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是大唐中兴之主,却不让人们说“中兴”二字,他在忌讳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去世,继任者都会为他加庙号。其中有一个庙号 “中宗”,一般象征中兴之主,而唐中宗却禁止别人说他“中兴”,他在忌讳什么呢?

一、中兴之主李显登场

周皇武则天神龙元年(705 年)正月,丞相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5位大臣趁武则天病重之际,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她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二月,复国号为唐。

但神龙政变之后,武氏在朝中的势力依然很大,武三思等武则天的侄儿都还有王爵。所以说,神龙政变的功臣们对这伙人都放心不下。五月十五日,神龙政变功臣侍中敬晖率领群臣上书,请求削减掉武三思的王爵。

神龙功臣和武氏的矛盾已经提上了台面,中宗不得不面对,这时荒谬的是,被弹劾的一方——外戚武三思给中宗出了主意,那就是封5名功臣为郡王,但这其实是明升暗降,因为5个人的实际执掌被剥夺了。不久后,五人便淡出权力中心。之后,中宗只是象征性地将武三思兄弟降为郡王,平息事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尽管不重用那些政变功臣,但李显接受了他们的说法,那就是他是一名中兴之主。在宗庙祭祀中,所奏的乐曲填词都是歌颂中兴,建大唐中兴寺,中宗还请佛教华严宗高僧义净作《大堂中兴三藏圣教序》,声势可谓浩大。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并遗言去她的帝号,李显顺水推舟,以“大圣皇后”的名义将武则天运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当初武则天建周,为表示新的王朝气象,迁都于洛阳。神龙二年,中宗由洛阳迁回故都长安,更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中宗被称为中兴之君,其法理基础是承认武周是大唐的中断,而中宗此举,有着光复祖宗功业之功。

二、禁言中兴

但仅仅过了2年,中宗就下诏,禁止臣民说一切有关“中兴”的词眼。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中宗“中兴”的举动,对一伙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就是武氏外戚,如果中宗彻底否定武则天,那么他们在政治上就会慢慢失势。于是,他们利用中宗与武后的母子情,来说服中宗。武氏外戚的亲信张景源便上书劝说中宗。

张景源的奏章写到了中宗的心坎里。第一,张景源从亲情入手,夸中宗“深仁至孝”,从孝道的角度来解释中宗和武则天的关系。第二,他高度赞扬武周对李唐王朝的传承意义,以及武则天和中宗母子传承的功绩,强调中宗是“子承母业”。第三,他说“中兴”都是王朝权势落于外人之手,导致国势衰微,但武则天向前继高宗之统,向后传位于中宗,不能算是中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如果中宗强调“中兴”,那他第一将被扣上不孝的帽子。第二,中宗皇位得自武后,如果否定武周,中宗就是否定自己继位的正当性。中国古代十分强调正统,得国不正,那中宗在法理上就难称正统。

张景源的说法很有诡辩性,中宗优柔寡断,继位2年来的舒适生活,已经让他彻底忘记自己被母亲废掉后被监视的苦难生活。他对张景源的观点十分赞同,下诏禁言“中兴”。全国范围内,“中兴”字眼全改为“龙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武氏外戚死而不僵

从神龙政变到禁言中兴,武氏外戚就像影子一样阴魂不散。那么武氏外戚为何能左右朝政呢?

武则天在位期间,面对继承人的抉择问题,一度非常矛盾。一边是他的儿子,但她是李唐皇帝的媳妇,儿子是李唐遗脉,姓李不姓武。另一边是武氏的侄子,但侄子毕竟是侄子。她一直向臣下征求意见,还是狄仁杰厉害,一句话都点醒了武则天。他说:“陛下要是立儿子,那您驾崩以后,能够配享太庙;要是立侄子,我没听说过侄子当了皇帝,把姑妈配享太庙的。”古代社会对死后入不入宗庙看得很重。最终,武则天还是立李显为太子。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武则天想让武氏也享受她的权力蛋糕。她有意识地将李、武两家融为一体。她让侄儿武攸暨娶女儿太平公主,侄孙武承训娶李显之女安乐公主,侄孙武延基娶李显之女永泰公主、侄孙武延晖娶李显女新都公主。并让儿子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与侄儿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在宫中盟誓,永远一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神龙政变中,太子李显、太平公主和武三思等人才是五王的幕后支持者。李氏、武氏都面对这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张易之,这二人出身世族,又得武皇恩宠,权势熏天,在他们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与妹妹永泰公主、妹夫武延基私下讨论张氏兄弟得宠的问题,结果被二张构陷,武则天下令将自己的孙子、孙女、侄孙全部杖杀。从这你就能知道张氏兄弟的势力了。武皇病重之际,二张很有可能乘机篡权,因此,李、武两氏支持朝臣发动军事政变,先下手为强,将权力仅仅纂在自己手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所以,政变胜利后,中宗并不想对武氏下手。而且政变虽然成功,但武则天依然有“大圣皇帝”的称号,她立的武氏宗庙也没有被废除,只是迁到了西京长安,武氏一族仍然享受着皇家待遇。当年五月。中宗甚至下诏说:“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能犯。”武氏先祖和李唐先祖仍然放在同等位置上。政变后,五臣劝中宗削弱武氏外戚,不是自找没趣吗?

文史君说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宋高宗、晋元帝等扶大厦于将倾,都是公认的中兴之主。唐中宗虽然庙号“中宗”,但他是不是中兴之主,还是有争议的。中宗继位于母亲武则天,但在武氏外戚的干涉下,很快就禁言“中兴”。直到李隆基辅助父亲睿宗在韦后之乱中顺手清除武氏外戚后,才以官方的名义,为这位纠结的皇帝定庙号为“中宗”。

参考文献

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孙正军:《二王三恪所见周唐革命》,《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4期。

张达志:《理异于兹:唐中宗禁言中兴的历史语境》,《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本文标题: 李显是大唐中兴之主,却不让人们说“中兴”二字,他在忌讳什么?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2739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清朝在朝鲜有租界和驻军,那么为什么也很重要的越南却没有呢?
朝鲜和越南在历史上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大清为了这两个小兄弟也是费尽心思,但怎奈实力不济,实在是力不从心。 不过在日本吞并朝鲜的过程中,清政府也强硬的选择了在朝鲜驻军,还在朝鲜建立了租界,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侵略朝鲜,只不过是想增加在朝鲜的影响力。
标签朝鲜_历史,清朝,越南_历史,日本_历史,租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战中投降的法国如何恢复大国地位?而且还成为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5年5月,200多万苏军攻入了德国的首都柏林,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在西欧地区,也就只有英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可以对抗苏联。但是在没有美军帮助的情况下,英国最多自保。为了对抗正在逐步扩张的苏联,美国开始支援刚刚被解放的法国和战败国
标签法国_历史,二战,德国_历史,苏联_历史,欧洲_历史,英国_历史
英年早逝的皇帝,如果活着,很可能改变中国中古后的历史走向
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最可惜,是因为如果他继续活着,很有可能改变历史。周世宗去世后,赵匡胤接替周世宗,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赵匡胤当然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带领他的部队统一了南方和西南方,实现了中原国家的统一。不过可惜的是,赵匡胤的统一,只能
标签中古,柴荣,赵匡胤,契丹,活着,燕云十六州
历代皇帝都“打卡”的鸡鸣山 没想到却是隐藏的“军事哨所”
据记载北魏文成帝、唐太宗、辽圣宗、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等都曾来此“打卡”,甚至清康熙皇帝还曾两次登临鸡鸣山山顶,鸡鸣山命名的第二个传说就来源于此。很多朋友看到此处一定会说,你唠叨那么半天,这座鸡鸣山怎么又成“军事哨所”了?现在的鸡鸣山,早
标签鸡鸣山,山峰,下花园,黑风怪,李世民,寺庙
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孙权为何晚到229年称帝
三国时代的开始始于曹丕在公元220年称帝,国号为“魏”,以魏代汉,由此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紧接着,刘备在第二年称帝,国号为“汉”,因为政权建立在蜀地,所以也称为蜀汉,也有称季汉的,季就是第三的意思,这是相对于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来说
标签孙权,曹丕,刘备,曹操,诸葛亮,曹魏
清代盛行的升官图游戏,一时风靡社会,折射出衙门怎样的风向标
在清代官场尤其是州县衙门流行玩一种“升官图”的游戏,官员或者胥吏在无聊时都会聚集一起玩一会,非常热闹。官场中人正像升官图样,对自己的仕途前程难以把握,陈其元谈到他的伯祖是乾隆科举人,早年登科,意气豪迈,但后来连考十次不中,只好做了兰船教谕。
标签升官图,清朝,曾国藩,雍正,官吏