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过“如此”。
尤其在《三国演义》中,陈登几乎是刘备的铁杆迷弟:陶谦死后,主持由刘备继任徐州牧的,是他陈登。对于曹操来说,他对陈登的感情估计也是比较复杂的:虽然陈登协助曹操干翻了二五仔吕布,但陈登毕竟曾经是陶谦的人,又曾经是刘备的“兄弟”,所以,对陈登,曹操是既欣赏,又提防。无论是在吕布身边卧底“无间道”,还是在广陵郡守土“伏孙”,陈登在阅读人心、把控人性方面,都表现出一流水准。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减轻自身强大的军事压力 ,答应刘备把荆州借给他,这里说的荆州其实单指荆州下辖的南郡,刘备借的也是南郡,因为南郡是荆州战略位置最要重要的郡,没有之一,同时南郡是刘备政权发展的咽喉之郡,同样没有之一。但是,孙权并没有忘记鲁肃的战略,在鲁肃活着的时候,孙权基本上是听从了鲁肃的建议和战略,比如孙权在稳定其国内局势后,曾经三征荆州江夏郡,并且如同榻上对说的一样,斩杀了刘表手下的江夏太守黄祖,占领了半个江夏郡,孙权想要夺取荆州的心愿一部分来自鲁肃的榻上对战略,另一部分来自杀父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